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洛阳军的喊杀声中,一道道刀光划过,一个个黑山军被劈翻在地,仅仅一个冲杀,倒在洛阳军马蹄和战刀之下的黑山军,便已是至少有一两千人之多。

“请二位小将军随末将领军出城!”城外喊杀阵阵,黑山军军营已是大乱,城墙之上,赵云扭头向一旁的袁熙、袁尚说道:“时机稍纵即逝,还望二位莫要迟延!”

第419章不许胡来

金秋的风儿,擦着地皮,轻轻拂过生长着繁茂杂草的原野。

枯黄的草儿摇曳着纤长的身段,轻轻扭动着它们婀娜的腰肢,发出阵阵“沙沙”的轻响,给荒凉的原野增添了几分带着萧瑟的生趣。

横亘原野的一条宽阔官道上,无数穿着大红衣甲、列着整齐队形如同燃烧烈火般的洛阳军将士,正迈着齐整的步伐缓慢的朝着东北方推进。

骑着战马,走在大军的最前面,刘辩四下张望着官道两侧茫茫的草场。

这里曾是水草丰茂的地带,也曾是农耕兴盛的地区。无数百姓,曾在这里扎根、繁衍,可如今,此处在战争的摧残下,却是一片萧瑟。

战争带来的,除了杀戮和灾难,或许只有他们脚下开出的这条宽阔官道,尚且算得上是给这块饱受摧残的土地做了些许弥补。

“殿下,前方不远便是漳水!”队伍正向前推进着,在蒲子城投效刘辩的杨凤兜马走到刘辩侧后方,抬手向前一指,对刘辩说道:“过了漳水,走不多远,就可到达涉国地界。”

顺着杨凤手指的方向朝前望去,刘辩果然看到在地平线的尽头,出现了一条泛着粼光的细小光带。

“子龙可有传回消息?”向前方看了一会,刘辩一边缓辔前行,一边向策马走在左边的庞统问了一句。

“回殿下!”庞统扭过脸,望着刘辩,对他说道:“赵将军半月之前,已然将袁氏兄弟从涉国救出,如今他们已是领军退入邯郸。张燕麾下数十万黑山军,也已紧随而去,此时黑山军应是正于邯郸城外与赵将军等对峙。”

“邯郸城高池坚!且城内应是不缺粮草。”一边骑着马慢慢向前走,刘辩一边对庞统说道:“以羽林卫和冀州军战力,再坚守三五个月应不是难事……”

“殿下有何打算?”从刘辩的话中,庞统隐约听出了什么,扭头向刘辩问了一句:“莫非殿下要绕开邯郸?”

“军师以为如何?”刘辩并未直接回答庞统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他一句,不过他这一反问,却正是印证了庞统的猜测。

“直捣蓟州,逼迫公孙瓒回援。”低头沉吟了片刻,庞统眉头微微皱了皱,对刘辩说道:“眼下即将入冬,若是公孙瓒不回援蓟州,我军恐怕要受严寒之苦。”

“秋守春战!”微微仰起脸,望着湛蓝的天空,刘辩想起当日在洛阳之时,徐庶等人曾向他提过的建议,他的眉头拧成一团,过了许久,才对庞统说道:“军师所言恰中要害,倒是本王思虑不够周全……”

“若是春季,殿下之策当可施行!”双手抱着拳,在马背上微微欠着身子,庞统对刘辩说道:“黑山军乃是乌合之众,且无有粮草维持大军消耗。邯郸城内,却是粮草丰足,足以支持半年之久。殿下只须多运冬衣,做好与黑山军对峙的长久打算,一旦入冬,饥寒交迫之下,黑山贼便会不攻自破!”

“军师的意思是……”听了庞统的一番话,刘辩愣了一下,向他问道:“我军要在冀州过冬?”

“正是!”缓缓点了下头,庞统对刘辩说道:“严寒和饥饿,远比刀光剑影来的可怕!尤其对黑山军这样无有粮草,更无补给的乱军。一场严寒,恐怕便会使得他们战力尽失!”

扭头看着庞统,刘辩没再说话。相比于他围魏救赵的计策,庞统这招以拖为上,更是会给黑山军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大军推进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过了漳水,又走了五六日,刘辩率领的七万洛阳军,才来到了距邯郸城十里开外的一片开阔地。

离邯郸城尚有十余里,刘辩还看不到邯郸城墙,也无法看见围城的黑山军。所有关于邯郸城外战事的消息,均由斥候传回。

张燕在涉国吃了大亏,眼睁睁的看着赵云把袁氏兄弟从他鼻子底下救走。进入涉国城内,他本想大开杀戒,可看到满城百姓家园尽毁、流离失所,嚎啕着大骂袁熙兄弟,虽是身为黑山贼,他却也生起了一丝恻隐之心。

在涉国没有寻到粮草,张燕失望之余,放弃了城池,领军一路追击赵云等人。

沿途黑山军虽是洗劫了一些村落,可所得粮草颇为有限,根本无法维持数十万人的大军开销用度。

进攻邯郸,张燕心内也是没有多少底气。

虽说黑山军人数是邯郸城内守军的数十倍,可黑山军在官军眼中,毕竟只是一支缺少训练的乌合之众。

城高池坚、久攻不下,黑山军士气终究会瓦解崩溃,一旦到了那时,恐怕就算张燕想要撤兵,也是为时晚矣。

心内很是清楚眼下的窘境,张燕却是无从选择。不攻下邯郸城,大军士气恐怕会崩溃的更快。此时此刻,张燕竟是有些后悔,后悔为何因些蝇头小利,而答应公孙瓒,与其一同进攻冀州。

领军驻扎于邯郸城外十余里处,将士们正在搭建着营帐,刘辩站在牙门处,眺望着邯郸方向。

邯郸城,西临太行山脉,东面是一片沃野。山中可以设伏,沃野可纵骑兵驰骋,是块绝佳的决战之地。

望着这片绝好的战场,刘辩一手按在剑柄上,眨巴了两下眼睛,向身后跟着的一名亲兵说道:“替本王将战马牵来,本王要出营看看。”

刘辩要离开军营,他身后的亲兵愣了一愣,不敢违拗他的意思,赶忙应了一声,转身就要朝拴着刘辩坐骑的地方走。

兵士才转身,管青从军营内走了出来,径直走向刘辩。

见管青过来,那兵士抱拳躬身,向她行了一礼,飞快的朝着拴刘辩战马的地方去了。

“殿下……”到了刘辩身后,管青轻轻唤了他一声,对他说道:“帅帐已然扎得,外面风大,殿下何不入帐歇息?立于风口,容易着了风寒。”

“本王要出营一遭。”听到管青说话,刘辩回过头,朝她微微一笑,对她说道:“青儿,待会你告知军师……”

“不!”刘辩的话还没有说完,管青就很是坚决的摇了摇头,拧着娇俏的小眉头,对他说道:“前方不远,便是黑山军。殿下此时出城,若是遭遇贼人,如何处置?军师若在,定然也不会任由殿下胡来!”

“呃……”管青连珠炮般一番数落,把刘辩给说的怔了一怔,嘴张了好一会,竟是没能想出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管青允许他出营。

“殿下,战马来了!”正与管青迎面而立,不知该说些什么,那名跑去牵马的兵士牵着刘辩的坐骑来到近前,一只手扯缰绳,抱拳向刘辩禀报了一句。

“牵回去!”没等刘辩说话,管青已是冷着脸,扭头朝那兵士低喝了一声。

她的声音很冷,冷的就犹如腊月里的寒霜。牵着马的兵士被她低喝了一声,浑身不由自主的打了个激灵,赶忙应了一声,拉着马,掉头就走。

“数万大军追随殿下,殿下如何敢如此胡闹?”从未见管青在他面前发过脾气的刘辩,望着兵士牵马离去的背影,脸上还带着几分失望,管青就跨步上前,蹙起小眉头,眼睛一眨不眨的凝视着他,语气中透着无尽的嗔怪对他说道:“若是殿下真个被黑山军发现,将士们怎会不救?如此一来,我军所占先机便悉数化为泡影!”

管青的一番话,说的是合情合理,纵然刘辩有心辩驳,却也找不到合适的话语。

就在他看着管青,不晓得该如何应对时,管青的眸子中竟闪烁起了点点泪光,向刘辩靠近了一些,双手环过他的腰,紧紧的搂着他,将脸颊贴在他的胸口,声音里带着几许哽咽的说道:“殿下如此不知自怜,万一有个甚么闪失,军中将士该当如何?大汉社稷该当如何?青儿……”

说到最后,管青用力的抿了抿嘴唇,嘴角边挂着一滴泪珠,迟疑了片刻,才接着说道:“青儿该当如何?”

管青的一番话,就犹如一只小锤头,正轻轻的敲打着刘辩的心尖。淡淡的痛楚中,隐隐的又涌出一丝蜜意。

伸出双臂,搂住管青的后背,把她紧紧的拥在怀中,刘辩深深的吸了口气,调整了一下起伏不平的心情,过了好一会,才对管青说道:“青儿莫要如此,本王此后,再不做这等事便是。”

依偎在刘辩胸口,管青没再说话,她双臂箍着刘辩的腰,勒的很紧很紧,就好似生怕松开手,刘辩会突然从她眼前消失一般。

刘辩率军驻扎,邯郸城内,此刻也是不太宁静。

由于黑山军团团困住出城的路口,城内与城外无法相互传达讯息。刘辩的大军驻扎处又太远,城中的将士们,并不晓得,他们的援军就在城外。

刚从涉国突围而出,紧接着又被围困在邯郸城内。袁尚、袁熙麾下的冀州军,士气已是跌入了谷底。

城墙之上,一排排身穿大红衣甲、头盔上插着红色羽毛的羽林卫,手持朴刀盾牌,挺直着胸膛,神色冷峻的凝望着城下的黑山军。

邯郸城,城池高坚。再加上羽林卫个个都是洛阳军精锐中的精锐,虽说这几日张燕曾指挥黑山军连续发动了许多次进攻,黑山军却是连城头都没爬上过。

“赵将军!”站在城墙上,眺望着城外的黑山军,袁熙向一旁与他一样望着城外的赵云说道:“邯郸虽说城池高险,可长久被困,终究不是法子……”

“长久被困?”袁熙的话尚未说完,赵云嘴角就牵起一抹淡然的笑意,扭头看了他一眼,随后望向城外,对他说道:“城内粮草不缺,我等即便被围上三月半载,也是撑的下去。可黑山军,他们人数众多,每日消耗是我等数十倍,且无补给,长期围城,究竟是谁先撑不住,尚未可知!”

第420章还望殿下怜惜

黑山军大营西侧,张燕立于大营边缘,眺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眉头始终紧紧的拧着。

在他身后,立着两员黑山将领。这俩人,都是跟随张燕许久,很得他信任的股肱。

左侧面色蜡黄,像是正患者一场大病的黑山将领,正是当日率军强攻涉国的杜长;立于右侧的黑山将领,身量颀长,比张燕还要高上将近一头,此人乃是随同张燕镇守中军的王当。

张燕站在军营外缘已是许久,他始终没有说过话,只是面色中带着无尽忧虑的望着远方,也不晓得在想些什么。

“渠帅……”太阳已然落山,眼见天色就要暗下来,杜长抱拳躬身,向张燕行了一礼说道:“天色已晚,此处风紧寒浓,还请渠帅返回中军歇息。”

“洛阳王已然来到……”张燕并没有回应杜长,反倒像是自言自语的说道:“斥候回报,洛阳军足有七万,其中一万还是洛阳铁骑……”

“渠帅有何打算?”从张燕的话中,杜长和王当都听出了些不寻常的意味,二人相互看了一眼,杜长抱拳躬身,很是恭谨的向张燕问了一句。

“你二人以为,我军眼下该当如何?”张燕并没有直接回答杜长的提问,而是扭头看着二人,向他们反问了一句。

杜长与王当再次相互看了看,从王当的眸子中只看到了满满的迷茫,杜长才抱拳对张燕说道:“启禀渠帅,恕末将斗胆。末将以为,我军不宜留于此处围攻邯郸,而应尽速撤回太行山。”

听了杜长的一番话,张燕微微拧起眉头,脸上现出了一丝不快,可他却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转过身,继续望着远处茫茫的群山。

看了杜长一眼,心思相对活络一些的王当,已是看出张燕并不愿就此撤走,他双手抱拳躬着身子,向背朝他们的张燕说道:“启禀渠帅,末将倒是有个主意……”

“哦?”王当说他有个主意,张燕赶忙转过身,面朝着他,向他问道:“你有何主意?快快道来!”

抱拳躬身,眼珠子转了一转,迟疑了一下,王当才对张燕说道:“邯郸城虽是城坚难破,可守军却不过一万余人。渠帅麾下共计四十万大军,拨出十万人马,防备洛阳王突袭,余下三十万人全力攻城。只须旬月之内,应可攻破邯郸。一旦夺下邯郸,城中军粮充足,我军人数又远远多于洛阳军,何愁不破洛阳王?”

将王当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张燕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沉吟了片刻,对王当说道:“既是如此,领军阻截洛阳王之责,便托付于你了!”

得了阻截洛阳军的命令,王当愣了一下,对说出这番话,心内不由一阵懊悔,暗骂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家的脚。

可主意是他出的,张燕既将任务交托于他,他也没有任何理由推脱,只得抱拳应了一声,转身快步离去。

待到王当走的远了,张燕轻轻叹了一声,对一旁的杜长说道:“我等恐怕是要撤军了!”

“渠帅不是……?”张燕说出要撤军的话来,杜长愣了一下,睁圆了眼睛望着他,话只问了一半,就觉着好像不应问的太过明白,赶忙止住了话头,看着张燕的时候,脸上却是满满的带着疑惑。

“管亥、于毒那般猛将都已投效洛阳王,更兼有杀进我军如入无人之境的赵云,洛阳军剽悍,我军虽是人多,却毫无胜算!”微微蹙起眉头,望着远处的群山,张燕轻轻叹了一声,对站在身后的杜长说道:“若不欲全军覆没,我等只有退回太行山。大军撤离,若是后无屏障,洛阳军一场掩杀,我军便会伤亡无算,如今之计,唯有舍弃王当及十万将士,方可保得大军无虞。”

看着张燕的背影,杜长脸上那抹茫然越发浓重。追随张燕已是许久,他从来没见张燕如此缺乏斗志,两军尚未交战,便已是丢了胆气。

驻扎于距离邯郸城只有十多里的地方,刘辩一直等到天色完全暗下来,都没有下令让洛阳军向黑山军发起进攻。

两支相距并不算遥远的大军,彼此保持着一种像是心照不宣的默契。自从刘辩领着大军扎营,黑山军也放缓了对邯郸的进攻,到了傍晚,攻城几乎已是完全止了下来。

邯郸城外,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宁静之中。彼此对立的军队相距不远,却谁也没有率先向对方发起进攻。

夜色渐渐深沉,夜幕笼罩下的洛阳军军营中,每隔十多步,便有着一只用三角木架支起的火盆。

火盆里跳蹿着熊熊的火焰,风儿从火盆上掠过,将火焰吹的“呼呼”直响,一个个火盆连成片,将整座大营都映照的一片通亮。

立于帅帐外,刘辩一手按着剑柄,抬起头,眺望着夜空中那轮明晃晃的月亮,一身戎装的管青,则立于他右手侧后方,美目眨也不眨的凝视着他。

深秋的风儿,冷飕飕的,从二人的身旁掠过,撩起刘辩和管青的发梢,使得身披铠甲的他们,威武中又多了几许飘逸。

“殿下今晚好生稀奇。”刘辩正仰脸望着月亮,站在他侧后方的管青“噗嗤”一声轻笑了出来,对他说道:“已是望了许久月亮,也不晓得在望些什么。”

“又到月中了!”听到管青发出轻笑,刘辩回过头,朝她微微一笑,语气中透着几分萧瑟的对她说道:“每逢月圆之时,思亲倍甚啊!”

“殿下……”刘辩突然说出这么一句带着些许感伤的话,管青抿起嘴唇,轻声对刘辩说道:“殿下莫非又想到了母后……?”

一句话刚说了一半,管青陡然觉着好似说错了什么,娇躯微微一怔,赶忙将唇儿抿了起来。

虽说她有意掩饰,可已经说出口的话,又如何会逃过刘辩的耳朵。

刘辩伸出手,将管青往怀中一揽,把她搂在胸前,紧紧的拥着她,仰望着天空那轮圆月,轻声说道:“是啊,想念母后,想念许多已然无法重逢的亲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