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了大半晚上的仗,不只是士兵们十分困倦,就连项玉自己也有点累了,但是毕竟他昨天也里属于私自出兵,并没有主将命令,虽然泉州军也是单独一军,但是战场上这时的主将毕竟还只是郑成功一个人,因此项玉也不得不在回答营地之后写上一份很正规的书面报告交上去,这个时候都是写的毛笔字,加上又都是繁体字,写起来也十分麻烦,不过好在项玉身边还有一个文书何安,因此这件事情将自己的大致意思交代给何安,让他代替自己去写。
郑成功自从出征一来身体就不是很好,加上在海上遭遇暴风雨的那一次的昏倒,他的身体变得大不如前了,明军军中的医生替他把脉诊断都瞧不出个端倪,调养身息的药倒是开除了不少,每天屋子里面都是一股浓浓的药味。
他这个时候并不在前线的军中,而是住在赤嵌城中调养,明军打下赤嵌城之后将它改名为明京,化为承天府,将它一分为二分为万年县和天兴县。
郑成功这时已经知道了明军攻下了热兰遮城的消息,这令他十分高兴,前几天何斌和林骥建议他派军队进入岛内,一来可以清剿岛上各处散落的荷兰士兵,避免以后出现他们的袭扰,
二来可以联系各地的汉人和岛上的高山族,然后试着征收粮食回来,明军第二批船队还没到,大军的粮食即将告罄。
查清楚土地和人口之后,明军可以在岛上开府立法,然后开垦田地,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延续明朝的正统地位。
台湾岛上这个时候还是树林遍地,植被密布,荷兰人在岛上的几处地方都有一些小规模的驻军,由于消息不畅,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是否还在,但是这部分人明军迟早还是要处理的,如果他们逃离了台湾岛那还好说,如果是留在岛上的话那就可能会对岛上的治安与安全造成威胁。
至于粮食,郑成功却有点苦恼,岛上的土地比较多,但是人口比较少,汉人的数量也不多,基本上也都是分布在南边的这一片土地上面,岛民和汉人基本上都是种植的水稻,但是由于技术落后,水稻的产量很低,但是荷兰人从巴达维亚等东南亚一带的地方引进了一大批的农作物,如甘蔗,棉花,生姜,甚至还有烟草和**,不过主要还是以甘蔗和水稻为主,岛上这时有差不多十几万的高山族人,他们在最近的七八年的时间里面被荷兰人大肆屠杀,导致人口数量有一定的减少,人数远远不及岛上的汉人了。
这个时候郑成功通过一些荷兰降兵的交代也基本上知道了荷兰人在岛上治理的一些手段了,赤嵌城周围开垦有大约一万三千亩耕地,其中只有约五千亩地种植的是水稻,其他的大多是甘蔗,荷兰人号称大航海时代的海上马车夫,他们将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上面的一些农作物加以加工,然后集中起来运到有加工能力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在南亚这一带这个地方就是巴达维亚,制成的商品便运到各地进行贸易,或者换取当地的原材料,所以他们并不需要大量的粮食,只要够荷兰士兵和家属的食用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依附于他们的大批汉人农民和高山族居民的粮食供给也都掌握在他们手上,他们统制台湾的基础就得到进一步加强了。
而且自从荷兰人在基隆击败西班牙人之后,这一带也基本上再无敌手,要不是郑成功这个时候出兵台湾,荷兰人下一步的动作就是要出兵攻击盘踞南澳的葡萄牙人或者北上占据琉球群岛再开拓日本市场的。
岛上的汉人对待明军的到来自然是十分欢迎的,但是高山族的部落就不好说了。
原来荷兰人对于岛上的两族人群采取的是不同的治理办法,对待汉人起初比较客气,后来发现明朝陷入动乱之后就渐渐的不那么客气了,于是拉拢岛上的高山族部落排挤汉人,还规定汉人不能持有武器,这样一来汉人就只能被荷兰人和高山族部落欺负了,荷兰人也不愿意高山族部落的坐大,于是从六年前开始就有目的的对岛上的部落进行“清理”,几年下来高山族亲荷兰人的势力元气大伤,人口锐减,纷纷逃入深山老林中躲藏起来,荷兰人的统制这样一来就彻底稳固下来了。
第四十一章郑成功的心思
整个台湾岛上这个时候的人口大约在二十五万左右,减去高山族部落的人口,汉人有接近二十万,明军大军的数量就在三万左右,粮食的供应自然压力很大。
郑成功已经安排士兵们在原来荷兰人在赤嵌城周围的耕地的周边继续垦荒,台湾南部这里靠近台湾海峡这一边地形比较平坦,有大量的空地可以开垦成耕地,再往东面走就是横贯南北的中央山脉,中央山脉及其东侧以大断层和纵谷分隔的海岸山脉(亦称台东山脉);中央山脉西侧为南北遥相联接的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西邻的阿里山脉。后者外侧为丘陵或台地连接的山麓地带。再西,低降为向台湾海峡延展的宽狭不一的冲积平原。台湾岛东部海岸山脉前缘大部分为急降于太平洋的陡崖深海。
其实整个台湾的西边,也就是靠近大陆的这一边的地势要比东面平坦很多,加上西太平洋的台风比较多,台湾岛的东面更容易遭受损失,所以即使到现在,台湾岛的主要人口和经济产业也都是集中在台湾岛的西边。
明军这时已经向南北方向派出一批军队去清剿和接受荷兰人留下的财产,不得不说荷兰人在岛上还是留下了不少东西的,不仅是赤嵌城这边的有好几家蔗糖厂,还从福建沿岸引进了桑蚕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渐渐的在台南培植出一片桑叶林,搞起了生丝养殖的丝绸业,不得不说荷兰人比较有眼光,中国这个时候与世界的贸易主要是出口丝绸茶叶香料等物品,这些在欧洲都是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原本可以经过陆上的古丝绸之路运抵东欧,但是随着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的建立,和东罗马帝国的覆灭,这一陆上经济走廊被阿拉伯人彻底掐住脖子,欧洲人这才转走海陆,加上南美洲大量的金银矿产的开采,欧洲人手中的钱财渐渐多了起来,这些黄金白银后来又都经过与中国的贸易流入了中国,其主要还是用来购买了茶叶和丝绸,短期来看这样做并无大的问题,但是长远来看南美洲的矿产总有枯竭的时间,贸易逆差也不能短时间内解决掉,所以荷兰人于是想到了自己买来桑蚕自己培植,这样一旦发展起来,不仅可以解决掉本国的需求,甚至可以出口欧洲其他国家,甚至是北边的日本,要知道这个时候一担丝绸的价值在六百两白银,这可是一笔不菲的钱财。
荷兰人国小人少,人口也不过只有一百五十万人左右,本身的需求并不大,但是欧洲人的商业头脑确实是十分发达,一旦给他们找到了商机,那就一定能付诸行动,台湾岛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和中国东南部沿海地方并没有很大差别,于是很自然的这些桑林和蚕都培养成功了,荷兰人不敢怠慢,又请来了许多中国人帮忙养蚕,所以这些年岛上的汉人的地位又有一定的提高,或许就是跟这个有关。
这些荷兰人的产业郑成功自然很乐意的接过来,种植园里面的工人也都是汉人,荷兰人投降之后明军接管了这些种植园,林骥还是让这些汉人继续工作,但是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自然是减轻了许多,并且还给与一定的报酬,这些人也都没有异议。
明军这时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虽然取消了军饷的发放,但是由于明军人数众多,粮食的供应压力过大,导致不得不长期购置粮食,这一样一来就会持续的消耗掉明军的资产,可是明军现在手中地盘已经只剩下金门和厦门两地,收不抵支,不仅是主管财务的陈永华等人着急,就连郑成功自己也是担心不已,这些好了,不仅打下了台湾岛,找到了一处栖身之地,更是可以彻底解决明军粮食供应的问题,甚至是结果荷兰人的产业继续发展商业,进行海上贸易赚取军费也是指日可待的,所以郑成功的心情稍稍的好了一点。
这时候太阳透过窗户照进屋来,郑成功站起身子,走出房间,台湾的上午比较湿热,尤其是台湾的南部地区,空气湿度比较大,温度也比较高,这个时候已经五月份为了,太阳照在地面上就隐隐有股热浪袭面而来了。
郑成功走到二楼的栏杆处,依着栏杆向西北方向望去,这个时候明军应该已经处理完台湾城的战局了,这一仗打完大大的扭转了明军的形势,虽然荷兰人或许还会派遣援军,但是那也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至少眼下明军可以稍稍松下一口气了。
一名士兵这时匆匆走到楼下,向几名门前的亲兵递交了一封文书,然后说了几句话,便又急匆匆的走了。
郑成功在二楼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底,他料想这应该是前线发回来的军情战报了,果然,亲兵很快就将这封文书交到了他的手上,打开一看果然是一封战报。
今晨一早他就得到了前线将军冯信的报告,说是战局出现了重大转变,台湾城的城墙被明军炸塌,明军很快就将拿下台湾城,只是这封报告写的时间比较早,加上周转耽搁的时间,送到他这里来的时候前线的战局肯定是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过郑成功心里清楚,只要是炸塌了荷兰人的坚城,那么距离明军攻下城池也就不远了。
战报的内容比较详细,将整个战斗的经过都进行了详细的交代,台湾城确实已经被明军拿下了,就连荷兰人的主将揆一也因为伤重不治而亡,荷兰人死伤大半,余下的两百余人尽数被俘,这些也都在预想之中,只是郑成功十分好奇究竟是谁想到夜袭的这个办法,并且一举攻破了荷兰人的坚固城墙的,台湾城前几天的战斗报告之中都是说台湾城城墙高大坚固,明军将士攻之不克,死伤惨重的内容,怎么今天却突然又将城墙给炸塌了?
郑成功将整个报告都看完了,上面并没有交代明军是如何攻破台湾城的城墙的,只是交代了一下第一批攻击台湾城的军队是泉州军。
郑成功觉得这件事有点意思了,泉州军他知道,一直是周全斌的部队,只不过周全斌早就一斤战死了了**城,报告中的这个泉州军却是另有其人,他好好地回想了半天,这才记起自己好像是给哪只不是满编的军队这个编制了,好像这个部队在泉州府的战斗中伤亡惨重,因为参加了泉州府的防御战,而且军队编制还在,所以才得到了泉州府军的编制,没想到竟然是这个部队首先攻破了坚不可摧的台湾城。
郑成功笑了笑,也没有在意,周全斌已经死了,这个泉州军人数又少,翻不起什么浪花,他收起了战报,却发现战报下面还有另一封汇报。
第四十二章厦门风云(一)
这封简报自然是项玉写上去的检讨了,不过这时候在郑成功看来却并没有一丝一毫的责怪之意,他通过项玉的这份简短的汇报终于弄懂了明军是如何攻破台湾城的,毕竟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想到过要用炸药包去炸塌城墙,因为在冷**交替的这个时间段,战场上既有长枪短剑,强弓硬弩,又有洋枪火炮,远一点的都用火炮和弓箭进行攻击,中距离上面火枪和强弩的威力也十分惊人,贴身近战的时候自然是传统的冷兵器更占便宜,士兵们在正规的攻城战时基本上是没有机会将炸药包送到城墙角下而自己安然无恙的,因为敌方会重点攻击这些部队。
不过项玉选择的夜间突袭确实是令人眼前一亮,郑成功自己也是赞许不已,为何?因为这个时候明军火器普及程度没有荷兰人高,操作熟练程度自然也没有办法跟荷兰人相提并论,只有在夜间偷袭,才能大幅度降低自身的伤亡,因为夜间由于视力不佳的原因,使用火器的一方的命中精准度将会大幅度下降,而且打击距离也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只要进攻的一方撕开了防守一方的防线,明军以近战武器对阵荷兰人的远程武器,自然是大占便宜。
郑成功记起来了这个项玉了,这个像甘辉的年轻将领,自己之前曾交给他的秘密任务,这一次又立下了大功,不过郑成功并不打算给他特别奖励,毕竟这还是一个有用的棋子,将来或许还有别的用处。
项玉这个时候正在呼呼大睡,哪里会知道这些,他自鸣得意,自己或许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台湾岛的提前收复和热兰遮城的快速攻下,或许会使得巴达维亚的荷兰人不再派遣援军赴台,明军可以专心对付清廷的水军了,这些虽然跟他关系不大,都是上层的事情,但是毕竟他现在也是明军的一份子,如果明军出现变故,那么项玉自己的切身利益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台湾岛上发生的这一切或许清廷还不知道,但是大清朝中有一人却已经料事于先,这人自然就是施琅了,明军出征之前他便带着清军在马港的水师舰队出了海,明军的主力舰队离开了金门之后,施琅才带着清军的水军又返回了马港,这些天清军水军一直北上,到达了平潭厅,施琅知道明军十分忌惮他的水军,担心郑成功在出征之前不惜一切代价要歼灭他的福建水师,马港的防线虽然十分坚固,但是也有一处极为明显的弊病,出港口只有一个,而且是在顺风口,清军出港不易,一带遇到东南风明军只需要安排大量装满引火易燃物品的小船便可以对清军造成严重损失,之前是四月份,海面上的风向还不明显,但是五月份一过,海面上就都是东南风了,君子不立于危墙,既然马港有这样的防御漏洞,施琅自然不敢放心的待下去,所以带着水军舰队出港。
他只道郑成功有想要征台的打算,而且明军眼下的处境确实是势如累卵,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施琅并不想郑成功的明军这么快覆灭,出于大局方面考虑,天下战乱早一日结束国家也就早一日安宁,百姓也可以少受磨乱,但是满清的统治者是从马背上打出的天下,他们会注重水军吗?恐怕不会,加上满清将领和统治者一向歧视他们这些明军降将,如果天下再无战事,那么满清的统治者还会留他们吗?恐怕是不会的,施琅深深的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便有意放明军出海去征台,自己带着水军上报说出海练兵,福建总兵这时候已近是耿精忠了,他并不是水军出身,对于水军并不了解,所以也没有起什么疑心。
但是一旦让清军的高层将领知道明军水军主力已近离开金门,那么施琅自然会受到责难,所以他又带着水军返回了马港,他需要给清廷一个交代,这个交代就是他要吃掉福建地区剩下的郑家水军。这件事情其实并不容易,金门、厦门两地的水军力量加起来跟他的水军差不多,但是明军水军都是久经战场,水面作战经验丰富,这些不是他手下的这些原先的渔民所能相提并论的,可是眼下他已经不担心了,因为施琅在平潭厅的东面海域找到了一艘战舰,这艘战舰十分巨大,比清军所以水面战舰都要大上一截,但是等清军水军找到它的时候它已经伤痕累累,船身上面千疮百孔,正缓缓的向北行驶。
这艘战舰就是大海湾海战中逃脱的玛利亚号,他的指挥官正是荷兰人赫本,玛利亚号在大海湾海战中虽然最终是成功脱逃,但是船身损毁严重,船体的一侧水线以上被击穿了几个大孔,这直接就导致玛利亚号不能够满帆行驶,不然很有可能会因为发生船体一侧大量进水而倾覆,所以虽然荷兰人想要逃到北边的日本去,但是由于动力不足的原因被海风渐渐的吹响了中国沿海,这才被清军的水军舰队发现。
施琅得知这艘大船是荷兰人的战船的时候本想将它直接击沉,后来仔细一想,发现联合荷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