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话说形意拳门之真谛-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于这个拳式的起源于发展,网络有太多太多的说法,形意拳传承到了今天,门内也各有说法不同,这些就不赘述了。我们不可能时光穿梭回到过去,亲眼看见这个三体式到底诞生在谁的手里,谁和谁学的,如今再争论这些没有意义,不如塌下心来把三体式练好。
两脚并拢站立双手从身体两侧缓缓升起,手心朝上,肘部要略微弯曲不要伸得很直,“伸直力僵”初学的诸君老是不能把握手掌和肘部的配合,这个没有办法,多练自悟其妙也。两手掌伸到头顶上方然后缓缓的落下至小腹,身形随之自然下蹲到你平时打拳的高度。
从站立的无极式到猿蹲之像,这里边有个呼吸的变化,手起气也起,在两个手掌上举的时候,你要微微的吸气,手掌到了最高点的时候,随着手掌的翻动变成呼气,小腹随着呼吸自然的起伏,久练自然就能找到呼吸和丹田相应的感觉。这个只有练而没有秘法,否则就是我解释800句也没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练形意拳要身体力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你练,功夫慢练入道,再加上你细细的体会,你就会找到我说的感觉。
这个蹲身也是很有讲究,在这个蹲身之中,我只强调最重要的一点,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这个蹲身要向下要向后,像身后有一把凳子一样,缓缓的“坐”下去。注意我的用词,是坐下去而不是蹲下去。
在这个猿蹲身之中,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要求,比如眼睛平视啦,身体不左歪右斜之类的啦,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就是这个蹲身要向后,要保证脊椎的竖直,脊椎的位置对了,再去找其他部位,这个蹲身一定要向后坐下去。
“提肛敛臀”这样可以充分的调整脊椎的位置,从头顶的百会,到脊椎的末节形成一条看不见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中有一个最虚弱的部分,那就是脖颈,人的肩膀和脑袋是靠脖子连接在一起的,在站桩的这个时刻,要挺起你的后脖梗子,这样脑袋与身体脊椎就做了有效的连接。
这就是老谱中所谓的,头上顶有冲天之雄,这个头向上顶的力,其实是来源于你的后脖梗子,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不能学“乌龟伸脖”,只能是后脖梗子发力,因为咽喉如果紧张起来,会影响你自己顺畅的呼吸,影响自己“十二重楼”的气降。
十二重楼在身上那个位置,有什么作用,我们后文再具体的解释,现在你只要知道就行了。
“两股肉交”这个动作不能单做,从练拳的实际来看,这个“两股肉交”是“提肛敛臀”“收腰缩肾”的后遗症。只要你的脊椎和腰肾到位,“两股肉交”自然就有了,这个力量一有,两腿之间相助为友你马上就感觉到这个桩站的稳当了,两腿提踏自然伸缩有力。
丑话说在前头,这个三体式我是按照自己家的传授讲的,是我一家之言,有传承的诸君可以按照自己师门的传承去练习,不必按照我的东西来练,我只是在这里普及一下三体式的知识,如果你认为我说的不对,就不要看下去了,这是我的成人童话,不适合大师级别的高手研读。三体式的内容很多,这个章节先说到这里,我们下一个章节再续。
八极拳霸九天
134 任督二脉
说到了三体式,就不能不说说人的任督二脉,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什么,这个拳是很难练的好的,三体式在形意拳中被称为“入道之门”,有的老拳师父把它称为“母拳”,天地花生万法成,万法归于一道,既然是“入道之门”其理必深。
任督为阴阳之总司。
任者,总阴脉所在也,起于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厥、水分、下脘、建里、中脘、巨厥、鸠尾、中庭、檀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入人中而上发际,历经24穴。
任者,妊也,行腹部中,故龟纳鼻吸,鹤养胎息,而能有寿,通此脉也。
督者,乃为阳脉,都督领阳脉之海也,起于下极,升于夹脊,由长强、腰俞、命门、阳关、悬枢、脊中、中枢、至阳、筋束、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卤会、上星、神庭、下至、素胶、水沟,而至于兑端,龄交历经24穴。督者,督也,行背部中,固鹿运尾闾,还精补脑,而至上上之寿,通此脉也。
在任督二脉中有几个重要的穴位要单独说一下。
曲骨:穴在耻骨上缘凹曲处,故名曲骨。治虚冷失精,五内寒热诸症,**膀胱诸病多取之。
中极:本穴内应胞宫、精室。胞宫、内室为人体极内之处,犹如房室之堂奥也,乃人体至中至极,故名中极。
关元:关者,门也,出人之孔道也。关元为元阴元阳交会之所,为养生家聚气凝神之处,即先天之气海也。元通玄,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处为下玄关,颠倒读之,即关玄,古人于此等穴位皆守秘,则隐玄关而称关元。
石门“石喻坚固,门有通行和闭藏之功能,坚封此门能孕育种子,以待发生生长,故此穴表面穴位为石门,即石室之门,本穴内应子。
这是古书上的说法,这些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可能与现代中医学的针灸穴位挂图有些许的偏差,也许还有繁体与简化字的区别,我不是大夫,没有做过古今的比较,有兴趣的诸君可以在网络上搜搜古代书中的插图,与上文相互对照,这样理解起来比较快些。人体的厚度有限,任督二脉这些穴位可以说就在脊椎24节骨头的周围,彼此相近交互影响。
动物的脊椎与人不同,因为动物有尾巴,动物的脊椎随着尾巴一直延伸到体外,各种动物活动尾巴,其实就是活动脊椎,在这上边动物的尾巴有先天的优势,许多动物的能跑能跳,能扑杀猎物,能蹿房越脊尾巴的功能殊不可没。
人没有尾巴,因此人的脊椎尤其是下根节,活动起来就很费劲,上乘的武功,不管他是武当还是峨嵋,还是其他的门派,其实内家拳就是在脊椎上求功夫的。佛道儒各家的修行其实也离不开脊椎,也离不开任督二脉,作为一个练武的人要知道这些知识,其实这才是武功的本来面目,这是最深邃的道理。
古人认为:脑为髓海。
故上至泥丸,下至尾闾,俱肾主之。檀中在两乳之中,为气之海,能分布阴阳,为生化之源。故名气海。隔膜在肺下,与肋腹周围相着,如幕以遮浊气,使不熏蒸上焦。幽门者,大肠之间,津液渗入膀胱,渣滓入大肠而变化出矣。
“低头猫腰,传授不高!”这是很多老拳师父爱说的话,看这个人打拳总是低头,腰老是感觉没有竖劲,不管他是什么门派,练的什么拳,老拳师父都会说,这个人传授不高,练拳的人有问题,他的师父教拳的时候也有问题,“低头猫腰,传授不高”说的是师徒,这是很重的话了,不是只说这个人练的不好。
老拳师父们用这么重的话,评价一个人的拳不好,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的身架不对,你怎么练都不会对的。一个摩天大楼盖歪了,那就说明这栋大楼的每一块砖的位置都有问题,说白了就是没有一个地方是对的。所以形意拳一上来就要求“意正身直”这个太重要了。你身体歪斜,那么脊椎肯定不正,任督二脉所有的穴道都是歪斜的,你说你练拳能练好吗?
三体式也是如此,站这个桩要把握动作的要领,在无极式站立和蹲身的时候,千万不能养成“低头猫腰”的毛病,此病一出定无大成也!诸君体之悟之当知笔者所言不虚也。
在蹲身的时候,你的双腿要夹紧,初学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两腿并拢下蹲后两腿夹紧,可以用手摸一摸你的大腿内侧,许多初学的人他的大腿外侧可以紧张紧绷起来,可是大腿内侧的肉却是软软的,没有一点力道,这是不对的,大腿内侧的肌肉在承托全身的体重下蹲身的时候,也要稍稍有点表示才对,适当的紧张起来,这样大腿的力量才能均衡稳固。
大腿的力量稳固了,这时候两手在小腹前才能慢慢的握拳,然后缓缓上提,两拳分窝在两侧腰间,这个动作也有一个秘诀,要夹肋。我父亲当年讲这个式子的时候,不说别的单单点出了四个字:“头顶、夹肋。”这个是初学很难做到的。
头向上顶,两拳贴到腰际,这时候两个臂膀要夹紧肋部,这样的胸腹就空了,便于呼吸和行拳,也便于下一个动作的出现,在这里人和昆虫是一样的,你看昆虫的盘旋飞舞也罢,觅食争斗也罢,不管自己身体怎样运动,也不能影响了自己胸腹的正常呼吸。
形意拳的老师傅有句古话叫:“学虫子”,其实也有这个含义在内,你打拳不管作出什么动作,也要保证胸腹正常呼吸,这是练内家拳很重要的事情,不打拳人可以存活,但不能呼吸的人就不能活下去,打拳要促进呼吸才对,而不能去影响,这个道理一定要记住。
下边就是钻拳,这个钻拳一定要沿着自己的身体中线出拳,在超过檀中穴的时候向外翻拧而出高不过鼻,在拳停留在身前的时候,要保证小指翻天,就是拳头要向外拧,把小指尽量的向上翻,只要你能做到小指翻天,你的胳膊绝对伸不直,这个在练形意拳的时候死有奇效的。
小指不翻转,你的肘不会沉下来,这个坠肘其实小指是有功劳的,初学的诸君在这个动作中很难做到肘尖冲着地面,那是筋骨还没有“合槽”造成的,这个我也没有秘方,我的秘方就是一个:练字。除此别无良法。
在右拳钻出的同时,左拳也沿着身体中线向上,停留在右手肘的内侧,两腿要相助为友,两手其实也要相助为友才对,在这个右拳钻出的同时,许多支系还要上一步,这个我觉得对初学来说太难了,爱初学三体式的时候,我觉得此刻还是不动步的好,降低一点难度为好。
因为初学的诸君有个共性,那就是一动就散,站住了的时候,这个姿势啊,拳劲啊还找不全呢,你再让他动步,一下子就回到解放前了,所以我个人以为,初学三体还是先出定步的钻拳为好。这样比较容易找到感觉。本章就说到这吧!
八极拳霸九天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135 三体之式
关老爷平时不睁眼,睁眼就要杀人。这是古代人对武圣人关羽关云长的评价,现在的影视剧中,关老爷总是咪着眼睛,前文说过:耳、鼻、口为人外三宝,乃神以眼漏、精从耳漏,气从口漏,眼不视而魂在肺、鼻不嗅而魄在肝、耳不听而精在肾、四大不动而意在脾,谓之四象和合。古人说:“贵人语话迟!”是很有道理的说法,关老爷知道人身上内外三宝的道理,擅于守护自己的精气神不失其流失,久而久之神功自得也。
古人讲:“言多必失”,这个“失”是失去什么?其实最关键的是“失气”,一个一天到晚喋喋不休的人身体不会好,因为话多了伤气啊,嘴动心就动,每一句话出口之前,你必然要过一遍脑袋,这样身心都会疲惫。所以古人讲:净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些事情中第一就是净口,其实净口就是“守气”,守住了自己的精气神不失其流失。佛教要静坐参禅,道家要清心寡欲,其实都是守护自己的精气神三宝。
古人有句话:“创业难,守业更难!”,如果说打拳练武就是“创业”的话,那么在生活中就要做到“守业”,练拳练出了精气神,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就让精气神三宝少流失,我们的身体和开一家公司一样,总是“盈余”大于“消耗”,时间长了公司就有了丰富的利润,我们也就有了一个万金不换的好身体。
许多人练武不是不刻苦,但是他不懂得如何去生活,不懂得如何去爱惜,去保养自己这个万金不换的身体,身体这家公司总是消耗大于盈利,功夫不会长进,身体也不会好起来,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形意拳“养战”为道,功夫更多的要靠“养”,“调身、调息、调神”都是“养”,今天把这个道理毫无隐瞒的说出来与诸君共勉。
下面言归正传我们接着说三体式,右拳从身体的中线出拳,在檀中穴以上,在下颚以下这个部位“翻拧”钻出,初学的时候,胳膊在保证“肘垂”的基础上,尽量伸的长一点,在这个方面我受河北派形意的影响比较大,练拳不能全身的筋“揪、缩”在一起,尤其是初练,式子要舒展大方。
初学的三体的时候,你要当成新姑爷上门接受丈母娘的检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精气神,把自己的意念集中到打拳上来,要展示自己的身材和拳架。初练的时候,你就当你的丈母娘站在旁边看你打拳站桩一样,把握这个内心,很快就能找到站三体式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上步一劈,这个动作就是你的左拳,现在你的哦左拳应该在右胳膊的肘部内侧,这时候两拳同时翻转同时左拳变成掌,左拳擦着自己的右手小臂,向前斜下方劈出,停留在身前与心口平的位置上。
于此同时,右拳也翻转变掌,带着“撕摞”的拳意,收回小腹前,落在肚脐下的位置,掌指向前方,扣在小腹之前。这时候左脚要向前开进一步,前脚竖直向前,左腿的膝盖要有向前顶的力,在重心分配上,我喜欢前三后七。
在初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出左腿的时候,左脚不是向前迈步,而是向前趟步,人在走路的时候,脚掌总是在起伏,在练形意拳这个三体式的时候,这个脚是平直趟出去的。这是初学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初学的时候,这个步子要稍微大一点,这个稍微大一点是个什么标准呢?
稍微超过你平时走路的步距就可以了,一般人在平时走路的时候是不动胯的,你步距稍微大一点,就非动胯不可。胯一动练拳的目的就达到了。重心尽量压在后腿上,屁股和脚后跟要尽量往一条线上靠,其实初学你是很难做到的,就算你的屁股和后脚跟成为一条直线,前腿的顶劲马上就没了。
这是因为你的胯没有打开造成的,站三体式初学最难的地方在这,按照我家的练法,右腿就是此刻的后腿,尽量不要外撇的过大,要内收,这个和现在许多的练法是不一样的,到现在为止你其实已经打出了一个标准的左劈拳。
这个动作把持不动就是三体式了,把这个三体式当成一个桩站,初学的时候还需要你自己进行细微的调整。因为初学很难做到姿势完全标准,这些细微的局部调整很重要。首先你要调整脑袋的顶劲,头向上一顶,肩膀自然会垂下来,把你的舌头顶到上牙膛,要做到“舌顶齿扣”,在舌头上顶的时候,你的牙齿要微微的咬住劲,这是密中之密。
这时候你的神意要微微的放在两个手掌上,正好纠正两个手掌的姿势,前文曾经说过;“你冬天伸出双手烤火的姿势就是形意掌”就这么简单。在这个掌形中食指要微微的挑起来一点,这样才能把手掌的虎口撑圆,大拇指与食指还有小指的三个指尖,组成了“心”字的三个点,“心”字下边的弯钩其实就是你手腕掌根的掌缘,在你的掌根附近有一块突出的骨头,这块骨头就叫做“小天星”。
你的手指撑得恰到好处,掌心的劳宫穴就有了反应。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没有掌指的撑拔到位,就打不开劳宫穴。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在初学的身上,强调手指的撑拔就可以了,久而时习之神明自得也。三体式是个左劈拳的定势,既然是劈那手掌劈出就要有一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