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52铁血中华-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艘巡洋舰中的10艘海试之后开始舾装,其中六艘就是在天津和旅顺完成最后的舾装工作。

战列舰无法加入海军序列,海军还报废了三艘巡洋舰,北海舰队现在只有六艘新式巡洋舰和六艘新式驱逐舰用以作战。海军总司令部告诉北海舰队司令丁汝昌,只要熬过去一年半,海军新式舰艇总数就能增加一倍甚至更多。

丁汝昌并不怀疑国内各大造船厂正在玩命的建造新式军舰。丁汝昌很了解新式军舰的定型是个艰苦的过程。丁汝昌甚至知道自己根本没有抱怨的理由。新式军舰那精妙的设计,以及与作战理念的整体结合,都需要时间来研究,需要时间来实现。但是,丁汝昌还是忍不住想说,“能再早些就好了!”

最后丁汝昌还是什么都没说,他自己也意识到,仅仅是看到了英国舰队旗舰阿金库特号的照片,就让丁汝昌感到了强烈的不安。这种自知让丁汝昌生出了一种羞耻感,也让他化羞耻感为动力,下定了死战到底的决心。

虾夷共和国是不容有失的,北太平洋的不冻港就是函馆,假如对中国有敌意的国家拥有了这个港口,他们就占有了巨大的优势。反之,中国就可以利用这个港口以及北海道充足的优质煤炭来发挥海军的战斗力。

现在双方连试探的机会都不复存在,虾夷共和国的那支海军绝不可能是英国大舰队的对手。英国人只要堵住津轻海峡两端,消灭虾夷共和国的海军,护送明治政府的陆军登陆虾夷共和国即可。这对英国人来讲是非常轻松的工作。

中国只能靠手头的这六艘巡洋舰与六艘驱逐舰,以及一些补给和辅助舰艇来硬杠英国海军大舰队。

北海舰队在10月11日开始北上,舰队出发前,丁汝昌只说了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第313章 狼来了(三)

北海舰队通过对马海峡的时候并没有像以前那样选择在夜里通过,那时候韦泽非常担心军舰外形被英国人抄袭走,凭白让英国海军增添战斗力。在战斗即将开始的现在,英国人不仅能清楚的看到中国新式军舰的外型,更能亲身体会到中国新式军舰的战斗力。既然任何掩盖都变得毫无意义,那还不如坦然的北上,让对手感受到中国人民海军并不惧怕英国皇家舰队的气魄。

在对马海峡紧张游弋的日本军舰很快就发现了大摇大摆通过的中国人民海军,日本海军也只是和中国的青岛号打过一仗,那一战中日本明治政府军几艘军舰都被击沉,见过中国新式军舰的水兵们绝大多数都沉入了海底。幸存者对中国军舰的描述语焉不详,根据他们的证词画出的中国军舰极为怪异扭曲。日本海军包括英国顾问都无法想象那样的军舰到底是怎么发挥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现在日本海军清楚的看到了中国军舰的真容,战斗舰艇的修长舰体统统采取了灰色涂装,炮塔上蒙着军绿色的帆布炮衣。军舰前半部的高干舷采取了顶部收缩的梯形模式。船体中部有一个巨大的烟囱,此时舰队采取的是10节的经济航速,所以烟囱中喷出烟呈现出灰白色,偶尔才会有些黑烟夹杂其中。

外型简洁明快的中国军舰带着一种从容到傲慢的态度,完全无视在远处旁观的日本军舰,通过了对马海峡,向着北方进发。日本军舰大概数了数中国海军的军舰数量,稍微尾随了一阵,就调头驶向港口。中国军舰虽然跑得很快,不过怎么都跑不过电报。此时的英国海军已经在津轻海峡集结,在中国舰队抵达津轻海峡之前,他们一定可以得到关于中国海军北上的消息。

在函馆实施防御的中国派遣军司令周新华上校已经是师长,在英国皇家海军抵达新加坡之前,中国就答应了虾夷共和国的请求,增加了在虾夷共和国的派遣军。增加派遣军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明治政府均加快从政府到军队的训练速度。

到1874年10月,虾夷共和国的总人口达到了300万。而1869年虾夷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政府控制的总人口不过五千而已。这600倍的暴增一方面是把当地阿伊努族纳入了统治范围,另一方面就得感谢明治政府的不懈努力。

明治政府残酷对待北方奥陆地区,逼迫着奥陆地方上的大批百姓迁往虾夷共和国。奥陆地方上男男女女都接受过军事训练,这部分人撑起了虾夷共和国的骨干。这部分人的数量在30万左右。剩下的两百多万人则是日本的穷人。

明治政府这些年横征暴敛,日本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根据那些拖家带口或者单身一人抵达虾夷共和国的百姓们所说,日本三岛不少地方都发生过宣传末日的宗教势力带领的百姓集体自杀事件。在现世的此岸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百姓们只能去宗教团体描述的来世彼岸寻找幸福。当然,更现实的讲,在明治政府与地方豪强的双重压榨之下,百姓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死亡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解脱。

虾夷共和国在明治政府的压力下坚持了几年,这个共和国的事情开始在日本三岛流传起来。能分地,有工作,税收只收四成实物税。与七八成收入都要被剥削走的日本三岛一比,这里就是天堂一样的生活。人都不想死,如果抵达幸福彼岸代价仅仅是越过津轻海峡,而不是终结自己的生命,百姓们很容易就能做出自己的选择。

大量人口进入虾夷共和国,这本是极大助力。可当下核心人员的数量不过占了整个国家的十分之一,这对于虾夷共和国的领导人来说更像是一场灾难。中国方面只能在政治上帮助虾夷共和国,从基层的组织建设,到整个的思想动员,思想教育。虾夷共和国从基层到上层都需要进行培训。虾夷共和国就请求中国派遣更多“部队”来帮忙。

虾夷共和国有自己的情报网,英国大舰队抵达日本的消息也传到了虾夷共和国。大家也都知道考验虾夷共和国实力的时刻终于来临了。此时虾夷共和国的首都此时从函馆转移到了札幌,连接主要城市的铁路网也已经修通。

理论上,虾夷共和国的军队总数有100万人。这100万人中手里有步枪的大概有十万人,这十万人里面使用中国造的新式步枪的有五万左右。函馆、小樽、室兰都修建了新式堡垒,不过这些堡垒能够抵挡得了英国大舰队的进攻么?没谁真的有绝对信心。

现在能挽救虾夷共和国的只剩下中国的海军,周新华身边的日本人因为得到的消息比较少,远比周新华更有信心。而周新华本人很清楚,中国现在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只有6艘巡洋舰。这6艘巡洋舰需要面对的是数十艘英国装甲舰。

日本人希望中国海军能把盘踞在尽情海峡的英国舰队吸引走,周新华则是盼望更多英国舰队集中在津轻海峡。处于弱势的军队进攻优势的敌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分割敌人,把敌人一口口吃掉。

但是不管怎么用望远镜看,津轻海峡里面的英国海军只有五艘,而且这五艘军舰也没有赤膊上阵的迹象,只是远远的在海上游弋。周新华心里愈发焦急,英国人这是玩哪一出呢?

英国皇家海军玩的是以逸待劳的战略。旗舰阿金库特号接到中国海军通过对马海峡的消息时,英国舰队一分为三。主力舰队就在津轻海峡西入口外20海里处。不管从心眼里怎么看不起中国海军,英国皇家海军并没有辱没他们自己的名声,这支有着悠久历史的舰队并没有采取分兵的愚蠢战术。

皇家海军在新加坡留下了十艘装甲舰与十五艘非装甲舰,目的是防备中国南海舰队的突袭。剩下的四十艘装甲舰与五十艘非装甲舰抵达了日本。这支舰队的目的就是先解决虾夷共和国,然后趁着北风一路南下扫荡中国沿海。

对手毕竟是铁甲舰,英国的非装甲舰留在了东京,没有参与此次战斗。四十艘装甲舰填满了九州岛产的无烟煤之后北上,在津轻海峡东口布下了十艘装甲舰,海峡内部是日本明治政府军的海军以及五艘英国装甲舰。在最有可能遭遇中国海军的津轻海峡西入口,包括旗舰阿金库特号在内一共有25艘装甲舰在这里列阵以待。

英国派遣军司令波佩中将并没有为中国舰队出现而感到意外,如果中国舰队想和英国舰队展开决战,这是中国舰队唯一的机会。

10月13日清晨,中国舰队终于出现在严阵以待的英国舰队的视野中。此时军舰上的炮衣已经褪下,在高倍望远镜中看到了中国海军的火炮,波佩中将愣住了。他又仔细看了又看,忍不住问旁边的参谋,“中国军舰上的是6寸炮么?”

中国军舰上那纤细秀长的炮管和英国舰队装备的粗大火炮明显不同,参谋仔细分辨了一下,略带迟疑地说道:“应该是六寸炮。”

一英寸是25。4毫米,真正的六寸炮口径是152。4毫米。中国用的是公制,所以把那2。4毫米给省略了。韦泽想法是打不赢就跑,120火炮射速快,火力猛,挺适合边跑边打。海军的期待则是尽可能巨大的火炮,200炮已经被证明不合适装在巡洋舰上,海军还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遇到同类型的铁甲舰,海军的120炮有什么用?经过一番争辩,韦泽只是为海军的安全感而做出了让步。双方最后达成了一个妥协,还是采用了150炮。

4400吨的排水量,用了6寸炮,这已经是标准的大车拉小炮了。但是6寸炮毕竟还有足够的破甲能力。如果英国派遣舰队司令看到中国用的是5寸炮,只怕他的下巴都能惊的掉下来。

在英国人对面的中国海军军人们用复杂的表情注视着英国的大舰队,这样数量的军舰是任何海军的梦想,这也数量的敌人军舰也是我军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特别是敌人的旗舰阿金库特号,远远看去就给人巨大的压力。还有其他五六千吨的军舰,看上去也是魄力十足。

“开始战斗!”丁汝昌下达了命令。中国海军军舰一分为二,没什么防护力的驱逐舰编队脱离了战线,在战场外与巡洋舰舰队保持平行的行驶。巡洋舰编队则是加快了速度,试图抢到英国舰队的前方。

看着中国军舰灵巧的行动,英国皇家海军很快就做出了判断,中国舰队估计要玩抢占T字头的把戏。侧舷炮玩了几百年,英国人怎么可能让一个后生晚辈在老师傅面前逞凶。英国舰队也开始加快了速度。看到对方的行动,中英舰队都开始转向,在西边的中国舰队左舵,东边的英国舰队右舵,两边的战列线很快就已经完成。间隔着2000米的距离,大家互相开火了。炮弹飞出炮膛、划过海面,在海上砸起了雪白的浪花。

第314章 狼来了(四)

看着中国军舰上五座双联150炮齐齐转过炮口,向着英国军舰喷吐着火焰。旗舰阿金库特号上的波佩中将眯起了眼睛。在海上漂泊了大半辈子的海军中将转瞬就理解了这种设计的目的。

虽然对中国海军的新型军舰不了解,英国海军知道中国军舰已经很激进的采取了纯蒸汽动力。中国的南海舰队铁甲舰的前甲板上装了一门可以360度旋转的火炮,这种设计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不过是船首炮的一种变通应用而已。

英国海军在这些方面很守旧,他们坚持要采用风帆动力。至于中线布局这种设计,英国早就有相应的思路,不过这牵扯一个问题,移动炮口的动力来源。靠人力来移动十几吨二十吨的火炮么?这明显是在开玩笑呢。靠机械传动么?那复杂的传动系统更大可能是因为故障而让火炮出问题。对海军的未来发展并没有明确思路的欧洲海军也在努力思考以求突破,在这个阶段,保守与激进同时存在。

见到了中国军舰的设计,波佩中将已经确定了中线布局是可行的。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无需再为这种事情争论不休。现在要看的就是中国这种布局的战斗力到底如何。此时双方所有的技术积累与海战理念都已经固化为实际存在的军舰,交战的双方只能在已经被决定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所有力量了。

首先中弹的是中国舰队,一发12磅炮的炮弹击中了中国军舰的侧面,炮弹在中国军舰的装甲上撞了一下就被弹开,根本没造成什么伤害。又过了片刻,一发7寸炮的球形炮弹击中了中国军舰,这次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中国军舰的外壳上砸出了比较明显的痕迹。可炮弹人就没能击穿中国军舰的装甲,更没有让中国军舰停止向英国军舰靠近的速度。中国军舰一面开火,一面毫不迟疑的继续靠近英国舰队。

“还算合格的军人!”波佩中将冷静的给了个评价。他本以为中国海军在这样的惊吓之下会采取一定的躲避行动,而那种躲避其实是最愚蠢的选择。当敌人能够击中你的时候,意味着你也能击中敌人,想保证自己安全的最佳办法就是率先击沉敌人。

炮弹击中装甲带来的沉闷响声让指挥室里面的军官们都变了脸色,丁汝昌稳稳当当的坐在指挥台旁边一言不发。该说的早就说过了,在舰队交战前,丁汝昌等政委做完了“保家卫国”的动员工作之后,再次说了一句“狭路相逢勇者胜!”然后稳稳当当的坐在指挥台旁,镇定自若的看着海图,听着战局的汇报。

看着司令员的从容,变了脸色的军官们觉得自己的心情平静了一些。从见到英国大舰队开始,年轻的军人们都觉得自己的心脏猛烈跳动起来。中国海军能够动用的火炮数量也就是30座双联炮塔,60门火炮。对面的英国大舰队面对中国海军的火炮总数至少得有300门。那些粗大的炮口从6寸到9寸,如果被一发命中,人类是无法幸免的。

“保持到1500米的距离和英国人交战。”丁汝昌继续下令。命令立刻得到了传达与执行,此时英国海军不断的逼近,希望能充分发挥他们火炮总数的优势。中国海军甚至无须刻意靠近敌人,只要把远离敌人的速度放慢一些就可以。

梧州号上的炮击指挥员邓世昌在炮击指挥室内的直瞄望远镜旁边,一发炮弹命中了观察室旁边位置的装甲,邓世昌本想扭头去看,可他并没有真的转过头去。此时邓世昌的注意力已经放到了如何尽力击中敌人的军舰上,他当然知道炮战中自己有可能会死,血肉之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抵挡炮弹。炮战对邓世昌的强烈吸引已经超过了对死亡的关注度,片刻之后,邓世昌就把军舰中弹的事情完全忘记了。

波佩中将放下了望远镜,对面的中国海军表现出来的战斗经验超出他的想象之外,英国大舰队逼急中国舰队的时候,中国舰队的行动舒缓而从容。波佩中将已经亲眼见到至少五发炮弹击中中国军舰,炮弹口径不大,无一例外的都被中国军舰的装甲弹开。而中国军舰的炮击并没有因此而猛烈起来,军舰还是抱持着最初的射击速度,就那么一炮一炮不急不缓的打着。对面的中国海军到底是极为沉得住气的老手,或者是一群已经被吓得手脚酸软,根本提不上射速的菜鸟呢?

“我舰击中英国军舰!”炮击指挥员就兴奋的声音从通话筒里面穿了出来,指挥室里面的军官们听到这个消息,一起欢呼了一声,等欢呼声结束,丁汝昌冷静的声音响了起来,“专心作战,继续打!”军官们的脸微微发红,训练中说了多少次,即便击中敌人的军舰,也要冷静对待。可大家还是没能忍住。

英国军舰雅兰斯号的舰首装有一门300磅的阿姆斯特朗炮,这艘居于中国舰队斜后方的军舰是最先没忍住的,看到角度还不错,雅兰斯号加速冲出了战列,调整了船头,试图用舰首的巨炮轰击中国军舰。

邓世昌所在的梧州号正在向雅兰斯号的方向射击,见到雅兰斯号冲上来,所有舰炮同时确定了目标。不仅仅是梧州号,梧州号后面的郴州号也选择了突出战列的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