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打天下-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的北匈奴刚刚得到了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些元气,听说汉军竟然是从西部鲜卑的地盘过来的,不用说呼衍王也知道汉军已经把西部鲜卑消灭了,否则他们不可能从那边来到匈奴的领地,而且汉军的人数竟然有将近两万人,这对于野心勃勃正在极力想恢复匈奴王朝的呼衍王来说,不啻晴天霹雳一般,吓得他急忙召集手下的左右贤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全部到自己的公事厅来,一起商议如何应对汉军的这次大举入侵。

由于这些匈奴官员大都是近年来才当上这些官职的,因此他们大都没有经过与汉军的直接交锋,虽然近年来随着北匈奴元气的逐渐恢复,他们又开始在西域长史府和并州以西的地方进行劫掠,但那些地方的汉军都是缺少军备和军饷的郡国兵,根本没有能力与他们抗衡,所以他们中的有些人便以为大汉军队的战力不过如此,因此看到呼衍王如此大动干戈的把大家找来,而且还面露恐惧之色,不禁有些不以为然,现在的左贤王是呼衍王的儿子,名叫呼尔赤,而右贤王则是呼衍王的弟弟,名叫呼衍青,都是些目中无人之辈,看到父亲害怕,那呼尔赤道:“父汗,既是汉军来了,我们只管发兵迎战便是,虽然他们有两万人,可我们的铁骑现在也有三万多人,我们何惧之有,父王给我一个万人队,我这就去迎战汉军,必可打得他们落荒而逃。”

呼衍王道:“你休得在这里胡说八道,从汉军的来路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肯定已经把西部鲜卑消灭了,否则鲜卑人断不会让汉军经过他们的地盘来攻打我们,能够打败鲜卑大军,汉军的实力可见一斑,因此我们都不得轻举妄动,我看还是先派人去打探一下这支汉军的消息,然后在决定如何与他们交战,你们大家以为如何?”

此时北匈奴的左大当户,也是号称北匈奴智者的铁弗林对呼衍王道:“大汗,我觉得您说的有道理,汉军既然能打败西部鲜卑,我们当然不能轻视,我看就按大汗所说,先派些探子去摸摸他们的底细,同时把我们在各地的骑兵都集中到单桓城来,这样至少我们在兵力上占了优势,另外我们熟悉这里的地形,也可以说占了地利,等有了汉军的确实消息后,我们再发兵也不为迟。”

第320章火攻之计(二)

其他官员也都纷纷点头同意,呼衍王于是便先派出了一些探子,前去打探这支汉军的来历、带兵的将领和确切的人数等等。

在呼衍王等人的焦急等待中,探子们很快便把汉军的底细摸清了,毕竟汉军一路上还要补充粮草和饮水,而且队伍中还有不少鲜卑骑兵,因此探子们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后,便迅速从小路赶回单桓城,向呼衍王等人做了汇报。

虽然北匈奴人也曾听说过大汉出了个幽州刺史刘备,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平定了幽州境内的乌桓四部,同时还在去年大败入侵幽并两州的鲜卑大军,使得鲜卑人元气大伤,但是他们毕竟没有真正的与幽州军队交过手,并不知道轻骑兵的厉害,不过探子也报告呼衍王,汉军的装备及其精良,他们的盔甲和武器都是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而且现在竟然还有鲜卑士兵也加入了汉军,随同汉军一同前来攻打匈奴。

知道了汉军的情况之后,为了试探汉军的实力,也想趁汉军不备,给汉军一个偷袭,于是在铁弗林的提议下,呼衍王先派出了左骨都侯仆该带领一万名匈奴骑先去探探汉军的虚实,他们的任务并不是真的攻打汉军,而是在汉军扎下营寨之后,等后半夜汉军睡熟了再去大营的附近看看,如果汉军的防守不严,便可以逼近汉军大营,利用匈奴骑兵精擅的骑射之术,用弓箭向营中的汉军发动攻击,如果不行,则先在汉军大营外绕上几圈,看看有没有下手的机会,要是还不行,那便暂时退兵,但是可以在撤退之时布下一些伏兵,如果汉军派兵跟随,便可趁机将出营的汉军消灭。

因此汉军在昨晚上便遇到了匈奴怒左骨都侯仆该带领的一万骑兵,只不过汉军的防守严密,仆该无从下手,只能在大营外骚扰了一番之后,便带着大军撤退,同时他也按照铁弗林的意思,在路上设下了三千伏兵,当戏志才派出的一百名轻骑兵进入他们的埋伏之后,三千匈奴骑兵便从道路两旁蜂拥而出,打算把那点汉军一网打尽,可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汉军虽然只有区区百人,但是并没有慌乱,而是迅速掉头回撤,同时利用他们手中的利器打开了一个缺口,逃出了大半人马,虽然在追击中匈奴骑兵又射死了一些汉军,但是他们的伤亡更大,等第二天在撤回的路上,仆该才发现昨晚的一场混战,自己的队伍在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居然死伤了三百多人,这令他大为恐慌,所以他才急忙赶回了单桓城,把自己与汉军初次交战的情况报告给了呼衍王和铁弗林等人。

听说仅有一百名汉军骑兵,在中了三千匈奴骑兵的包围之后,竟然从容遁去,而且还用手中的不知什么兵器射死射伤了三百多名匈奴骑兵,而汉军自己的伤亡竟然没有过半,令呼衍王等**感吃惊,不过仆该倒是很聪明,他把那些被他们杀死的汉军身上的铠甲和手中的连弩、斩马刀都带回来了,他也偷偷为自己留了一套,现在交上去的,便是他们从战死汉军士兵身上抢回来的装备。

盔甲和斩马刀这些匈奴官员都很熟悉,但是能把盔甲做的如此之薄,重量也很轻,同时他们还用匈奴士兵的武器试了一下,这些盔甲抵抗力可比他们以前穿过的厚重的铁甲好多了,弓箭更是无法穿透这些盔甲,令匈奴人更是害怕,斩马刀的锋利也是匈奴人手中的刀剑所无法企及的,他们用一把斩马刀与匈奴士兵常用的刀剑对砍,结果被连续砍断了十几把兵器之后,斩马刀仍然毫发未损,试过之后,他们认为汉军主要是胜在装备的精良上,如果真的在战场上遭遇了,凭借匈奴骑兵的勇猛善战,到时候孰胜孰败还很难预料,不过这些装备可令他们垂涎不已,于是几名带兵的大将都为自己抢了一套盔甲和斩马刀,他们相信有了这些东西,自己的战力也会马上提高几分。

至于仆该带回来的连弩,这可是匈奴人首次见到,还是铁弗林聪明,仔细的观察了一番之后,便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于是他便拉动弓弦,然后对着面前的木墙扣动了扳机,结果一支弩箭轻轻松松的穿透了木墙,射死了站在墙外的一名卫兵。

没想到这么小的武器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仆该现在也明白为什么汉军昨晚被自己包围了之后,竟然轻易就打开了一个缺口,看来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有这种武器的缘故,自己这次也捡回了三十多具连弩,还偷偷留了一支给自己,看来自己以后算是有了保命的武器了,要是早知道这东西那么厉害,自己就多留上几具,把自己的亲兵都配上,在战场上自己保命的机会又多了几分。

结果三十多具连弩也被众人给瓜分了,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换装箭匣,因此只要箭匣中的弩箭射完之后,连弩在他们的手中也就成了废物,要想仿造对他们来说更难,何况马钧还在连弩上装了自毁机关,只要一拆开连弩的弩机,里边的机关便会自动损毁,因此仿造起来非常不易。

等大家安静下来之后,呼衍王便问众人可有什么好办法来对付汉军,铁弗林熟知这一带的地形,知道汉军要来攻打单桓城,必然要经过城东五十里处的那片森林,因此他便提议派人过去在林外埋伏,等汉军进入树林后,他们在放一把大火,将汉军烧死在树林里。

呼衍王一看此计果然不错,于是便派右贤王呼衍青和铁弗林、仆该几人一道,带着两万大军前去执行这一任务。

北匈奴右贤王呼衍青、左大当户铁弗林还有左骨都侯仆该三人带着两万匈奴骑兵,赶到了单桓城以东五十里外的那片树林,根据他们出兵之前定下的计策,由仆该带着两千人埋伏在树林中的道路两旁,并且在树林中堆积了很多易燃之物,只要汉军大部进入林中后,他们便可放起大火,而他们在自己则从早已选定的路线逃到林子外边去,然后再用弓箭挡住汉军逃生的路线,这样便可用大火把汉军消灭在树林之中。

剩下的一万八千名匈奴骑兵跟着呼衍青和铁弗林二人在林子的西边埋伏,他们是怕汉军冒着大火冲过来,有了这一万八千人在这里埋伏,汉军是无论如何也冲不开匈奴骑兵的防线的,如此一来,大功可成。

铁弗林还派了一些探子到树林的东边,等着汉军的到来,如果汉军进入树林后,他们便马上退回来,如果汉军没有入林,便在那里监视汉军的动向,看看他们是不是会绕过树林,从树林边缘过来,这样有了探子的消息,匈奴骑兵也好早做准备,等汉军从南边绕过来了,便由这一万八千名匈奴骑兵埋伏在林中向汉军偷袭。

结果他们在树林这边等了大半天也没等到汉军进入树林,后来铁弗林派去的探子传回了消息,汉军在树林外徘徊了很长时间后,还是没有进入树林,而是从树林的南边绕过来了。

得到这一消息后,呼衍青和铁弗林商量了一下,便急忙指挥士兵进入了树林之中,然后在这里埋伏下来,同时也把仆该带着准备放火的两千士兵也叫了回来,等汉军到了这里之后,他们再趁汉军不备,向汉军发动偷袭。

然而他们在树林中等了很久,也没有见到汉军的踪影,按照铁弗林的估计,汉军应该在三个多时辰之后,也就是在天黑之前会赶到这里,可是如今天色已经眼看着就黑了,他们却根本没有看到汉军的踪影,此时铁弗林心中不由得一惊,难道汉军没有沿着树林的边缘向这里走,而是直接奔着西边的单桓城去了?

于是铁弗林又派了一些探子沿着通往单桓城的道路去探查一番,同时也派人回城给呼衍王送信,让他们做好迎战的准备,汉军很可能会很快赶到城下,不过估计汉军连夜攻城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只要确定了汉军的行踪之后,自己再带着这两万骑兵返回单桓城,这样便可以形**数上的优势,与汉军进行周旋。

等天黑了以后,还在林中傻等的呼衍青等人才等回了铁弗林派出去的探子,他们已经找到了汉军的踪迹,正如铁弗林所预料的一样,汉军绕过了树林之后,并没有转向这边,而是直接向西,冲着单桓城方向去了。

呼衍青等人一听这还了得,现在城中虽然有这几天召集来的不少援兵,但是也不过一万五千人,如果汉军连夜攻城,那些人恐怕还真难守得住单桓城,因此呼衍青急忙传令,大军立刻出了树林,用最快的速度赶往单桓城。

因为怕回去晚了,单桓城有失,因此匈奴骑兵如今全都只顾着往回跑了,并没有主意周围的环境和地形,结果当他们到了离单桓城还有不到三十里的距离时,便遭到了汉军的偷袭。

第321章兵不厌诈

原来当汉军沿着树林的边缘往北走了一会儿之后,戏志才忽然对老刘道:“主公,匈奴人如果发现我们没有走树林中的小路,而是绕林而过,您觉得他们会怎样应对?”

戏志才这么一提醒,老刘恍然大悟,于是找来几个略知这边地形的鲜卑骑兵,向他们问了问从这里到单桓城之间的情况,然后老刘决定,大军直接向单桓城的方向前进。

等走出了二十多里地后,大军来到了一处北边是乌伦河,南边是一大片树林的险要之地,老刘和戏志才明白,这里正好可以埋伏下大队人马,等匈奴骑兵撤回单桓城时,必然会从这里经过,到时候只要汉军利用连弩和弓箭向他们进行偷袭,必可大败敌军。

于是戏志才指挥拓跋疆的队伍躲在树林之中,他们的弓箭射程不如轻骑兵的连弩,因此在这里距离河边的道路不过五六十步远,正好可以发挥他们弓箭的作用,而轻骑兵则分成了两部,一部分由褚燕率领,埋伏在道路的前边,他们的任务是负责阻截匈奴骑兵逃回单桓城,剩下的一部分则由老刘亲自率领,躲在了拓跋疆等人的东边,这样等匈奴骑兵进入汉军的埋伏圈后,老刘他们便从匈奴人的身后包抄过来,将敌人团团围住,令其无处可逃。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所有汉军都进入了预定的位置,此时也已经到了晚上,吃了些随身携带的干粮和肉干之后,大家都静静的在黑夜中等着匈奴骑兵前来送死。

果然时间不长,一阵阵的马蹄声从东边传了过来,虽然铁弗林曾经提醒呼衍青路上要多加小心,不要中了汉人的诡计,但是呼衍青这时最怕的便是如果自己这些人不能及时赶回单桓城,一旦单桓城被汉军攻破,他们可就无家可归了,另外自己的家人也都在城里呢,所以他没有理会铁弗林的提醒,而是继续催促匈奴骑兵快马加鞭,争取尽快赶回单桓城。

等匈奴骑兵几乎全部进入汉军设下的包围圈后,随着拓跋疆的一声令下,躲在树林中的鲜卑士兵马上拉开手中的长弓,用弓箭向还在路上向前奔跑的匈奴骑兵发起了攻击,猝不及防之下,匈奴骑兵顿时有近千人中箭落马,毕竟他们的队形密集,而鲜卑士兵的射术很精,几千支弓箭同时发射,自然便给匈奴骑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队伍中间的呼衍青和铁弗林急忙招呼手下不要慌乱,同时指挥士兵立刻用弓箭向埋伏在树林中的汉军反击,本来就擅长骑射的匈奴骑兵经过短暂的混乱之后,很快便恢复了正常,于是他们在一些千夫长的带领下,开始策马逼近树林,然后将大批的羽箭射入树林,双方在树林内外展开了激烈的弓箭对攻战。

鲜卑人和匈奴人都是从小便与马匹和弓箭为伍,因此他们的射术比起轻骑兵来要强了许多,在这样近的距离下,双方的伤亡都很大,但是他们也都知道,现在谁都不能后退,一旦谁先顶不住了,那么便很可能出现溃败的局面,拓跋疆更是心中有底,他知道用不了多久,两边的汉军便会加入战斗,有了这些生力军的加入,凭借轻骑兵的超强战力,到时候匈奴骑兵恐怕很难逃脱全军覆灭的下场。

看到这里的战局已经进入了僵持的局面,呼衍青大声招呼仆该领着五千士兵继续在这里挡住林中的敌人,他自己则和铁弗林一道,领着剩下的匈奴骑兵一边向林中的汉军还击,一边开始向前冲击,准备尽快冲出汉军的伏击,以便能活着逃回单桓城去。

就在这时,两边的轻骑兵在褚燕和老刘的带领下,也从黑暗中冲了出来,向着被围在狭长道路上的匈奴骑兵发起了攻击。

褚燕带着的五千名轻骑兵按照汉军惯用的战术,他们排成了一个巨大的方阵向前缓慢前进,同时前排的士兵用连弩向着敌人平射,而后边的轻骑兵则用不同的角度向敌人进行抛射,他们的连弩射程可比匈奴人的弓箭远多了,因此还没等匈奴骑兵用弓箭向他们攻击呢,轻骑兵的第一轮箭雨已经重重的落在了匈奴骑兵的队伍之中,弩箭的杀伤力比起鲜卑骑兵的弓箭可要高多了,因此那些最前边的匈奴骑兵便如被秋风扫到的落叶一般,转眼间便纷纷中箭落马,他们后边的匈奴骑兵一看不妙,马上便勒住了马匹转身后退,可后边的匈奴骑兵仍旧在向前奔跑,双方顿时撞在了一起,一时间处在前队的匈奴骑兵你拥我挤,乱作一团。

此时呼衍青和铁弗林也赶到了这里,一看前边的情形,他们便知道不妙,看来汉军的这种发射弩箭的武器,便是仆该昨天带人夺回来的那种不知名的利器,铁弗林知道这样硬冲除了会加大匈奴士兵的伤亡之外,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