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上游牧民族骗取中原王朝物质资源的方法,就是鼓励其它的游牧民族进攻中原,使得中原感到危机。然后借助中原的物资壮大自己,等到中原王朝衰弱的时候,就率领铁骑南下涂炭中原。

改造草原上的穷苦牧民,是远东公司北上计划的重中之重,所以在今年冬训中队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就尤为重要。让广大蒙古牧民了解蒙古王公贵族是怎么对他们的压榨和剥削。

凭什么草原上少数的贵族那颜,他们霸占草原上最美丽的女人,拥有广大的草场和无数的牛羊。而他们这些穷苦的苦逼牧民,却吃不饱穿不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这是一场残酷的阶级斗争,无产者一旦觉醒,就会爆发出极为可怕的力量。只要想办法点燃草原上穷苦牧民心中的那团火,整个草原就会燃起熊熊的烈火。草原上的苦逼破落户若是疯狂起来,等待那些草原贵族那颜的将会是一场狂风暴雨。

草原上所有人的命运也会随之改变,占草原绝大多数的苦逼牧民,都将拥有自己的家庭草场和羊群,而那些王公贵族的结局将会是非常悲惨的。(未完待续。)

PS:感谢蓝色的空心菜、abclong的月票支持。xh118

第五百三十三章 游牧中队

如今整个辽河套都是远东的草场,辽河两岸也有大片的军马场,目前远东还没有培养起自己的战马和驭马的谱系,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可远东现在并不缺马。

虽然都是蒙古马,但也能满足远东公司目前的战略需要。广袤的北方,是无尽的沙漠、草场、戈壁和雪原。蒙古马体形矮小,其貌不扬,而且速度慢、越障能力远远不及欧洲的高头大马,但它却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战马,而且能适应北方的高寒荒漠、戈壁雪原极为恶劣的气候。

欧洲等国,面积小,战马活动不远,因此对耐力没有特别要求。然而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却非常大,这么大的面积,军队不打仗,光从一方调动到另一方,可能就长达万里,没有耐力马早就死了,因此耐力是决定性因素。

如果骑着高头大马,从呼伦湖打到匈牙利,那会是什么局面?肯定是打不到,就连走也走不到。走到了,马也没有劲冲锋了。

要在广阔的空间里作战,蒙古马是最优秀的。历史上只有蒙古草原的部族,匈奴、突厥西迁,从未有欧洲人东迁。匈奴、突厥西迁后,打得欧洲军队稀里哗啦,优势也在马上,能长途奔袭,包围穿插,绕道侧击,欧洲的大马就做不到。

欧洲高头大马的有效活动半径小,如果长途作战,一个星期找不到好料,那此高头大马就会趴下。蒙古马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不但耐粗料,还能适应艰苦的补给条件。欧洲马吃料讲究,三五匹还可以,千把匹维持起来成本就昂贵,几万几十万头根本养不起。

远东公司的北上计划极为庞大,一旦实施占线就会延绵万余里,所以目前蒙古马正好符合远东的需要。现在辽河两岸遍布着远东的军马场,大批的蒙古破落户被安置这里。帮助远东照料这些蒙古马。

经过数次战役所缴获的蒙古马,再加上这两年来,不断与被北方草原的各大部落进行大宗的交易,使得远东的蒙古马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匹。远东对牧民的需求非常大。现在只能依靠大明的移民在牧场帮忙,他们种地或许是一把好手,但伺候牛羊马匹就显得有些勉强了。

尤其是军马场,驯马那可是一项技术活,还要有耐心。吃得了苦才行。草原上的蒙古人被喻为是马背上的民族,男女老少个个都是好骑手,五岁以后都在马上生活。

而驯马则是牧民最重要工作,不但辛苦,要付出很多代价和情感。驯马时经常被马踢、咬、摔倒,但牧民并不责怪,越是难驯的马他们就认为这马有出息。驯好的马不仅要有很强的战斗力,还能按主人的批示做很多事情,成为牧民和骑兵的好帮手。

远东北上草原剿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马贼没抓到多少。但是草原上的小部落和苦逼破落户,倒是弄回来十几万,总算是满足了远东各大牧场和军马场的需要。这些蒙古牧民男女老少都有,他们在远东呆了几天,也逐渐的安定了下来。

这些穷苦的牧民,被打散了重新编制到一个个游牧中队,换下了身上那套油花花、脏兮兮的长袍,穿上了一套远东统一发放的卡其色制式牛仔布服装,每人腰间系了一条牛皮腰带,左右挎着一个海参崴木器厂生产的木质水壶。以及一个斜挎包。

头上还配了一顶奔尼帽,脚上穿的是帆布皮底的靴子。另外还有口罩手套等各种劳保用品,以及一个帆布的背囊,里面装着的是铺盖以及各种随身的生活用品。

虽然远东控制区蒙古牧民的标准配备。和汉族移民相比要寒酸得多,但是这些苦逼的破落户哪见过这些精贵的东西,一个个都把这些东西当成了宝贝。而且他们每天还都能有三顿饱饭,虽然每餐只是两个粗面的玉米饼子和菜汤、咸菜,但还是让这些蒙古穷苦牧民有种被幸福砸中的感觉。

在草原上过了这么多年饥寒交迫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他们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远东的各大军马场和牧场的工作极为繁重,基本都是从天色蒙蒙亮,一直忙到天黑,其中的辛劳可想而知。可是这些新归附的蒙古牧民,以前一直就是这么过来的,比这辛苦的日子都是家常便饭,而且还吃不饱。

远东牧场和军马场的工作,采用的分配包干的方法,就是每个中队要按照规定饲养照料一定数量的牛羊和马匹,如果牛羊和马匹出了问题,这个中队的牧民是要被处罚的。

所以虽然工作极为辛劳,可这些新归附的牧民却丝毫没有怨言,就连几岁的孩子、妇女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在起早贪黑的跟着忙活。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就为了天天的那三顿饱饭,生怕干不好活,再被远东把他们赶走,那他们就再也过不上这种天天能吃饱饭的日子了。

每个游牧中队定额是一百人,但那只是15…55岁青壮的数量。另外还有很多妇女老幼,也都跟随着游牧中队一起迁徙放牧,照料分配给他们中队的大量牛羊马匹。

游牧中队居住的蒙古包,也是远东海参崴大批量生产的制式产品,利用现代化设备大规模生产的模块化构件,组装和拆卸都极为容易,不但结实耐用,而且保暖性极好,能抵御冬天极寒的天气。蒙古包的里面也具备了很多传统蒙古包所有没有的功能性。经过科学优化的设计,每个蒙古包拆卸以后占用的地方极小,非常方便马车运输和储存。

牧民中队还装备了一种制式的马车,视环境的需要,四轮、双轮的都有,每个中队都根据人数的不同,配备了十几辆制式马车,就能满足一个中队几百个男女老少在草原上长期游牧的需要。游牧中队的粮食、蒙古包,以及各种生产生活物资,都是依靠这些马车负责运送。

到了冬天,游牧中队就会回到辽河沿岸,选择一处地方过冬。到时候远东还为游牧中队羊羔牛犊准备了过冬的暖棚,以及中队冬季存放牧草、粮食等物资的简易仓库。这也都是远东的工业化产品,采用科学的模块化设计,不但方便拆卸和安装,还能抵御北方冬季的暴风雪。

这些都是远东北上计划的一部分,海参崴工业开发区、北宁镇钢铁联合企业、库页岛石化基地等地的各大企业,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各种物资了。(未完待续。)

PS:感谢头疼也不行、迷惑故土、不要死了、风云狂想、日光神、RMM刀锋、w2w2w2w的月票支持。感谢日光神的打赏。xh118

第五百三十四章 种植牧草

游牧中队因为长期在草原放牧,势必会面临草原上的各种危险,比如草原的狼群的袭击,或是马贼的袭扰。所以中队的普通牧民装备钢板马弓、钢制羽箭和弯刀,中队长和指导员,以及五名小队长则是装备前装双管火帽枪。游牧中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妇女和老幼也能弯弓搭箭加入战斗。

另外,每名中队长配备一把信号枪,一旦遇到危险马上就会开枪示警。附近的游牧中队只要看到了远方的信号弹,马上就会纷纷发射红色信号弹。然后他们就会支援遇到危险的中队,每个游牧支队部都配有电台,得到消息以后,他们会利用电台发出求援信号。

空军部在辽河套上空值班巡弋的飞艇,也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出事地点进行支援。而且军委会也把几个骑兵旅配置在辽河套各地,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远东的牧场,他们也会迅速赶来支援。

今年冬季这些牧民也要将以中队为单位,在他们各自越冬的地点进行冬训。与此同时,远东也会投入大量的政工人员,深入到各个大队部,对这些蒙古穷苦牧民进行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工作。

包括诉苦大会、听广播、扫盲活动,以及政工人员开办的讲座和交心大会,各个中队的指导员,还会定期和每个蒙古牧民进行谈心,生活上也对他们进行照顾,为他们排忧解难。

宣教部下属的传媒中心、报社、话剧团、文工团等单位,还会派出大批的工作组、演出队,下到基层的游牧大队、中队,对牧民们进行演出。

整个冬训期间,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可以说是全方位进行的,重点宣扬远东公司的政策,只要这些穷苦牧民跟远东公司一条心,不远的将来每个牧民家庭,都将会有自己的草场和羊群。

还有就是让这些苦逼破落户们知道草原上的贵族那颜。是如何压榨剥削他们的。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不达到草原上的贵族那颜,是没有他们这些穷苦牧民好日子的。当然也无法让他们拥有自己草场和羊群的设想。

虽然远东公司的游牧中队,其实也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但这里没有压榨和剥削。游牧中队人人平等,大家都干同样的活,就连中队长和指导员,在最忙的时候都要加入到中队的生产中来。

所以这些穷苦的蒙古牧民,他们觉得这里很公平。干得也舒心,都把游牧中队当成了自己的家。而且他们还都无比憧憬今后那种拥有自己草场和羊群的日子,使得他们对远东产生了浓浓的归属感。

第二年春天,各个游牧中队都要接受公司农林部的严格考核,比如损失的牛羊马匹数量、牛羊马匹上膘的程度、生产羊羔牛犊和马匹的数量等情况,都是远东公司农林部的考核标准。

如果他们照顾的牛羊马群出现问题,上到中队长下到普通牧民青壮,都要一体受罚。当然通过了农林部的考核,或是超出了考核的规定数量,整个中队还将被公司颁发奖状和不菲的物资奖励。

在今年即将开始的冬训中。远东军委会将会从各部队抽调战士,到各个游牧中队做教官,训练牧民的基础队列、应付突发事件、工事和防御阵地的构建等科目,都是后勤辅兵需要基本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要领。

冬训不但能提高牧民们的身体素质,也让他们学会遵守纪律,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

还有就是火枪训练,未来每一名游牧中队的牧民,都将装备前装滑膛火帽枪。当然,这要等到冬训以后,看效果在决定火枪的装备时间。如果牧民们真正的把远东当做他们的家,才会为他们大批装备火枪。

另外,游牧中队里所有年龄在十二岁以下的孩子,会被远东接到各地的小学。接受远东的六年义务教育。几年后这批孩子将会全面汉化,说汉语,穿汉服、学习中华文化。几代后他们可能就会把自己完完全全的当成一个汉人。

随着远冬牧场和军马场的不断建立,为了避免出现过度放牧的情况,远东公司农林部也在研究一些解决的办法。这是个草原未来势必遇到的问题,如果现在就任其发展而不管不顾。百年后势必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过度放牧会使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最终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所以这是一件绝对马虎不得的事情,趁现在远东农牧规模还不大,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而其中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在草原上种植牧草或者饲料作物,主要是用于补充天然草原的不足。我国大部分草原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冬季比较漫长,牲畜既要抵抗寒冷,又要确保母畜体内幼畜正常发育,所需牧草和饲料较多。

而这一季节牧草干枯,营养下降,且在地上保存不多。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未来公司将实行鼓励与支持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原改良和饲草饲料基地建设。

不但如此,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禽畜养殖业,公司还将在辽东各地的沟壑、河滩及公路两旁,发动群众采用垄播和撒播等方式,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大叶速生槐、苦荬菜等优良牧草。

其中紫花苜蓿素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草量高,草质优良,而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蛋白质中氨基酸比较齐全,动物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适口性好,幼嫩苜蓿是猪、禽、兔和草食性鱼类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饲料。苜蓿草粉可制成颗粒饲料或配制畜、禽、兔、鱼的全价配合饲料。不但适口性好,还可青贮,青饲,晒制干草。最高亩产鲜草可达8000…13000公斤。

大叶速生槐耐寒、耐旱,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上的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其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坡地、沙土、黏土、轻盐碱地、甚至多年矿渣堆上及壤土地上生长最快。大叶速生槐根栽植成活率很高,可达95%以上。

用当年生主根、侧根作种根直接埋根建饲料基地,成苗率可达90%以上。大叶速生槐萌芽及生根力极缲,一年生主、侧根直接埋入大田,当年便可繁出新的植株。大叶速生槐用作青绿饲料的利用时间长,一年栽植,可多年刈割,从每年的4月萌生新叶到11月枯萎落叶,共6…7个月的青绿饲料利用期。

大叶速生槐根有根瘤,因此有固氮改良土壤的作用,喜光性强,不耐庇荫。一年生长季节北方右刈割3…4次,当年栽植,当年利用。每亩当年产鲜饲料(鲜茎叶)1万公斤左右,第二年产2万公斤左右。

公司农林部在现代社会带来了大量的种子,其中就包括几种适合北方种植的优良牧草种子,并在海参崴种子培育中心,进行过长时间的育种栽培,并在起点镇、北宁镇和兴凯湖南部的农场、牧场进行了广泛的种植,效果极为良好。(未完待续。)xh118

第五百三十五章 最后准备阶段

辽东营口港,两艘新近下水的大型机帆运输船缓缓的停靠在码头上,船上的海军官兵把缆绳甩了下来,然后搭起跳板,一群群衣衫褴褛的山陕流民从船上踉踉跄跄的走了下来。

现在已经是秋季,辽东的天气已经开始变凉了。时不时的就会有一股寒流从西伯利亚袭来,使得辽东变得极为阴冷。

高建国和李明、宋涛等军委会众人站在码头上,看着大批的山陕流民从他们身边走过。高建国转过头对乔海鹏笑道:“这两艘大家伙还真挺能装的,这一艘船怎么也能拉个千八百人吧。”

乔海鹏点了点头道:“快到秋天了,海况越来越不好,我们海军部也加快了运送流民的速度。这两艘船现在装载的山陕流民都已经达到了极限,每艘船硬是塞进了一千五百人以上。好在我们的之前准备的比较充分,并没有发生沿途流民死亡的情况。”

李明笑道:“据说明年海参崴造船厂就能加快建造这种大型机帆运输船了,预计每年能下水十五艘以上,大大的超出了之前的判断。只要远东能装备五十艘运输船,我们远东的海运能力,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