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择-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下子局面顿时陷入了僵持,并且对东林书院很是有利,甚至可以说占据了全面上风。继续打吧?只剩余下来了五座擂台,并且东林书院出辣手悍然杀人这招也震慑住了不少士子,要想将其掀下马来也是毫无胜算。
你说比斗暂停,这就恰好中了东林书院的下怀,之前三大书院联手搞出来的这个阴谋也只能是突然袭击,一旦东林书院有了准备,十大核心守擂弟子也得到了充分修养的时间,那一样也没有胜算。
你要说不用擂台,继续十场争擂的比斗,凭什么你说不用擂台就不用擂台?东林书院也是振振有词,你们不为你们的弟子着想,我们还要爱惜自己的弟子呢?擂台被毁掉了重新修好你们就等不了了?
虽然说在擂台上做手脚被摧毁,东林书院的“泱泱大气”形象肯定是要受损的,但两害相全取其轻,总不天下第一书院的帽子被人揭了好吧!此时的这幅僵持情形,其余的三家书院面皮就是再厚,也不能说东林书院将“天下第一书院”的名头输掉了,顶多就是几句牢骚。
此时只要是有心人,已经是不难将所有的情况都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也看得出来,基本上三大书院联手制造出来的这一次阴谋可以说是被彻底化解了。
此时王敬之忍不住也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看了林封谨一眼,心道这个弟子或许不是自己教导过最有天分的,也未必可以继承自己这一门的衣钵,但是,若论机变百出,临场反应,那确实是首屈一指,罕有人及!
既然双方的交涉都陷入了僵持,那么三大书院既然是情知自己的如意算盘已经打不通以后,只能悻悻然罢休,这一届的书院大比终于恢复到了正常的局面,不过看得出来,双方试手较量的兴致都不高,五个擂台又打了十几轮便没有人上前挑战了。
散场以后,林封谨也是不以为意,心中想的是晚上怎么把苻敏儿约出来调戏一番,不过刚刚站了起来,海公子就走了过来,看着林封谨笑呵呵的道:
“今天你出的主意给书院立了大功!山长要亲自见你,你小子有好处捞了。”
林封谨愕然了一下道:
“山长?”
***
说实话,东林书院当中群贤荟萃,等闲人想见一位也是难上加难,但林封谨在师长当中也是个知名人物,不是他如何如何好,实力怎么怎么强…………………东林书院荟萃天下英才,什么样的天才没见到过?只是他那两份高大上的拜师礼确实是打出了名声。
虽然各位师长都是修为精深的大儒,安贫乐道也是分内的事情,对待弟子无论贫寒富贵,肯定也是一视同仁。
但是说实话,就人之常情来说,林封谨这样猛砸数百万两银子拜师的做法,肯定要比一个学生提几个土豆磕个头来对老师说我好仰慕你我好敬重你要有说服力得多吧?
第一百零七章神秘的山长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缺乏炒作的年代,林封谨这么干他自己固然出了名,却对老师的名望也有极大的提升,这一点却是可以从数据上直观的反应出来:
在林封谨拜师之前,王阳明和陆九渊两人的名气虽然大,但好歹也是和海公子,周敦颐,郑玄,还有白鹿书院的程颢等人是一个级别的,但自从林封谨拜师之后,这两人的声望,影响力就更是隆重了起来,已经很明显的要凌驾于这些人之上了。
这不是空口无凭的,而是有很直观的数据反映出来,什么数据,当然是每年跑来希望投入两人门下的士子数量了。
在之前,海公子,周敦颐,郑玄,王阳明,陆九渊,白鹿书院的程颢,横渠书院的张载等等鸿儒都差不多是一个级别的,都是天下知名的大儒,门下前来期望求学的士子大概都是五千人到九千人左右。
最高纪录就是程颢创造的,九千一百多人。因为来求学都会投递手卷嘛,上面写明自己的籍贯,简历,姓名,所以很好点算。
但是,自从林封谨拜师的消息传出来了之后,去年王,陆二人收到的手卷全部都是超过了一万,陆九渊收到了一万二千多份投递的手卷,王阳明收到了一万三千多份!!相反的是,其余的鸿儒收到的投递手卷都是降低了一两千份。
结果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搞成了王,陆二人的影响,影响力必然是再上了一个台阶,隐然已经抛开了其余人,开始向着儒家当中的宗师,领袖转变了!甚至有人专门写诗来贺:
天下无人不识君!
其余的鸿儒嘴上不说,心里面肯定十分介意。俗话就说得好,文人相轻。文人好名那是必须的。所谓“淡薄名利”这四个字是谁原创的?那是诸葛亮的“诫子书”里面首先提到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而诸葛亮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这番言论的呢?他老人家要死的时候,写给7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咳咳,诸葛亮临终之前,大家估计都知道是什么情况。声望之隆可以说是海内海外无人不知,权势之重。。。。。。。可以说是几乎把刘禅都完全架空了!
到了这时候来说什么“淡薄”“宁静”,诸葛先生真的是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啊。他老人家要真的是淡薄宁静,那么刘备不要说三顾茅庐,三十顾茅庐,三百顾茅庐也不管用嘛。。。。。。。。最后提一句,孔明先生逝世的时候五十三岁,唯一的亲儿子诸葛瞻才七岁(长子诸葛乔是抱养哥哥的),这个。咳咳咳,也是颇为龙精虎猛了呢。
所以绝大多数的文人,都肯定是把“淡薄”“宁静”挂自己嘴巴边上,但潜意识里面好名却是必须的。表面上肯定很淡定,挥挥手曰:秋风过耳。但背地里肯定会点起蜡烛仔细分析,一分析之下就明白了,原来这两人最近出名。可不是因为搞出来什么名篇,弄出来了什么牛b的学术成就,居然是收了个懂事乖觉并且很有钱(这一点是最根本的)的弟子给他们造势呢!
这样一来。林封谨在各位大儒,鸿儒当中的名气肯定就大了,他在东林书院里面出入上课,肯定免不了就经常会被各位师长叫去看看,有的做事情比较直接一点的大儒或者鸿儒甚至会问问他还有没有什么适龄的弟弟之类的。。。。。。
好了,话题扯远了,所以林封谨算是见多识广,见过很多名儒,却一直都没有见过东林书院的山长,话说起来也确实是有些好奇,要怎样强悍到爆的一个人物,才可以在当时将这些名满天下的大儒,鸿儒,甚至是隐贤都聚集到一起呢?
他问过很多人,得到唯一确切的消息就是,山长已经闭关几十年了,极少出面,平时的事务都是由各位大儒,鸿儒商量着办。
今天,林封谨一想到自己即将面对这位神秘的山长,心中忍不住也是有些激动,跟随着海公子的脚步,林封谨经过了孟子像,然后继续往里面走,便进入到了书院的内部禁区。
并且一进入到了内部禁区当中,林封谨就感觉到浑身上下都是暖洋洋的,仿佛是被浸泡在了温泉当中,十分舒适。更重要的是,他的头脑都是格外的清明,平时一些感觉十分艰难晦涩的问题都是瞬间豁然贯通,倘若是在这里写文章,搞不好真的是会达到一种“文思若泉涌,下笔若有神”的境界。
“这。。。。。。。这是?”林封谨惊奇的询问道。
海公子含笑道:
“这就是孟子像覆盖的内部区域,是不是感觉不一样?”
林封谨心道当然不一样,外面顶多也就是清心凝神而已,可是这里面的效果,至少是外面的十倍啊!
这内部的禁区听起来十分的森严,但实际上在林封谨的双眼里面,就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小丘陵,周围散布着稀稀拉拉的大小房舍,院落。海公子带着林封谨,来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前面。
这条山路看起来和别的山路一样,是用条凳模样的青石一梯一梯的堆砌起来的,山路的附近绿树若织,旁边还有一条潺潺的清溪奔流而下,可以说是青山绿水,好不养眼。
海公子这鹤发童颜的小老头将林封谨带到了这里来,笑嘻嘻的道:
“我就陪你走到这里了,一直往前面走,尽头就是山长隐居闭关的退思庐,倘若你能走到那里,自然有你的好处。”
说着海公子居然像个小孩子也似的,一跳一跳的就走开了,居然还哼唱着牧童的小曲儿。
林封谨站在了原地却是并不急于上山,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这条面前的这条山路和周围的环境。说起来也有些奇怪,这地方在外面看起来,就是一座小小的丘陵,但此时眼前的这条山道,两边有绿树幽竹,一眼看不到尽头,却是绵绵长长,弯弯绕绕的似乎十分幽深,林封谨再仔细观察后更是发觉,这山道本来就是上好的青石修砌出来的,此时表面上更是显得十分洁净,除了落叶之外,几乎是一尘不染。
犹豫了一会儿,林封谨心想老子好歹也是东林书院的学生,山长就算是要弄什么玄虚,也肯定不至于丧心病狂要让自己的学生受伤残废吧。所以他还是一步踏上了这条山道。
第一步林封谨落脚很稳,也是很谨慎小心,不过却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接下来多走了几步后也没觉得有多凶险,所以接下来干脆迈开步子向前行,大概走出了一里地之后,林封谨的脸色这才是陡然大变!
因为他这时候才发觉,自己每多踏上一步台阶,那么下一步就得用更大的力量迈出去才能够踏上下一梯台阶,并且这种力量的递增模式是线性的,所以林封谨从第一阶台阶开始迈步出去的时候,需要他增加的力量微乎其微。但是,当他走出了一里地之后,这才发觉,要踏上前面那近在咫尺的阶梯,需要增加的力量几乎是前一步的两成!
“不能再走了。”林封谨抬头往前面望望,山道弯弯,一片幽静,前路却是完全看不到尽头,被遮蔽在云雾深处。
“我顶多再迈百步就必然力竭,可这条鬼路都根本看不到尽头。。。。。。。。”
这时候,林封谨忽然又想起来了海公子的话:
“我就陪你走到这里了,一直往前面走,尽头就是山长隐居闭关的退思庐,倘若你能走到那里,自然有你的好处。”
“一直往前面走。。。。。。。退思庐?退思庐?”林封谨沉吟着,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发觉山道附近已经没有了那条潺潺的山溪,居然转身就往回走,然后重新来到了这条山道的起点。
这里依然是十分幽静,树叶随风舞蹈,清溪潺潺,林封谨点了点头道: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很可能真相就在这里了。”
他除去了鞋袜提在了手里,然后一脚踏入了旁边的山溪,踩着水溯流而上,在走出了大概半里地的时候,山溪便与山道分道扬镳,林封谨很淡定了看了山道一眼,然后踏着清溪而上,没过多久就接近了山顶,看到了一处修筑得十分庄严大气的建筑,靠近一看,上面的匾额便写着“退思庐”三个字。
林封谨此时也不敢怠慢,毕竟要面对的人乃是东林书院的山长,先闭眼涤心,然后整理装束仪态,将自己的状态提升到最佳,这才走到了退思庐的门口,正要举手敲门,里面便传来了一个淡定的声音:
“直接推门进来吧。”
林封谨推开了宅门,然后步入到了正堂当中,迎面就被狠狠震撼了一下,因为正堂里面的那一副对联,八个字,无论是书法还是对联的内容,都是霸气绝伦,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别人学也学不来的!
***
有没有骚年可以猜到这八个字的?非常有名噢。
第一百零八章原来是他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这八个字用一种浑圆端方的笔体写出来,堂堂正正,一丝不苟,这是何等的气势,这是何等的心胸!
全天下的儒生敢这么想的人,恐怕都是百里挑一,敢于将这八个字说出来的,那都只能是万中无一,可是,敢将这八个字写出来,还贴在墙上,明明白白告诉你们这就是老子毕生志向的,那恐怕全天下也只得这么一个人而已。
林封谨也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陆九渊,王阳明这种大儒也是会被打动,进入东林书院,甘心屈居这位山长之下,因为他们自己都知道,若论儒道当中“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此人无人能及,就连他们也没有办法与之相比!
他就是旷世大儒,
董,仲,舒。
三纲五常的制定者董仲舒。
天人感应学说创始人。。。。。。。。董仲舒。
当然,也正是因为他的观念,他的思想太激进,所以这位东林书院山长也只能隐于幕后,否则的话,本来东林书院就已经是天下第一书院树大招风,其余的三大书院都要联合来对抗,董仲舒再走到前台来一声大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就是要将全天下九成以上的书院都拉到对立面上去了。
董仲舒看起来四十余岁,方面大耳,颌下有墨黑的长须,看起来仿佛有无穷的精力在身体里面充沛着,他的额头很高,鼻子高挺,相貌堂堂,此时正在提笔书写着什么,悬着手腕却是一丝不苟,写的看起来乃是一笔小楷,写完以后仔细的端详了一会儿。才抬头对林封谨道:
“坐。”
林封谨依言坐下,董仲舒又磨了一砚墨,继续开始写字,同时道:
“东林书院开办以来,我一共曾经请过十九名士子上山,这十九个人当中,我评价最高的那个人叫做石玄,你知道他是怎么上来的么?”
林封谨犹豫了一下道:
“一来就沿着溪流上山?”
董仲舒摇头道:
“不是的。”
林封谨愕然道:
“不可能是走石阶上来的吧?”
董仲舒嘴角露出了一抹轻笑:
“为什么不可能?这石梯乃是我亲手凿出来,日日扫除,自有天人感应之力。从你踏上第一梯石阶起,就会判断出你的极限在什么地方,当你走到九百九十九步的时候,每迈出一步,那就要挑战一次自己的极限,完成对自己的超越。考验的不是人的体力,而是人的意志力,所以这条路又叫做涅槃道。”
林封谨倒吸了一口凉气,倘若是这样的话。那个石玄的意志力也太恐怖了,并且还有一种认定了的事情就坚决不回头的倔强!现在看起来,这东林书院当中真的是怪物多多,自己完全算不了什么了。
董仲舒淡淡的道:
“石玄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名登上了涅槃道的人,耗时间为七十三个时辰五刻,登上以后,长笑三声。连我的草庐就没有进便转身而去,从此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石御!因为他觉得,这天下已经没有什么东西驾御不的了。”
说起石玄林封谨觉得很陌生。但石御这个名字,却是如雷贯耳,因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中唐国当中的第一大将!外号石敢当,为李坚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说得不好听一点,现在中唐至少都有四分之一的疆域,都是石御给开拓出来的,不过现在因为功高震主,已经被渐渐边缘化。
而当世公认的六大名将则是:
中唐双壁:石御石敢当,弯刀将军乌骨突,
东夏的明候秋山楚,
南郑的落地生根项无极,
北齐的横波将军田武,
西戎的狂风将军申残。
这其中,北齐的横波将军田武的名头已经渐渐要被吕羽盖过了,不过秋山楚则是横在吕羽面前必须要逾越的一座大山,倘若董仲舒不提起这件事,林封谨恐怕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位天下闻名的石敢当竟然是还有这一段渊源。
董仲舒接着道:
“你今日上来,只走了五百二十四步便止步,回头,是觉得我在让你做无意义的事情?还是说你对自己没有信心?”
林封谨摇摇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