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好,朱三没有注意到耕地的铁犁子。
“你好。”朱常渊不敢怠慢,虽然自己是王府的公子,对方只是一个下人,但是起来,人家比自己混的要好一百倍都不止。别的不,就面前的这二百亩地,估计朱三这个下人都看不上。
“六公子,今日正好是王爷的四十岁寿诞。都是王府出去的,王爷想念你的很,要我过来接您过去。”
朱三指了指自己骑来的两匹马:“知道您没有脚程,都给您准备好了。走吧,今天宁远参将金将军也会到。场面热闹着呢!”
朱常渊了头,对王家的人吩咐了几句,特别叮嘱种地的时候要用自己带过来的那些麦种子,便骑马跟着朱三而去。
渤海王府,本来并不在辽东,而是在遥远的湘潭地区,由于某些原因,后来渤海王一家被迁徙到此处戍边,在此生根已经三代,也算是半个辽人。至于朱常渊的叔叔朱翊钒这一辈,已经在辽地建立了广阔的根基,有田地无数,家兵五百有余。
朱翊钒的渤海王府并非在宁远城,而是在宁远后方的高台堡,属于宁锦防线的后方,基本上来战事不算太多,只有到了鞑子全面进攻的时候才偶尔会打到这里。
高台堡的地理位置,算是一个镇,非常时刻,一个王府坐落在镇上,在大明朝来渤海王府是头一号。但是,这是皇帝的谕旨,体现皇家和将士同守国门的决心,渤海王就算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也没有任何办法。
高台堡离朱常渊所在的山头并不是太过遥远,骑马也就两个时辰的距离,这也是朱三一大早就能赶到请他的原因。
渤海王府,在整个高台堡的中间,外面一圈是明军修筑的防御工事,看起来异常牢固。不过,朱常渊可不是这么认为,通过这几日的了解和那个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的原主人的记忆,他了解到,现在已经是大明崇祯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7年的春天。
此时,距离明朝灭亡只剩下了整整七年的时间。
七年之后,李自成便会踏破北京城,崇祯皇帝便会吊死。
但是,朱常渊却不怎么担心,因为不管怎么,对于一个老百姓来,七年还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这一段时间中,他可以做很多事,有了这个神乎其技的金手指,就算是在这乱世中发展出一股自己的势力,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进入王府的高门,虽然仍旧是春寒料峭的时节,但也明显的感受到了一股热烈的气息。
吹弹不停的乐器,和院子中满满的酒席桌,虽然还没有开席,但已经能够闻到酒香和肉味了。
“六公子朱常渊到,恭祝王爷千岁千秋鼎盛。。。”刚刚进入内院,就听到一个唱诺的厮在门旁高喊,差吓得朱常渊一跳。
面前一个红色的桌子,桌子上放置这一张红纸,笔墨纸砚俱在。有一个老学究坐在桌子后面,抬眼看了一眼朱常渊,问道:“六公子可献礼?”
朱常渊早就准备好了,随手拿出一块看上去还算高端的玉佩,丢给那老者道:“就这个,我父亲在的时候给的,送与王爷做寿礼,祝王爷千岁。”
老学究接过玉佩看了两眼,大声道:“渤海王府六公子,送和田玉佩一块,并祝王爷千岁。”
老学究这么一喊,却引来了几声爽朗的笑声,只见一个年纪轻轻比朱常渊还要上一二岁的男子从内门中出来,道:“原来是六哥到了,怎么这么寒酸,带个什么劳什子玉佩。”
男子话间走上去,伸手抓过老学究手中的玉佩,道:“你先别入账,六哥的礼物我准备好了,替他付了,这东西是伯父送与他的,留给他。”又从自己的胸前摸索出一个碧绿的翡翠扳指递过去,“这是前朝的时候缅甸国王进贡的扳指,皇帝赏与爷爷的,今日给了二伯,也算是归了王府了。”
“七弟,你这是干嘛?”朱常渊有些不悦,但是心中微微感动。
这个七弟叫做朱常宁,是三叔家的次子,从便和朱常渊要好,当年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他还帮着出头,不过王府中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俨然一个朝廷,就算朱常宁再怎么帮衬,也终究是一个孩子,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别管了,你跟我来。”朱常宁拉着朱常渊的手走进最里面的一个院,呵呵一笑,指了指满院子的人道:“看到了吗?都来齐了,就差你自己了。”
朱常渊顿时整了整衣襟,走到自己二叔也就是现在的渤海王面前,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道:“侄儿恭祝王叔千岁。”
“呵呵呵呵。好,起来,赶快起来。”渤海王亲自起身将朱常渊扶起来,道:“好孩子,你受委屈了。不过,现在国难家仇当前,千万莫要心存怒意。他日全辽收复,王叔定然给你一份大大的家业。”
渤海王四十岁,是个大胖子,面白无须,看上去精气不足,有些病恹恹的样子,精神也不是很好,一看就知道是过度沉迷酒色而致。
“侄儿先行谢过王叔。”
“好,你去那边坐着,一会有贵客要来了。”
朱常渊了头,看朱常宁身边还有一个座位,走过去坐下,不料旁边的一个玉带锦衣少年皱了皱眉头,拉起凳子往后撤了好大一段距离。
“常渝哥,你干嘛?”朱常宁脸色有些不悦。
朱常渝是渤海王朱翊钒的儿子,不过不是长子,只是个三子,平时为人倨傲,在王府中就很不得人心。但是,朱常渝却能得到一个人的宠爱,那就是渤海王。
当然了,这也是他倨傲的资本。
朱翊钒有四个儿子,长子早夭,次子朱常淋、三子朱常渝,四子也是早夭,排名老五的是朱常宁的亲哥哥朱常汀,老六是朱常渊本人,老七朱常宁。
一辈中,只有这七人。除去早夭的两个,朱常淋和朱常汀又在军中效力,家里只剩下朱常渝和朱常宁二人,朱常渊自然是老早就被赶出了家门。
之所以老早被赶出家门,是因为渤海王看他不顺眼,朱常渊的父亲是曾经的王府世子,后来不明不白的死了。
“呵呵。”朱常渝摇了摇头:“我不和乡巴佬坐一起。”伸手拉起身边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道:“表妹,我们坐在对面。”
少女长得明眸皓齿,脸上红扑扑的很可爱,肌肤细腻,洁白如雪,年纪便已经是个美人胚子了。
不过,让朱常渊感到失望的是,这女子脸上的倨傲之色甚至比朱常渝更重,撅着嘴看向他,微微仰起脸道:“好吧,我不喜欢乡巴佬,连个寿礼都要别人代出。”
朱常渊自嘲的摇了摇头,深深的舒了一口气,没有和他们一番见识。唉,是没有底气和人家一番见识,打架么,不成,打脸么,没有资本。
剩下的,只有打酱油了。呵呵。
“砰砰砰。。。”外面突然响了几声枪炮声,随即,一声爽朗的哈哈大笑之声传来:“王爷啊,老金我来叨扰了吼。”
“哈哈哈哈。”老金还没有露头,渤海王却早早的站了起来,走到院门前亲自将一个身穿甲衣的将领请到内院。
此人一到,院内坐着的所有有威望的人士全部起身和他打招呼。
“金将军。”渤海王笑眯眯的指着金将军,“宁远城的参将,同时也是吴总督的手下爱将。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听金将军马上就要高升总兵了。”
金将军有些不好意思,将自己身上最外面的一成盔甲脱下来坐在椅子上,自有一队兵士将盔甲拿在手中。
“王爷客气了,哈哈哈哈,金某人也不矫情了,副总兵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定了。不过官职无大,上战场只为杀敌报国,保一方平安。”到这里,语气有些沉重:“金某人惭愧啊,沙场征战多年,国没保住、地没守住,官却是越来越大了,每念及此,后背冷汗涔涔。辜负圣恩啊。”
朱常渊听了这金将军的话,心中暗自佩服,又想来想去想不到明末有哪个姓金的名将,便问朱常宁道:“这家伙什么来头?”
朱常宁刚刚口中不知道偷吃了什么东西,低头凑在朱常渊的耳朵边道:“宁远参将金国凤,是个猛将,以前跟着袁督师,后来跟着祖大寿,再后来给孙督师打下手,到现在变成吴啊衡的参将,听马上要升副总兵了。”
“金国凤?”朱常渊摇了摇头,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人。
第5章鞑子来了
不过,朱常渊虽然没有听过金国凤,可是对于袁督师、祖大寿和孙承宗却是印象极深。袁督师不就是那个冤死的袁崇焕吗?祖大寿是一员猛将,最后无奈投降了清朝,至于孙承宗,则是一个比袁崇焕还要牛叉的人物,这个人是关宁防线的总设计师。
场面上,朱翊钒做了个请的姿势,将金国凤拉到自己身边坐下,看了看他随身带带来的一百多名军士,道:“金总兵这部下,个个威武不凡。”
金国凤坐下了,脸上有些尴尬的道:“要和步兵一对一的战斗是没的,可是如果碰到了鞑子的骑兵,就不行了。”
有下人专门招呼这些兵士,去外面的院子坐下吃酒。
金总兵过来,并没有出示什么贺礼,只带了一百多名亲兵,喝了一杯酒,道:“王爷千岁,吴总督军务在身,实在不便前来,命了在下给王爷赔罪。在下替总督大人自罚三杯。”
金国凤完,又拿起杯子喝了两杯。
渤海王朱翊钒大声叫好,又道:“吴总督客气了,国事为重。我陪将军一杯。”一饮而尽,摸了一下下巴,不无忧虑的道:“现在各地总督都不好过,吴总督这边的压力尤大。”
叹了一口气,金国凤也道:“是啊,川陕之地,河南地之地,贼兵不死,剿之不灭,皇上的日子也不好过。为将者不能替君分忧,真是莫大的罪过。”又哈哈大笑:“算了,今日王爷寿诞,不提这些不高兴的事,人生在世,快意恩仇,唯将残躯报国,但求马革裹尸而已。其余,则尽欢尽兴。我敬王爷一杯。”
酒桌上面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虽然朱常渝看不起朱常渊,但是常宁倒是不断的劝酒,一来二去之下,朱常渊也喝的微微有些醉醺醺的。
不过,虽然有些头晕,但是意识尚且清醒,忽然听到门外一阵嘈杂声,还没有明白过来怎么回事,突见金国凤从座位上蹭的一下起来,道:“不好,有鞑子骑兵。”
旋即,不到十个呼吸的时间,就听见蹬蹬的马蹄之声传来。
门外正在喝酒的亲兵此时已经丢掉了酒具,同时冲进来护在金国凤的左右。
“鞑子来了。。。”
一名王府的下人跑进院子,正在吃酒的不少人都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是好,朱常渊也是胆战心惊。
本来还可以借助系统返回现代躲过一劫,可惜的是,凌晨的时候刚刚用过一次,现在不满一天无法重复使用系统。
“真是倒霉。”朱常渊从座位上站起来,抓起桌子上的牛肉塞了几大口,又不顾朱常渝和那表妹不屑的神色,将剩余的牛肉一股脑打包在自己的怀里。
乱世之中,最珍贵的就是食物,哪怕现在衣食无忧,一旦遇到兵事,谁能料想到下一刻的事情。
“六哥你。。。”朱常宁也是不解。
朱常渊一把拉住常宁的胳膊,拖到金国凤所在军地的后面,道:“鞑子骑兵到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我们跟着他走。”
“好。”常宁了头。
朱常渊之所以跟着金国凤走,是有道理的,一则金国凤身边有百十名亲兵,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军队都能够抵挡一阵子,二则他了解历史,知道这些鞑子过来无非是掠夺一些辎重物品,并非真的想要拼命打架,碰到金国凤的军队不准还要绕开。
所以,目前的情况下,跟着金国凤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金国凤看了一眼朱常渊,微微一笑了头,道:“你跟着我不怕死?”
朱常渊一愣,道:“跟着你活得机会大一些。”
“哈哈哈。”金国凤大笑一声:“那你可是跟错了,老子最恨的就是鞑子,碰到了绝对不会逃跑,你要是跟着我,是要交保护费的,而这保护费,就是战斗,甚至是你的命。”
“走!出战。”金国凤大喝一声,披上自己的甲衣,手持一杆银枪夺门而出。一百名亲兵跟在后面,个个威武不屈。
朱常渊带着常宁一起,跟在最后。王府中其余的人乱作一团,竟然没有人跟随。据王府还有五百卫兵,可是关键的时候竟然无人组织。
渤海王朱翊钒此时竟然不知去处。
“唉!”叹了一口气,转过头赶紧跟上金国凤,不再管王府中的事情。
随着金国凤在高台堡转了一圈,基本上摸清楚了这一伙鞑子的情况,首先,鞑子的人数很少,只有六到八百人左右,可是都是骑兵。
高台堡的守卫虽然有千余兵士,可是无险可守,军事设施大多荒废,六百骑兵横冲直闯竟然将一千人打散,溃不成军。
“吼吼。。。”鞑子骑着大马,手中拿着刀剑,分成三个分队在高台堡开始洗掠。
“坏了,高台堡本来就是关宁防线的后方阵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鞑子骑兵?难道宁远已经失陷了?”金国凤眉头紧锁,死死的盯着前面不远处的一队二百余人的鞑子,自己和亲兵却隐藏着一睹墙的后面。
“应该不是,就算是失陷也不至于这么快。我看像是从海上来的。”副将于文胜道。
“海上?觉华岛那边?”金国凤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是从海上来的,还是这么多骑兵,这得是多大的船啊。
不过,现在可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前面不远处就是一队二百人的骑兵,好像刚从村舍中出来,掠夺了不少物品,连老百姓做饭的铁锅竟然也不放过。
“所有人,准备!”金国凤低声一挥手,就打算埋伏。
朱常渊心中紧张,看到金国凤竟然以少敌多,不禁道:“不要。”
金国凤转过头,冷哼一声:“不敢打就滚。”
朱常渊心中一时激愤,道:“对面都是铁甲重骑,而且还有二百多人,我们只有一百人,这么上去与送死有什么区别?”
金国凤微微诧异,不过,没有将朱常渊的话放在心上,指挥着众人对骑兵一哄而上。朱常渊则是拉着常宁继续躲在一旁,道:“躲好,别跟那个没脑袋的榆木疙瘩学。”
明军虽然凶悍,一百亲兵手中个个都拿着长矛,但也是不是二百骑兵的对手,刚刚接触便就溃败,被人鞑子骑兵冲断成了两截。
金国凤一人一枪,冲入敌阵,瞬间斩杀三人三马,给手下人赢得了一息的缓冲时间,想要大声吆喝攻击,却发现骑兵哒哒踏地的声音太响,自己的命令根本无法送达。
此时明军和鞑子二百骑兵搅合在一起,骑兵的优势比冲击的时候削弱了不少,但是依然还是优势,虽然一时之间无法全灭这队明军,但长久之下,还是可以全部消灭。
朱常渊看了一会,也渐渐的看出了一些门道,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费尽力气爬到一处屋上,从自己的系统推车中拿出了一样东西,喇叭。
应该是电子喇叭。
“买豆腐。。。买豆腐。。。”朱常渊刚刚打开电子喇叭的开关,一阵抑扬顿挫的买豆腐的声音从喇叭中传来了。
这声音还很熟悉,正是自己爷爷那独特的声音。在农村的时候,爷爷除了农民之外,还有一份副业,那就是买豆腐。
几声巨大的叫喊声,将正在激战的双方都吓了一跳。各自同时停止了战斗,向朱常渊看来。
朱常渊赶紧关掉开关,一脸堆笑的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按错开关了,你们继续。”他此时站在一个屋上,即便是骑兵拿他也没有任何办法。
再次打开电子喇叭,这次不是调在自动播放上面,而是单纯的喇叭,对着喇叭大声一喊:“喂喂。。。”声震四野,传出一里之外。
“嘿嘿。”朱常渊再次一笑,突然道:“金将军,攻击右边,右边。”
他这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