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有支军队叫北洋-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隆裕南巡的主张十分的突然,没有任何的风声传出来,就好像是太后突然决定的一般,将这些大臣打了个措手不及。

想要反对,却发现隆裕早就做好了种种的准备,这些大臣无奈之下只好遵从隆裕太后的旨意,纷纷南巡。

这一次的南巡明面上看来是为了安抚民心,实际上是做什么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

南巡的消息传出来之后,隆裕先是指定了几个大臣留守京师,当然这其中必然是有王英楷的,随后隆裕又允许这一次的南巡,各个大臣可以携带家眷。

这一说法更是让这些大臣有些莫名其妙的,自古以来哪有皇帝出巡将自己手下大臣的家眷全部带着的规矩。

这些大臣自然没有答应,不过对于满清的权贵来说可就不一样了,既然允许带家眷,那就带着呗。

反正又不是自己掏钱,有便宜不占天理难容。

于是在隆裕的带领之下,新皇和一大帮子的人,就这样浩浩荡荡的离开的京师,朝着南方巡视而去。

在南方两广总督周馥和闽浙总督丁振铎早就做好的迎驾的准备,早早的便派出的各地新军弹压地面,防止出现各种混乱。

南巡开始之后,王宾也是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自己也是该进行下一步出兵关外的举动。

随即王宾便开始通过王英楷和王士珍、冯国璋等人进行联络,商议在銮驾走出江苏之后,便立马展开行动。

按照目前隆裕的速度,离开直隶都还要一段的时间,如果在这个时候发动的话,还是会给朝廷一定的反应的时间。

而王宾自己所需要的就是不给朝廷任何反应的时间,直接完成定局,让朝廷无力回天。

隆裕一行人走走停停的,终于在六月初的时候到达了南方,王宾也终于展开了自己的计划。

“怎么样了,大人的命令下来的没?”

榆关的一间房屋里面,马龙标等人朝着段祺瑞问道。

自从上次,王宾传来了让他们随时做好出兵关外的准备之后,马龙标等人可谓是鼓足了劲,准备大展身手。

奈何这出兵关外的消息却一直都没有传过来,让马龙标等人都是等的有些焦急,这一次马龙标等人又听说这个皇帝又去南巡了,简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于是每天马龙标等人都在可怜巴巴的等待王宾出兵关外的命令,一有电报过来,便会聚在一起看这电报里面的内容,是不是他们想要看见的。

段祺瑞看着马龙标等人充满期待的目光,不禁在自己的心中哑然一笑,随即便将电报当中的内容告诉给马龙标等人。

“这一次的电报嘛,的确是你们想要的。”

马龙标等人一听到这话,立马就十分高兴的知道,这上面的内容是让自己这些人出兵关内

顿时便将电报拿了过来翻看起来,电报上面的内容只有寥寥数字,大致的意思便是让段祺瑞等人出兵关内,直奔京师。

到时候在京师里面自然会有人接应。

六月七号、八号、号这两天对于中国的局势来说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算得上直接的影响了未来中国的进程。

这两天里面所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直接奠定了清王朝的没落以及一个新生的中国崛起,同时这一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面,决定未来的命运。

六月七号的晚上,王宾所属的四个镇的军力在王英楷的接应之下,顺利在京城会师,并且在第一时间和王士珍等人进行汇合。

汇合完成之后,段祺瑞等人便开始对京师进行封锁,把控了各个要紧之地。

当天便有不少留在京师当中大臣、满清权贵在王英楷“善意”的提醒之下逃离了京师,这个时候整个直隶都落在了北洋一系的手上。

控制京师之后,王英楷和段祺瑞等人便迅速的掌控了整个直隶,把握住了直隶的各个要道其前锋部队还渗入了山西北部的大同府和山东的济南府。

在掌握住了局势之后,王宾等人并没有发布什么电告,而是先将在京师的京镇给强行解散,并且接管了清廷的国库。

这个时候,北洋一系和朝廷的分裂已然彻底的显露了出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五章所谓共和与宪政

建设国家就宛如向高处爬一般,当自己准备搭个架子准备前往高处时,下面却总是有人拆你的台,于是便会停滞了,国家难以再爬向更高地方,或者脚步放缓了。

这个时代什么所谓的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在王宾看来这所谓共和,无非就是旧权威已经被打倒推翻,新权威没有树立起来,大家伙都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这个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时代,民主共和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不外乎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向上爬的机会而已。

虽然有着一群志士,但是更多的都是一些投机取巧之辈。

自近代一来,为什么一个个的大军阀都在无比的重视这个民主共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成为总统的希望。

因此一个个都赞同共和的办法,却忘记了规矩的作用,在清末这个乱世的年代谈这个所谓的体制、民心啊,都是虾**扯淡,实力才是最主要的东西。

之所以共和“深入人心”了,那是因为毕竟大总统几年可以一换,各位军门都有指望,谁不想自己登上大总统和北洋首领的宝座。

所以在这个混乱的年代,对所谓共和大谈特谈,无非是共和的概念满足了某些人的欲望,在法律的执行力无比低下的清末,共和只是空口无凭。

之有用自己的实力所保障出来的规矩,才是值得相信的,在规矩的束缚之下,律法的监督自然而然的便会执行到位。

被规则所约束,对于人们来说并不意味着失去自由,相反规矩出现,本身也只是想要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

因此在王宾入主京师之后,所要成立的政权首先就排除了所谓的民主共和,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所谓共和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往往只能够毫不知情的成为一张张选票。

此刻放在王宾面前的只有利用自己的实力,建立一个全新的秩序和律法,因此宪政一途便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汉唐强盛是因为那时世界各国都没有宪法更没有搞宪政的国家,更何况君主的开明政治的清廉,足以让一个国家强盛起来。

宪法的一个最主要的功能是让执政者必须依法治国,不可为谋私利恣意妄为。

在各国都没有宪法时,儒教的自律帮着****官员约束了一些行为,所以那时****官员做的比其他国家规矩。

官员做的好,国家当然会强盛了。

等到了满清准备玩宪法的时候,英国人却已经玩了数百年,其他西方国家也跟着英国玩宪法玩成了“列强”。

直到这个时候,被列强欺负了许久的满清才刚开始准备玩,虽然开始玩宪政,但是一切都太迟了。

而且由于满清以其统治者利益为重,玩宪政玩的很被动很不到位,光喊着要玩宪政,却又不断的将立宪的时间退后,不想在皇权的上面添加一个“紧箍咒”,将皇权限制于律法之内。

所以满清之亡非亡于宪政,而是因为没有玩好宪政,放弃不下自己手中的权力,抑或是舍不得搞宪政这一套。

所谓“宪政”,在王宾看来不过是说,当官的也都该守规矩;近现代的中国最大最多的祸害,就是当官不守规矩;社会一旦失去了基本的规矩,就会变成弱肉强食的野兽丛林,满清晚期的乱局,便是出现于此。

拿下直隶之后王宾便让熊希龄着手挑选出一批精通律法的人才,开始为宪政做准备。

到达京师之后,王宾便找到了王英楷,询问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王叔,目前我北洋一系在北方的掌控力度如何了。”

说实话,王宾其实就是在比较含蓄的问,经过这一次的动作之后,自己这一方从满清手上所抢到的地盘有多少。

“呵呵佑德,这一次我们可谓是赚大发了,不仅将北洋和京师掌握在了手中,而且目前还完全掌握了山西和山东这两个省份,河南亦是在其北部的开封驻扎了一协的军力,估计过不了多长的时间,河南便也能够掌握。”

王宾在听了王英楷的话之后,对于目前的情况也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直隶的的控制速度是最快的。

直隶本来就是北洋的一系的大本营,在京师里面的高官大多数都南巡之后,有着王英楷和王士珍等北洋大佬的帮助,控制直隶不过是一件小事情。

而山西和山东都是紧挨着直隶,其中山东又是王宾的老家所在之地,王氏一族在山东的影响力不是吹的,多多少少能够影响下面的老百姓和上层的官府。

再加之这一次王英楷亲自派出的自己的老本:第二镇驻扎山东弹压地面,还有山东巡抚也是早早就投向了王宾的段芝贵,山东的掌控力度也是不弱。

至于山西只不过是因为靠的直隶太近了,而且王宾目前如此势大,分分钟就能够派兵把他给秒了。

所以这个山西巡抚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也就半推半就的投入了王宾的怀抱当中。

六月十日,各大报纸纷纷对这一次的政变进行了报道,这一次的政变完全是乘着皇帝和太后南巡的机会所突然的发动的,一举之下便控制住了满清的政治中心直隶。

此外还有山西、山东以及河南,而且这一次的政变在成功之后,并没有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而是建立的一个宪政的政府。

这一次的政变可以说,所有有点头脑的人都意识到了,只不过没有料到在这么断的时间里面就拿下了北方而已。

消息一经传出,北方的一些巡抚都感觉自己要被王宾给吞并了,一时之间都在考虑如何才能够体面的,在保留自己权力的情况下倒向的王宾。

这些巡抚把官做的那么大,一个个自然不是什么废物,自然知道自己手下的“军队”是打不过王宾的,自然要为自己好好的考虑一下。

在南方,情况则是有些不同,南方在周馥和丁振铎这两位忠于满清的边疆大臣的弹压之下,自然是不余遗力的支持满清朝廷。(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六章南清朝

1907年的六月份,正当中国北方地区的诸多省份,尤其是直隶、山东、山西、河南这几个省份,因为北洋一系的兵变而被王宾所控制之后。

先是王宾在派出军队彻底的稳固了自己所掌握的地盘,随即便通电全国,说满清政府苦役民众,汉室百姓被满清这异族统治长达数百年。

现在这个旧有的腐朽朝廷必将得到毁灭,以一个新的汉人所建立的宪政政府来带领中国走向未来。

王宾的这一通电可谓是直击满清的痛处,作为一个异族却在中原大地上面建立了一个统治汉人的王朝,这样一件事情的发生对于向来斥满清为蛮夷的中原人来说,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

因此反清这件事情,自满清建立王朝以来,从来就没有在民间停止过,这一次王宾直接竖起了反清的旗帜,对于一些志于反清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顿时便有不少的人在报纸和舆论上面,为王宾的这一举动摇旗,说王宾的这一举动,乃是顺应天时。

而这些南方的督抚们,一个个也都没有坐等北洋一系彻底拿下北方之后,再乖乖的俯首称臣。

南方的督抚们在周馥和丁振铎这两个顶头上司的影响之下,大多数都是一些传统的老派官僚,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

这些老派官僚和王宾这些新兴的军阀是截然不同的,叫他们去做反叛这种事情,生怕在清史上面会留下“浓重”的一笔。

在这种情况下,周馥等人只会支持已经到达南方的清室拨乱反正,和王宾等人的电告全国不同。

第一时间周馥和丁振铎便开始埋头整理军务,不仅这些南方的督抚如此,就连逃到了南方的端方也不再叫嚣要打回去。

现在的王宾兵锋正盛,拿下了直隶这些地方之后,王宾手下的士气已然达到了最高点,这个时候去和王宾硬碰硬的,简直就是在找屎。

在兵变发生了两个月之后,南方的军队直接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受到王宾的刺激之后,南方军队的大清洗可谓是卓有成效。

一时之间南方的新军风气改变了不少,面貌也是焕然一新,比此前的风气不知好了多少。

南方的各个督抚先是整理军风,然后又以雷厉的手段清理了一大批倾向于北洋一系和会党的军官,进而在某种程度上面彻底打击了南方的会党势力,并且将军队重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整顿新军不仅仅是周馥和丁振铎在做,江北地区以及云贵湖光等地同时都在对新军进行严苛的整编,以及大大加快编练新军的速度。

除了整顿军队,清室也是在南方重新站住的跟脚,在周馥和丁振铎的大力支持之下,还有一些满清重臣的威望之下,南方诸省进行了频繁的交流,很快就达成了统一的协议。

在南方重新建立一个朝廷,同时南方诸省形成一个联盟的态势,共同对于来自王宾的威胁。

这个南方督抚的态度其实并不难看出来,在王宾的兵变发生之后,就没有任何一个南方的督抚表示支持。

在南方的诸多官员的眼中,王宾这一次的兵变说的好听建立一个新的宪政政府,但是无论王宾怎么说,在南方的的督抚们看来,这一次王宾的作为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叛乱。

叛乱在这些老牌官僚看来是向来无法容忍的,更不要说让他们赞成叛乱者的做法,甚至对叛乱者俯首称臣。

不管说是王士珍还是王英楷这几个人,论起资历和威望这些因素一个个要么是有威望没资历就是要资历没威望。

王英楷和王士珍资历算是有了,但是他们两个人的威望也只能说早北洋一系里面有着莫大的威望,但是从全国的角度来说的话,王英楷和王士珍的威望只能够勉强算的上二流。

而王宾是有威望没资历,庚子年后汉人里面威望最高的就是袁世凯,但是现在袁世凯已经是一个死人,取而代之是在关外收复南满击败了日本人,强迫日本人接受不平等条约的王宾。

但是王宾虽然在此举之后,从全国的范围里面获得了莫大的威望,可是从王宾参与军政方面的时间来看,不过是区区三年的时间,怎么会有这个深厚的资历。

所以说起威望和资历这个事情,南方的这些督抚们是要威望有威望,要资历有资历,比王英楷等人强多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北方发生了严重的动乱,自然也就别指望南方的督抚们服从北洋一系,或者倒向北洋。

毕竟在这个时候北方的督抚们还有着一张和王宾等人抗衡的大旗,那就是还在南巡当中的满清皇室。

尤其是王宾的兵变给了南方和满清极大的震动,整个南方的官僚体系都死不承认王宾所建立的宪政政府。

在这种情况之下,想着讨逆的南方官僚在经过一致商量之后,决定在南方保住爱新觉罗家的皇位。

一旦日后爱新觉罗家在自己这些人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京师,这青史上面自己这些人总是会留下一些名字和事迹供后人铭记。

一想到这些个南方的督抚心中立马就充满的干劲。

但是呢现在这个江山已经丢了一半了,满清准备在南方重新建立的政权已经没什么脸面叫大清帝国了,经过了商议之后这些人决定把国名改一改,起一个更加霸气的,高大尚的名字。

于是几个满清的重臣和南方的督抚这么一琢磨,一个新的名字就应运而生了,叫作中华帝国。

1907年的七月八日,在王宾发生兵变后的第三个月,南方的督抚们正式的达成了协议,在湖南长沙建立了这个满清的中华帝国。

并且在长沙召开了御前会议,决定力量满清的国体,以及宪法和体制上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