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5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暖光明如太阳,阳光也总有照射不到的地方,有些地方哪怕是照射到了也无法融化坚冰。帝国的律法神圣公正,但执行律法的是人,只要是由人来掌握的一切事物,正面是白,反过来则会是黑,吕哲从未下达过专门针对已经处理过的人,他们的家族,但是不代表律法的公正会照顾到每一个人。

帝国出使中亚各种的事情传播极广,众多商人随行更是闹得人尽皆知,关于探索东方和西方商路的事情已经广为人知,那么开拓一个新的商路意味着什么,只要是稍有经济头脑的人皆会明白。

“他们想要来分一杯羹,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处境。”

“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才极力想要参与进来。”

“你的态度是倾向于接纳他们?”

“不!他们心怀怨恨,带着这样的人一块长途跋涉数万里。没有人能猜测出他们到底会干一些什么事情。”

“那你想要表达什么?”

“只是在感慨。”

“副使,有一些事情不能感慨,明白吗?”

“明白。你是正使,接不接纳他们由你说了算。”

“那么。本男爵再重复一次,别为他们说情。”

韩信就是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刘邦和陈余对话,他们已经离开洛阳八天,从函谷关那边进入秦地,来到距离咸阳只有六十余里的蓝田。

蓝田曾经是秦国的练兵重地。现在该处依然是一个练兵的军事基地,不过主人从秦国的赵氏赢姓换成了帝国的吕氏皇族。这里驻扎着十四万余人,全部是来自秦地各处的棒小伙子,他们在这里学会格斗技巧,习惯军营的生活,等待冬天过去,要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就会各归各处。

时节已经进入到冬季,帝国各处的新一轮义务兵制度又运作了起来,与之往常不同的是,以前的义务兵制是针对所有人。从今年开始却是只需要每家每户只出一人,出去履行义务兵制的是谁则由每家每户自己决定。

不是义务兵制进行改革,是中枢下达了为期三年的一次变动,至于是出现了什么事情才让政策出现改变,没有多少人知晓。

共尉是知晓国策变动底细的人,他就身在蓝田大营。现在就坐在帐篷的主位,默默地听着刘邦和陈余斗嘴更像是商议的交谈。

国策变动不是小事,官方给出的布告是体恤民情,考虑到帝国战事暂缓,让大部分人有三年的休息时间。

实际上是什么?国策之所以会有变动。那是因为长年累月地支出,国帑的赤字太过触目惊心,另外就是粮秣为了支持临近的远征之战也到了警戒线,为了缓解财政赤字和粮秣消耗。执政官萧何苦苦请求之下,帝国的统治者吕哲答应给予三年的**。

“北上的道路上还有零星的胡人,我将会派遣五千骑兵与你们一同北上。”共尉已经是四等侯爵,除了贵族爵位之外,他还是帝国的镇西将军、西北都尉,手里掌握着第七混编军团和第二十骑兵军团两支部队。

“还有零星的胡人?”刘邦眉头挑了挑:“使节团的武装人员超过一万人。”

“五千骑兵是补充九原驻军。”共尉不喜欢刘邦。他也没有掩饰自己的厌恶,口气更是无比的平淡:“正使应该了解到,为了让你们能够安全穿越西域,国防军会有八万骑兵进行沿途护送。”

不但刘邦知道,其实陈余、韩信等等人没有离开南陵之前就已经知道。

乌孙那边出现大麻烦,南边有冒顿统率的胡人不断侵袭,北边是丁零大军不断逼近,东北边是吉脱集结起来的匈奴大军已经与乌孙有了交战。

前去南陵的乌孙使节团,按照他们的原话来说,乌孙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要是帝国这边不进行帮助,到了明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世界上或许再也没有乌孙这么一个国家存在了。

帝国需要乌孙,至少是这几年需要乌孙来吸引草原胡人的注意力,好让国防军做好充分的深入草原作战备战。太尉署与将军府经过长久的讨论,也认为胡人围攻乌孙或许是一个将胡人围而歼之的好机会。

这样一来,帝国对乌孙需要进行援助就达成了统一意见,可是该怎么来进行援助,又或者说帝国能在援助的过程获得什么实际利益,或是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总是需要一步一步地来进行部署。

国防军目前在河套区域有十一个军团,其中的两个是已经确定要交还给秦王的混编军团,既是秦字号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属于国防军序列的只有九个。

九个军团中,第一,第五,第十三本来就是骑兵建制,本来是混编的第二军团和第三军团已经改编成为骑兵建制,等于是河套那边目前有五个骑兵军团,经过将近七个月的补充。这五个骑兵军团其实是满编状态。除开五个骑兵军团,那里还有十、十一和十七、十八、十九,五个混编军团,不过相较起满编的骑兵军团。步兵的这些军团却不是满编建制。

共尉自然是不会介绍国防军的布置给使节团的人知道,他甚至没有谈起即将爆发的北疆战事。他会和郡守过来这里是,为了给秦地的商人们撑腰来了。

秦地的商人并没有全部涌来蓝田,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是待在咸阳等待使节团过去,这一次来的只有两个。分别是赵氏的赵真和冯氏的冯然。

刘邦和陈余接见了来自秦地的赵真和冯然,也有选择性地接见来自于中原各地的一些商贾。那些来自中原却没有受到接见的人,刘邦已经公开讲明,让他们滚蛋。

“使节团会在咸阳停留五天?”共尉根本就不是在用提问句,更像是在要求。他注视着刘邦,继续说道:“五天之内会有来自陇西郡的商人加入到队伍之中,他们会带来三千的骑士,骑士将归为韩信指挥。”

“是是是,将军说得有理,使节团肯定会在咸阳待足五天。一秒钟都不会少。”刘邦满脸的笑容:“陛下是要让帝国的更多人了解中亚,乃至于是更遥远的地中海,越多人参与越好。”

一直没有吭声的郡守对共尉简直是太感激了,他清楚也就共尉能开这样的口,并且是开口之后刘邦不敢违逆,要是由他来开口嘛……刘邦还不知道鸟不鸟呢。

“将军。”韩信向前一步,对着共尉行击胸军礼:“三天,只会停留三天。”

共尉只是看着韩信,目不转睛地看着。

“每经过一地,停留时间不得超过三天。”韩信没有一点畏惧共尉的意思。不是韩信自持是吕哲的徒弟,是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他认真地看着共尉,说道:“出发之前已经有定下行程,帝国疆域每经过一座城市。最多只能停留三天,三天是极限。”

“是陛下的意思吗?”共尉语气上听不出喜怒。

韩信答道:“是使节团事先制定的计划。”

共尉目光转向了刘邦和陈余,眼眸里充满了威严。

陈余想要开口,张了张嘴,来回好几次,一个字都没有从嘴巴里“蹦”出来。

“这个……呵呵。呵呵……”刘邦在尴尬地笑着,先是对共尉笑了笑,然后看向韩信,用着商量的语气:“韩指挥,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嘛,总是要懂得因为情况的需要来进行变通的嘛,是不是呢?”,他说话的时候还不断眨眼睛,暗示得太明显了,必须卖既是侯爵又有那么多军方头衔的共尉一个面子。

帐内的所有人都一致看着韩信,他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中,不紧不缓地说:“制定一个计划,除非是出现意外,不然没有改变的必要。现在使节团显然没有遭遇意外,制定的计划若是没有出现意外的时候随意变动,事先就不该制定计划。”

站在韩信一侧的余樊君额头上已经冒出了冷汗,他的背后一瞬间也被汗水给涩得一阵黏糊糊的。

那可是共尉啊,帝国的侯爵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共尉是其中的一个。然而,共尉不止是帝国的侯爵,还是镇西将军,是西北都尉,是第七混编军团和第二十骑兵军团的指挥官,算得上是帝国的实权人物之一。

共尉站起身来,环视了帐内所有人一圈,目光停留在韩信的身上最久,只是“呵呵!”笑了笑,然后迈步走了出去。

一直是到共尉离开,本地的郡守也站了起来,他苦笑了几声,说了句:“告辞。”,也是迈步离开。

一直是到非使节团的成员都走了,刘邦立刻蹦了起来,连连喊道:“惨了,惨了!这下得罪共侯爵了!”

陈余是直接一屁股坐下去,脸上的表情差不多扭到了一块,扭得五官都变形,颤声道:“帝国才七个侯爵,除开韩侯、姬侯、熊侯,季布、共尉、徐志、骆摇哪个不是战阵上杀出来的侯爵?陛下对他们异常信任,亦是宠爱有加,得罪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是明智之举。”

韩信像是有些不理解众人为什么会哭丧着脸,说道:“有什么地方不对吗?”

众人听到韩信的问话,有些傻眼,有些纳闷,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心里破骂韩信就是一个没有情商的家伙。

“幸好你是陛下唯一的徒弟,也幸好你与议皇子、启皇子、几位皇子、公主一块长大,你太幸运了!”余樊君与韩信交情非常不赖,有些话让他来说再合适不过了。他说:“是前途无量如你,换做任何一人来对共侯爵说那些,不会只是‘呵呵’两个字。”

“是啊,要是我来说,我怀疑共侯爵会骂我一个劈头盖脸。”刘邦还在不断苦笑呢。他抬起手哭笑不得地指着韩信,扯着难看的笑容:“变通啊,为了帝国最有权势的人只是在咸阳多留两天,不会妨碍到什么对不对,也不缺两天的时间是不是,你……你……你……”

“骂一顿还是轻的,要是被记恨,被一个帝国最有权势的侯爵,将来必然会做一任太尉的侯爵记恨,谁也承受不住,不知道会有什么下场。”陈余很是佩服地看着韩信,说道:“你太有种了,但是老夫卖老说你一句,陛下的徒弟这个身份不会永远保护着你,你本来应该是前途无量,不要因为没有必要的树敌来给自己的美好人生设下障碍。”

“……”韩信在思考,不过也不知道听进去没有,呐呐地说:“我是陛下的徒弟没错,可是从来都没有因此而行使什么特权啊?”

刘邦的反应是直接拍了自己的额头几下,然后捂着脸已经看不下去了。

陈余则是一脸的愕然,抬起来指着韩信的手,终于无力地垂下。

“议皇子很喜欢韩校尉,皇后和几位娘娘也十分喜爱韩校尉。”余樊君毫不掩饰自己的嫉妒,又说:“陛下对韩校尉的期望很高、很大。”

众人只是听着,基本都在点头,只有韩信露出茫然的表情……

第九百一十六章:我来,我见,我……

继续求票子,感谢啊!

………………

使节团抵达咸阳之后,还是在咸阳停留了五天,多一秒没多,少一秒没少。

在咸阳停留五天不是韩信脑子突然开窍,是刘邦与陈余共同的决定。这也是刘邦和陈余很少有的,在一件事情上两人达成统一的意见。

“韩信有陛下和众多皇族罩着,我们没有,对不对?”

“我唯一赞同的只有你说的这一点。”

“所以嘛,韩指挥可以得罪共侯爵,我们得罪不起。”

“老夫可以理解为,你是在说共侯爵是一个小鸡肚肠的人吗?”

“真是一个令人讨厌的老家伙啊!”

“彼此彼此!”

秦地四郡各处都有商人在汇集前来咸阳,他们在使节团进行文录登记,与他人商议携带商品的数量,然后又将随心的护卫交到了韩信的手上。

陇西郡那边的商人是在使节团逗留在咸阳的第四天上午赶来,商人中的数量其实并不是太多,也就是十来人,可是他们带来了三千名骑兵。

“或许我们理解错了,共将军之所以要求我们停在咸阳五天,是为了这三千骑兵,不是少到只有十三人,且没有携带多少货物的陇西郡商人。”

“骑兵的质量不错,是一股可以使用的力量。”

“这就对了嘛!我觉得,你应该去找一会共将军,热烈或者隐晦地感谢一下。很明显的事情,共将军是在对身为陛下唯一授业子弟的你,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会去的,不过是在从遥远的地中海区域回到帝国本土之后。”

“真是死脑筋的家伙啊!”

“就算是死脑筋,想必该清楚的人都有已经清楚,共将军自然是其中一个。”

“啊……?”

余樊君怔怔地看着韩信转身离去,他是有些搞不懂韩信到底是真傻呢,还是刻意在塑造一种形象,一种令人不懂人情世故的印象。他心里想着:“得堤防这个家伙。似乎没有表面上看去那么简单啊?”

陇西郡过来的商人真的没有携带多少商品,带来的商品种类也是异常的单调,除了一些动物的皮毛之外,押解的是一车又一车青铜质量的兵器。兵器的种类中。数量比较多的是剑,另外就是一些矛和戈。

“我们知道防具会比武器更值钱,可是没有防具,一件防具都没有。”来自陇西郡的商人阳昆,他正与陆向面对面。说道:“我们不占执政府指南上的任何一种名额,不需要任何的份额分配。”

现场不止有陆向在场,还有来自南陵的许多商人,沿途不断汇集过来的各地商人也有不少。他们一致有些玩味地看着陇西郡的代表阳昆,有人在笑,有人在发愣,更多的是一脸的诺有所思。

“你们带来了三千骑兵,是以个人名义参与随行的骑兵,能说说是为什么吗?”来自邯郸的商人,他叫赵离。是一个主要贩售瓷器的商贾。

阳昆笑着说:“巢**里面的雏鹰总是需要展翅高飞,国防军只在陇西草原招募了七万的战士,我们还有更多的战士只能与牛羊为伴。”顿了顿,脸色突然变得严肃:“帝国给予身在陇西的我们太多的实惠,多到我们十分的难为情,也许我们也应该为帝国做一些事情,而这次出使西方,为使节团提供武力就是我们认为利索能力能够回报陛下、回报帝国的事情。”

一片“啊?”的讶异声被发出来,他们不是在惊呼,纯粹就是觉得自己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

阳昆又在笑了。他说:“我们本来是想带来两万或者更多的小伙子,可是共将军说最多只能带来三千人。”

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陇西郡那边的现状,目前的陇西郡还有这太多太多游牧的氏族部落,他们与马、牛、羊为伴。行迹在蓝天白云的草地,过着移动游牧的生活。

陇西郡那边的人定居在某处反而是少数,大大小小的氏族没有改变祖辈的游牧习惯,他们放牧任何可以放牧的牧畜,为任何出得起价钱的人提供足够多的战马,所以陇西郡也是华夏大地上出产战马最多的地方之一。

必须说的是。从吕哲还是南郡小军阀的时候,陇西郡那边就开始在为吕哲提供战马,那时候是公元前二一四年。一直是到吕哲一统南郡、黔中郡、衡山郡之后,陇西那边的出售量开始剧增,曾经一次性就提供十万战马。后面,吕哲势力越来越大,与陇西郡那边的战马交易量又断断续续提升,秦国的老秦地各郡中第一个纳入吕哲统治的也是陇西郡。

其它郡的商人都在思考自己的事情,他们有些在懊恼怎么没有想到多带一些武士,或是干脆让民间自行发动武士过来投效。

使节团不是军团,投效军团有严格的限制,看使节团很容易就接纳来自陇西郡民间的武装,显然要比投效军队的军团更容易。

“使节团没有军饷,可是很多时候军饷并不是一切。”

“是啊,这批跟随使节团前往数万里远的战士,他们回来之后必然是要被军方接纳的,要是某一地的战士表现出色,是不是也说明那一个地区骁勇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