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1958-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知道历史上卡塞姆推翻伊拉克王国很快就对伊拉克*动手,谢洛夫迅速的引爆了伊拉克的炸弹,没给卡塞姆利用手中军队收拾伊拉克*的机会。至于土耳其这边的情况要略微复杂一些。因为目前土耳其有美国人的核导弹。苏联对土耳其确实有地利优势,但这个优势是相互的,换句话说美国的核导弹也有这种优势。

想要干掉土耳其的机会稍纵即逝,首先得前提就是把土耳其的导弹移走,这是必须具备的前提,这个前提实现后就是等待机会了。谢洛夫会像一只老鹰紧紧地盯着土耳其犯错误。如果土耳其境内有美国核导弹情况下动手,苏联也会投鼠忌器,但如果控制在常规力量之内就必须速战速决。土耳其的常规力量在北约算是不错的,但要分和谁相比,要知道苏联和土耳其在陆地上是接壤的,相信土耳其如果没有美国核导弹的保护。苏联红军其实非常愿意来玩一场大纵深突击的,正好实践一下这么多年来的建军成果。

现在已经是一九六零年年底,距离古巴导弹危机还有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其实可以做一些先期准备了,这件事情躲是躲不过去的。除非赫鲁晓夫忽视古巴的战略价值,可关键是这怎么可能?如果赫鲁晓夫看不出来古巴的价值就不是能力问题了,而是低能。

靠近埃及边界的苏丹粮仓粮食已经开始起运,目前阿斯旺大坝工程刚刚开始一年,不会对尼罗河的航运做成什么阻碍,处在苏埃蜜月期的纳赛尔政府不会对这批苏联需要的粮食设置阻拦,就在阿斯旺大坝的工地上,顶着一脑袋灰尘的谢洛夫看着一船又一船的粮食顺流而下。到了亚历山大港将会起运运回苏联。

“我们今年国内的粮食问题很严重?”其实从来到非洲瓦莉娅就明显的发现,自己的丈夫谈的最多的就是粮食问题,至于其他苏丹拥有的东西倒是没有多么迫切。

“说严重确实算严重,说不严重其实也不严重!”谢洛夫看了一会用模棱两可的口气回答道,就算是没有这批粮食苏联也饿不死人,其实这批玉米可能大部分不会成为人类的食物,天天吃大米白面的人倒是不罕见,天天吃玉米的人谢洛夫目前还没见过。

这批玉米除了一少部分之外,大部分应该会成为家畜的食物,用来恢复苏联两年来因为浮夸风被宰杀的牲畜。而恢复的牲畜会成为肉类供应的一部分,让苏联人民不会因为肉类供应减少而抱怨。换句话说苏联的粮食问题和一般国家的粮食问题不是一回事,苏联之所以需要粮食也并不是有面临饥荒的危险。

因为玉米运动的失败。导致了苏联的家畜没有食物,没有食物就不会长肉,人民吃不上肉就会不满,这和如果没有这批苏丹的玉米就吃不上饭完全是两回事。今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应该和今年的中国差不多,根据克格勃的统计目前苏联是一亿八千万人。

苏联的农业确实比较弱,那是和美国相比的,苏联的人均粮食消耗是二零一五年中国的一点八倍左右,这是因为虽然平均产量远远赶不上其他国家,但苏联地多。别的国家一公顷产的粮食多。苏联可以种两公顷。但这种碾压的态势对美国就没用了,美国的人口比苏联还要少。环境比苏联更好,可用的耕地比苏联还要多。

从目前来说。玉米运动失败的地区,明年种植的应该是小麦了。拉着妻子离开了尼罗河,这批玉米运到苏联之后,他此次苏丹之行就算是完成了。

“要不是你陪着我,我绝对不会坐飞机。”这是谢洛夫离开埃及之前的最后一句话。当然是对瓦莉娅说的,一九六零年的最后一个月,谢洛夫重新回到了苏联的土地上。

刚到了莫斯科骤然的严寒差点让谢洛夫不适应,刚从苏丹被那里的雨季收拾的够呛,马上又被莫斯科的寒冬教做人。大克里姆林宫中,谢洛夫对着赫鲁晓夫、科兹洛夫、米高扬、勃列日涅夫这些苏联的领导人汇报这次苏丹的收获。

“苏丹是非洲第一大国,自然条件和土地都属于非洲最强,没有北非的沙漠,就是热了一点。以我们和阿布德将军的关系,至少两三年内不用担心!”谢洛夫一本正经的念报告,“苏丹人口不多,虽然没有人口统计方面的资料,但预估绝对不会超过两千万人。但苏丹的土地可生产粮食完全可以再翻一倍,可以完美的解决我们的粮食问题。”

“如果你来负责让苏丹变色,你需要多长时间准备?”科兹洛夫眼前一亮急切的问道。

“大概六年的时间!”谢洛夫给出的答案还是在越南战争美国全面介入之后,这个世界毕竟不是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美国有没有精力关注苏丹的局势,从来都是苏联第一个开始考虑的因素,“苏丹距离我们本土比较远,考虑到美国比我们强一些的空中力量,在没有完全的把握之前我绝不会动手。”

所有的事情都是从现在就开始准备,一旦美国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到时候谢洛夫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现在布满的炸弹全点了,他就不相信这么多国家的布置会一个都不成功?只要美国没有干涉的能力,谁能阻止苏联?英国么?这个随时都在变弱的日不落帝国?

不过谢洛夫倒是有的是时间等待,有一群人似乎已经等不及了,波兰的科尔津斯基一直在和谢列平沟通,希望苏联答应的军事援助快点到齐,欧洲第三陆军强国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要展现自己的能力,把二战中被德国秒杀的法国人在揍一顿。

这件事情倒是提醒了谢洛夫,给民主德国的马库斯沃尔夫发了一封电报,询问斯塔西制造的假档案好了没有,时间不长就得到了马库斯沃尔夫的答案,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毕竟涉及到了非常多的领域,造假也要造的像一点。

谢洛夫代表的克格勃和马库斯沃尔夫代表的斯塔西,在暗中进行了一场肮脏的交易。这个交易涉及的国家除了苏德之外,还有那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波兰。涉及的事情就是二战中一场著名的事件,卡廷事件。说起来这件事情还是谢洛夫的前辈,内务部部长贝利亚干的。非常凑巧的是,从今年内务部并入克格勃开始,谢洛夫的职务就是克格勃第一副主席、内卫军司令和内务人民委员会委员,从名称上正好是当年的内务人民委员会,连一个字都没有变过。

他怎么会任由克格勃这个自己服务的部门出现危险呢?谢洛夫从私人场合和马库斯沃尔夫达成了一个交易,只要斯塔西把这件事情做得像一点,克格勃就帮助斯塔西成为全球的情报组织,配合克格勃在全球攻城略地,不会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民主德国。

得到马库斯沃尔夫的电报回应之后,谢洛夫准备做一件一直都想做的事情。把卡廷事件的所有档案全部销毁,又不是第一次干了,上次他都把古拉格的档案给烧了。何况死了一群波兰人的卡廷事件,这件事不管谁问谢洛夫,他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斯大林绝对是民族英雄,没有让当年死在波兰战俘营的红军士兵白死,作为一个红军的政委,他为了自己的士兵报仇,值得任何领导人学习。

拿起电话接通了档案局局长,谢洛夫想了一下道,“给我把关于卡廷森林、消灭乌克兰富农的运动、还有三十年代哈萨克城市化运动的档案全部封存,从今天开始任何人调阅都必须经过我的批准。”

“是的,第一副主席同志!”电话对面表示明白,谢洛夫松了一口气。不是他不敢承认这些事情,这点真的是体制问题,苏联的政治结构就是政府领导人民,所以出了事情肯定是政府的过失,要是美国承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死了你活该,说明你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两国政府的职责不一样,所以苏联绝对不能暴露太多的阴暗面,不然一旦政府垮了,会把全国人民都带到地狱中。

第二百三十七章军事会议

对于斯塔西和马库斯沃尔夫的要求,就是制造一处一份关于卡廷事件的假文件。不需要多么严密,就算是似是而非也可以接受。至于是德军总参谋部下令还是希姆莱下令,或者是一只部队的指挥官私人下令都没有关系,看起来迷雾重重更好。

如果超出了斯塔西的能力也没有关系,谢洛夫可以随时通知克格勃第一总局的假情报部和斯塔西的同志们一起努力,相信民主德国方面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个国家的成立就是建立起来苏联二战的胜利基础之上,可以说整个华约集团中,除了苏联人自己之外,民主德国的政府比任何国家都想要苏联和华约击败美国和北约集团。

等到克格勃的德国同志把假的卡廷事件档案编写完毕,克格勃档案局的真档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没人知道历史的真相,苏联的挺的时间长一点,卡廷事件注定是一场历史的悬案,不会对苏联这边造成一点的阻碍。

回到莫斯科之后,谢洛夫又变成了那个三点一线的生活,上午在第二总局或者第三总局的总部,下午就在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克格勃总部,对着广场上的捷尔任斯基铜像办公。

“过了这个冬天,我们局总部就搬到对外情报总局的旁边,两个总局一起办公还能形成一定的竞争,你们不是看那些对外情报的特工不顺眼么?到时候以工作成绩作为我们两个总局的评比标准。”接过第二总局第一副局长谢尔久科的文件,谢洛夫笑呵呵的说道。

但马上谢洛夫就被文件上的事情吸引住,出了一个案子,阿迪格共和国境内,运动列宁格勒供应阿迪格共和国的列车因为在车站起火,当地内务总局救火的同时。一批列车上的收音机和家具等配给物资被抢,是当地的人所为。

时间是十二月五日,放下文件谢洛夫拿起来电话给内务总局打电话。问这件事情克格勃内务人民委员会得到消息没有,随后就得到了肯定的答复。阿迪格共和国克格勃和内务总局都已经把这个案子上报到了总部,询问自己的顶头上司处理意见。

“我的意见就是把哄抢国家财产的抓住,不管对方有多少人,连国家的财产都敢抢,要是一般的民众他们会不会把人都杀了。就以这件案子通告全联盟,作为两天后全联盟严打的开端,真是无法无天了,就这样。”谢洛夫说完话就把电话挂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现在还没有开始,万一阿迪格共和国方面抓人的动作太快了,到底是按照现在的出发标准来处理,还是按照从重从快的标准来处理?这倒是个问题。

至于今天到莫斯科的有五节车厢的古巴雪茄,谢洛夫已经让克格勃的秘密警察总队去车站卸货了。这批雪茄是古巴原产,本来一般情况下都是供应给美国人的,属于有钱也不一定伸手的东西,但现在不一样了,古巴革命了嘛……

在后世美国好像有关于古巴雪茄的禁令,这不是对于美国人的禁令。而是涉及到任何美国的盟国的法律,和美国做生意就不要和古巴产生生意上的往来。可想而知美国是一个多么霸气的国家,认为自己通过的禁令对全世界就好使。

但这项禁令对于苏联是没用的。这种闻名世界的雪茄既然美国人不要,就给苏联这边的国家好了,苏联的烟民必须要感谢美国人的慷慨,不然他们都接触不到这种高档的雪茄。毕竟和美国人相比,苏联这边的人民还是比较穷一点。真玩市场经济人家美国确实更有钱。

明天过边境的是四万个中国产的保温瓶,可想而知苏联的轻工业是处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连涉及到日常生活的保温瓶都无法自产,当然这可以从意大利也能弄到,但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最终克格勃选择了同东方的同志沟通。

平心而论液压保温瓶肯定不会比阿尔法移动电话系统、甚至一个电子管难搞,可苏联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在研究这种东西。这是整个苏联大环境的因素,苏联的重工业需要太多的人。连从事农业人口的人都不够,更别提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了,也农业的粮食产量都只能算是勉强维持,哪还有人搞轻工业?

这就是苏联迫切需要找一个国家和自己互补的原因,但只搞轻工业不搞重工业就像是一个人只有肉没有骨头一样,苏联需要一个比较强大,但不能太强大的国家,最好还不和自己接壤,这点历史上苏联选择了印度,而谢洛夫准备选择印尼。

哪怕是想想苏联和印度并肩作战的场景,谢洛夫都能在心中涌起深入骨髓的绝望。那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还是让美国人去扶持吧,希望美国人都用自由和富裕把印度改造好。不过以谢洛夫估计,在援助这方面远没有苏联有节操的美国,肯定不会像苏联这么尽心尽力的教印度人东西。

“好了,基本上没有问题了,明天我要参加国防部的军事会议,你们把到了苏联的货物运下来然后按照名单分发给全联盟的同志们就可以了!”抬起手腕看了一眼时间,谢洛夫把剩下的事情全部交给谢尔久科决定,他该去军事管理总局开会了。

参加国防部的会议也正常,不论是克格勃的内卫军还是边防总局的边防军,都是苏联武装力量的一部分,从原则上来说只是指挥机构的不同,红军系统的军队归国防部指挥,克格勃指挥的内卫军和边防军对内的成分多一些,可一旦涉及到军事会议两部分都是苏联武装力量,自然可以和国防部的老元帅们见面。

出席这次军事会议的克格勃人员,有第一副主席谢洛夫、军事管理总局第一副局长罗曼、边防总局局长泽里亚诺夫中将、民防部队司令谢米尔特罗夫。相比较于这次会议的国防部星光熠熠的将帅,克格勃这边的光彩虽然黯淡了不少,也主要以听从国防部元帅的意见为主。

除了国防部和克格勃的参加者之外,还有第二书记科兹洛夫、勃列日涅夫和乌斯季诺夫、其中乌斯季诺夫作为一个军工企业的干部出身,虽然名义上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但也是彻头彻尾的军工企业的代言人,他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我们相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裁撤红军一些士兵之外,同时加强了红军和内卫军、边防军的素质建设,新投产的装备保证了我们苏联的武装力量不会因为裁撤一些士兵而下滑!”乌斯季诺夫面对一水的苏联军方的掌控者侃侃而谈,“一九六零年度,我们的重装备投入部队的情况是这样的,t54坦克一共入役两千八百辆、同时年内改装完毕适合核战争条件下的装甲车四千辆,今年各大企业生产地对地导弹和防空导弹两万枚,算是初步的支持了苏联红军的大纵深突击理论,如果我们对北约开战,不知道元帅们有没有初步的构想?”

“同时,我必须强调一点。对于新型坦克的设置我们已经有了眉目,同时定型的新型装甲车也已经通过了政府的认可,将会马上投产,到时候将会进入红军服役!”乌斯季诺夫很是自负的把自己的话说完,然后看着这些国防部的元帅。

谢洛夫歪着头想着乌斯季诺夫的话,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乌斯季诺夫口中的新型坦克和新型装甲车应该就是后来的t62坦克和bmp…1步兵战车。bmp…1步兵战车先不提,就是用以取代50年代的бtp…50пk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t62完全就是一个验证技术的过度品,远远不是可以信赖和北约打大战的坦克,别看t62两万辆的生产数量还算凑合,这点从t62坦克从来没有在西方集群中服役就能看出来。一辆新型坦克没有在冷战的最前线部署,说明苏联红军对这个半成品坦克也没抱有多大的希望。在t72坦克服役之前,西方集群这个苏联红军的最强集团用的是t54坦克。

t62坦克部署的方向不过就是高加索和远东地区,这都是苏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