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辅国权臣-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道分司每日呈交上来的资料颇多,所以王旭升手下也是有了四个帮忙的小吏,这副知事之名倒也算是名副其实了。

至于贺鹤赫,与刑部接洽事情虽多,不过需要的人手却不多,所以只是给他配了两个小吏,正八品令史确实比副知事要低一级,不过比起他之前的没有品阶的小吏已是不知好了多少。

除了提拔贺鹤赫和王旭升,其他人徐明远并没有动,也是让担心徐明远大整改,丢了官职的众人松了口气。

不过原本由陆瑜负责的两件要事,现在却是被明显属于徐明远一派的两人分走了,众人对于青龙房的格局,也是开始有了新的看法。

原本众人眼中并不如何在意青龙房的实权的徐佥事,好像开始准备拿回掌控青龙房的权利,而那一直实际掌控着青龙房的陆瑜,对此似乎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连着三日到青龙房点卯,王旭升写的简报倒是简洁干净,比起看一堆的资料要省时省力不少,看到感兴趣的地方,徐明远还会让人把详细的资料送来,每天花在上面的时间也是减少了不少。

陆瑜的表现还算老实,只要他不随便乱伸手,徐明远其实无意除掉他这个还算可用之才。

不过要是他伸手过界了,或者做出了超出徐明远底线的事情,换一个聪明人当知事,对于徐明远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第四天一早,徐明远早早便起**了,换了件宽松的蓝白色长衫,早饭也不吃了,直接出门,自己驾着黑色马车,向着永兴坊的南坊门方向而去。

马车出了永兴坊,沿着皇城往南走,然后往西一直到了另一边皇城跟,这才调转往北,一直到颁政坊这才转了进去。

徐明远拦了个路人问了曾府的位置,这才驾着马车往西南方向慢慢驶去。

颁政坊他上次倒是来过,不过是直奔东北角的都官司而去,而这次他来的目的地是曾府,吏部尚书曾黎景的府邸。

颁政坊临着皇城,虽然坊里有个天牢,不过偏西南方向还是有几座大府邸,曾府自然算是其中之一。

吏部尚书是正三品大员,府邸大门可以直接破开坊墙,对着坊外的大街,不过在坊内也依旧还有着其他的门。

黑色马车在曾府侧门的小巷里停下,侧门应该是平日里曾府的厨房还有下人走的,此时正关着门。

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将阴影投到了小巷里,落在了黑色马车上,这条巷子旁边是几座小院落,没有曾府那般巍峨,不过倒也精致。

坐在车辕上的徐明远看着小巷里几个正在追逐嬉闹的小孩,也是露出了几分笑意。

那几个小孩不过五六岁的年纪,应该是住在这旁边的,三月的太阳已经开始有些热了,曾府的院墙高,刚好能够挡住早晨的阳光,也就成了这帮早起玩耍的孩子的好地方。

没过多久,紧关着的侧门咯吱一声打开了一条缝,从里面钻出了个穿着一身蓝色衣裙的少女,轻声掩上门,走到马车边,顺着徐明远的目光看着正蹲在墙角放声哭着的小姑娘,和站在一旁,有些手足无措地安慰着她的小男孩,精致的脸蛋上也是露出了几分笑容。

“你说那小姑娘是真的哭,还是在骗那小男孩呢?”徐明远转头看着站在马车旁的曾清怡,笑着问道。

“我猜她在骗那小男孩呢。”曾清怡轻身坐到了车辕上,轻声道。

徐明远眉毛微挑,不解道:“为什么?”

“因为我也是从小姑娘长大的呀。”曾清怡晃了晃双脚,理所当然道。

徐明远看着那已经站起身来,眼里分明没有掉一滴眼泪的小姑娘,看着身旁的有些得意的曾清怡,不禁气笑道:“当年你那么爱哭鼻子,也都是骗我的吧。”

“你才知道呢?笨明远,你还真是笨呢。”曾清怡开心地笑着,看着拉着小手往巷子另一头跑去的两人,笑声慢慢停歇,最后变成了几分怀念。

徐明远看着曾清怡的侧脸,眼中也是多了几分柔意,柔声道:“拿走吧,你想吃什么,先去吃一点吧。”

曾清怡收回了目光,微微点头道:“听说长安城的腊汁肉夹馍不错,我们先去吃这个吧。”

“好啊,我知道有一家的味道很正宗,就是不知道现在开门了吗。”徐明远点了点,轻轻一拉缰绳,侧头看着曾清怡说道:“你要不要坐到了里面去?”

“到长安也好不容易出去玩呢,坐车里岂不是什么都看不到了,只要不被我爹娘看到就行了。”曾清怡摇了摇头,看了一眼侧门的方向说道。

徐明远本来还想说长安城里的公子哥那天可是有半数到长安城外见过他们两人了,这出门只要碰上了,多半会被认出来的。

不过想到那日的情景,徐明远又是没有说出口,反正都那样了,被他们再看到一次又有什么关系,难不成他们还能把他吃了不成。

一甩缰绳,黑色的马车平稳地向前驶去,温暖的春日阳光照在身上,春风拂面,倒是颇为舒服。

曾清怡靠着车厢,好看的眼睛弯着,眯成成一条细缝,清晨的街道上,早起的人们来来往往。

华贵的马车向着皇城的方向驶去,那多是早起要上早朝的大人们,徐明远还是有些庆幸云台司的官员并不用上早朝,而且他的品阶也还不够,不然每日早起上朝,在那殿上一站几个时辰,那般可不太美了。

马车驶出颁政坊,顺着宽阔的街道,不紧不慢地驶进了平康坊,最后在路边的一处小摊前停了下来。

这处肉夹馍的小摊之前徐明远便尝过了,味道正宗,确实不错。

徐明远刚想跳下马车,坐在身旁的曾清怡突然扭头看着他,轻声道:“笨明远,你说以后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吗?”

徐明远看着眉头微微蹙着的曾清怡,点了点头,柔声道:“要是你愿意,那就能。”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白

皮酥里嫩的肉夹馍,入口肉质软糯,糜而不烂,浓郁醇香,站在小摊前的两人,一人拿着一个。

曾清怡双手握着饼,嘴巴慢慢嚼着,因为好吃,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细线了,颇为可爱。

徐明远站在旁边,一口要下去,腊汁和肉的味道刺激着味蕾,确实是好吃。

肉夹馍的是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因为还早,没什么客人,给他们两人做了饼后,就笑呵呵地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看着站在马车前的两人。

徐明远很快就吃完了一个,把手指上沾着的一点油腻擦在了之前用来包肉夹馍的油纸上,伸手入怀摸出了个钱袋,拿出一块碎银子递了过去。

那老人笑着接过碎银子,从一旁的陶罐里摸出了几个通宝,想要找给徐明远。

“老人家,不用找了,一大早能吃到这么好吃的肉夹馍,这价格公道了。”徐明远笑着摆了摆手道,直接把钱袋收了起来。

“公子可真是好心眼,看您夫人这般漂亮,可真是好福气。”老妇人看着两人笑着说道,脸上的皱纹堆在一切,满是慈爱之色。

徐明远微微张嘴,看了一眼身旁微微低头,脸上闪过一抹羞红的曾清怡,看着这老妇人,他想起蜀州城的李婆婆,每次见到他们俩,都会一阵说道。

“婆婆,你们忙,我们先走了。”没有和那慈祥的老婆婆辩解,徐明远笑着说道,然后和曾清怡一起走向了马车。

刚走出去几步,曾清怡回头冲着那老婆婆嫣然一笑道:“婆婆,你做的肉夹馍真的很好吃哦。”

“好,好吃下次还和你相公来吃。”老婆婆乐呵呵说道,一手握着身旁的老头子的手,满是满足之色。

上了马车,徐明远看着身旁还拿着肉夹馍,慢慢吃着的曾清怡,笑着说道:“接下来去哪呢?”

“你不是到长安好几个月了吗,你来决定吧。”曾清怡头也不抬道。

徐明远拉着缰绳,沿着长街向南去,点了点头道:“那就去大慈恩寺逛逛吧,你不是喜欢拜佛摇签吗。”

“嗯。”曾清怡应了一声,算是赞同了徐明远的选择。

马车驶出了平康坊,一直往南,临近南城墙才是转进了晋昌坊,大慈恩寺就在这晋昌坊之中。

大慈恩寺建寺两百余年,前朝便在此地建有无漏寺,历史颇为悠久。

而且这两百余年来,出了几位在佛教中声名极盛的高僧,其中又以百年前一人西行五万里,从烂陀寺取回真经的玄奘法师最负盛名。

在天下寺庙中,虽然名声不及二塔寺和剑南常乐寺,但在佛教中地位极高的。

而且大慈恩寺是大宛皇室兴建的,建于晋昌坊中,香火常年不断,僧人若是游历至长安,也多半会到大慈恩寺来求佛一番。

马车停在寺庙外供香客停车的地方,徐明远和曾清怡看着这座占了半坊之地的大慈恩寺,黄色高墙之后,重楼复殿,云阁洞房,精巧的屋檐弯向天空。从坊墙围起,不知延伸到何处的白色围墙,青色瓦片,无不展示着这座宏丽的寺院十三庭院,一千八百多座屋宇是何等气派和受**。

这等规模连常乐寺也比不上,不过常乐寺数百年传承不断,代代有高僧出世,普济世人,所以在地位上还在几乎是大宛皇室一手扶持的大慈恩寺之上。

徐明远和曾清怡一起走进了寺院,香烟缭绕,僧人正在做早课,声声木鱼声和喃喃念经声交合在一起,令人心神宁静安逸。

早起来寺里的香客倒也不少,有些直接跪坐在殿外,手里攥着念珠,跟着殿里的僧人们一起念着。

徐明远勉强算半个道士,对于念经这种事情,还是没有多少兴趣的。至于曾清怡就更没有兴趣了,进了寺院,左右看着,显然是对于这个占地极广的寺庙本身比较感兴趣。

大慈恩寺里应该是有知客僧的,不过大慈恩寺每年都能从皇室那里得到一笔供奉,长安城里的勋贵也喜欢到这里展示他们的大方,所以平日里除了那些个真正的大人物和金主上门,一般香客上门并不会有知客僧带路的。

徐明远和曾清怡对此倒是无所谓,随便认了个方向,便是慢慢走去。虽然他现在身上银子不少,不过若是让他给寺庙捐些银子,他还不如把银子捎回去,让师傅把米仓山上那座无名道观修缮一下呢,省得没过几年,他回去的时候小观都没了。

大慈恩寺有十三院,每一个院都占地极广,两人从大门进入之后,一路看着画在寺院墙壁之上的佛家壁画,皆是没有说话。

转了两处院落,徐明远指着不远处的一座九层高塔,转头看着曾清怡说道:“我们去那西塔院看看吧,早闻大雁塔之名,进了长安也不曾看过,今天正好去看看。”

“新科进士,登临雁塔提名,若是你今年能够进士上榜,到时也可在那雁塔石碑之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了。”曾清怡抬头看着那座大雁塔,点了点头道。

雁塔提名,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愿望,在这塔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也不枉十年寒窗苦读,只要大雁塔尚在,那名字就能够永远流传下去。

穿过几道院门,冲着路上相遇的和善僧人微笑点头,两人总算是到了大雁塔之下。

雁塔高九层,在长安城中也算得上极为醒目的建筑,雁塔周遭是一片碑林,老旧者已经有上百年,被雨水冲刷地连字迹都难以辨认了。

新的则是近些年才立上去的,立在靠外面的位置,石碑上的刻痕还很新,从哪些龙飞凤舞的字迹可以看出上榜之人,是何等的春风得意。

徐明远和曾清怡走在碑林间,看着那一个个刻在石碑上的名字,有的在大宛三百年历史中如天上的太阳般闪耀,也有如野草般默默无闻的。

两人绕到最前面的一块石碑,那应该是第一块被立在此处的石碑,只是原本方正的石碑已经被雨水冲刷成了椭圆的,原本留在上面的字迹更是丝毫不见踪迹。

不过徐明远和曾清怡看着那块石碑,脸上却皆是露出讶异之色。

石碑上没了第一位在雁塔提名的进士之名,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可惜,不过圆润的石碑上现在刻着的字,却是更让人吃惊。

石碑之上只有两行狂草,字字锋芒毕露,如有剑气要从石碑之中透出一般,只是看着便觉得心神为之一震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后只提二字:太白。

第二百七十二章 遇见,两个和尚

雁塔下,第一块石碑之上题的不是第一次在雁塔提名的进士名字,而是一句诗句,题名太白。

这世上或许有许多名为太白之人,但能够写得出这般灵动而剑意冲天的字的,也只有当年那个御剑入长安,坐立云端看天下的李太白了。

石碑上的字根本不是匠人刻上去的,而是直接用剑在石碑之上刻的,笔锋锋利如剑,草书随意洒脱,像是醉后所书,道不尽地畅快洒脱,无拘无束。

徐明远在那北黎草原之上曾和李太白相处过一段时日,后来渐渐得知那个背着把破剑鞘的邋遢老头原来那般厉害,而进了长安,从云台司翻阅了不少关于他的资料后,更是明白五十年前的李太白,对于整座江湖,甚至是整个大宛是什么样的存在。

在江湖之上,他是无人能敌的剑仙,在文坛之上,他是举世公认的诗仙,

当年杜少陵有诗评李太白:“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可是备受推崇的一首诗,可见李太白当年声名之盛。

此诗也不知是李太白何时所写,不过应该不是刚入长安意气风发之时,或许是想要离开长安的时候,倒也洒脱。

徐明远和曾清怡都学了李太白的那一剑问天,对于这剑意自然是有些熟悉的,虽然不能从上面揣摩出什么东西出来,不过还是有些熟悉之感。

也不知李太白当年在长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出了长安之后便开始远离江湖,渐渐不为人知。

而朝廷似乎也有意抹去了李太白的名声,出了当年的那些老人,甚至现在江湖上不少人都不知当年一剑当空的李太白。

此事徐明远在云台司的资料中也没有找到确切的描述,只是有些隐晦地提及了当年之事可能和宫里的人有关。

手指轻抚过那深入石碑,或许再过三百年都不会被抹去的深深痕迹,徐明远对于当年李太白御剑入长安时的境界,也是多了几分向往。

二十余岁,已然举世无敌,这或许才是他纵情于诗酒的原因吧。

“这便是所谓的天玄之境吗?”曾清怡看着石碑上的字迹,也是轻声问道。

徐明远点了点头,刚想说话,却是突然扭头看向了一旁,而曾清怡却是扭头看向了另一边。

大雁塔是四方形的,徐明远他们刚好站在左侧的那个角上。

徐明远向又看去,从一旁的走出来的是个披着浅红色袈裟,眉目清朗的小和尚,不禁露出了几分意外之色。

而另一边,曾清怡看着从一旁小道上走来的,一个穿着黑色僧衣,面容愁苦的小和尚,眉头微皱右手两根手指已是并在了一起。

大雁塔下,身穿浅红色半旧袈裟的小和尚看着二人面露和煦慈悲的笑容,让人只是看一眼便觉得心神开朗,而那穿着黑色僧衣面容愁苦,相貌也有些难看的小和尚,却像是没有看到两人一般,目视前方,向着两人走来。

徐明远确实很意外,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常乐寺的济世。让他更意外的,还是那个面容愁苦的黑衣小和尚,此人竟是给他有些危险的感觉,这般年纪有这等修为,不用多想也能猜出此人的身份。

没想到两人竟然都在大慈恩寺,更没想到竟然会在这大雁塔下相遇,这一刻,徐明远不禁觉得他和曾清怡挡在这中间有些不太合适,所以直接牵起曾清怡的并作剑指的手,往后退了几步。

曾清怡的手微微一僵,不过还是挣脱,脸上闪过一抹羞红,不过因为侧着身,所以徐明远并没有看到。

济世显然还认得徐明远和曾清怡,走到两人身前半丈处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