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道果-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想着,他迈步朝阶上座位走去。

ps:感谢“玩下下拉”的打赏!

感谢“跨下死了人”投出的月票!


第七百五十六章传知行,话里话外入胜

大瑞讲学的传统古已有之,乃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者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古时期的圣贤。

那时候的中土大地,诸国林立、百家争鸣,诸学派为了传承学说,需要用各种方法扩散影响力,除了走诸侯上层的,最多的还是开办私学。

当时私学的教学思想,可谓各有所长,在之后的岁月中,更影响了历朝历代,因为创办私学的学派、圣贤不同,亦生出不同的习惯和变化,甚至是讲学之人的一点下意识的动作,都被赋予了种种含义,有些甚至演化成某种类似于仪式的规矩。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提出有教无类的至圣先师。

能被后世尊称为“师”,本身就说明了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至圣先师所提出来的“学、思、习、行”四个环节,直到今日,都对各个学派和书院有着深刻影响。

除此之外,如亚圣、孙圣等圣贤,在教书育人方面都有各自看法,有的注重启发、有的注重内省,还有的则关注锻炼,同样影响深远。

讲学之法,正是“启发”的一环,也是得自中古的传统,不乏文章赞美,留下诸多轶事,那讲学之人,有些干脆就被神化了。

带着众学子的念头寄托,邱言缓缓前行,每一步都有种高升之感,这并非错觉,而是学子文思汇聚过来,如同人望一样将他托起来,在提高他的位格。

正要成就大儒,除了念合秩序,这人望也必不可少,而人望足够,所带来的影响力,有时候比神祇祭祀还要广泛。

这一点,在邱言不断摸索人文神道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察觉了。

待其人走到台阶上,邱安躬身而退,邱言朝他点点头,整理容装,肃穆而坐。

台阶之下,在场学子深吸一口气,按照规矩架起双臂,躬身行了一礼。

大瑞在府县设立有官学,不乏官员和地方士绅集资而成,官办民助。颇为正规,收拢当地学子,教授礼仪经义,提倡尊师重道,就算是讲学,也有规矩要讲,和拜见老师相似。

天下承平几十年,很多东西都成了定则,除了官学外。很多的私学同样也要讲究,院中的这些学子,自然知道规矩。

不过,如今的私学。和中古时的私学不同,那时候诸国林立,没有统一政权能集合全国之力建设教学体系,所以私学澎湃发展。是顺应潮流,如今的大瑞,官学勉强算是完备。而那私学所指的,是未纳入体制内的地方学校。

这种私学,所授学业、所在地址没有定制,往往随遇而设、因地制宜,很多世家大族的族学,以及学究开设的私塾,都是其中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立有圣贤像的书院,大部分都算是私学,但论影响范围、渊源传承,却远远超出官学范畴,有的比国子监要受学子向往。

以概念而言,个人的讲学,也算是私学一种,在历史上,很多书院学派的雏形,就是这种讲学,通过这种方法奠定基础,将自身学说展露在世人眼前。

不过,这样做也有风险,碰上那聪慧之人,举一反三,从讲学中领悟道理,后来者居上,讲学人就成了为他人做嫁衣。

遍看历史,因讲学成事的人不少,因讲学致使学说被人鹊巢鸠占、从而衰落的,同样大有人在。

正因如此,聚集于此的儒生,才担心邱言不愿拿出真材实料给他们讲学。

待得礼毕,带着种种心思,众人落座,将那视线投向邱言,一道道目光中,蕴含着各自的思绪情绪,随着隐隐波动扩散开来,被邱言捕捉,解析之后,他的心里就有了大致印象,抓住了不少人的心理。

随后,也不见他如何作势,就开口说道:“在座诸位,想必对邱某都有一定了解……”他的声音不大,但中气十足,字正腔圆,传递出去,令那在场众人生出错觉,觉得仿佛是在自己耳边说话。

“……今日受孟员外相邀,在此讲学,但算起来,我与你们中很多人年纪相若,若论典籍、古本,你们中有的人比我要熟悉的多,那不妨说些别的,邱某之学,在乎‘知行’两字,那就从这行来说起,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那便聊一聊那草原上的一些见闻……”

听邱言这么说,有种平易近人的味道,安抚人心,令在场学子心中憋着的一口气,为之一松。

要知道,这讲学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讲的,至少也要凝聚文心,似邱言这样念合秩序的宗师开讲,在礼仪上,是不能有半点差错的,自然要紧绷心弦,难免提着心、吊着念。

相对的,讲学的大儒宗师,也都是正襟危坐,就算不言必称上古,说出来的话,必然也严肃庄重,以典籍经义起头。

如邱言这样,颇为罕见,让听讲之人心中压力稍减,只是那见闻之说,在众人看来,无疑与学问、知识无关,很多人不由露出失望之色,觉得邱言是想要敷衍两日,不会拿出真材实料。

“说得好听,还不是不愿意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让我们学到,看来这邱言也是见面不如闻名,生恐旁人学了自己的东西,反过去抢了他的风头。”

之前大放厥词的胡业,暗自撇了撇嘴,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心中嘀咕着。

隔着几张桌子,刚才和他据理力争的张顺,则皱起眉头,掩饰不住眼中失望之色,但旋即振奋精神,凝气息神。

“来都来了,总不能什么都不听,提前离开又很失礼,不如听一听这邱修撰的见闻,他在草原上有那等战绩,说不定能学到一点军略。”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重新沉下心来,又生期待。

市面上与兵法有关的书籍最是难寻,如果能从邱言的只言片语中有所收获,也算不枉此行。

不过,像他这样想的人毕竟少数,大部分的学子都生出异色,以富贵之家出身的为多,他们自诩见多识广,从小就有名师教授,什么样的见闻不知?又何必要听邱言来说?

相比之下,倒是寒门士子更为平静,能来到这里的都是勤奋好学之人,因为资源稀少,任何机会都不放过,但也不是次次都有收获,早就习惯了,也是因为常常要做无用功,所以他们的效率,比那富贵人家的儒生低很多,成才几率相对较小。

除此之外,也有人从始至终神色不变,全神贯注的看着、听着,正是那小厮,他的表情,也被有心人看在眼中。

“老四,华舍果然还是来了,我就说嘛,这府上好学的人,不只你一个人。”院落角落,孟挺对孟威说道。

孟威笑道:“二哥说笑了,华舍这小子的事我也很清楚,他是被逼无奈才入府,为的是给他妹妹一个容身之地,听说他家从前也是书香门第,是遭了灾,才从河北道逃难过来的,现在依旧好学,所以每日才会去那刻书馆帮忙,借机读书背诵,可谓刻苦。”

二人显是对那小厮的事情知之甚详,但说着说着,孟威话锋一转:“行了,先不说这些了,这等事情何时都能谈论,可修撰讲学未必还能碰上,修撰就该开讲了,机会难得,不能错过。”

“哦?你竟这般迫不及待,”孟挺露出疑惑之色,“不过是草原见闻,咱们随车队北上的时候,看的还少么?就算是邱先生亲自开讲,可毕竟不是典籍经义,能学到的是风俗人情吧,在学问上未必能有长进。”

“你太过先入为主了,”孟威摇了摇头,“我在路上曾多次向修撰请教,你以为修撰指点我的都是经义典籍不成?”

“难道说……”孟挺微微一愣,随后心神跳动,却是邱言正式开讲,其人所说话语,随风而至,描述的是从中原穿过边塞,抵达草原时候的情形。

在邱言平实话语的描述中,有股引人入胜的力量,让正在交谈的孟挺和孟威,不自觉的就停下话头,被邱言话中描述吸引了过去。

当然,不光是他们两人,坐在院中的众多学子更是第一时间就沉浸进去,随着邱言的话语,跨越时空的距离,体验着草原上的腥风血雨,一种名为混乱的景象,在他的心头酝酿出来。

中原沃土、草原广阔,被边塞隔开,一边秩序井然,一边适者生存。

在描述的同时,邱言偶尔会两相对比,再引据辅之,立时就把整个事情的核心给鲜明的突出出来。

“……草原人的习俗,有些地方颇有深意,这逐水草而居,本不是简单的事,每次迁徙,都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出现,就如同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便要陷入苦恼,这个时候,就须得做出抉择。”

时间流逝,上午的时间,就在邱言的描述中度过,心思各异的学子们沉浸其中,哪还想得到其他?只是这心里终究有着一点期待,希望邱言能拿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成就大儒之人,总归要有与旁人不同的见解吧?

ps:感谢“龙抬头”投出的月票!


第七百五十七章管中窥豹,见斑知貌

不过,他们越是听下去,在那心中,就有越来越多的疑问积攒下来,徘徊不去。

这和读书时生出的疑问还不同,读书时的疑问,往往是针对的一字一句,或者是不解其意,或者是难明其境,往往要反复推敲,又或者求教他人,才能茅塞顿开。

而邱言所讲的,却是他自己亲身体验的事情,在一件事情、或者一个经历中,引经据典的描述,那经义话语一出来,和情形相合,根本不用过多烦恼,就能领会其中深意。

邱言并不是简单的在讲故事,而是从每个故事中,提炼出许多规律,用经义话语总结,然后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在场的众人。

这一点,随着讲学的进行,已经被诸多学子所知,难免心中欢喜,只是经义虽然明白,可那草原部族的许多作为、动机,乃至中原边军的应对之法,却有不少让他们疑惑的地方,甚至和自小以来所看之书,有不少的偏差。

如此一来,自然也就让人生出众多不解和疑惑,却不是针对经义本身,而是切切实实存在的现象,让他们有一种脱出书本,得见新天地的感觉。

烦恼,而又新奇,好像猫爪瘙心一样,越是难耐,越想继续。

不过,待得日上中天,邱言却停下了话头,这时候,听讲的众人才发觉自己已是饥肠辘辘了,只是这场随话语而走的旅行,还没有完结,更有诸多疑问积压心头,心中难以平息,尽数目不转睛的盯着邱言。

感受着这一道道目光,邱言微微一笑,道:“正像我说的那样,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不过,学当与思相合,不然就要罔殆,在问出心头疑问之前,应该先自己在心中思索,正好,现在也是时候去吃午饭了,有什么话。下午再说。”

说完这些,他当先而起,将怔在原地的众人留在院中。

“唉,怎么就停下来了?”

“是啊,我正听得入神,先生就停住了,不上不下的,着实难受啊。”

“都镇定一点,没听先生说么?是让我们自己思考一下。不然光听先生讲学,好像什么都会,可一换到自己面对,就又傻眼了。”

邱言这么一停。让诸多听得入神的学子很是难以忍受,忍不住就诉说起来,连腹中饥饿都不顾了。

不过,他们当然不敢拦住邱言。强迫其人继续讲下去,只好忍住心中渴求,去按照邱言所说的。试着思考、交流。

只是,这么一回想,才发现刚才没有注意的精妙之处。

“说起来,本以为先生是要敝帚自珍,不愿教我们有用的东西,才会去说北上见闻,可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风土人情里面,还有很多道理。”

“是啊,那行军里面,也藏有不少典故,就如先生率领的那些胡奴攻伐,其间其实就是在教化他们,先生刚才提到‘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为治’,可见赏罚是最为直接的方式,能让不明礼祭的人,知晓厉害。”

“其实,刚才听先生讲学的时候,我就有这么一种感觉,这教化之事,其实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很是简单,但关键就是抓住窍门、找准命脉,不然难免事倍功半。”

“此言大善,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先生说了一句‘天下大务,莫过赏罚’,而且还列举了前朝之前,天下两分,互相攻伐时候,北魏与南梁之战时,赏罚而天下皆知,令民心随之而变的例子。”

“这教化的事情,自然是我辈职责,不过,学文解惑、提升修养,才是关键所在,如修撰所言‘无自全之伎,何异全羊户’?不想被胡人欺凌,就当六艺并举!”

“是啊,连保全自己的能力都没有,跟犬羊又有什么区别?”

……

众人交谈起来,交换心得,连那胡业这时也一脸兴奋,显是从邱言话中,得了不少启发,倨傲态度一扫而空。

不过,即便是这样交流心得,依旧能看出高门子弟和寒门学子间的隔阂,各自成群,几不相接。

兴奋的议论声中,张顺却皱起眉头。

“邱修撰所说,虽都在理,却和经义典籍有些偏差,有用经义注解自己学说的意思,如此看来,是真的有心要开宗立派了……”

想着想着,他的目光扫过兴奋的人群,若有所思。

“不言其他,只说见闻,看似谦逊、平易近人,却是种以退为进的方法,用亲身经历的事情,参杂对典籍的理解,这样就算是心有不同见解,也无处反驳,因为这些事并不是杜撰出来的,而是切实发生过的、有据可查。”

张顺身为儒生,平日里免不了与人辩论,对这反驳的诀窍很是清楚,知道但凡经义之语,照不同的注释和解释,能衍生出不同的意思,与自身论点配合,就能去驳倒他人,有的时候,甚至能用和对方相同的话,配以不同的圣贤注解,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不过,有一种论点最难反驳的,就是从现实出发,立足某个具体之事,然后展开议论,配以观点和经义话语,顺势推导接下来的发展,一旦后续发展能够印证,那这种论点就站稳了脚跟,很难动摇。

毕竟,你可以反驳书本上的句子,却难以扭曲现世!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个“一斑”就是现象,时而有片面之态,却可作为跟脚,加以深入,而整个豹身就是背后的规律,透过观察现实一点,思索和推导出来背后的规律,就是阐述道理。

归根结底,经义话语,是对现世现象的总结,从而指导世人行事,而不是为了辩论才被创造出来的。

“不过,修撰的这套学说,如果切实可行的话,参悟、研习也未尝不可,不过,我等为学,除了要蕴养道德之外,还要当成敲门砖去考取功名,如今新党当道,提倡的也是新学,这邱修撰所传学说,和那新学观点却有一点出入……”

带着这样的想法,张顺心里生出一点矛盾,明明对邱言所说有着向往,偏偏又怕被这学说影响自身的文道,最后干扰了科举发挥,失去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不过,能如他一般,看到这一点人并不多,就算有的人对邱言所传,略有不同见解,也不敢说出来,毕竟邱言如今的身份,已经不同了。

“原来,普通的见闻里还藏有许多东西,听修撰先生的意思,平常的小事中,就隐藏着深奥的道理,见微知著,不过,要如何才能发现里面的道理呢?毕竟身边的事,不似书本那样明明白白的写出来,既没有字,也没有提示,更不知哪些细节里藏着道理,哪些景象中并无深意……”

人群中,小厮华舍怔怔不语,正在思考,等回过神来,就走到角落的桌子,取出笔墨,把心中疑问、思绪记下,他的十根手指上,沾染着浓厚的墨香。

“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