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入冬前争取把所有的窑洞都建造完毕。但冬季取暖用煤的需求比较大,我们在各个居住区建设的储煤点儿,目前还有很大的缺口,我们正在抓紧储运煤炭,保证各个生活区的冬季取暖用煤。”
周林想了下道:“这段时间我带领一批流民和民兵,在根据地周围的坡地,开垦了一些荒地,预计明年春天可以种植近万亩的玉米、土豆和红薯。但是这里的地下水资源情况一般,我们在各个地区打了很多水井,但只有六成的水井能够出水,明年农作物的引水灌溉工作,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我建议在入冬前,加大对农田灌溉设施的投入。这些天我也做了一个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计划,在附近山区的几个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建立水源地,用整齐机组做为抽水泵的动力,建立完善的农田灌溉系统,保证万亩农田的灌溉工作。这个计划一旦实施,也能解决未来根据地的工业用水和民用用水需求。”(未完待续。。)
ps:感谢天下好书、路边一狼1、放梦飞扬口n、云志、炎冰的月票支持。感谢郁闷的绅士、silentwoll的打赏。
第七百四十五章 粮食(上)
山西吕梁山根据地管委会的几位常委,一连开了三天的会,确定了根据地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首先是要抓紧完成根据地的基础建设工作。
然后就是入冬前完成流民的收拢任务,根据地目前的准备情况,包括粮食等物资的仓储情况,以及根据地其他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今年吕梁山根据地预计可以收拢五万余名流民。随着根据地各项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争取在三年内,未来的吕梁山根据地,最终收拢流民的数量将达到三十万人。
远东在陕西、山东、河南、南直隶、河北等地的游击支队,也在近期发动攻势,劫掠各地的一些县城和农村土堡,收集粮食等物资,在各地收拢流民,创建根据地。
但他们今年并没有建设根据地的时间,预计收拢流民的数量,都不会太大。各地的根据地将会在明年建设根据地,然后再加大收拢流民的数量。
因为大明北方各地的流民数量巨大,各支队收拢的流民,也有相应的标准,收拢的流民将以青壮和妇幼为主,对于老弱流民,各个游击支队就无能为力了,估计他们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
如今远东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公司几乎停止了所有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拼命的从大明收拢流民。预计在入冬前收拢流民的数量,将达到史无前例的两百多万。
这些流民将安置在辽东、济州岛、外东北、台湾、吕宋、朝鲜、南洋和锡兰等地。两百多万流民的管理工作,对公司来讲,倒不算什么大问题,毕竟这几年公司培养了大批的基层管理干部,都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民委会各个部门对移民接收工作,经过几年的运转。更是得心应手。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两百多万流民的温饱。这需要几十万吨的粮食,才能熬到明年的秋收。在这个时代,农业生产水平非常低,亩产一两百斤的地区比比皆是。
虽然远东公司为了应付崇祯大旱的流民潮,利用各种途径。购买了大量的粮食等物资,并在各地建造大量的仓储区,建立了完善的战备粮食储备机制,但面对汹涌而来的大明灾民,远东公司的战略储备也勉强能满足如此多的灾民近一年的粮食需求。
远东公司在现代社会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带到这个时代的各种农作物种子,都是成熟优质,具有抗寒能力的优良品种。经过这几年在辽东和海参崴地区的推广种植,效果确实不错。虽然和现代社会无法相比,但和这个时代的亩产相比,已经提高了几倍还多,这才让远东有了大批量收拢流民的底气。
但是这个时期,正是历史上著名的“小冰河时期”,气温偏低不说,还有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会造成重大的影响。谁也不敢保证。明年辽东还会和以往那样风调雨顺,万一辽东也遭受了自然灾害。远东公司将陷入到极为危险的境地。
为此远东也进行了动员,发动一切力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购粮,并不惜发动战争,试图通过战争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救活大明北方各地的流民。
今年军委会发动了朝鲜战役,仅朝鲜一地就向辽东运回了二十余万吨的粮食。而且从明年开始。朝鲜将会成为远东公司另一个粮仓,公司在朝鲜实行了包产到户,每户农民每年的粮食收获,将上缴六成给远东。
今年冬天,军委会将继续发动日本战役。相比朝鲜,军委会在日本掠夺的粮食等物资,预计将远远多于朝鲜。到时候日本的老百姓,最后的归宿也将成为远东的矿工苦力和农奴。
明年,军委会还将远征印度,将南亚次大陆一口吞下。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共分四季,1…2月为凉季,3…5月为夏季,6…9月为西南季风雨季,10…12月为东北季风期。北方气温最低为15c,南方气温高达27c,几乎全年都是无霜期,全年均可生长农作物,热量资源相当丰富。
未来公司将向印度大量的移民,依靠印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分开发印度的农业资源。届时,印度将会成为远东公司最大的粮仓。
在不远的将来,南洋、中南半岛、澳大利亚也都将会被远东陆续征服,公司也将向上述地区大肆移民,那里也将会成为远东的农场和牧场。这将彻底扭转中原历代王朝,因为人口暴增造成千里饿殍,易子而食的惨剧。
但是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远东现在必须解决这两年的巨大粮食缺口。公司近几年,已经逐步增加了从奥斯曼帝国的粮食进口,与奥斯曼帝国的贸易,已经由原来的金银和粮食相结合的结算方式,改为专以粮食结算的模式。
公司还在南洋,向各地的土王施加了压力,要求他们各苏丹过向远东售卖大量的粮食,如果完不成远东规定的交易额,远东将不排除使用武力进行武装征粮。南洋各个苏丹国深知远东说到做到,这帮异教徒太凶残了,如果他们无法完成远东规定的交易量,远东真能灭了他们的国家。
所以南洋各国顿时一片鸡飞狗跳,各地的土王派出军队到各地大肆武装征粮。南洋各地的老百姓也遭了殃,很多人家里的粮食被抢了个精光,各个部落也都受到了苏丹的命令,那就是向远东卖粮,若是完不成交易的数量,将会遭到灭族的惩罚。反正完不成远东的要求,大家一起死。
这也在南洋各国造成了一定的饥荒,大批南洋的土著被饿死。但各地土王苏丹看着一艘艘装满粮食的船只相继驶往了马尼拉,心里也都松了口气。至于那些被饿死的土著,关他们鸟事。(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六章 粮食(中)
又是一年的秋收,辽东各地的农村也开始忙碌了起来。今年辽东也出现了旱灾。这还是自远东来到这个时代以来,遇到的第一次规模比较大的自然灾害。
虽然辽东的灾情,还无法与中原北方数省的大旱相比,但还是比较严重,整个辽东的夏天基本没下几场雨,很多地区的土地也都成片的干裂。
好在辽东地广人稀,远东公司农业人口相对较少,公司在辽东开垦的耕地,都在辽东的几条主要河流的沿岸地区。公司民委会农林部,调集了大量的蒸汽抽水泵,从各个河流里抽水,通过完善的农田灌溉系统,基本保证了耕地的灌溉,使得辽东的灾情得到了控制。
而且远东公司在辽东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都是以抗旱能力较强的玉米、马铃薯和红薯为主,所以辽东今年农作物的收成,平均亩产仅下降了不到两成。
农林部在现代社会就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规划,主要就是为了应对“小冰河时期”和“崇祯大旱”等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而做出的解决办法。不但选用了优质的高寒地区的良种,而且都是抗旱性相对较强的品种。
农林部这几年,在辽东各地投入了大量资源,动员了大批农户,大肆进行农业基础建设。各地都建设里了大批应付旱灾灌溉系统和应付洪涝灾害的排水系统。事实证明,农林部的所有投入,都取得了回报,面对如此恶劣的旱灾,辽东的农作物损失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李老根和家里的朝鲜女人,赶着装满了玉米棒子的牛车。兴冲冲的向家里走去。每到秋收的这些天,辽东的农户就像过节了似的。
今年的夏天雨量少得可怜,干裂的土地,漫天的黄土,无不预示着今年是一个大旱灾年,李老根和家里的朝鲜女人。愁得头发都白了。
以往每到这样的灾年,农户们的日子就难捱了,几乎没有什么活路。就像李老根当年从老家陕西一路逃到河南,家里人只剩下了他一个,若不是赶上远东在山东收拢流民,连他也熬不过那个冬天。
虽然他们家里的粮仓里,还堆了足够他们吃一年多的存粮,但李老根却深知这些年头的鬼天气,一旦来了灾荒。可能几年都不见起色,就像当年陕北连年大旱那样。
整个辽东的广大乡村,都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情绪,大家自发的聚集在一起,在各地的庙里求雨,恳求老天能降下甘霖,救助辽东的农户。可是无论怎么做,天公就是不作美。整个夏天都只下了淅沥沥的几场小雨。
就在辽东的农户们愁眉苦脸的哀叹时,设在各地岸边的无数蒸汽机几乎同时轰鸣了起来。一股股浓郁的黑色烟柱,在辽东各地不断升起,汹涌的河水被一台台抽水泵抽上了河岸。
源源不断的河水沿着一根根水泥管流向了耕地,干裂的土地瞬间焕发了生机,大片农田都得到了灌溉,即便一些距离河岸较远的耕地。也都由一辆辆拉着的大型木质水罐的马车,送到了田间地头,远东抽调了大批员工和部队官兵,帮助各地的农户们挑水救灾。
看着原本干枯的庄稼,都恢复了从前的涨势。辽东的农户们顿时都傻了。他们就像见了鬼似的,看着汹涌的水流,从一根根水泥管里汹涌而出。
当年他们为了埋设这些死沉死沉的管子,不知道遭了多少罪。他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难免会抱怨,在他们看来,花这么大的力气,埋设这么多管子根本没用,纯属劳民伤财的做法。
直到今天,他们才知道这些管子居然有这样的妙用。他们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这水怎么就能从管子里流出来呢。
但不管怎么样,庄稼有救了,再也不用天天担惊受怕,夜不能寐了。田地里的庄稼就是农户家的命根子,东家救了他们的庄稼,就跟救了他们的命似的。
李老根家的田地距离河边较近,灌溉的情况更好一些,所以今年秋收的亩产,照比去年仅仅下降了一成左右。李老根两口子就像做了场梦似的,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灾荒年景,居然损失的这么少。
他们看着自家的粮仓,又堆得满满当当,心里当时就踏实了不少。这段时间,大队经常组织农户们看电影,放的大都是大明北方数省遭受旱灾的情况,还有就是远东发动了总动员,派出大批船只去大明救灾的纪录片。
他们看着大明各地的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的情景,也都被吓坏了。李老根逃荒的那一年,临近的省份基本没有受灾,可是这一次,大明北方基本都遭受了罕见的大旱。
公司这些天一直辽东的农村,动员农户们提前卖粮,公司将会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农户家的余粮,支援公司救助大明的灾民。农户们也可以用缴纳粮税和贷款的方式,提前支付贷款和粮税,公司可以给农户们一定的优惠,变相的减免一部分的粮税和贷款。
这些天,辽东各地的农户们,都陆续赶着马车来到了各地的集市,这里就是远东公司收粮的地点。每家的牛车上都装满了农户家里的余粮,大部分农户都选择了提前支付粮税和贷款的方式,但也都或多或少再卖一些粮食。
他们虽然见识不多,但也都意识到了一些什么,东家还从来没有对粮食有过这么急迫的需求,所以辽东的农户们都积极的缴税和卖粮。自从他们来到了辽东,东家对他们怎么样,他们心里都清楚。
现在东家需要粮食应急,大伙这么也都得积极的响应啊。而且提前缴税的好处显而易见,多少都能省下一些粮食。很多农户都一下子提前缴纳了三四年的粮税和贷款。
但是大伙心里也都会也都会再卖一些余粮给东家。毕竟在东家需要帮助的时候,大伙还占东家的便宜,他们心里都不好意思。(未完待续。。)
PS:感谢头疼也不行、llz432、尘世小股民、wintimes、果油、我的帅震惊了党、输名字烦、日光神、lminiy的月票支持。感谢专业是打酱油、万宝真人、SILENTWOLL的打赏。<;/br>;
第七百四十七章 粮食(下)
李老根也赶着家里那辆装满了粮食的牛车,在长长的车队里等待着。旁边的朝鲜女人,后面背着一个孩子,怀里还抱了一个,这一路嘴就没闲着。
“听隔壁张嫂说,他们家提前交了三年的粮税,最后算下来,能省一年粮税和贷款的小半成呢。我们这次拿出家里一大半的粮食,也多缴几年的吧,一年粮税和贷款的小半成,那可是好几十斤呢。”
李老根阴沉着脸,转过头冷冷的看了眼旁边兴冲冲的朝鲜女人,并没有理她。女人可能是太兴奋了,并没有看出李老根的不满,还在双眼放光的掐着指头算着能省下多少粮食。
李老根两口子排了小半天的队,终于排到了他们。李老根板着脸,将牛车赶到了集市的院子里的收粮点。几个帮忙的农户迎上来,开始从牛车上卸下一袋袋的玉米粒子,然后抬到边上进行过秤,然后大声的喊着每次过秤的重量,几名远东员工坐在一张桌子后面,不断的在一个册子上记录。
一名远东公司的员工走了过来,看了眼牛车上冒尖的粮食,笑着对李老根说道:“老哥,拉来的粮食可不少啊,你们家准备缴纳几年的粮税和贷款?”
李老根深吸了口气,然后沉声道:“就交今年的粮税和贷款,其余的粮食都卖了。”
他的话音刚落,对面的那名员工顿时就愣了,他怕自己听错了,就又问了一遍,直到李老根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他才确定了下来。
“这位老哥只缴纳今年的粮税和贷款,剩下的全部卖掉……”
那名远东员工的声音很大。周围卖粮的农户几乎同时放下手中的活计,齐刷刷的转过头,朝这边看了过来。他们都有些不可思议,这明摆着是不合算啊,傻子都知道多交几年的粮税和贷款,可以省下一些粮食。
李老根家的朝鲜女人。以为他说错了,连忙抱着孩子跑了过来,使劲的拽着李老根的衣服,刚要说什么,就被李老根一把推开了。
看到自家的爷们狠狠的瞪了自己一眼,朝鲜女人只能委屈的低下头,但是眼泪却在眼睛里打转了,惹得怀里的孩子也哭了起来。
周围变得安静了下来,只有李老根孩子的哭声。大家面色复杂的看着那个满脸严肃的汉子。有不解的。有奚落的,当然也有欣慰的。
李老根把牛车的粮食卖完,他就赶着牛车离开了集市。身后那个朝鲜女人,抱着孩子赌气似的没有上牛车,而是默默的跟在牛车的后面走着。李老根回头看了眼女人,并没有理会她。
他几天前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虽然李老根没什么见识,也不明白什么大道理。但他却知道,在这个时候。不应该去占东家的便宜。
若不是东家当年救了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