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大丈夫-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景笑了笑道:“既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
说完李景面容一肃,沉声喝道:“诸将听令!”
“我等谨遵大都督号令!”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人齐声应道。
“洪承畴,你率部进至安肃(今河北徐水),定兴一线,配合曹文诏一部作战,不得令东虏南进一步。若是东虏南富,休怪本都督军法无情。”李景森然道 洪承畴凛然道:“大都督放心,有曹将军坐镇,东虏若从洪某的辖区南逃,不用大都督处置,洪某自己割了脑袋。”
李景点了点头,看向卢象升道:“卢象升,你率部进至雄县,如何做不用本帅吩咐了吧?”
卢象升抱拳道:“大帅放心,东虏若从雄县跑了一个,卢某提头来见。”
李景接着看向孙传庭道:“孙传庭,你率部进驻大城一线,防止东虏窜入山东。孙巡抚,你的兵力最少,我令曹将军先配合你部作战,击溃大城一线之敌以后,你率部向雄县靠近,配合卢总督作战。”
孙传庭闻令忙道:“孙某谨遵大帅号令。”
李景点点头,转头看向曹文诏道:“文诏兄,此战要速战速决,因此我要你兵分两路,一部向安肃定兴之敌发起攻击,一部向大城之敌发起攻击,将敌击溃之后,向雄县合拢。”
说着李景双手做了个合拢的动作:“我要你将清军南下之敌全歼于雄县。”
曹文诏抱拳道:“大帅放心,大帅这次给老曹配置了如此犀利的武器,还给老曹那派了这么多部队,要是跑了一个东虏,老曹可没脸见大帅。”
李景摆摇手道:“歼灭清军南下之敌只是第一步,此后,四路大军兵分两路北上,西路军由李定国,洪承畴统领,扼住京城至昌平一线。东路军由曹文诏,卢象升和孙传庭统领,在击溃宝纸一带的清军之后,向顺义方向之敌攻击前进。”
扫了众将一眼,李景缓缓接道:“此时清军前部被击溃的消息想来己经传出,清军必然要退兵。东路军的任务是阻止清军自喜峰口退回关外,务必将清军赶往独石口。我己于独石口外布下伏兵,此役我要你等将进犯大明的清军全部留在关内!”
“大帅布置如此周密,我等只需按照大帅的命令行事,若是完不成大帅交代的任务,请皇上和大帅罢了我们的官职。”洪承畴等人齐齐抱拳道。
李景微微点头,冲朱由检抱了抱拳道:“请皇上下旨吧!”
朱由检心情大为振奋,用力挥了下手,大声呼道:“传联的旨意,大军出征,不灭东虏,誓不还朝!”
一片欢呼声中,李景和朱由检等人下了点将台。
在李景请朱由检上御壑的时候,朱由检犹豫了一下,忽然伸手将李景一并拉上御辈。
“皇上,臣上御辇,怕是不大妥当。”李景笑道。
朱由检摆摆手,指着李景笑道;“你胆大包天,连联都敢挟持,还怕上联的御辇么?”
李景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
微微叹了口气,朱由检轻轻拍了拍李景的手臂说道:“李爱卿,联以前知道你用兵厉害,却不想竟然厉害至此,如此布局,怕是古之名将亦不能过。联早该听从王承恩的建议启用你才是,联现在实是后悔莫名。”
李景盯着朱由检看了一会儿,缓缓摇了摇头道:“皇上,臣所行之事于大明格格不入,皇上若是早用为臣,怕是不容于诸臣。算了,今日再说这些已是无用,此战过后皇上便得放弃皇权,臣也不指望皇上能明白臣的心思,只求后世之人提到臣时,说臣为大明还做了点事就满足了。”
朱由检闻听默然。
说实话,在皇宫被李景挟持的时候,朱由检确实有些心灰意冷,很想就此认命。
一直以来,朱由检说话一直不硬气,主要的原因一是没钱,再一个就是手里没有一支强军。
而李景入主中枢,第一步便是清欠军恫,这手一出,马上就抓住了士兵们的心,令朱由检维持皇权的最主要的倚仗彻底丧失,随后以强军镇场,令各路诸侯不敢异动。
相比这两步棋,李景进宫后先把官员软禁,然后借官员贪污受贿拿下一批官员,令自己的部属顺利上位,便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朱由检很清楚维持皇帝权力靠的是什么,那就是军队。
李景令军队不再忠于皇帝,可以说是击碎了朱由检最后一点希望。
虽然朱由检对自己被李景强制夺权心有不甘,但是对李景的政治手腕,朱由检确实打心里佩服。
不过刚才他看到李景的部队军力如此之盛,士兵士气如此高昂,朱由检的一颗心思又活泛起来。
朱由检毕竞年轻,身上流淌的终究是年轻人的热血,朱由检很清楚,不管谁手里掌握了这样的部队,都可以纵横天下。如果能说动李景,以此军为后盾,重振大明并非妄言。
当然,朱由检也不是胡乱动这个心思。
朱由检很清楚,李景的根基并未完全稳固,许多事情还需要他这个皇帝配合,才能令李景的计划顺利实施。
尤其李景的军队名义上还是大明的军队,表面上还要奉行皇帝的命令,加上这两日李景对他又十分尊敬,朱由检觉得可以试一试,看能不能打动李景,让自己掌握一部分权力。
不过李景第一时间就看穿了朱由检的心思,并且直截了当地就打消了朱由检的念头。
李景同样很清楚,这场权力斗争其实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如果让朱由检重新掌握权力,那李景及部属个个要死无葬身之地。
虽然李景不杀朱由检,但是对朱由检的羽翼则必须剪除,不能给朱由检留一丝念想。
剪除朝中的大臣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让自己培养的将领全面掌握大明的军队。先从边军开始,然后是地方,最后通过地方军队掌握地方政权,全面推行新的政令。
而且这些事一定要尽快做才行,免得地方官员反应过来,群起向李景发难。
而李景让朱由检御驾亲征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通过朱由检御驾亲征,大明最能打的几位将领以及他们的军队都会调进京城,李景倒没准备把他们一勺烩,但是令曹文诏和李定国插手这几只部队的指挥,实际上便是变相夺权。
只要夺了他们的军权,这些人便成了没牙的老虎,再不会对李景产生威胁。
让朱由检御驾亲征,看似会令朱由检的威望达到顶点,但同样,李景的威望也会在将士们和各地的官员们的心中竖立起来,毕竟这一战李景才是真正的指挥者。
毕竞大家都不是傻子,朱由检要是真的这么有本事,还用等到后金立国,并且打到家门口么?
李景这些计划并非没有破绽,他的真实意图也并非没人看穿,朱由检就猜出个大概,不过他己经被李景控制,就算知道也没有任何办法。
而下面的人则是完全没反应过来,因为李景的动作太快。
李景从进京到让朱由检发出御驾亲征的诏书一共只用了两天,在这道诏书的催逼下,各路明军日夜兼程赶往京城,哪里会去想御驾亲征是李景鼓捣出来的,更不会去想李景这么做的用意。
行军闲暇之时,他们都在写奏折,劝朱由检不要御驾亲征呢!
可惜他们的奏折朱由检根本就没看到,而李景则是根本看都不看这样的奏折。
在李景看来,大明的官员最尿性的事情并不是言官骂皇帝,而是上奏折。
言官骂皇帝,虽有沽名钓誉的成分,但是也体现出他们不畏强权的风骨。对这些文人的风骨,李景有时也是很佩服的。
收起2楼2014…01…16 13:40 |
第320章 大捷
但是大明官员的奏折,那才真的是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能让他们从三皇五帝说到唐宗宋祖,从圣人先贤,说到列祖列宗。
由于大明的官员大多饱读诗书,因此写的奏章往往引经据典,言辞优美。唯一的缺点就是废话太多,完全忽略了文言文言简意赅的实用目的。
据说朱元璋在任时曾出过一件事:当时的户部尚书茹太素曾上过一篇奏折,朱元璋让人读给他听,读了一半竞然用了一个半时辰(三个小时),最要命的是读了这么长时间,朱元璋愣是没明白茹太素上这个奏折要说什么事。朱元璋命人数了一下字数,竟然己经有一万多字。朱元璋气极,命人把茹太素叫进宫,狠狠打了一顿。
可惜此事并未令众臣警戒,大臣们上奏折的时候该怎么写还怎么写,似乎不这么写就显不出他们的水平,显不出他们的才华,显不出他们博古通今。
对大明的官员的这种做法,李景实是深恶痛绝,以前平阳府也有官员有这样的习惯,李景对他们的惩罚是,让他们捧着自己写的东西站在正堂之中当着所有官员的面大声读十遍,期间不准喝水。
这一来,谁写的东西又臭又长,谁吃的苦头就大。吃过苦头之后,官员们自然长记性,以后说事儿便开始趋于简单直接。
李景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全改掉平阳府的官员这些毛病,现在面对那些未接受过教训地朝廷的官员,李景就算用脚趾头去想,也知道他们写的是些什么玩意儿。
李景现在的事情这么多,哪有时间看这些官员的废话?自然是连看都不看的。
洪承畴等人一边上疏劝朱由检不要御驾亲征,一边率军急速往京城进发,仅用数日便赶至京城。
洪承畴等人尚来到京,陈大壮和曹文诏己先后率部到了京城。这两人率部进京之后,李景在京的部队己达一万三千余人。
有了足够的部队,李景当即命令二人开始准备,这场阅兵,便是事先计划好的。
通过这场阅兵,李景果然以赫赫军威镇住那几位手握重兵的封m大吏,从而掌握了这几支部队的指挥权。
李景相信,只要曹文诏率部在正面战场上连续击败清军,到时便可完全掌握这几支部队。
另外,李景经过慎重考虑,终于决定任命李定国担任曹文诏的副手。
这次跟清军决战,曹文诏担任前敌总指挥,但是由于济世军是两路出击,因此必须要给曹文诏安排一名副手。
有能力胜任副手之职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李定国,一个便是柱子。
从能力来说,李定国和柱子两人是不相上下,不过李定国这些年跟随曹文诏出征作战,更擅长进攻,而柱子常年驻守于一隅,比较偏重于防守。
考虑到两个人作战的特点,李景决定留下柱子镇守京城,而留给柱子的只有三千济世军以及明军的京营卫戍部队。
只留三千人防御京城,倒不是李景托大瞧不起清军,而是经过慎重考虑过的。
因为朱由检御驾亲征这个消息一旦传出,清军得知之后,正常的反应必然是全力围攻皇上亲征的部队。
如此一来,京城防御的压力便会大大减轻,即便清军想趁机袭取京城,根据李景的作战规划,京城防御的压力也只会在北面,主要在德胜门和安定门这两处,顶多再加上西直门和东直门。
以三千人防守四门,以济世军的武器装备,只要不出城主动邀战,那自是绰绰有余。
至于别处几座城门,便交给京营部队防御,对干京营部队的作战能力是否太差李景也并不担心,因为这些人基本上出不上什么力气。
李景先期要对付的便是京畿南面的几路清军,找清军都嫌费劲,清军要是主动来攻南面的城门,那可正中李景的下怀,李景随时可以下令曹文诏回师先灭了攻城的清军。
要知道清军虽然是骑兵跑得快,可曹文诏的部队骑得也不是毛驴子,清军前脚跑来攻城,曹文诏后脚就可以追上来围歼。
李景什么都算计好了,可惜还是忽略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旗号。
因为曹文诏非但打着曹字旗,还打着济世军的旗号。
对曹文诏和济世军这两个名字,女真人可谓是记忆犹新。
一些在大同会战中侥幸生还的女真士兵,至今想起当年的场面还心惊胆战。
而这次统兵入侵大明的清军将领,武英郡王阿济格,恰恰参与了上次的大同会战。
此次进关,阿济格所部一路顺风顺水,连克昌平顺义等十余个州县,大小五十六战,每战皆捷。俘获人畜十余万,劫掠钱财无数。
阿济格正准备再抢几把就带兵返回关内,不想崇祯皇帝竟然御驾亲征,初闻这个消息,阿济格大喜,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要是能把大明的皇帝邃住,那这次的功劳可就大得无以复加了。
不过阿济格随即得知随崇祯皇帝御驾亲征的竟是曹文诏,而曹文诏统领的部队竟然有一万济世军。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阿济格心里一阵哆嗦。
三国演义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某某某有勇无谋,不足为惧’,几乎所有的文人谋士都认为武人只有两膀子力气,都是没有脑子的蠢材。
后世有人评价阿济格,也说他有勇无谋。
但是这种评价显然是不对的,如果阿济格真的有勇无谋,怎么可能屡屡被皇太极和多尔衰委以重任?
实际上,阿济格用兵自有他独到之处。
尤其在大同吃过济世军的大亏以后,阿济格对济世军可谓高度警惕,哪怕是得到潜伏在平阳府的刺客回报,知道李景只带了三千步兵进京勤王之后,阿济格依然是小心谨慎。
为了防范李景带的三千步兵,阿济格将兵力全部展开,分多路进行攻击。
阿济格认为,自己多路出击,即使遭遇李景的部队,凭借骑兵的速度优势,李景的三千步兵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拿自己没办法,最多只能吃掉其中的一路。
但是阿济格万万没有想到,李景竟然暗度陈仓,全良早就安排了一支部队进入京城,更没想到曹文诏竟然会绕过清军先进入京城。
李景的安排确实满过了阿济格,不过旗号却暴露了曹文诏和济世军的身份。
当得知这次负贵指挥的又是曹文诏,并且看到曹文诏兵分两路攻击北京以南的清军之后,阿济格知道京畿以南的清军要大难临头了。
大同官屯堡之战,阿济格可是深深地领教过曹文诏的战术。
曹文诏在拥有绝对的武器优势的情况下,尚且挖坑儿,下套儿,打埋伏,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次连济世军加京师再加上地方部队总计十万余人,这么多兵力让曹文诏尽情施展,曹文诏不定又会使出什么手段出来。
阿济格迅速判断局势,然后很快下了一个令所有部下目瞪口呆的命令,北京以南的清军自行突围,北京以北的清军兵分两路迅速退出关外。
阿济格的命令下的不可谓不及时,不过他依然忽略了曹文诏的攻击速度。
阿济格的命令刚传下去,一个个坏消息便接连传了回来,曹文诏和李定国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京畿以南各路清军,京畿以南六路共计四万清军几乎全军覆没。
得知这个消息,阿济格再无迟疑,统领所部人马迅速北返,自喜峰口逃回关外。
而驻扎在昌平和顺义的另一路清军则在北返时,于独石口处遭遇曹变蛟等部伏击,除一小部分逃回,大部被歼。据战后统计,此役共歼敌一万八千余人。
至此,此次京畿之战结束。
京畿之战,共歼灭清军五万余人,解救被俘人口十余万。
对于这个结果李景是不大满意的,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阿济格率领的清军主力逃回了关外。
不过李景也知道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不是说你布置周全了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何况这次战役由子济世军投入的兵力有限,不可能布置得太周全。
但是对于整个大明来说,这次战役却是一场前所未有之大捷。
尤其这场大捷是在皇上御驾亲征之下取得的,更令无数官员为之振奋。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官员祝贺的奏章雪片一样送往京城。
乾清宫。
朱由检和李景于战后召见曹文诏,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人议事。
指了指如山的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