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5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守备运河沿岸的大明卫军早就从里到外烂掉了,面对凶猛的远东军,基本上都是一触即溃。远东军轻松的占领了京杭大运河的各个重要目标。

秦二狗率领野战师的一个营赶到临清州之后,迅速的接管了各地的防御,将已经苦苦支撑了几天的武装警察部队换了下来。

这帮刚刚参军一年的武装警察部队官兵,全都长舒了一口气,毕竟都是没经历过什么战斗的新兵,两百人守护如此重要的目标,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秦二狗让王四带着部队好好的休息,他也马不停蹄的在各个岗位巡视,生怕出了什么差错。他和营教导员来到临清州城的城墙,从城头俯瞰临清州城内的景象。

这个时代的临清州城,非常的热闹繁华。城外的码头也是商贾往来之地,每日运河船只如梭,码头上也是人潮汹涌,车马如林。

临清州城内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这些都是一个个销金窟,各地众多商贾和运河上的漕运官员,每天泡在酒池肉林力,极尽奢靡。

可如今原本繁华热闹的临清州城,此时满城死寂,就连灯火都是稀稀落落。自从远东军占领了临清州城和众多粮仓,驻守在这里的明军就被打得四散奔逃。

远东军接管了临清州城,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是尽可能的维持城内的秩序。战斗开始时城内一些嘎杂流痞趁火打劫,都被远东军从城内的各个角落翻了出来,分别用刺刀挑死于街头。

当时行刑的地点,都在城内最繁华的地段,遍布街头的鲜血,城狐社鼠凄厉的嘶嚎,还有一具具鲜血淋漓的尸骸,分别高高的挂在城内各处,随着春风吹过来回摇曳不休,场面极为血腥暴戾。

远东军的铁血手段,也对城内的众多有心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不管是城内的官员士绅,还是南来北往的豪富商贾,都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房门紧闭,不敢有丝毫动作。

城内外的底层百姓就更加的恐惧了,这个时代一旦城破,等待城内百姓的命运,往往是极其悲惨的,家财被劫掠,妇人被淫%虐,老幼被残害,青壮被征用,若是遇到残暴的军头武将,屠光全城的行为,都是屡见不鲜。

而远东军刚一进城,就在城内外掀起了一轮铁血的杀戮。

因为临清州地处要冲,乃是南北一十三省,在江北最大的商路码头,所以城内和城外的码头龙蛇混杂,各种黑恶势力交织在一起,显得极为混乱。

大批来这里讨生活的脚夫、车夫和船工,都是好狠都用之辈。城狐社鼠、嘎杂流痞更是遍布全城,城中一旦乱起来,势必失去控制,所以远东军首先收拾的就是他们。

仅仅两天下来,就有曾祸乱城中的千余各路势力的地痞恶棍,被生生杀死在临清城的各个街头。还有数千嘎杂流痞被戴上了数十斤的重枷,示众街头。

另外,一些四散奔逃的兵痞,也是四处作恶,也被远东军抓了回来,直接斩掉了脑袋。几百颗脑袋搭成的京观,就摆在了临清州城外最繁华的码头上。

面对远东军如此铁血的手段,临清城内外顿时秩序井然,即便是大白天,也鲜有人上街。街头巷尾的商铺都闭店数日,使得临清州城内外一片死寂。

虽然远东军手段强硬冷酷,但是各部队却严守军纪,严禁踏入民房一步、严禁调戏妇女、严禁强买强卖、严禁饮酒、严禁嫖妓、严禁私掠战利品……

以上这些军纪规定,只要敢于违犯,一经查实就地击毙。

所有部队都是在明军遗弃的军营中宿营,很多在城中执行巡逻任务的部队,都是露宿街头。即便是遇到大雨天,部队依然如故,就连晚上站岗的战士也是穿着雨衣在大雨里站上一宿。

第二天清晨,秦二狗和教导员又早早的就起床,在各个哨位上巡察。

“轰隆隆……轰隆隆……”

城外突然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马蹄声,秦二狗和教导员连忙向城墙跑去,等他们气喘吁吁的爬上了城墙,城头远东军的官兵,早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秦二狗拿着望远镜观察,城下不远处正有数百骑的马队赶到了临清州城的城外。此时天色才蒙蒙亮,清晨又泛起了一层薄雾,能见度非常低,根本无法看清城下马队的情况。

虽然他知道城下的马队极有可能是增援的骑兵营,但是这个时候千万不能马虎。

这时,营部的通信员背着电台急火火的跑上了城头,上气不接下去的喊道:“营长……飞艇发来电报,增……增援的骑兵部队到了,目前正在城下……正在城下等待入城……”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福运来饭庄

秦二狗听了通讯员的话,兴奋的说道:“我亲自出城看一看,城头的部队不要懈怠,继续戒备……”

他说完就来到城下,此时城门已经被打开了,但是城头和城门处的几个机枪阵地,却没有丝毫松懈,依然枪弹上膛,随时准备开火。

秦二狗刚一出城门,就见远处马队一名骑兵奔出了队列,来到了他的面前。马上的骑兵是一名士官,他看到秦二狗的军衔,连忙从战马上跳下来,冲秦二狗敬礼。

“少校同志,西北野战军新建骑兵第三师二旅三营,奉命赶到临清州。”

秦二狗回了个军礼,然后看了眼满头大汗的士官,笑着道:“兄弟们一路辛苦了,大伙进城吧,我这就让部队安排食宿。”

“是……”

那名骑兵士官大声的喊完,就上马回到了远处的马队。不一会儿,几百名远东骑兵和千余匹战马呼啸着冲进了临清州城。

骑兵营的营长叫胡成,他来到城门处,翻身下马和秦二狗握手道:“兄弟,你看着可面善啊,也是西北军的吧。”

“老哥,我是西北军野战一师的,你们这一路辛苦,我已经命令了下去,为大伙准备了热水和饭菜,让战士们好好的烫烫脚,洗簌一番,然后吃一口热乎的饭菜。”

胡成听了秦二狗的话,哈哈大笑道:“哈哈……还得是西北军的兄弟啊,办事就是贴心。我替兄弟们谢谢了。”

几百名骑兵的到来,让临清州兵力紧张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也使得临清州的远东军有了一支强大的机动力量。

中午的时候,南方兵团的一个海外营,也赶到了临清州。官兵们没有战马,接到命令只能一路急行军,跑了两三天终于来到了临清城的城下。至此,远东军在临清城的主力部队已经达到了将近一个团,人数近两千人。

三个营的主力部队,再加上部分武装警察部队和火枪民兵部队,临时组建了临清守备区。骑兵营的营长胡成,因为是三个营长中最资深的干部,所以由他担任临清守备区的司令员。

胡成出身于辽东野战师,是最早跟随李明去河套的第一批军事干部。因为善于骑马,后来被抽调到第一批两个新建骑兵师中担任连长,参加过西北军骑兵部队的几乎所有战役。

因为临清州城的兵力薄弱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胡成和秦二狗等人经过研究,决定要做些什么。首先就是简单的与城内外的百姓进行初步接触,毕竟如今临清州城内冷冷清清宛若死城一般。

当初为了震慑当地势力,不得不采取铁血政策。但是现在情况变了,毕竟远东要尽快入主中原,在当地百姓心目中树立远东军的光辉形象,也是当务之急。

这也是远东军委会政治部,在战役发动之前,三令五申不断要求的。如今临清州城因为远东军的铁血手段,使得城内城外秩序井然。

而且目前兵力充足,武备强大。临清守备区也该想办法缓解当地的紧张局势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尝试与当地的老百姓进行接触,尽可能消除前段时间,远东军在他们心中造成的铁血形象。

明代临清城市人口有三部分,一部分是编户平民,一部分是“游宦侨商”,还有一部分是

临清卫军户。

其中临清州编户为三十二里,城内城外的编户百姓近三万人,各地的游宦侨商也居于临清州城内,人数与编户人口数倍于编户居民。明代在临清州设总兵官,临清州卫所大约有军户五千余人,加上军属、亲戚等也要数万人。

再加上临清处在南北大运河沿岸,绾毂南北,南连徐、淮,北通天津、北京,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所以各地来此谋生的底层百姓数量庞大。

所以新城、旧城有着大批的商业流动人口是临清固定人口的十倍之多,而且漕运、商务、税关事务繁巨的商埠,当然也有大量的官吏、缙绅。

崇祯年《总监各路太监高起潜题本》中说:“总计临城周匝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货财,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虽说传说中的百万人口有些夸大,但是最少三五十万总是有的。

临清州城除了大批的仓库,最多的就是成排的铺子了。当然最多的还是粮仓粮店,城内除衙署、学宫等官方建筑外,粮仓几乎占去了四分之一地面。

承担漕粮运输与商船来往重任的运河、卫河,穿新城蜿蜒而过,河道在城内交汇,沿河两岸,密布码头和集市。城内粮食市场达六七处,年交易量达五百至一千万石之多。

临清城内店铺总数至少在五六百家以上,如果加上各类手工作坊、市集流动摊贩等等,极盛时期城内大小商户应该有数千家。其中牙行、典当、邸店和银庄等商业中转机构的铺面,还有饭庄、酒店、赌%场、客栈、妓%院等各类服务业铺子。

临清州城还是江北最大的布匹丝绸贸易中心,有着近百家布店、绸缎店。从运河运来的南方茶叶船,也大都在次停泊交易,北方的大茶商很多都在此地收茶贩卖到北方各地。

临清州手工业也极其发达,纺织、炼铁、印刷、陶瓷和造船等手工作坊非常多,借助繁华的运河经济,使得临清州的商品运销全大明。

城外码头有一间福运来饭庄,说是饭庄,其实就是码头上众多脚夫、车夫和船工平日里吃饭的地方。因为福运来的吃食素来实惠,量大、便宜还管饱,所以一直生意生隆,从早到晚人流不断,虽说利润不大,但是也能赚一些个辛苦钱。

福运来饭庄的老板是本地人,名叫何本生。本身没什么背景,所以每月都要被当地的黑恶势力,以及官府衙门的胥吏克扣不少银子

好在这样的店铺虽然看着火爆,但各路势力也知道这样的买卖都是薄利多销,赚的是辛苦钱,所以吞并店铺的没什么意思,不如每月来收些银子来的实在,也省心。

这些天原本生意火爆福运来饭庄,因为远东军占据了临清州城,并控制了京杭大运河。也使得福运来饭庄瞬间没了生意。(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小乞丐

自从远东军占领了临清州城,运河码头上的脚夫、车夫和船工就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福运来饭庄也没了生意,饭店老板何本生也急的跟什么似的。

他这样的买卖,全指着薄利多销,往往要提前准备出大批的食材,要不根本供应不上第二天的饭庄的需要。可是远东军一来,饭庄提前贮备的大批鱼肉、青菜等食材都派不上了用场。

几天过去了,眼看着食材就要挺不住了。别看平日里生意火爆,但是利润很薄,每日储备的大量食材也得花不少的银子。

可他现在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他和临清州城内的百姓,都不知道破城的军队是什么来路。他提心吊胆了几天,生怕贼军破门而入。

福运来饭庄平日里非常忙碌,何本生雇佣了十几个伙计,都是从老家找来的。都是同村叔伯兄弟家的后辈,若是真折了几个,他回到村子可怎么向这帮后生的长辈交代啊。

好在破城的贼军进城以后,并没有在城内大肆劫掠,还派兵在城内日夜巡视。这也让何本生长出了一口气,至少性命无忧了。

可是第二天,城内的贼军就开始在城内大肆抓人。何本生趴在饭庄的门口,利用门板的缝隙,看到原本码头上的几个恶霸,被贼兵拎到了大街上活生生的挑死了。

看着满街的鲜血,还有门外传来的一声声凄厉的惨叫声,何本生的腿一软,“噗通”一声就坐在地上,刚才的情景吓得他肝胆俱裂,脸色都白了,浑身上下瑟瑟发抖,后背满是冷汗,已经湿透了。

虽然这几个恶霸平日里没少欺负他,每月辛辛苦苦赚的银子,有相当一部分都要被这帮混蛋克扣去,何本生早就对这些恶霸恨之入骨。

可当他看到这帮人的惨状,心里也不免泛起一股兔死狐悲之感。那可是活生生的几十号人啊,虽然都是平日在码头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的恶霸地痞,但是这些人中大部分犯的罪过都算不上死罪。

以往何本生恨不得这帮家伙被千刀万剐,可是此时他心中的积怨早已消失无踪。只记得满街的鲜血和那一声声凄厉的哀嚎。

接下来的几天,何本生天天都扒着门缝偷偷的观察着这帮贼军,即便他不懂什么军事,但他依然能从这帮贼军的身上,看出与以往的大明官军截然不同。

贼军的行为举止非常不一般,举手投足整齐划一,就算几个人在街上执勤,也都排着纵队齐步走过,而且从他们的身上也能感觉出一股慑人的铁血杀气。

最让他不解的是,贼军自从进城以后,居然没有侵占民宅,都是在各处选择宽敞的地方搭建帐篷露宿野外。

福运来饭庄旁边的码头上,就扎着一排整齐的帐篷,几十个贼军天天在这里宿营。前几天正好来了一场大雨,整整的下了一宿。

可是这帮贼军竟然也是在帐篷里凑乎了一宿,而且在街上执勤站岗的贼军,愣是披着雨衣在瓢泼的大雨里站了一晚上。

这就让何本生看不明白了,以前曾听人说过,当年岳家军有“饿死不劫掠,冻死不拆屋”的传说,可是这回算是见到真的了。

大明官军的德性,何本生可早就领教过了,就算他这样粗鄙的小店,依然有一些明军过来白吃白喝,不光白吃,还特么往死里祸害人。

即便贼军的军纪很好,可何本生却依然不敢开店,前几天这帮贼军当街杀人的一幕,他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心有余悸。

今天何本生依然扒着门缝偷偷的看着外面,一队巡逻的贼军刚刚过去不久,几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小乞丐,小心的从旁边的小巷里钻了出来。

因为临清州是有名的粮仓,所以城内的百姓家和客栈都存有一些余粮,家家户户即便不出门也能熬上几天。

可平日里在码头这里乞讨的一帮小乞丐就惨了,他们以前在码头上总能找到一口吃的,可是这几天却没了讨食的机会。

何本生为人厚道,福运来饭庄每天生意兴隆,所以剩菜剩饭颇多,这几个小乞丐也经常来他们这里讨食。

今天可能他们也是饿的急了,几个小乞丐就偷偷的跑出来,想在码头这里找一口吃的。可是整个临清州城都没什么人出门,更别说有店铺开业了。最后他们来到了福运来饭庄的门外敲门,想讨一口吃的填饱肚子。

何本生可怜这几个小乞丐,就让店里的伙计拿一些干粮出来。然后紧张的向两边打量了几眼,可他刚想开门,就发现一队贼军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

几个小乞丐被逮个正着,他们看着一个个满脸凶悍的贼军,被吓得瘫软在地上,年龄小的两个,已经被吓哭了。

铺子里面的何本生心里也暗自哀叹,这几个小家伙惨了,非得被这帮凶残的贼军杀了不可。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他目瞪口呆。

为首的一个贼军军将,看着几个小乞丐,然后从身上的跨兜里拿出了几块用纸包着的东西,然后拆开了包装纸,把里面的东西掰成小块儿,分别递给了几个小乞丐。

几个小乞丐开始还不敢去接,一个年龄最小的,可能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