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霸天下-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华安的统筹下,所有的事情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整个汉中郡都活跃了起来,几乎所有人都在忙碌。
由于万顷良田实在太多,让大军管理这么多的土地,自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华安开垦这些土地的目的,就是为了汉中的贫苦老百姓,让没有土地的百姓和从外地逃难来的百姓,都有田地可以耕种,并提取一定的收获,作为大军的军粮。同时也可让将部分土地赏赐给有功之人,让他们享受更好的待遇,当然,一些已经拥有大批土地的世家大族。华安也会适当的给予他们一部分土地。以安其心,从而减轻他们的抵触情绪。
并且。华安让马当和一些士族的幕僚商议,统一梁州所有土地的税收,以让没有土地和外来的逃难之人,可以自由选择耕种的土地。而所要缴纳的收成比例都是一样,但收税的比例要尽可能低一些,毕竟,老百姓辛辛苦苦的种地不容易,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吸引更多的百姓移民至此,从而进一步增强梁州的实力。
另外。在军队闲暇的时候,也可以帮助这些土地上的百姓干活,以培养军民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北伐军的群众基础。
由于汉中郡的人力不足。根本凑不到十万壮年劳力,马当上报华安之后,华安只得下令调拨临近的梓潼郡和巴西郡的部分壮年劳力支援汉中,同时让驻守汉中的雷暴、赵武两个军团两万人马,大部分都加入建设土地的浪潮,从而勉强凑够了十万劳力。
即使如此,在这十万劳动力之中,仍旧包含了不少女子的身影,为了建设汉中,华安算是下了血本了,连女子都出动了。
在经过连续数日的奋战,汉中所有的沟渠和小河都清淤完成,与此同时,李疏渠带着一帮水利人才,也制定了详细的兴修水利计划。
汉中的自然条件算是梁州地区最好的了,土地相对平整,河流也众多,这给李疏渠的改造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李疏渠根据汉中左谷水、褒水、池水等几条大河流入沔水的自然条件,制定了连接褒水和左谷水,并在两条河流之间大肆开垦沟渠,平整土地,已使这两条河流之间的土地变成一大片良田,同时,从沔水挖一条小河通往西乡城附近,以改善那里的干旱情况,将那里还算平整的荒地,开发成一片良田。
另外,为了防止出现旱涝的天气,李疏渠也因地制宜的,根据自然的条件预留了数以千计的水库,这些水库在旱季的时候,可以保住庄稼的性命,而在水涝的时候,则可以容纳多余的雨水,从而减轻庄稼被淹的损失,而且,这些水库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有些适合喂养鱼鳖,有些则适合种植莲藕、菱角之类的水生植物,也算没有浪费资源。
所有的这些计划设定好了之后,李疏渠再三考虑,反复设想,而后才将图纸交到华安的手中。
华安对于水利方面并不是很精通,看了李疏渠的图纸,自然是找不出任何破绽了,于是,点头同意了这个计划。
得到华安的首肯后,李疏渠便展开行动,他让手下的一大批水利人才亲临现场,指挥百姓开垦土地,挖掘沟渠,并给予应有的指导。
而他自己则在各个地方来回巡查,以确定百姓开挖的沟渠是否符合要求,有没有错误的地方,在确认无误后,才会放心的离开,并检查下一个位置。
与李疏渠一样,负责后勤保障的马当等人,也忙碌了起来,他们要不断的了解开垦的情况,并根据需要购买应有的物资送往挖渠的第一线,然后,还要核对账目,确认所拨出的银两都是必须拨出的,没有多拨和漏拨的情况,以防止浪费和杜绝不必要的麻烦。
有了李疏渠和马当等人的帮助,华安的压力大大的减轻了,但作为一州之主,华安仍需承受很大的压力,毕竟,李疏渠和马当在遇到重要的事情时,还是要向华安请示的,而华安也不能放权太大,以防止他们形成独断专行的习惯,从而取代自己的地位。
经过十万劳动力连续一个多月的努力,梁州新开垦的土地已经初具规模了,只要等待数月,待春暖花开之际,便可以播种了。
随着寒流的一次次袭来,汉中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冷,但只要土地还能挖动,李疏渠便不忍放弃,毕竟,冬季是农闲的季节,是老百姓最闲暇的时候,过了这个冬季,一旦春暖花开,便是农忙时节了,若是再挖沟渠都有违农时了。
好在有秦岭阻隔,寒流来的还不算猛烈,此刻,在秦岭的北面,整个关中平原早已是冰天雪地,而汉中之地,却还没有结冰,算是比较暖和了。
半个月后,又一次寒流袭来,汉中之地终于飘起了雪花,土地也变得坚硬起来,而这时,李疏渠的全部计划都完成了,汉中郡辖区,万顷新建的良田和无数大大小小的沟渠都建造完毕了,辛苦了数月的老百姓返回了温暖的小家,雷暴和赵武麾下的两万大军,也返回了各自的大营。
天空的雪花越飘越大,给汉中的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让整个汉中之地,看上去都是银装素裹的,充满了童话的魅力。
为了考察李疏渠等人的成果,华安不辞辛苦,带着马当、谢思明、李疏渠等人,冒着鹅毛大雪前往汉中的各个位置,检查新建的万顷良田。
在沔阳城以东二十里的位置,李疏渠指着前方一大片平整的土地,轻声介绍道:“华将军,这里的土地以前都是坑坑洼洼的,但此处水源充足,在下只是让千名百姓开挖几条沟渠,并平整一下土地,如此,万亩良田便出来了,十分的省时省力。”说完自豪的看向远处。
华安微微笑了笑,轻声道:“不错,真的不错,这都是先生呕心沥血之作啊!哈哈!”
“将军,为了开垦这些荒地,下官也是出了不少力啊!”马当看向华安,笑着说道。
华安看的出来,马当这是戏言,并不是为了争功,于是,正色道:“马大人不辞辛苦,为了开垦荒地忙里忙外,也是大功一件,本将是不会忘记的,这万亩良田,你随便挑一千亩,赏给你了,如何?”说完看向马当。
“不用了,不用了,下官有不少俸禄,这些土地还是让给没有土地的百姓吧!他们才是最迫切需要田地的人。”马当摆了摆手,拒绝了华安的美意。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好吧!现在新开垦的田地还不是很多,就留给百姓了,待日后田地多了,本将一定会赏赐给你们的,你们任何一个人都有份。”说着看向身旁的谢思明、王三、雷暴等人。
众人听了华安的承诺,都非常高兴的笑了笑。
此时,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华安一行人不得不捂着眼睛,以防止雪花进入眼中。
“将军,这大雪来的可真巧啊!我们开垦土地刚结束他就下了,若是早几日,岂不麻烦大了。”谢思明看着漫天的大雪,心有余悸的说道。
华安大笑一声,打趣道:“听梁州当地的百姓说,今年的雪下的特别的晚,其实,本将觉得这大雪早就该下了,只是上苍见我们梁州有这么多的百姓在辛苦的开垦田地,于是不忍心,所以就一直憋着,直到我们开垦完所有的土地,才一口气下个痛快啊!哈哈!”说完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听了华安的玩笑,所有人都大笑了起来。
“将军,下这么一场大雪,对汉中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至少过冬的作物不会被寒冷的空气冻伤了,而且,还可以保持土地的水分,对来年的春耕大为有利啊”马当看着漫天的大雪,正色说道。
第四百七十七章书生张育
瑞雪兆丰年的道理,华安还是懂的,梁州当地便有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有此可见冬雪的好处。
就算是新开垦的荒地,冬雪融化后产生的冰水,也可以渗入地下,从而冻死地表越冬的害虫,为来年开春带来好处。
“马大人说的对,这一场大雪下来,是既为作物保暖,又杀灭了地表的害虫,明年一定是丰收之年啊!咱们新开垦的土地也不能浪费了,只要来年一开春,便要召集百姓种上作物。”华安看向马当,正色说道。
马当轻声道:“将军放心吧!下官会全力办好此事的。”
有了马当的亲口承诺,华安放心了不少,在继续视察一段时间后,华安便带着一行人返回了南郑。
过年越来越近了,天气也变得越发寒冷,老百姓都窝在家中,享受着家的温暖,而驻守汉中的北伐军将士,却还在寒风呼啸的雪地里刻苦训练。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是最能锻炼人意志的时候,此时加强练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精锐的北伐军更加的勇猛。
北伐军将士大部分都是江南人,在此年关临近之际,戍守在几千里之外的梁州,将士们难免会有思乡心切的感觉,为了让将士们在梁州可以找到家的感觉,在训练之余,华安安排了梁州的老百姓进入军营,与北伐军将士一起共同进餐,并带来许多梁州的特产,以此来减弱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年关一天天的临近,整个南郑城都处在一片童话的世界里,除了每日处理最基本的事物外。华安时不时的便会前往城内视察,并了解整个南郑的布局。
南郑城是梁州的州城,城池规模自然不小,各种各样的设施都很齐全。但由于处在汉中郡这个偏僻的位置。因此,和其余各州的州城比起来。就显得有些逊色了,而且,城内还有许多闲置的土地,让整个城池看起了显得有些空旷了。
尤其是北门东侧的一大块空地。足有好几百亩,看上去显得很是荒凉,这么一大块空地,必须要彻底的建设起来,华安在心里下定决心。
“大哥,皇甫先生来了。”就在华安与王三视察到北门附近的时候,皇甫医带着族中的几位长辈恰好也来到了这里。
华安一见皇甫医。便想起来了,前些日子,皇甫医曾经向自己上书,要在此处建设医学馆。当时,只是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而作罢,但华安却也答应了他们,一旦时机成熟,立即动工建设全新的医学馆和文学馆。
现在皇甫医带着族人前来此处,多半是考察这里的空地,以便制定详细的建馆计划,然后交于华安审阅。
“华将军。”皇甫医等人见了华安,连忙依次行礼。
华安摆了摆手,轻声道:“各位前来此处,一定是为了建新馆的事情吧!说说吧!有什么计划。”
“呵呵!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将军。”皇甫医笑了笑,指着眼前的一大片空地,轻声道:“将军,此处空地极大,在下的医学馆需要靠近城门的五六亩地,这样既便于学员出城采药,也有足够的空间晒药和容纳更多的学员。”
“将军,文学馆分支较多,现有的临时馆舍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为了梁州的百年大计,新建的文学馆至少需要十余亩,方可满足要求。”皇甫儒抱拳说道。
华安闻言,笑了笑,大声道:“这里的空地足有数百亩,你们要求的也太少了,五六亩的医馆和十余亩的文学馆实在是太寒碜了,本将现在就决定了,这里的数百亩空地全部用来建设医馆和文学馆,靠近北门的三分之一建设医学馆,剩余的三分之二全部用来建设文学馆,两馆之间留出十亩的空间,本将打算在这里建设一座十丈高的雕像。”
一听华安要将这里的数百亩土地,全部用来建设医学馆和文学馆,皇甫医和身后的家族中人,都高兴的合不拢嘴,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华安出手会这么阔绰,给他们这么多的土地建设馆舍。
皇甫医高兴之余,看向华安,好奇的问道:“将军,为何要在两馆之间留下十亩的空地,还要建设十丈高的雕像。”
华安顿了顿,正色道:“医学观和文学馆的组建,全部仰仗你们皇甫家族的功劳,况且,本将对你们的先祖皇甫谧先生仰慕已久,为了表彰你们皇甫家族,也为了宣扬皇甫文化,招揽天下更多的人才聚集梁州,本将决定雕刻一尊十丈高的皇族谧石像,就立在医学馆和文学馆之间,以让后人景仰这位医学和文学界的天才。”
见华安要雕刻的是皇甫谧的雕像,皇甫家族的众人都有些吃惊,他们没有想到华安对他们的先祖是如此的景仰,内心一时感慨不已。
见皇甫家族的众人,都是一副吃惊的模样,华安淡然一笑,轻声道:“好了,关于雕像的容貌等细节,这都要仰仗各位了,到时候,本将会派石匠师傅与你们商量的。”
皇甫医感动的都有些哽咽了,他看向华安,轻声道:“将军如此看重我们皇甫家族,皇甫家族一定不负将军。”
“将军放心,我等一定全心全意,把馆舍办好,以不辜负将军。”头发斑白的皇甫儒抱拳说道。
“好好好,你们皇甫家族都是好样的。”华安点头夸赞了一句,正色道:“如今,年关将近,土地坚硬无法动工,来年春季,只要土质松软便立即动工,在动工之前,你们可尽快与工匠师傅商议,画好施工的图纸,以方便来年的动工。”
皇甫医闻言,抱拳道:“将军放心,在下一定尽快确定方案。”
“好,那就好。”华安点了点头。
简单的聊了一些细节之后,华安便与王三策马返回,而皇族家族的众人却仍留在北门附近,勘察地形,并商量着如何建造馆舍。
华安与王三策马返回刺史府的途中,见前方数百米外有人躺在地上,便勒马缓行了过去。
“大哥,前方好像是文学馆下辖的聋哑馆,不知出了什么事情?”王三看着前方,轻声说道。
“过去看看。”华安说着策马继续行进。
“有手有脚,不聋不哑,却来这里白吃白喝,给老子滚蛋。”聋哑馆门口的一名卫兵,朝躺在地面上之人骂了一句,随即转身返回聋哑馆之中。
地面上满是积雪,一名书生模样的男子躺在雪地上,艰难的想要爬起,却怎么也爬不起来。
华安蹙眉观察了半晌,见这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虽然面色憔悴,但天庭饱满,有一股器宇轩昂的气质,于是,跳下战马走了过去,并将右手伸向这名年轻人。
年轻的书生躺在地上,见华安伸手过来,仰头看了华安一眼,笑了笑,抓住华安的右手,并试着用力爬起,但还是没能爬起。
华安看的出来,这名年轻人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于是,猛的一用力将这名年轻人拉了起来。
“多谢将军。”见华安一身武服,年轻书生颔首向华安行礼。
华安笑了笑,轻声问道:“你好像是被赶出来的,出了什么事,跟本将说说。”
年轻书生缓了一会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仔细的说了一遍,原来,这名年轻的书生叫张育,喜欢游历天下。
他从关中开始,一路经过中原、江南、南中,最后进入蜀中,在成都待了一个月后,便又启程前往梁州,抵达南郑之后,由于盘缠用尽,短时间内也没有谋生的能力,只好饿肚子,后见新组建的聋哑馆收容聋哑人,给予食宿却不收一文钱,于是,便冒充聋人混了进去,不料饭还没吃一口,便被人识破,最终被赶了出来。
得知年轻的书生叫张育,华安心头微微有些惊奇,这个名字似乎很是熟悉,思考了半天,终于想到在这个时代是有一个反抗前秦统治的著名人物叫张育,也许就是眼前这个人。
见眼前的书生器宇轩昂,眸子中有一股英气,华安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断。
“刚进入聋哑馆便被识破,你可真是够笨的,你只要不说话不就可以蒙混过关了。”王三开口噫吁了一句。
张育叹了口气,摇头道:“真的不是在下脑子笨,一位军爷站在我身后,突然大声问‘书生,你叫什么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