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装载了很多的粮食和物资,因此显得吃水很深,行动迟缓,饱胀的风帆连成一片,舰船从东方背对着太阳向西驶来。

为了掩护陆军的这一次行动,海军可算是出了老本了,整个台湾内部几乎所有能够动弹的舰船全都出动了,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民兵这个时候也被拉来凑数,他么船上中华军正规士兵的装束,拿着新换上的武器装备,看着停泊在港口的这么一大片的战船,一个个内心是激动万分的,可是等到战船出海之后不久,他们的心情就奔溃了,海上的风浪太大,舰船不停的摇晃,很多人都趴在船舷边上交公粮,一连吐上了一个早晨,直到肚子里面的苦水都吐出来了还抑制不住那种胃里面翻江倒海的感觉,海军士兵则充满同情的看着这群倒霉蛋,心里却暗爽:你们以为海军的这碗饭是好吃的啊!

舰队先向北行驶,和进攻镇海的编队保持一个方向,然后转向向东,在黄星岛一带和进攻镇海的编队分开了,按照陆军的速度和消息的传递计算,中华军进攻镇海的消息要等到四个时辰之后才会传到杭州城,而这个时候杭州城是不会出兵的,他们会等宁波府发来的第二份敌情报告之后才会出兵,第二份报告是用信鸽传递的,因此中华军这边也很难阻止,所以只能利用这里面的一个时间差来尽可能的为地面进攻部队拖延时间,而李权自己是绝不会甘心将海军摆在一个配角的位置的,他回首望了一眼金色阳光下面的舰队,嘴角微微扯起一个弧度。

第两百八十八章兵分两路

正当杭州城的清军因为镇海再起战事而准备出兵赶赴援助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有一支规模巨大的舰队正向杭州城逼近,这主要是因为清军在海上已经没有了任何据点以供他们打探到情报了。

清军的主将是汉军镶红旗的赵国祚,这人算是中华军的老对手了,虽然他和中华军交战的不多,但是在这之前,赵国祚和郑成功的军队曾经多次交战,几次都挫败了郑成功的进攻,因此被顺治任命为浙江总督,兼管房屋和政事,在原本的时空里面他本来应该在顺治十八年也就是1661年的时候调到山东去的,但是因为项玉的出现,导致郑成功的军队提前进攻台湾,所以他这一调动却最终没有到来。

赵国祚今年五十五岁,虽然年龄很大了,不过精神矍铄,能开两石弓,一顿能吃三碗饭,常常自比廉颇,清廷目前的海防局势十分不利,因此赵国祚在浙江的位置就一直动不了,浙江就是康乾盛世的时候所说的江南一带,这里商业发达物产丰富,加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一直是清廷的重要税收和粮食的主产地,不容有任何的闪失。

清军这边刚刚大军出城不到两个时辰,还没有走多远,杭州城内就冒出了告警的烽火,这可把赵国祚吓了一大跳,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差一点中计,中华军一定是使用的声东击西之策,表面上看上去像是在进攻镇海炮台,做出一副一定要拔掉镇海炮台的样子。实际上是要诱骗各地的清军向宁波府一带调动。然后他们会趁虚而入。直插清军防御空虚的地方,在这之中最为重要的目标显然就是杭州城了。

想到这里赵国祚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驰援镇海炮台了,丢掉一个炮台事小,底下有的是人能够担责,但是如果丢掉了杭州城,那可就责任大了,这可是海盐运输的交通枢纽,一旦失守朝廷的食盐的供应只怕都要出问题的。到时候一直看自己不爽的鳌拜还不趁机将自己打入大牢!

清军立刻掉头向北,赶紧回去退守杭州,他们生怕杭州城丢失了。

中华军这一次显然也是要动真格的了,这一次并不像是之前那样派几艘舰船巡视一番,做出一个要进攻的样子,那样只能欺骗得了清军一时,不可能不让清军看穿,一旦等到宁波绍兴一带各种不利的消息传到杭州城来,清军就会认定眼前的中华军只是牵制力量,南方的中华军才是主攻方向。到那个时候还是会派兵驰援。

因此李权这一次打算彻底的放开手脚,毫不限制中华军的火力。也好演练一次从海上进攻陆地上的城市的作战。

中华军首先沿着杭州湾的北边行驶,想要进入杭州湾,甚至是沿着钱塘江逆流而上,就必须首先解决掉清军在两岸布置的第一道阻拦,那就是设在海宁的炮台。

海宁炮台相对于镇海炮台来说则要小的多,但是这里建设的进度比镇海的要快很多,而且也没有遭受中华军比较严重的干扰。

海宁炮台上面一共布置了四五十门大口径的火炮,这些火炮都是最新型的仿制火炮,其原型就是中华军的基隆级火炮,它的射程可以达到五里远,最远射程能够达到七里,不过只要超过两三里远,其命中率就会有一个很严重的下滑,而且为了达到最大的射程,就只能发射实心弹不能发射散弹。

中华军的巨大舰队用来对付这么一个小型的炮台,简直就是大人欺负小孩一般轻松不费力,舰队的行程几乎没有受到阻拦就已经拿下了海宁炮台,炮台上的主要火力都被中华军倾斜的炮弹给摧毁了,而守军更是早就跑的没影了,李权还特意的数了一下,清军向中华军的舰队这边一共发射的炮弹还不足一百发,平均每门火炮不到三发,只造成了中华军这边两艘战舰轻微受损,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的正常航行。

海宁炮台并不是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至少它用自己的毁灭向杭州城发出了告警,这也使得杭州城的守军得以在中华军兵临城下之前点燃了烽火。

所以当赵国祚率军匆匆赶回来的时候,中华军的舰队这才刚刚抵达杭州湾的底部,正在沿着钱塘江逆流北上,看这架势显然是准备要进行登陆作战了。

赵国祚和其他清军的将领不一样,他虽是旗人,但是却经常和水军打交道,甚至还曾经俘获了郑成功的九十多艘舰船,因此可谓是不怕水军的陆军将领了。

不过当他看到了眼前的这幅景象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心里一阵颤动,这尼玛是来打仗的吗?这分明是来欺负人的啊,欺负老子们一艘船没有,你们还都是这么大的船,光是大还就算了,还尼玛这么多。。。。。。

赵国祚显然和中华军决战在滩头,他当然知道要是敌军顺利的抢滩之后会变得很难处理,但是理智告诉他,他麾下的士兵很难在敌军的舰炮轰击之下和敌军在滩头决战,还是干脆撤回杭州城去算了。

杭州城内的守军这个时候本来已经被吓得不行了,他们的主力部队刚刚才出城去援助镇海方向的战事去了,怎料到敌军马上就奔袭向杭州城来了,在这之前中华军虽然有过袭扰杭州城的前例,但是那一次的规模没有这一次这样庞大,因此守军们简直要陷入绝望了。

好在主将的及时回归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城中的百姓们也都终于稍稍放下心来,中华军大军逼近的消息引起了城中百姓的恐慌,很多人都带着钱财和妻儿老小准备出城逃难,但是守军这个时候自然是不敢开城门的,因为这个时候敌军就在城外,一旦城门打开,城中的百姓要是没有在敌军赶来之前全都撤出去,那么城门就极有可能会失守,而且守军怀疑聚集在城门前面的这些人群之中就有中华军的奸细,他们就是要制造混乱,企图大乱清军的防御部署,不然的话中华军到来的消息怎么会这么快的就在城中扩散开来呢?

第两百八十九章炮击杭州

就在清军这边一团混乱的时候,中华军这边终于将阵型摆好了,舰队这个时候将一边的侧舷对着杭州城的南面城墙,一百多艘战舰的上千门火炮,只要一开火就能够对清军造成巨大的伤亡,但是也会连带着造成城中的百姓的附带伤亡,不过这个时候显然是估计不了这么多了,战争之中平民的伤亡有的时候真的难以避免,除非这一仗中华军这边放弃不打了。

清军守城的士兵分散在四面城墙上面,不过这个时候主力部队还是在东南两侧城墙上,杭州城的规模十分庞大,这一规模虽然比不上南京城和北京城这样的前朝旧都,但是在各省的州府城市之中算是很大的了,周长三十六里左右,东西宽八里,南北长十里,城中拥有九万户超过五十万的人口,是一个比基隆还要大不少的城市。

杭州城的城墙十分高大,城墙高达三丈三尺,之前是作为南宋的首都临安城来建设的,因此本来在城中还有一座内城,但是因为元朝的时候皇帝下旨不允许各地新建城墙,杭州城的内城也就被拆了。

中华军从候潮门这边开始展开炮击,而清军城墙上的士兵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士兵们也立即开炮还击,双方隔着钱塘江互相攻击,一时间炮火纷飞,双方皆有死伤,不过中华军这边显然要占据优势一些,因为双方从火炮的数量到火炮的质量上都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清军表现的十分顽强,他们知道这一次敌人来势汹汹,一旦城破大家都没有好下场。而且这个时候主将也率军回援了。所以士兵们斗志颇高。就算是顶着中华军铺天盖地的火炮轰击,也一个个奋勇还击死战不退。

中华军的舰队为了能够使得所有的舰船都够上射击的范围,因此前面的战舰这个时候距离城门很近,而钱塘江虽然很宽,但是在前后都是己方战舰的情况之下他们难以回转,因此清军的射击的命中率也很高,对中华军造成的损伤很大。

李权皱着眉头看着清军的还击,尽管候潮门已经完全被中华军的炮火所笼罩了。但是清军还是不断从烟雾笼罩的城墙上开炮还击,中华军这边已经有三艘军舰被击伤退出战斗了,而清军的抵抗势头似乎有增无减。

他意识到了不能在这么下去了,于是果断下令舰队分散射击,从只攻打候潮门变成四面围攻杭州城,中华军分别送钱塘门、清波门、涌水门发起炮击,一时间清军四面皆受到打击,大军刚刚稳定下来的军心这个时候又有点点松动了。

赵国祚刚刚才将部队带进城中,并且让士兵们将陆军的火炮搬运到城墙上去参与到双方的炮击之中,这才有了李权感觉到的清军的火力的加强。实际上在中华军的炮击之下,候潮门的清军的伤亡非常惨重。他们不像是中华军在江面上的舰艇一样可以移动,都是固定的目标,加上中华军这边的火力密度比清军高出很多倍,所以仅仅是三轮炮击之后候潮门的守军就已经死伤过半,火炮也有很多直接就被摧毁了,连城墙上面的城垛也被炸崩坏了一大片。

就在守军几乎要坚持不住的时候赵国祚的援军赶来了,他们的伤亡一样惨重,刚刚一上城墙就几乎减员了三成,士兵们站不住脚,纷纷从城墙上溃退下来,赵国祚对此毫不留起下令督战队上前,逼迫着士兵们上去作战,这才止住了士兵们的畏战,清军的火力才开始逐渐增强。

不过当中华军这边的火力一分开之后,清军的各处防御马上就接连告急,赵国祚手中的军队倒是不少,但是火炮却没有多少了,杭州城之前的一批库存的火炮,在镇海炮台被袭击之后就已经作为战备物资运往宁波了,这个时候库存的火炮最多只有一百门,不过这个时候多一门是一门,他马上派兵进入军械库将这些武器全都取出来,顺带来带来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中华军虽然不知道清军城中的情况,但是李权也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清军的抵抗强度在下降,中华军这边的伤亡也大大减轻了,舰船之间的活动度大了之后就有一定的规避能力,因此清军想要再击中他们就变得很难了。

双方的炮击大的热闹,城中的百姓们却吓得够呛,中华军这边火炮的射程是远超过清军的射程的,因此火炮在射击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飞跃了城墙,落到了城区里面的民房上面去了,尽管很多百姓因为害怕中华军攻城已经弃家出走了,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这个时候是躲在家里面的,因此中华军的炮击也造成了相当数量的平民的伤亡,而且比这还严重的是炮击造成了民房的着火,而这个时候清军主要的兵力都投入到对抗中华军上面去了,也难以抽出人力来抢救这场大火,因此火势迅速的蔓延,很快就从南城蔓延向了东城,接着就是北城、西城,很快靠近城墙一片的民居和街道都着起火来,在这个时候街上聚集了大量的人口,他们又是害怕敌军会破城,又是被炮击所惊吓,这个时候被大火倒逼这逐渐聚拢在了城市中央,杭州城内有五个水门,按理说是不缺水的,但是这个时候几个水门也遭受了中华军的炮击,城中的百姓显然是不敢到这些地方去取水的,因此只能从附近的水井中提取有限的井水来灭火,这也是导致了城中的大火越来越旺火势越来越大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首先发现大火几乎已经难以控制的自然是城中的清军了,赵国祚这个时候正在城门上面指挥作战,视线就一直没有离开过钱塘江上面的中华军,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城中已经起火了,等到他被手底下的士兵提醒的时候,大火已经从南门蔓延到了西门了,赵国祚大吃一惊,相比于外面的敌军的进攻来说,城中的这场大火显然是更加危险的,因为城中超过五十万的百姓势必会因为这场大火而发生惊慌,百姓们一乱,清军想要守住杭州那是觉没可能的。

第两百九十章两难抉择

此时赵国祚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要么倾尽全部的兵力继续防守,不管城中的火势,要么分出一小部分的兵力防守,剩下的人全都投入到灭火的工作当中去。

这两个选择都十分艰难,眼下的火势已经到了失控的边缘,眼看着就要蔓延到北城区了,如果再不分兵去救火的话,只怕杭州城就算是守了下来,也会变成一片废墟,而且城中五十万人到最后只怕也会不剩下几个,这个那么杭州城守住了其实跟没守住效果是一样的,还会给朝廷增添许多负担。

但是如果分兵去灭火的话,赵国祚对于中华军的担心更重,敌军显然是准备先炮击然后登陆进攻,这个时候清军撤兵,敌军就会顺势前来进攻,在分走了大量的兵力之后,他不认为守军能够坚持到他们降火灭完,因为城中的火势现在已经非常难以扑灭了。

赵国祚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中华军这边也是同样如此,杭州城中冒出的熊熊浓烟,就算是隔着上百里也能看见,更别说近在咫尺的中华军了,在这个时候木制的建筑材料比较多,房屋在战争之中着火本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任何的一处战场,只怕攻城的一方都会偷着乐,这样的局面显然是对守军不利的。

但是中华军发动这样的一场作战行动,其目的就是在于要扩充人口,而此时杭州城中的人口超过五十万,而且因为中华军来的突然,城中的百姓显然是没有时间来逃走的。因此杭州城和其他的城市不一样。一般的城市在面临战事的时候城中的百姓多半是已经逃之一空了。所以进攻的一方甚至是会派遣士兵或者细作进城去故意纵火,才不担心会造成无辜平民的死伤呢,而中华军显然不能做到这样。

所以这个时候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暂停进攻,让清军有时间腾出兵力去扑灭城中的大火,甚至还可以将军队暂且撤走,好让清军将十三处城门打开,放城中的百姓逃离。这样即使城中的大火扑灭不了,也不至于造成重大的人员的伤亡,但是这样一来进攻杭州城所造成的牵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守军经过这一次变故之后肯定能够意识到中华军这边不是真的进攻杭州,而是作为一个疑兵来牵制其精力的,否则的话为何不趁火打劫?

还有一个选择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