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6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来远东军黑海舰队将会大规模扩建,最终建设一支拥有百余艘战舰的强大舰队,拥有黑海制海权,为公司将来进军中东地区奠定基础。

如今塔曼湾造船厂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正准备组装一百五十吨级的斯鲁普船单桅纵帆船。船只的柴油动力机组和船只所需的标准构件都已经由里海舰队运送到了塔曼湾。

所有船只所需的木料则是在当地采伐,然后由塔曼湾造船厂负责组装。造船厂的工人都是由吕宋马尼拉造船厂抽调的大批有经验的员工骨干组成。

这几个月塔曼湾造船厂配备的木材加工车间,正在昼夜不停的生产造船所需的木料,因为有了先进的木材烘干设备和蒸汽动力的木工机械,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造船厂的仓库里就已经堆积了大批的木料,足够组装十二艘斯鲁普船单桅纵帆船。

第一批所造船只的船台也已经建设完毕,造船厂马上就会着手进行组装生产。争取明年春天建成二十艘以上的一百五十吨级的斯鲁普船单桅纵帆船。

这样的造船速度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不可思议的。远东公司的几个大型造船厂,都采用了现代先进的模块化造船技术。

船只定型以后,会先造出一艘进行海试,在海试的过程中会总结船只的各种问题,然后造船厂在根据海试的船只进行改进,小批量的造出几艘改进型船只,然后装备到一线部队。

海军接收单位会利用这几艘船只训练培养操作这种船只的海军官兵,并在船只服役的这段时间继续总结各种问题,直到部队满意才会最终定型开始批量生产。

批量生产阶段,船只所有的部件都交由远东各个企业进行模块化生产,最后交由造船厂统一装配,极大的提高了生产速度,也大大降低了船只的成本。

目前塔曼湾造船厂还只是一期工程,远东公司建委已经派来了大批精兵强将,正日夜奋战在塔曼湾沿岸地区。

因为黑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远东公司对塔曼湾造船厂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建成以后的塔曼湾造船厂,规模将不次于马尼拉造船厂,生产能力将会得到质的提高。争取在五年内将黑海舰队的架子搭起来。

远东军后勤部为了支援克里米亚战役,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利用西部后勤运输补给线,为塔曼湾的武士集团军运送了大批的物资。

目前军委会后勤部在亚速港和塔曼湾沿海地区,建立了两个战备物资集散地,各种战备物资堆积如山,足以保证武士集团军作战所需的物资。

军委会对克里米亚战役非常重视,李明此次来到塔曼湾武士集团军司令部视察,也是为了了解敢死军部队的准备情况。

李明在塔曼湾武士集团军司令部呆了三天的时间,每天都在作战室与宋涛、林华一起,研究武士集团军制定的克里米亚战役作战计划。

远东军发动克里米亚战役,势必会触及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利益,克里米亚半岛所处的位置******世界在欧洲桥头堡,对奥斯曼帝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久前,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特使来到了北京,带来了奥斯曼帝国苏丹易卜拉欣一世的亲笔信,专门询问了远东公司的西进意图。

并且特意就克里米亚问题,向远东公司申明了自己的立场,那就是克里米亚的问题是奥斯曼帝国的底线,不容谈判。

面对奥斯曼帝国的态度,远东公司虽然不想现在就与奥斯曼帝国发生冲突,但是克里米亚对远东公司也同样重要,所以李明和高建国、王和等人专门与奥斯曼帝国特使进行了一次会谈。

通过这次会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并承诺未来不会触及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利益,而且愿意与奥斯曼帝国签署一份互不侵犯条约。

虽然远东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但李明清楚奥斯曼帝国绝对不会放弃克里米亚半岛。奥斯曼帝国对远东不断西进的策略有所防范,也许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应付远东的威胁了。⑧☆⑧☆。$。

远东公司当然不惧任何威胁,中东地区本来就在远东公司的计划之内,若是奥斯曼帝国不识时务,最多也就是让公司将中东计划提前几年而已。

反正远东军的铁骑早晚会横扫奥斯曼帝国,杀进阿拉伯半岛,彻底占领中东,将这个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现代社会的小亚细亚半岛就是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地区,向东可攻击西亚,控制世界岛中心地区和中东与里海的油田;向南可占领北非与苏伊士运河区,控制世界海运战略航线,向西可直逼欧洲心脏,进占世界经济与科技最为发达的区域;向北可威胁乌克兰和俄罗斯,直捣欧洲粮仓。

为了让华夏民族的子孙后代守住中东地区,就必须控制奥斯曼帝国所在的小亚细亚半岛,让这里成为中东地区天然屏障。

为了应对奥斯曼帝国方向可能出现的变化,远东公司当然要有所准备。李明这一次除了对武士集团军视察,还要去波斯地区对当地的驻军部队进行一番部署。

目前波斯地区的驻军部队,包括武士集团军的三个师和海外集团军的四个海外师,数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远东军部队,足以横扫奥斯曼帝国。

但是公司目前的战略方向是欧洲,所以目前远东军在波斯地区主要以防御为主,但若是奥斯曼帝国敢于挑战远东公司的底线,驻波斯地区的远东军各部队,当然不会客气,必然会让奥斯曼帝国付出惨重的代价。

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欧洲

远东军横扫了乌克兰地区,这对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来说绝对是无法容忍的。所以明年春季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必然会做出强烈反应。

整个乌克兰北部地区,第聂伯河左岸、右岸等大片肥沃的土地,都是波兰贵族和封建地主的私人所有。只要涉及到波兰贵族的利益,势必会在波兰立陶宛的贵族议会引起强烈反响。

而且远东军咄咄逼人的西进态势,也必然会引起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警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会坐视一个有着强烈侵略性的势力而置之不理。

可以想见的是,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不但会积极的应对远东公司的西进,还会游说欧洲其他国家,阐述远东军对欧洲的威胁。届时会有很多欧洲国家放下成见,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远东军的西进。

而且此时三十年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法瑞联军已经把神圣罗马帝国打得丢盔卸甲,德意志诸侯的分裂态势已经形成。

虽然双方还没有正式签署历史上著名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正式结束耗时已久的三十年战争,但是此时就算是傻子都知道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恢复天主教统治和建立大一统帝国的计划成为泡影。

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远东军的出现,也让神圣罗马帝国有了**的机会。。

即便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是名存实亡,但是毕竟名义上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虽然这个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但毕竟远东军的西进,确实给欧洲带来了威胁。做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他们一定会尽其所能鼓吹远东威胁论。

他们甚至会在欧洲大声疾呼:“东方的鞑靼人又来了……”

虽然有着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广阔的纵深,但是远东军已经杀至喀尔巴阡山脉的东麓,距离匈牙利仅有一步之遥。

不要以为喀尔巴阡山脉是什么天堑,当年拔都所率领的蒙古十二万铁骑,越过了喀尔巴阡山脉,横扫了整个匈牙利,如果不是窝阔台死后,成吉思汗诸子孙关注汗位继承人,拔都也无奈撤兵的话,那还不一定会打到哪里呢。

当时就是由于教皇和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尖锐矛盾,未能采取一致的对策,才使得欧洲各国无法统一的布署,让蒙古人轻松的横扫东欧诸国,面对人数仅有十余万蒙古西征军,却处处被动,以至于损失惨重。

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夫斯堡皇室,不但在日耳曼民族中有着显赫的地位,甚至在整个欧洲林立的皇室里,也堪称是资历最老的那一批。

哈布斯堡家族的家训,就是当别人忙着打仗的时候,结婚去吧。战神马尔斯给别人的东西,爱神维纳斯也能给你。同样是争夺财富与土地,哈布斯堡家族的人不喜欢像别的皇室王族那样,明火执仗,拿刀拿枪到战场上抢。

他们喜欢搞联姻,家里的年轻人凑到一块儿就喜欢互相提问:你****你结婚了吗?

甚至哈布斯堡家族还会迎娶一些国王或者割地称雄的大诸侯家的闺女,特别是那种家中只有的一个独女,还家大业大的那种。因为她们一旦成为哈布斯堡家的媳妇,就相当于会带给哈布斯堡家族整整一个王国作嫁妆。

长久实行这种精明的联姻政策,再加上西方的长子长女继承制度,终于在16世纪的欧洲,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政治共主集团。

所以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夫斯堡皇室,在欧洲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力。即便现在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日落西山,但是仍然不能小看他们的能量。

而且在三十年战争受益最大的法兰西,以及依靠三十年战争一跃成为欧洲强国的瑞典,都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如果神圣罗马强国愿意坐下来,以拯救欧洲的名义和这两个国家谈判,总比向历史上那样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要体面得多。

所以欧洲人暂时放下教派冲突,提前结束天主教国家和新教势力联合在一起,还是很有可能的。

其实三十年战争虽然是新教和天主教的教派冲突,但是任何宗教都会受到世俗政治的影响。

本来神罗哈布斯堡任用华伦斯坦在吕岑干掉了古斯塔夫,又在纳德林根取得了胜利,以瑞典作为主力的新教阵营再次陷入了被动局面。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以天主教占主导却加入了新教同盟一方向哈布斯堡宣战,使得战场形势再度充满了变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战争的最终结果。

法兰西组织大批力量投入战场,使得经过多年战争已经民力凋敝、精疲力竭的哈布斯堡瞬间陷入被动,而此时瑞典又趁机卷土重来,最终战争以哈布斯堡失败告终。

主要原因是德意志的长久分裂与混乱是法兰西之福,法兰西当然不愿意看到哈布斯堡家族雄霸德意志,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德意志就是一盘散沙。

正像有人调侃的那样,黎塞留虽然信上帝,但是更笃信国家利益。

而且远东军还将来自欧洲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殖民国家驱逐出了东方,后来他们又组成八国联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东方,可几百艘战船、数万兵马都在马尼拉折戟沉沙。

这也使得欧洲殖民者彻底失去了东方,如今整个印度洋都在远东海军舰炮的射程之内。西方商人要想进入东方海域,必须按照远东公司的制定的规则行事。

远东控制了东方贸易,南洋的香料、大明的丝绸、瓷器等东方的紧俏商品,从此由远东来制定商品的定价权。这也让包括荷兰、西班牙、英国等西方殖民者,损失了难以估量的利益。

每一艘去东方做贸易的西方商船,只要过了好望角就得在南非的远东港口缴纳不菲的税赋,还要领取一面五星红旗挂在自己的船上,船只才能进入东方海域。

而且远东在马尼拉、巴达维亚等港口,建立了数个商品交易市场。想要得到东方的各种商品,只能去那里交易。

从西方商船进入港口就得接受远东公司的盘剥,再加上东方的商品价格都在逐年增长,使得欧洲商人的利益大幅缩水,也连带着东方各种商品在欧洲的价格暴涨。(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争论

远东公司董事局为此专门开会,研究了目前欧洲的局势,以及公司的未来对欧洲的政策。董事局委员会的各位常委和委员,在对待欧洲的政策分歧很大。

分歧主要是两个方面,一种意见是在欧洲扶植亲华势力,使得远东公司在欧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然后利用欧洲的教派冲突,以及各国之间的矛盾,在欧洲制造混乱的局势,然后公司再介其中,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

还有一种意见是希望通过武力打烂欧洲,然后把欧洲割裂成一个个小公国,形成乱世诸侯的封建社会局面,让欧洲陷入百年战乱,一劳永逸的解决欧洲问题。

持第一种意见的主要是以民委会的常委和委员为主,他们希望公司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国家的建设上来,争取在有生之年把中国建设成一个霸权强国,让华夏民族在未来几百年内,制定这个世界规则。

甚至有人认为公司已经占据了欧亚大陆,已经拥有了如此巨大的领土,可远东军还在一味的蛮干,效仿当年蒙古人的做法,浪费了大量的公司资源,不断粗暴的执行西进政策。

军委会一直采取穷兵黩武的思想,长此以往势必会让公司形成一股军国主义思潮。这样的思维是极端危险的,对公司未来的长久发展不利。

持第二种意见的主要以军委会的常委和委员为主,他们认为远东军拥有如此强大的军力,有能力通过武力达成这样的设想。那些欧洲白皮只看实力,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所有的权谋屁都不是。

军委会的常委和委员对公司董事局民委会提出的政策,给予了猛烈的抨击,甚至有人喊出了书生误国的话,使得董事局委员会的会议变得火药味十足。

高建国的发言最激烈,他认为如今远东公司无论是科技还是军事方面的实力,足足领先这个时代几百年,就算是让白皮亡族灭种都不在话下。

他痛斥那些民委会的人是软骨头,还列举了当年成吉思汗西征的故事,当年蒙古铁骑横扫欧洲,屠杀了数千万人,可后世那些白皮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却相当高。

“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除了耶稣,恐怕再难有人与成吉思汗匹敌。”…………哈珀斯杂志。

“成吉思汗并不像从前西方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冷酷嗜杀的暴君,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统帅,他的军队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进入了还处在黑暗时代的欧洲,并唤起了全球性的人类觉醒。”…………美国著名学者杰克·韦瑟福德。

“欧洲人称其为“世界之鞭”,他是名副其实的“人类之王”。世界秩序因他而改变。人类的世界观因他而升华。”…………华盛顿邮报。

拿破仑更直接,直接说了“我不如成吉思汗”。

他一再强调,在这个时代,绝对不能用华夏传统思想来衡量西方白皮的价值观,在他们的眼里,谦卑只是软弱的一种表现。

只有把他们彻底的打烂欧洲,把他们打回石器时代,才能真正的让华夏民族拥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李明等几个军委会的常委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都旗帜鲜明的支持第二种意见。

其中李明的发言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他凝重的说道:“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死去,谁敢保证华夏还能否延续我们强硬的开拓进取政策,若是再出几个圣人、圣母,寄望于什么王道教化的腐儒,把我们带到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与西方分享,那不出百年就能让欧洲人迎头赶上来。

西进政策是为了华夏民族争取生存空间,没有辽阔的疆域就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民族也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现代中国就已经尝到了苦果,在生存空间狭小,无法养育更多人口的时候,只得进行限制人口的自宫政策,我们不是喜欢自虐,而是迫不得已。”

会议进行了两天,双方争论不断,最后在表决的时候,第二种意见获得微弱多数获得通过。反对这种政策的委员提出进行董事局所有董事进行全体表决,得到了董事局委员会常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