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极为不爽,他们没想到中国竟然登陆了美洲,还是北美。英国是不爽加恐慌,中国和加拿大成了邻居,光想就令英国恐惧了。

其他欧洲国家的反应倒是没那么激烈,中国扩张最先要面对的是英国与俄国,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而且这次中国专门强调,中国海军会派遣舰队为黄金船护航。装了100吨黄金的船只,这本身就足以写进童话故事里面去了。更不用说护航的军舰就是那些曾经击败过英国海军的军舰。巨大的财富与强大的武力,没有什么能比这些更令人激动兴奋。

奥斯曼帝国特使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是在中国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的,到中国的访问令他眼界大开。他在欧洲已经看到过宏伟的城市,强大的工业。到了中国之后,特使看到的是不亚于欧洲的城市。欧洲的城市街道都很有历史,所以普遍窄小弯曲。而广州、上海、南京这三座中国大城市没有这些包袱,那些宽广的六车道、八车道、十车道的宽广街道,还有安排的井然有序的建筑群落,都让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目眩神迷。

与奥斯曼帝国被丝绸、毛皮、各种挂饰与古董和艺术品装饰的富丽堂皇的皇宫一比,中国的中央所在未免简单的过份。办公大楼那宽阔敞亮的布局,简单平整的水磨石地板,清淡的雪白墙壁,完全没有土耳其皇宫那种仿佛孕育着种种阴谋诡计的压抑感。

此行的外交成果也算是不错,中国同意用良心价卖给土耳其800门翻新大炮,以及1000挺加特林机枪。而且中国还和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签署了一个意向书,愿意帮助土耳其修建铁路。欧洲国家修建铁路的时候会提出一个要求,铁路两边若干公里内发现的矿藏,都归铁路建设公司所有。还有其他的一系列附带条件。请欧洲公司修铁路那就是引狼入室。

中国不提任何附加条件的要求,中国甚至认为不需要土耳其付出任何真金白银。前商务部部长,现任外交部长李新率直的告诉特使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购买军火,修建铁路,奥斯曼帝国只用拿铬矿矿石来支付就行。我们并不谋求在贵国获取矿山开采权,我们只要矿石。”

见识过太多的阿谀我诈,见识过太多恃强凌弱,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此时很想去相信对面的中国青年说的是实话,可他完全不敢去相信这位年轻的中国大使所说的是实话。天上掉馅饼也就这个程度了吧。

意向书怎么签都不用害怕,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和中国就军备、工厂、铁路、粮食等产品上有了诸多协议。归根结底一句话,只要奥斯曼帝国有足够的铬铁矿卖给中国,中国可以卖差不多所有奥斯曼帝国需要的产品。

不用付钱!所有的意向书中都提及了这点。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对此已经极为满意,这世界上的强国所做的都是“要钱!要钱!要钱!”这些意向书甚至不用真正执行,光拿出去就能与欧洲各国讨价还价,让他们与奥斯曼帝国做生意的时候老实不少。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中国与俄国之间的冲突问题却不是奥斯曼帝国能够左右的,中国外交部长李新在这个问题上坦率的告诉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中国的任何行动都是以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核心,与俄国之间的战争或者和平的出发点也都是基于这点。”

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完全能理解这种说法,他很羡慕这位年轻的外长能够用如此明晰的话来谈这个问题。在充满“东方风情”的奥斯曼帝国,任何利益都是以执政者与权力者的个人利益为核心。大家也未必是真的完全不考虑奥斯曼帝国的整体利益,但是奥斯曼帝国的整体利益大概在那些家伙眼中排第三位。排名第一位的自然是权力者自己的利益,第二位的则是权力者归属的派系利益。只有满足了这两条之后,才能轮到单纯的奥斯曼帝国的整体利益。当奥斯曼帝国的利益与前两者起冲突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退让的一方就是奥斯曼帝国的整体利益。

正当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准备离开中国,带着大量意向书返回奥斯曼的时候,中国与俄国签署土地购买以及和平条约的消息在报纸上公布了。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是,“俄国人又有钱打仗了!”

100吨黄金足以发动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当俄国人准备发动战争的时候,第一首选大概就是奥斯曼帝国。正准备心急火燎的去找中国外长确定此事,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却又停住了脚步。去谈了又能如此,阿赫迈特·米德哈特帕夏已经能够想象到那位年轻的中国外长用从容不迫的语气说道:“中国的任何行动都是以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核心,与俄国之间的战争或者和平的出发点也都是基于这点。”

看得出这位年轻的中国外长有很大的外交权力,但是这位年轻的中国外长却不可能因为他是外长而拥有了超出职务之外的权力。有了如此明确的标准之后,再去找这位中国外长还有何意义?指望他能够一个人改变中国对国家利益的定义不成?

第326章 外交推动(三)

“李部长,最近干的不错!”在通向韦泽办公室的走廊通道上,7月3日,雷虎对迎面而来的李新打了个招呼。

李新登时站在原地迈不开步伐。已经达成协议的购地案是外交部率先向中央提出的,或许是最初大家最初觉得俄国人不会同意这个条件,直接蹦出来的反对者不多。等协议开始推动之后,各种反对意见就出现了。军委的反对者数量最大,反对的理由用文雅的话简单总结起来就是,“靠打就能解决的事情偏偏花这么多钱,实在是太冤枉!”

如果不是韦泽态度坚定的支持李新,这件事只怕根本推动不下去。即便如此,李新依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中央办公大楼里面经过,他总是低着头,尽量不与人打招呼。不与人打招呼就意味着可以尽量少的遭到冷嘲热讽。其实李新现在也难以想象自己当时是怎么拿出100吨黄金这么一个数字的。当时的核算是有一个整体谈论计划的,李新拿出来的时候也算是理直气壮。被抨击多了,心理压力积攒的比山高比海深,当初研究时候看来合情合理的数量此时完全变得不是那回事。

“雷副主席……”李新只说了半句,他也不知道接下来应该说什么才好。其实李新倒是想问问雷虎的称赞到底针对的是那个方面。外交部最近有利的事情其实不多,与巨大的代价相比,这些成果更显得没什么了不起。

最大的一件大概是中国宣布了“黄金船”航线的事情。中国运送黄金可以走陆路,可以走海路。走海路也有三条路,趁着极地的极昼,走北冰洋。或者走印度洋,进入黑海,把黄金送到克里米亚,交给那里的俄国人。更嚣张的一条路则是进入地中海之后从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大西洋,一路向北进入波罗的海,最终在圣彼得堡的港口卸下黄金。

外交部的目的就是要把此时闹得人尽皆知,至于真正的路线其实未必是海路。俄国特使已经向中国建议,真正的运输还是走陆路,俄国会派遣禁卫军专门来接收护送黄金。如果中国一定要派船的话,走走过场就好。

英国和中国现在处于休战期,中国军舰通过英国人控制的海域以及几个重要水道或许有机会。黄金船的消息泄漏出去之后,在欧洲引发的轩然大波。荷兰已经宣布要派遣海军进入地中海抓获黄金船。法国提出要派海军扣住中国的黄金船,直到中国吐出曾经的法属印度支那为止。

荷兰倒也罢了,没人真的认为荷兰军舰有能力与中国军舰作战。法国一公开嚷嚷,已经签订了三皇同盟的德国与奥匈帝国就表示决不允许法国对属于俄国的黄金动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俄国是个很穷的大国。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发现农奴组成的灰色牲口面对英法的臣民军队处于很大劣势,俄国对农奴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解放了社会制度,让俄国的工业得到了发展空间。光有空间没有资金也不行,100吨黄金对俄国努力建设的银行体系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钱,更带来了远超100吨黄金的信用与信心。

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不仅在社会结构上做出了调整,更实施大规模军事改革。军队就是吞金兽,俄国财政压力山大。明知道中国提出的黄金船计划就是显摆,俄国也只能稍微配合一下。黄金船的事情一家伙搅起了欧洲的浑水,即便没能让矛盾升级,好歹也让欧洲的矛盾表面化一下,也让心怀鬼胎的欧洲各国都有了自己的想法。

俄国的配合也不是因为俄国愿意忍气吞声。黄金船即将抵达俄国的消息一出,俄国在欧洲发行的公债价格猛的被拉升了一下。俄国金融业在欧洲的信用其实不怎么样,这100吨黄金能够让俄国不高的信用度在市场上大大的被高估一下。若是没有这样的好处,俄国自然不肯闹得如此。

这是整个黄金购买土地的整体计划中的一环,财政部和央行在计划讨论过程中也给了不少建议。外交部在李新的整顿下有了一个世界外交的大思路,外交部本身也有基于已知情报做出的推演,这次行动的整体计划里面本来就有一个验证的分计划。通过对世界各国对此事的反应看看外交部对世界的判断能否接近事实。

当然,这些事情李新早就说过,只是在巨大的代价面前,收获成果都被很多人完全无视。李新个人比较怀疑雷虎称赞的是这件事。可他实在是没勇气去询问。此时旁边有好几位政府人员都听到了雷虎对李新的称赞,大家都带着讶异的目光看着雷虎与李新。

这就是李新面对的现状,相当令人无奈的现状。

雷虎没有大张旗鼓支持的意思,他此时已经走到了李新的身边,伸手拍了拍李新的肩头,雷虎就去办自己的工作了。

韦泽见到李新进来,本想直接说话。看到李新的表情,韦泽愣了愣,竟然没说出声。

李新最近很敏感,他立刻问道:“都督,怎么了。”

韦泽笑道:“我看你现在挺开心,和最近这段的样子不同。本来还想给你鼓鼓气,看来暂时不用了。”

李新并不想说雷虎的鼓励让他很开心,这时候说这些搞不好就会给雷虎带来些不必要的麻烦。大家工作都这么忙,不少同志平日里都是气哼哼的。给人平添麻烦可不是好选择。所以李新苦笑道:“受点委屈,我也习惯了。”

韦泽哈哈一笑,“受委屈了,那就出去散散心可好。”

李新连忙摇头,“工作这么多,哪里有空出去散心。”

见李新说的认真,韦泽也收起了微笑,“嗯……那是我表达不清。我其实也没空让你去散心,出国访问吧。”

“出国访问?”李新对这个安排有些意外。

韦泽靠在椅子上慢慢说道:“对,出国访问一圈。从暹罗到土耳其,到奥匈,到德国,到北欧,俄国,美国。身为外交部长,也该这么走一圈。”

“这么一大圈目的何在?”李新来了兴趣,真的能环球出国访问,的确是不错的事情。

韦泽慢悠悠地说道:“目的么……中国已经在世界上出了大名。外交部长出去访问一圈,正好可以把这个热度给哄一哄。让世界都知道中国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

“难道是要我去说服各国继续和中国做生意?”李新问。

韦泽摇摇头,“现在世界上继续搞自由贸易的只有英国和法国,这英国和法国和咱们矛盾这么大,一时半会儿不会和咱们和解。而且英国只是和咱们停战,没有与咱们和平,我觉得英国是想继续拖下去。军事上打不赢,至少逼迫世界其他各国遵守中立条约,不与我们中国做生意。至于其他国家,搞得都是高关税。我们向他们出口本来就比较困难。说服不说服区别不大。”

“如果尽力说服一下的话……”李新觉得这一趟不能单纯的去跑跑,总得有点成果才行。

“其实我个人还是比较希望这种局面能够维持几年的。”韦泽说着自己的想法。

“啊?”李新愣住了。

“就跟这次海战一样,我们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装备,可以说从十年前我们就确定了方向。战争之后我们的设计思路被外国人知道了,他们就开始学习和追赶。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在我们发展的过程当中别让洋鬼子把我们的思路拿走就行。现在也是如此,我们有很多新技术正在开发,我其实不希望我们自己尚且不成熟的思路被洋鬼子学走,他们比我们晚十年,那没问题。他们只比我们晚个三四年,那就是问题了。所以被封锁个三四年我觉得挺好的。”

李新认真的听着,忍不住连连点头,等韦泽说完,李新思忖了一下就说道:“都督,我会试探着和外国接触一下,让他们觉得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摆脱被孤立的地位。毕竟我若是表现的根本就不想恢复对外贸易,那也不正常。”

韦泽非常满意地答道:“就是这样,让世界知道中国并不是一个急功急利的国家。当然,也要让他们直到中国更不是一个低三下四的国家。看看外国有谁支持中国,有谁反对中国。这种经验多了,你也能把工作干的更好。”

李新此时完全有了精神,那种压力与沮丧也一扫而空。他认真的对韦泽说道:“一定完成都督的安排。”

“对了,你这次去的时候,在奥斯曼帝国多费点心。我们的确需要奥斯曼帝国的铬铁矿,同样,我们也真的希望能够帮助奥斯曼帝国发展一下工作,多给他们建设点铁路。奥斯曼帝国是俄国的重点打击目标,如果奥斯曼帝国的国力军力强大一些,我们的压力也能小一些。”

“我一定首先确保中国的上国地位,在保证了中国的尊严和被尊重的基础上推进此事。”李新认真地答道。

听了这个回答,韦泽点点头,“你办事,我放心。”

听到这话,李新郁结之气大为消解,他眼圈一红,眼泪差点流出来。

第327章 外交推动(四)

有了韦泽的命令,外交部在十天内就完成了出行准备。外长出行自然不可能使用军舰,中国现在也没有定期去欧洲的客轮。当李新得知外交部得到了专用客轮出行的待遇,还真把他给吓了一跳。

7月15日,外交部一众四十多人在南京码头见到此次出国访问乘坐的客轮。这是一艘五千多吨乳白色涂装的船只,外型看上去很舒服。高高的干舷,高高的建筑物。顺着舷梯登上客轮之后,外交部的人员并没有直奔舱室,也没有到处参观,大家一拥而上的跑到了前甲板上,一支正在驶出码头的舰队此时正在通过客轮前面的水域。

中国海军巡洋舰已经无须再隐藏自己的外貌,修长的舰体,灰色的涂装,炮塔上覆盖着草绿色帆布炮衣。除了一些负责进出港口的人员之外,军舰上看不到其他军人。外交部的年轻人们拼命向军舰欢呼挥手,且不说军委的成员对外交部的近期工作有何种程度的看法,光复军一个接一个的胜利的确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大提高。这些年的政治宣传与军队在救灾中的表现也的确让人民子弟兵的形象深入人心。看到军人的身影就向他们致意可不仅仅是外交部,其他船只上的人员也都在向军队招手。

李新仔细打量着最近震动世界的中国海军。因为建造目的不同,四千多吨的军舰显得更纤细窄小,外交部乘坐的五千多吨的客轮从外观上看,体积几乎比四千多吨的军舰大了一倍。乳白色的客轮看上去更彰显自己的存在,军舰的灰色涂装给人一种不起眼的感觉。

看着不起眼的军舰航行起来也非常安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