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5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情得到了血的教训。

嬴政还是秦王期间,儒家就在咸阳搞了一次轰轰烈烈的“舆论大作战”,起因是儒家看到了秦国的强大想要跻身进入秦国朝堂中枢。

秦国历来就是法家的势力范围,儒家想要在秦国有的官场有所发展当然是要先抹黑乃至于是诋毁法家。可惜的是因为法家在秦国掌握着官方力量,儒家屡次操作舆论都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

多次有儒生因为“妖言惑众”等罪名被下狱或是斩首,儒家和法家的仇也是越结越大。

儒家中的一些人为了报复法家也就昏了头,操作舆论操作到不应该掺合的地方,竟然去议论秦王嬴政的生母,甚至是因为秦王嬴政多次偏袒法家扭曲了一些事实,将嬴政生母赵姬的一些生~性~**~荡大肆传播。

嬴政生母一些生活上确实是有那么些黑历史,可是事实并不代表可以任意地传播,特别是一位强国君王的生母,更不用说儒家还对一些事实进行了“加料”。彻底是惹怒了嬴政,彻底是让嬴政恨极了儒家,可是当时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往过很久,时逢嬴政命令术士炼丹。术士炼除了吃了会死人的丹药,嬴政认为术士是想要毒杀自己,暴怒之下下令抓捕术士,结果儒家又在操作关于秦国的一些不光彩的历史,儒家的所作所为被嬴政知道,下达的命令中又增加了抓捕儒生一条。

众多术士和儒生被抓。因为炼出毒丹需要烧毁大量的术士文献,也是当时秦国要烧掉春秋战国以来史家对秦国一些不公正的记载,焚书的规模非常大。暴怒中的嬴政没有给抓捕到的那些人一个痛快,采取的是坑杀。

史称“焚书坑儒”的事件,后世的儒生一直拿这件事情来证实秦国是暴秦,可是从来都不会客观地介绍是发生了什么事。通俗点形容就是“一个巴掌没有拍击到任何物体可拍不响”,要是儒家没有干出点什么事,谁会拿他们怎么样?必定是干了一些什么事才会惹来祸事。

必须说明的是这个历史版本的“焚书坑儒”是发生在公元前二二四年,不是发生在该发生在公元前二一二年左右,那时恰好是在吕哲穿越过来的前一年。

“你说,会不会有儒生等一下跳出去?”

“不好说啊,儒生做事从来不计后果,为了达到一些目的甚至会不顾自身安危。”

“对,他们将自己的行为套上了‘卫道’的外衣,卫道卫的是儒家的道,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不怕死得很。”

可以想象儒家的名声真的不怎么样,特别是上古先秦时代刚刚结束不久,时间还没有冲淡儒家的一些黑历史,儒家也还没有完全把持过朝政销毁一些儒家的黑历史记载,更多的地方更是没有来得及洗白。有着太多令人侧目的所作所为,再加上儒家的愣头青也实在是多了一些,众多学派一直对儒家的咄咄逼人该是反感到什么地步?

有窃窃私语,而窃窃私语从来都不会只发生在一个地方……

宫城,城楼走道入口,十几个身影站定在那里已经有一小会,他们有的身穿帝国各种品阶的官袍。不少则是穿着儒家特有的儒服,像是因为谈什么出现分歧,一个个看上去都比较激动。

“你们不要昏了头!现在是什么场合,你们现在去谏议必然会让王上暴怒。又让天下人怎么看待我儒家!”

“正是因为在这种场合,所以我们才想那么做。为儒家,为百万儒家学子,君王暴怒如何。”

“你……”

“王上是理智的君王,但是他被太多的奸臣蛊惑了……”

“你们会彻彻底底地葬送儒家!王上暴怒还有可挽回。但是你们若是攻击军方,特别是在这样的场合搅乱军方最荣耀的时刻,军方必然是要视儒家为死敌!”

“不过杀身成仁尔尔,若是我等身死可以换来王上正视到兵家的阴谋,也算是死得其所。”

“太偏执,太幼稚,太不可理喻了!”

“要知道你也是儒生!兵家是能开疆拓土保家卫国,可兵家也是祸害!若是不及早让王上看到兵家的险恶用心,王上必然会被拖累,本来可以传承千世万世的帝国也将会被那一帮为了追求功业的兵家。为他们的一己私心没有停歇地征战,将帝国拖入无底深渊!”

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景驹和叔孙通是得到一些消息,得知会有儒生横闯城楼,他们急急忙忙赶来,为的就是挡住一些头脑犯浑的儒家真的硬闯城楼。

城楼走道入口处可是有甲士把守,儒生未必能闯得上去,但是头脑犯浑的那些儒生做事很明显不会考虑后果,极有可能会拿自己身的身躯去撞甲士的兵刃,哪怕他们最终没有闯上去,要是出现死伤事情也必然会被闹大。

今天是什么样的场合?远征的军队有部队举行凯旋仪式。更有对华夏礼仪来说相当重要的献俘仪式,事情闹大了在后面必然会传遍全国,会造成什么的影响谁也不会知道,但是儒生在这种日子干出强闯君王所在城楼。总该不是什么好事。

景驹和叔孙通过来的时候,十来个儒生正在与把守城楼走道入口的甲士理论。

这些儒生的原话是有十万火急,或者是事关帝国兴衰的要事,反正怎么严重怎么说,就是一定要上城楼,当面向君王呈禀。

甲士怎么可能因为儒生随随便便的几句话就放行?甲士先是要求儒生拿出通行令。儒生自然是没有通行令,一方提高警惕进行把守,一方见糊弄不过去要硬闯,已经出现推挤。

叔孙通和景驹一来就喝止众儒生,把守城楼走道入口的甲士是宫城卫士,甲士的职责就是保卫王室不受任何威胁。

甲士是看众儒生身上未见兵器才没有立即动手,要是儒生有携带兵器稍微一靠近露出歹意就该被斩杀当场。又因为儒生是先用语言糊弄有一个缓冲,他们才得以靠近。

身上未见携带兵器,威胁不是那么大,但是众儒生开始要硬闯,要是景驹和叔孙通再晚来一小会,已经抽出兵器的甲士就真的要让这些敢于硬闯的儒生见血了。

即时拦下犯浑的儒生,景驹先是出言让众儒生往后退开一段距离,叔孙通则是在向已经拔出兵器的甲士解释一些什么,然后两人也就开始于众儒生理论了起来。

很显然,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来闯城口的众儒生已经打定主意今天必定是要干出点什么轰动的大事,景驹和叔孙通劝了好久都没有让他们放弃。

“孔生,你身份特殊,为孔子八世孙,本身又是陈男爵幕僚,要想清楚后续的影响!”

景驹口中的“孔生”其实是孔鲋,他是孔子的第八世孙,早期又投奔起事的陈胜,现在正是帝国三等男爵陈胜的幕僚。

“呵呵,自然是知道后果。老夫今天已经五十有四,身体已经不再硬朗,随时有可能去见祖宗,正是想在去见祖宗之前为儒家再做一份贡献。”孔鲋看上去态度很坚定?

叔孙通皱眉,他其实很不喜欢孔鲋,孔鲋在战乱时期不是投奔有王室血统的列国君王,跑去投奔陈胜是其一,其二是孔鲋很多时候表现得相当令人诟病,像是孔鲋刚才说自己快死了,死之前想要做一件轰动的大事,这句话说得实在是有些无耻,孔鲋是快死了,但是其它儒生呢?

孔鲋挽着下巴白黑相应的胡须,看了看景驹,又看了看皱眉的叔孙通:“你二人是我儒家在帝国的高官之一,一直以来也致力发展儒家,算的上我儒家的功臣。”,又是一阵“呵呵呵”的笑声:“不但不应当来阻止我们,甚至是要与我等一同干这件大事才对。”

什么叫不可理喻?孔鲋的话就叫不可理喻,特别是动不动就“我儒家”,往广义上来讲“我儒家”可以解释为孔鲋亦是儒家的一份子,那么使用“我儒家”这样的用词自然是没有什么错。可是,孔鲋说“我儒家”这三个字的神态和语气,更多是因为他是创建儒家的孔子八世孙,有一种儒家是他孔家的意思在内。

“你二人要么让开,要么与我们一起。”孔鲋还是在挽着下巴的胡须:“或许……你二人可以带我们上城楼见王上?毕竟你们一人是九卿之一,一人是王上所重视的博士。”

景驹原本脸上还会习惯性地带着微笑,听孔鲋最后一句话,他脸上彻底僵住了。

叔孙通呢?他本来就讨厌孔鲋,这一刻更是无比的厌恶,很想凑上去一巴掌或是一脚将孔鲋给踹飞。

“你真的要一意孤行?”叔孙通没有什么好脸色。

孔鲋昂了昂下巴:“自然!”

景驹却是还在苦口婆心:“想想,再斟酌斟酌吧,要向王上有所建议,日后有很多机会,不一定是要在今天呀!”

“呵呵呵……”孔鲋用着鄙夷的眼神扫了扫两人,意有所指:“就算你们将我们拦在这里,也不会有什么用的。有些该发生的事情,今天还是会发生。”

就在他们僵持在这里时,本来显得安静的气氛突然爆发出一段像是万众一起呐喊的惊呼,似乎是城楼上面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事情?

那段突兀的惊呼让景驹和叔孙通彻底变了变色,可谓是大惊失色。而孔鲋一种儒生却是笑了,只差开怀大笑。

第九百零一章:箭在弦上

亲们,可否赏点推荐票?

……

“儒家其实不错,学术中心的中庸有许多可取之处,儒家本身也非常有进取之心。”

“是的,王上。”

“可惜呀,现在的帝国不需要中庸,需要的是不断的开拓、开拓、再开拓,中庸之策不适用于帝国。”

“儒家先开有教无类的先河,于孔丘一代广收门徒,孔子门下有七十二徒弟、三千弟子。门下徒弟、弟子出身颇为复杂,三教九流皆有,也正是因为这样影响力并不低,一开始也在平民人群中广受喜爱,毕竟除开儒家,当时的学派并不随意传播知识。”

“嗯。儒家在教化上有功黎民,一些思想、哲学上也有相当建树,并不能因为一些个别人的所作所为就来全面否定儒家。”

“那这一次……”

“谨慎处理吧,不要涉及太广,亦是不要一竿子将整个儒家学派全掀翻了。”

“诺!臣明白了。”

帝国有监察部,监察部最先就是针对内部进行监督和情报刺探,虽然说不到对事事了如指掌,可是若说这一次儒家有什么动静没有刺探到那是不可能的。

儒家学派的众多儒生不甘心儒家在新生帝国没有取(得更大的地位,相当多人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在酝酿,也在付之行动。

以叔孙通、景驹、陆贾等一批在中枢为官的人为首,他们一直致力于吸收更多的官员靠拢向儒家学派,地方上的一些儒生也借着某些便利影响民间的学子,使更多的学子加入到儒家学派。

景驹为九卿之一,掌握着鸿儒馆。

鸿儒馆有着许多的职责,一应礼仪仪式和招待外国使节不过是其中的一些,另外还有参与帝国教育的权利,例如帝国聘用教师上面就有一些便利。帝国对民间招募教师所出的一些题目和考核上鸿儒馆就能插手得进去。

叔孙通对礼仪有着很深的造诣,帝国的官员礼仪规范大部分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像是文武官员的朝服颜色就是其一。另外,什么场合需要使用什么样的礼仪也是由他来进行制定,因此他虽然在帝国只是博士身份,但对一些方面的影响力一点都不少。

陆贾的身份地位从某一些方面要高于叔孙通。他早期也是帝国的一名博士,后来加入到鸿儒馆任职,先后出使过不少诸侯和外族势力,因其能言善道在外交事业上有着不俗的成绩,像是帝国发动的中原之战。他光是依靠三寸不烂之舌就成功让七座城池不战而降。目前他被调动到前线,是作为第五骑兵军团的长史,算是帝国时期的途胜中第一个能够在军方任职的儒家大儒。

三人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位处中枢,因为职责的关系多多少少是经常能够与吕哲见面。他们也不是没有借着时常能够见到吕哲的机会推销儒家的一些思想,像是儒家学子能够在帝国教育领域上占了六成,除开众多儒家学子争气之外,谁又能说没有他们的大功劳?

儒家在新生帝国并不能说没有发展,若说相对起春秋战国时期只有个别的儒家学子能够爬上中枢为官,这个新生帝国中枢的官员中儒家学子的数量并不能算少。甚至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是什么光景?孔丘一生周转列国求官而不得,哪怕是孔丘在鲁国有了权力,可是很快也因为自己的操作和执政让鲁国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所谓的祸根是有其背景和相应发展过程。

“孔子给人的印象不太好,是吧?”

“这个……只能说当时儒家的治国理念不适合时代潮流?”

“唔……?是的。”

“……也是孔子周游列国求官。列国君王只敢礼遇不敢任用,让孔子在一些经历上的名声差了,不能说他的思想一无是处。”

“大争之世,讲的是进取和奋斗。那个时代凡事都是讲求生存,然而不竭尽所能地变强,哪来的生存。”

“是啊。大争之世,孔子的一些理念不被接受,是有时代背景。”

与吕哲交谈的是萧何,他俩旁边也有不少人,像是司马欣、蒙恬、季布……等等一些人都在。

若说儒家的一些学子没有将行动付之实际之前,吕哲是不好将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公诸于众,可是城楼入口走道那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已经被上禀,那是儒家一些学子要将酝酿的事情付之行动的信号,一些事情让文武众臣了解也就没有什么了。

司马欣脸上充满了冰霜,语气阴沉:“他们真的要那么干?”

燕彼回答:“是啊,他们真的要那么干。”,露出一个比较诡异的笑容:“是他们之中有人来告密,不然我们不可能对他们要干什么如此的了如指掌。”

“大礼仪之日,我辈武人和众多有功之士封爵在即……”司马欣本身也是对儒家有好感的人,可是这一次儒家的一些人实在是……,因此他阴沉得脸上都快能滴出水来了:“这么多人的荣耀时刻,他们怎么敢!”

“儒家,哼,儒家的一些人,他们是疯了!”季布咬着牙,有着一种极力忍耐的怒气:“怎么儒家老是在不恰当的时机会干一些荒唐的事情?难道之前的一些例子给予的教训还不够么!”

在场知晓一些儒家学子会干什么的人,他们就没有一个不是心里发怒的。

吕哲没有众多的直系亲属,因此家族底蕴和亲戚上其实很少。但是没有家族底蕴和众多亲戚帮衬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就在于孤家寡人之下能够拿出更多的资源来奖赏有功之人,不会因为家族的庞大造成诸多的纠结,也不会因为亲戚众多阻碍到一些有能力的人上位,使得追随的那批人因为大多数利益被家族占去心生不满。

坏事当然就是没有从天然上或血脉上亲近的贴心人能够起到帮助作用,一些事情上经常会心有忌惮,深怕让某人坐大之后会影响到己身的地位,甚至是被篡位背叛。

吕哲一路奋斗过来,他的成功存在偶然好运气。然而。更多的是他懂得在利益上进行取舍,也明白御下的平衡手段,各家学派也一直在致力于平衡,可是显然效果并不好。

事实上吕哲没有走上绝对的中央集权制度还要感谢他没有太多的亲族,要是他有众多的亲族,家族成员必然会极力地插手国政,国家的权力也会相对集中到家族之中。

正是因为吕哲没有庞大的家族,想要在新生的帝国里上位有更多的机会,竞争上也相对公平一些,今次得以封爵的每个人做了什么都是有目共睹。他们真的无法忍受在自己即将封爵的时候有人出来捣乱。

“呵呵呵,折腾死了那么多的诸侯国,要是帝国让儒家抬头才是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