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7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摇了摇头,华佗对刘辩说道:“若是骨骼受了损伤,臣下也是无能为力!”

一边说着话,他一边取出了药箱,从中选了几味草药,对一旁的一个卫士说道:“前去将此药煎透,喂食王柳将军,明日此时当可醒转。”

卫士躬着身,双手接过华佗递向他的草药,为王柳煎煮药汁去了。

从华佗口中得知王柳第二日当可醒转,刘辩悬着的心,终于落到了肚子里。

刘辩在嵩山驻扎下来的同时,河北境内南皮城。

新近攻下南皮的曹操是满脸的忧色。

秦军进入河北,将黎阳和邺城守的如同铁桶一般,袁谭、袁尚二人的兵权,也被秦军剥夺,所有袁军收编入秦军序列。

如此亦来,曹军想要夺取河北,便是如同登天一般困难。

端坐在南皮官府前厅内,曹操眉头紧紧的锁着,向厅内坐着的一干谋士问道:“某等丢了许都,又失了当今陛下,而今早是无有向天下发布诏书之能,秦军又进驻河北,你等以为该当如何,方为妥当?”

厅内众人一个个低着头都是默不吭声。

眼下的局势,无论在谁看来,事态都已是十分明朗。

曹军虽是攻破了南皮,可南皮在河北,不过是一个小城而已。

死守南皮,一旦秦军围城,曹军最终将会落个全无后路,只能全军覆没的结局。

眼下的局势,早成了死局,若是曹操还纠缠着河北不放,中原一带的争霸,用不多久,便会有个结果。

当然,那结果是曹操以及他麾下众人都不愿看见的。

沉默!

偌大的大厅内一片沉寂。

厅内所有谋士,都是低头不语,并没有人向曹操提出可逆转局面的建议。

环顾着众人,曹操眉头紧紧的锁着,见无人说话,他又追问了一句:“你等究竟怎的?因何无人开言?”

“曹公!”见曹操有些动了真怒,荀攸站起身,抱拳对曹操说道:“秦军进驻河北,而今无论是黎阳还是邺城,我军寻常都是难以攻破。一旦大军陷入死斗,吃亏的终究是曹公。”

“公达何意,但说无妨!”听得荀攸说话,曹操赶忙朝他比划了一个请的手势。

“下僚听闻,高丽王储被杀,凶嫌留下一柄刻有辽东字样的短剑!”放下抱起的双拳,荀攸对曹操说道:“秦军进驻河北,我军已是难以挽回局面,而今曹公当趁辽东与高丽交兵之时,借势发兵辽东,占据辽东之后,将来再图南进!”

辽东与河北相比,位置更靠北方,气候也是更加寒冷。

虽说辽东的黑土地很是肥沃,可每年都很长的冬季,却是使得那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十分短暂。

农作物生长周期短,昭示着可丰收的季节与江淮、河北等地不同,每年只有一季收获,粮草筹备,自是要比中原困难了许多。

占据辽东,日后再图南进,便不是如同原本就坐拥中原更为便捷。

可秦军先遣已经进入河北,更多的秦军,将会在战事发起之时大举推进。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曹军完全没有翻盘的机会。

拧着眉头,沉吟了半晌,曹操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说道:“便依公达之言!”

曹操话音刚落,厅内一个人就站了起来,跨步走到前厅正中,抱拳对他说道:“曹公,河北断然不可丢!”

站起身说话的不是别个,正是荀攸的叔父荀彧。

看着荀彧,曹操满脸纠葛的说道:“某又如何不知河北不可丢,可而今的形势,我军困死河北,倒是不如前往辽东,一旦得了辽东疆土,来日再图南进也是并无不可!”

“曹公!”保持着双手抱拳的姿势,荀彧对曹操说道:“辽东乃是苦寒之地,公孙度自打占了辽东,屡有南进之心,却苦于粮草难以筹备,兵马也是不易征召,而今已是过了数年,始终占着一隅之地,难入中原分毫。曹公即便是得了辽东,人口与物产不足,大军难以整备,且家在中原的将士们届时思乡情切,怕是连站稳脚跟,也是不易!领军前往辽东,不过一条死路而已!”

曹操担心的,正是如同荀彧所说一般。

他也在纠葛着,若是到了辽东,麾下将士思想情切,战力必将大打折扣。

届时若是一时击破不得辽东军,他和麾下将士,便会陷入苦寒之地。

眉头紧紧的锁着,曹操把目光转到了荀攸的身上。

见曹操看向他,荀攸抱拳说道:“曹公,而今已是开春,再不用多少时日,天气将会转暖,我军在辽东转战之日,可有数月之多,三军将士必定无须担忧忍受苦寒。那辽东虽说人口不多,可北地之士,乃是能征善战之人,征集兵马只须稍加训练,便可赶赴沙场,如此利弊相抵,倒是利更大于弊!至于物产,曹公一旦挥兵南进,可于沿途征集粮草,又何须辽东供给?”

荀攸的一番话,听起来倒也是很有道理。

紧紧的锁着眉头,曹操最终还是摆了下手,对厅内众人说道:“罢了,此事便如此定了!我军稍事休整,便前往辽东!”

曹操决定离开河北,领军赶赴辽东。

早先带着两千兵士赶赴幽州的袁熙,也是得了刘辩的传召,匆匆离开幽州,前往邺城。

幽州与邺城之间,相距还是甚远。

得了刘辩传召便即刻启程,袁熙一路紧赶慢赶,还是用了十数日,才到达邺城。

刚到邺城城外,他就觉着情势好像有些不对。

邺城城墙上,插着一面面秦军的战旗,昔日袁军的战旗,早已没了踪迹。

城头上插着的秦军战旗,在风的吹拂下卷动着旗身,远远望去,倒也是煞为壮观!

望着插满了邺城城头的秦军站起,袁熙脸色霎时便有些苍白了起来。

昭示着城池归属的战旗变更为秦军旗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城内的袁军如今已是不占主导地位,整座城池,已是在秦军的控制之下。

河北袁氏的基业,怕是已随着战旗的变更,如同滔滔江水付诸东流。

心内颇为感伤,袁熙也是无可奈何,只有骑着马,很是缓慢的向着邺城城门行进。

跟在袁熙身后的,除了一队随行护卫的袁军将士,还有一员身量魁伟的武将。

此人不是别个,正是早先辞别了刘辩,要返回河北的高览。

当初高览返回河北,一路打探,得知袁军又吃了败仗,袁熙已是领着人马赶赴幽州,于是便一路快马加鞭,赶往幽州。

到了幽州,与袁熙相见,二人叙谈其这许多日子的所见和切身经历,不禁都是一阵唏嘘。

在洛阳城内呆过一些时日,高览是亲眼见识了秦军的军容威武。

同袁熙提及秦军,高览毫不避讳的说出他认为天下日后将会落入秦军之手的看法。

早已宣誓投效刘辩的袁熙,在听了高览的一番讲述之后,也是沉默了良久。

袁熙的心情很是矛盾。

他希望秦军强悍,天下之大,只有强悍的秦军,才可将曹操击破。

可同时,他也惧怕秦军强悍。

当初带着甄宓前往洛阳,他便感觉到秦王与早年相比,已是完全不同。

攻伐公孙瓒时,秦王还是个敦厚的皇族,可如今的秦王,身上多了几分帝王之气。

与秦王目光相对时,袁熙看不出他内心深处的半点感情。

他所能看到的,只是对江山的渴望和对权势的驾驭。

如今的秦王,早已具备了一代帝君的气度,所缺少的,不过是匡复大汉江山,成为一代真正的帝王。

骑着战马,朝着邺城城门行进,高览凑到袁熙身后,小声对他说道:“公子,邺城怕是已经落入秦军之手。”

点了点头,袁熙轻叹了一声,扭头对高览说道:“秦王不日将接受禅让,重登皇位。他是个有为之君,要的是天下一统,又如何肯将兵权交于袁氏手中?”

“公子有何打算?”袁熙的话中透着掩饰不住的失落,高览接着小声问了一句。

“忠贞大汉,做个盛世官员,总要比手握兵权,做个乱世枭雄强的多!”嘴角勉强牵出一抹笑意,袁熙故作坦然的说道:“秦王削夺某等兵权,要某等治理河北,某好生为他做事便可!”

第1194章袁熙回邺城

袁熙与高览一前一后,在一众兵士的护送下,来到邺城城门外。

守卫城门的兵士,还是穿着袁军的衣甲。

不过见到袁熙,这些兵士并不似以往那般谦恭,带领兵士守城门的军官跨步上前,抬起手臂朝袁熙一挡,向他问道:“二公子且请在此处候着,在下这便向魏将军呈禀!”

军官的态度,让袁熙微微蹙了蹙眉头。

虽说邺城的袁军,都是听从袁尚命令,以往却从没有哪个低阶军官敢如此对他说话。

城内局势还很是不明朗,袁熙也不好轻易发作,只得朝那军官点了下头。

见袁熙点头,军官向守着城门的兵士吩咐道:“你等好生看守城门,某前去向魏将军禀报!”

“诺!”城门处的一众兵士应了一声,一个个昂首挺胸,根本没有给袁熙让路的意思,军官则扭头跑向城内。

驻马立于邺城城门外,看着军官离去的背影,袁熙心内不禁一阵感伤。

邺城,当初曾是他的家。

可如今,他回到家门口,却是连大门都进入不得。

心内感伤之余,他扭头朝高览看了一眼。

只见高览微微蹙着眉头,脸上已是流露出一丝不忿。

好在高览并非那种脾性暴躁喜好滋事之人,否则仅凭着军官和守城门兵士们的态度,一般将军就会当场发飙。

强忍着心内的不忿,高览提着缰绳,微微蹙起眉头,凝望着越跑越远的军官,直到军官的背影消失在视野中,他才把目光转向了城门处的十多个身穿袁军衣甲的兵士。

这十多个兵士,虽然穿着袁军的衣甲,却一个个昂首挺胸,站姿很是挺拔。

从军容和气度来看,他们倒是与以往的袁军很是有些不同。

见了这一幕,高览也扭头朝袁熙看了一眼。

二人目光相对,彼此心内都涌现了一个猜想,那便是城内袁军已然被秦军收编,并且接受了秦军的训练,否则在如此之短的时日内,断然不可能军容整改至此。

驻马立于城门外,袁熙足足等了一炷香的光景,才透过城门洞,远远看见一队人马正沿着街道朝他们这边行来。

走在那支队伍最前面的,是三员秦军将领。

这三员秦军将领,袁熙倒也是都认得。

两侧两名年岁偏长一些的,分别是张辽和太史慈,而中间那个年岁最幼,尚且不足弱冠的,则是近年新近崛起却屡屡建立奇功的魏延。

看到魏延等人自城内走来,袁熙翻身跳下战马,立于战马侧旁,等待着他们。

得知袁熙来到邺城,魏延也是片刻不敢耽搁,赶忙招呼了张辽和太史慈,领着一队兵士,便前来城外迎接。

还没到达城门口,魏延就看见袁熙翻身下了马背,也连忙将双腿朝着马腹上一夹,催着战马又走快了一些。

出了城门洞,刚到袁熙近前,魏延就跳下战马,跨步朝他走了过来。

“显奕公子!”抱拳朝着袁熙拱了一拱,魏延满面笑容的对袁熙说道:“公子来到邺城,怎生也不着个人前来告知,末将也好出城迎接。”

“文长将军镇守邺城,整日操劳,在下又如何敢叨扰!”赶忙抱拳给魏延回了一礼,袁熙也是笑着说道:“劳烦将军亲自出城相迎,在下已是惶恐难当,假若将军果真远迎,岂不是折煞了在下!”

“显奕公子言重了!”放下抱起的双拳,魏延将身子朝侧旁一趔,向袁熙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公子请入城说话!”

再度朝魏延抱了抱拳,尔后又向跟着魏延来到城门外,已经翻身下了战马的张辽和太史慈抱拳拱了拱,袁熙才朝魏延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文长将军请!”

与袁熙肩并着肩进了邺城,魏延并没有上马,而是沿着街道,步行朝邺城官府走去。

进入邺城,魏延等人并没有留宿在袁氏的宅子中。

诺达的袁氏府宅,而今仆役和护卫,则是只有袁尚一人。

没有住进袁氏府宅,也是魏延有着尊重袁氏一族的考虑。

无论怎样说,袁氏在大汉分崩离析的日子里,并没有太多的过错。

虽说袁绍后期权力**也是嫉妒膨胀,却由于刘辩的势力更加强悍,始终将刘辩奉为大汉正统,于大秦来说,袁绍也算得是个忠臣。

夺了邺城,已是有些理亏,假若再住进袁氏府宅,则是给那些同刘辩作对的豪雄留下了更多的口实。

魏延步行,袁熙也是没有上马,同他并肩走着。

一边走,袁熙一边朝路两侧的商铺和民宅看着,对魏延说道:“文长将军果真是治世之能臣,曹军进入河北,邺城早先已然是萧条了许多,而今却是又有了几分生机。”

邺城百姓,与洛阳百姓不同。

在刘辩治下,洛阳百姓对秦军并不惧怕,每每有大军开拔,百姓总会聚拢在街道两侧夹道欢送。

秦军凯旋,洛阳百姓更是家家户户都会出门相迎。

即便是刘辩出行,也是无须专程开道,街市上的百姓,只须让在路两侧便可。

长期处于袁氏统治下的邺城,百姓们则是习惯了有官员或军队出行时,纷纷躲进屋中避让。

虽说魏延曾通令全城,百姓无须特比避让,城中的百姓却已是有了避让的习惯,一时半会也是改变不得。

走在街市上,看向两侧的商铺和民宅,魏延接过袁熙的话说道:“殿下曾说过,百姓要的很简单,无非是衣食住行生儿育女,他们的渴求并不强烈,有房住,有衣穿,不愁吃喝,便是满足非常。末将片刻不敢遗忘殿下之言,来到邺城,便是即刻免除城中赋税,至于日后这河北该当如何,只看显奕公子了!”

来的路上,袁熙就已经料到他赶赴邺城,便是要接管河北。

对魏延所说的这些,他并没有半点意外,只是很谦恭的说道:“将军乃是治世之才,在下何德何能,敢从将军手中接权?”

“河北原本就是袁氏的,不过更是大汉的!”朝袁熙咧嘴一笑,魏延对他说道:“不瞒公子,殿下不日便会登基称帝。殿下曾是有言,这河北,终究还是要交于袁家之人统辖!”

假若与魏延说话的不是袁熙,而是袁谭或袁尚,听了这番话,必定是心内欣喜莫名。

可袁熙却是十分清楚,魏延所说的统辖河北,不过是将行政上的一些权力交托给他,至于兵权,恐怕会是半点也无。

嘴角微微牵起一抹笑意,袁熙扭头看着魏延说道:“殿下如此倚重在下,在下必定殚精竭虑,为殿下分忧!”

朝袁熙点了下头,魏延对他说道:“末将已然令人前去请显思、显甫二位公子,公子兄弟仨人,自打袁公离世,想来也是未有相聚。末将出征之前,殿下曾特意交托,要末将好生为公子兄弟从中斡旋……”

“殿下果真是用心良苦!”微微一笑,袁熙对魏延说道:“当日家父离世,兄长同三弟争夺河北大权,闹得是彼此不快,险些相互动用刀兵。若非曹操领军进入河北,想来已是打了起来。而今殿下要将军从中斡旋,自是再好不过。”

说话间,二人已是在一众兵士的护卫下,走过连两三条街道。

跟在他们身后的高览和张辽、太史慈,彼此并没有说话,只不过是在相见的时候,相互点了下头。

笔直的挺着身板,跟在魏延和袁熙的身后。

听得魏延说出要将河北交给袁熙,高览插嘴问道:“魏将军,这河北交于二公子,敢问二公子届时麾下会有多少兵马?”

“乌衣军两万!”回头看了一眼高览,魏延不紧不慢的说道:“显奕公子无须领军作战,麾下兵马,只不过是镇守各处城池,管制城内百姓而已。”

“如此说来,河北兵权,乃是由他人掌管?”曾在洛阳住过一些时日,对秦军编制中的乌衣军也很是了解,高览眉头微微一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