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5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慕容俊看向身旁的众大臣,大声道:“代国大军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我大燕国岂能落在人后,本王打算让辅国将军麾下的人马,在返回襄国之后,稍作休整便南下邺城,以在代国攻取晋阳城之前,攻下邺城,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王上圣明,不过,辅国将军麾下的兵马是十三万,而魏晋联军的兵力足有十六万,魏国败将王午,所率领的近两万人马,要不了多久也会抵达邺城,兵力优势就更加明显了,是否应当增加兵力,以让我军稳操胜券。”一名大臣建议道。

慕容俊闻言,点了点头,正色道:“爱卿言之有理,本王打算从王叔麾下的五万兵马中抽调两万主力增援襄国,另外,从新组建的十万后备军团之中,调拨五万人马前往襄国,如此,辅国将军麾下,可指挥的兵马将高达二十万之众,对付军心已经涣散的晋军兵马,一定是绰绰有余了。”

“王上如此安排,我军一定可以攻破邺城,早日实现先王的宏图大业。”一名大臣大声恭维道。

慕容俊闻言,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先是天降甘霖,紧接着便是麾下兵马大破鲁口城守将王午,而后,又传来了代国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的喜讯,可谓是一日之间,三喜临门,慕容俊想不高兴都不行。

“报,王上,建康城方向传回重要消息。”就在慕容俊兴奋的想着三喜临门的事情时,又一名小校奔入了大殿,并抱拳道。

慕容俊闻言一惊,心下想着会不会是第四件喜事呢?连忙问道:“晋国朝廷有什么动静,快速。”

小校抱拳道:“启禀王上,晋国朝廷已经下令,要册封晋将华安为北王,册封桓温为南王,负责册封的两路使者已经出发。”

“什么,晋国朝廷居然册封此二人为王,这怎么可能。”慕容俊闻言,大为吃惊,并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他之所以不立即向邺城发起进攻,为的就是等待晋国发生动乱,从而趁火打劫,如今,大晋朝廷正式册封此二人为王,这足以说明,大晋朝廷已经服软,并不打算掀起讨逆行动,而如此一来,晋国就不会动乱,大燕国就没有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

“王上,真没有想到,晋国这么快就渡过了这个危机,看来,我军要加紧准备了,否则,一旦晋军主力恢复士气,对我军将极其的不利。”一名大臣说道。

慕容俊连连点头,并下令道:“快,立即下令,让各军兵马即刻出发,向襄国城行进,只要二十万兵马集齐,立即向邺城发起进攻。”

“是,王上。”一名官员闻令,立即前去传令。

慕容俊与麾下重臣在一起,商议了具体的攻打邺城的计划,而后,众大臣便相继离开王宫。

此刻,慕容俊的心里,多多少少的有点后悔,他后悔自己不该让主力大军攻打鲁口城,从而错过攻打邺城的最佳时机,此刻,晋军主力的士气在逐步恢复,晚一日进攻,对燕国大军来说,都是增加了一分难度,因此,必须尽快向邺城发起进攻,以在晋军主力恢复战斗力之前,重创魏晋联军,攻下邺城。

在邺城方向,华安麾下的大军,正在逐步恢复士气,关中和蜀中传回的家书,让将士们不再愤愤不平,从而更加安心的训练,这让华安放心了不少。

华安相信,只要多加训练和激励,麾下大军很快就可以形成强悍的战斗力,从而完全不必惧怕燕国主力大军。

“大哥,并州方向传回消息,代国十五万大军长驱直入,已经连续攻占几十座城池,谢艾将军一路后撤,现在已经退入晋阳城了。”就在这时,王三奔入中军大帐,大声汇报道。

华安闻言,轻声道:“这个,大哥已经知道了。”

王三闻言一愣,焦急道:“大哥,我军在并州方向已经丢掉了几十座城池,谢将军一退再退,照这样下去,晋阳城也坚持不了几天了。”

“你不用担心,谢将军是凉国名将,前几日不是刚刚小胜一场吗?只要有谢将军在,并州一定丢不了。”华安肯定的说道。

“大哥就这么相信谢艾。”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点头道:“我相信自己的判断,谢将军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说完笑着看向王三。

“报,启禀将军,燕国两路大军合围鲁口城,魏国大将王午不敌燕军,鲁口城已经被攻破,王午将军率领部分将士,正在向邺城撤退,估计三日之内,便可以抵达邺城。”一名小校奔入华安的中军大帐,抱拳说道。

“大哥,真想不到燕国大军,这么快就攻破鲁口城了。”王三闻言,惊讶的说道。

“王午困守鲁口城,被攻破城池,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王午却帮了我军的大忙了,我们还要好好的感谢他呢?”华安笑着说道。

“大哥,此话怎讲。”王三不解的问道。

华安说道:“你想啊!前些日子,我军军心涣散,本是燕军进攻邺城的最佳时机,不过,燕军主力却舍弃邺城,进攻王午将军驻守的鲁口城,如此一来,我军就有了喘息的机会,从而逐步恢复士气,你说,我们是不是该感谢王午将军呢?”

“大哥说的是,我们还真该好好的感谢王午将军呢?哈哈!”说完大笑了起来。

正文第七百二十九章蜀中来信

就在华安与王三打趣的时候,又一名小校进入了中军大帐,并抱拳道:“启禀将军,据前线斥候回报,燕国多路大军皆出现异动。”

“燕国大军有何异动,快说。”华安连忙问道。

小校抱拳道:“将军,慕容恪的燕军主力,已经向襄国奔来,另外鲁口方向和蓟城方向的数万燕国大军,也开始向襄国方向调动,数路大军加起来足有二十万人马,燕军似乎有攻打邺城的打算。”

“大哥,燕军大规模向襄国城集结人马,似乎真的是要攻打邺城啊!”王三闻言,也做出了同样的判断。

华安点头道:“没错,燕国大军的确有攻打邺城的打算,此刻,代国大军已经推进到晋阳城,慕容俊怎能甘心落于人后,不过,慕容俊攻打鲁口耽误了不少时间,此刻,向邺城进攻已经太晚了,我军与魏国大军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只要沿着漳水列阵,便可以将燕国大军阻挡在漳水以北,先耗上几个月,而后在燕军疲惫不堪的时候发起反击,必可一举击溃燕军主力。”

“大哥说的是,我军士气已经恢复,现在的我军,已经不必惧怕燕军主力了,不过,大哥似乎要与燕军打持久战,打算耗几个月,这是为何?不能速战破敌吗?”王三疑惑的说道。

华安开口解释道:“燕军兵力优于我军,战力也不再我军之下,再加上燕军主将慕容恪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我军想要速战而胜之,岂会那么容易,况且,燕军主力皆是骑兵,而我军和魏国大军却有不少的步兵,为了阻止燕军骑兵发挥优势,我军自然要借助河流的力量,沿河驻守,让燕军不能飞渡,如此对峙数月。燕军必然难以支撑。这就为我军带来了胜利的转机。”

燕国大片区域,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粮食的减产自然是非常严重的,华安相信。只要自己与燕国大军耗到秋收之后。燕军主力所要承受的压力一定非常大。进而不得不撤军。

“大哥觉得,若是我军主力与燕军主力正面厮杀,我军会居于下风?”王三轻声问道。

华安想了一下。正色道:“我军与燕军的实力,应该在伯仲之间,谁弱谁强不太好判断,若是正面厮杀,很有可能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如此一来,岂不让第三方坐收渔翁之利。”

华安所说的第三方,自然是蒲洪、姚襄之流,甚至,还包括桓温、殷浩等人,为了打击燕国,而让自己麾下的大军承受巨大的损失,从而失去威慑第三方的能力,这是华安所不愿意做的。

见华安首先考虑到黄雀在后,王三认可的点了点头,对华安的见识表示赞叹和佩服。

“大哥,燕国此时调兵遣将,估计最快半个月就可以集结完毕,二十天之内,就可以对邺城发起进攻了,我军如何布置,还请大哥早日安排。”王三请命道。

“不急,如何布置防守事宜,大哥还要与蒋干将军商议一下呢?毕竟,此刻,我军兵力不足,必须与魏国大军同仇敌忾,方能挡住燕国大军的进攻,稳住我军的阵脚,我军目前的任务,仍然是继续训练,以逸待劳,等候燕军主力的进攻。”华安轻声说道。

王三闻言,点头道:“既然如此,我这就去训练大军,半个月之内,一定让我军完全恢复战斗力。”说完走出中军大帐。

随后,华安在中军大帐中,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派遣心腹亲兵,远赴辽东以北,游说高句丽和扶余等势力,准备在燕国的大后方放一把大火,以牵制河北的燕军主力。

华安不指望高句丽和扶余能帮多大的忙,但华安相信,只要燕国得知他派遣心腹前往高句丽等国,心里一点会非常的紧张,并不得不在辽东方向留下足够的防守兵力,以防这些已经归附大燕国的势力,发生反叛大燕国的行动。

关中方向已经日趋稳定,并且有王猛负责治理,华安基本不用操心,而蜀中方向的情况有些微妙,对于自己昔日兄弟内心的真实想法,华安还不是很清楚,不过,华安在离开蜀中,北上关中的时候,早就有了安排,在雷暴、铁牛两位主将麾下的部将之中,有许多都是华安安插的心腹,并且,这些人全都是单独行动,彼此之间,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向华安汇报蜀中的形势,以及雷暴、铁牛最近都做了什么异常的事情,当然,若完全没有异常,就不汇报,以增加隐蔽性。

这也就是说,华安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只要雷暴、铁牛出现异动,其麾下的部将之中,便会立即有人站出来,控制他们,并取而代之,从而确保蜀中,在华安的控制之中。

同时,为了防止雷暴和铁牛这两名优秀的将领,真的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华安派遣张育前往蜀中,对他们进行劝说,并让他们继续支持自己。

当然,为了防止张育心怀不轨,华安暗中在张育的身边也安插了眼线,并派遣多路聪士紧盯他的一举一动,一有异常情况,立即回报。

安排了如此多的眼线,监视自己麾下的重要属下,华安突然觉得自己,已经不信任任何人了,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派遣眼线监视这些部下,也是因为害怕失去他们,是做大事者所必须具备的手段。

几日后,蜀中方向传回消息,张育已经与铁牛、雷暴联络上了,并成功劝说二人继续支持自己,而后不久,华安便收到了张育的亲笔信,信中将蜀中的情况,详细的向华安介绍,并表示经过一番努力,雷暴和铁牛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华安称王,并随时愿意听候调遣。

又过一日,华安受到了铁牛和雷暴的亲笔信,他们二人以兄弟的口吻,支持自己为王,并在信中称呼自己为北王大哥,口吻非常亲切,似乎多年的感情丝毫没有变化一般,直让华安觉得,在他们身边安排心腹有些不妥,不过,为了预防万一,华安仍旧不会撤出自己对二人的所有监视,就当保护他们好了。

得到雷暴和铁牛的全力支持,华安的心里又稳定了不少,此刻,蜀中、关中、司州皆在掌握之中,华安麾下的全部兵马足有三十余万,兵力不再燕国之下,若是紧急动员百姓参军,组建五十万大军,不在话下,只是,以目前蜀中和关中的粮草供应,没有必要组建如此多的部队,以防拖垮经济发展。

放眼当今天下,华安甚至觉得,若是自己敢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单以兵力来说,华安麾下的全部兵马与燕国大军,当在同一水平,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两股势力,除此之外,桓温的荆州军和拓跋什翼键的代国大军,兵马皆有二十万左右,亦不可小觑,殷浩的扬州军团,也有二十万人马,不过,蒲洪、姚襄、张遇、魏统等人全部难以控制,除去这十余万兵马,扬州军团的兵马只有十万左右,在大晋的三支主力之中,是最弱的一支。

另外,魏国、凉国兵马皆有十万之众,高句丽、扶余等其余势力的兵马,则没有超过十万兵马的,实力相对比较弱小。

但燕国与代国已经结盟,两国的大军加在一起足有五十万以上,若是把燕代两国看成一体,则必然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而且,燕代联军全部南下对付华安,这还是让华安承受很大压力的,而华安目前,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依附于自己的魏国大军,魏国与燕国是死敌,魏国大军可以为自己分担来自燕国大军的压力,而代国大军的压力,就只要靠谢艾独自承担了,好在晋阳城附近山地多,代国的大漠铁骑无法发挥最大的威力,这就给谢艾挡住代国大军提供了便利。

不过,如此一来,华安麾下的主力兵团全都被燕代联军牵制了,因此也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应对突发的威胁,比如、桓温军团、殷浩军团、蒲洪、姚襄等势力,这些势力的兵马加在一起足有四十万之众,比华安全部的兵马还多。

为此,华安做事也只能适可而止,比如为了摆脱大晋朝廷的掣肘,只能暂时选择表面效忠大晋朝廷的称王,而不能直接称帝,否则,这些势力很有可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自己,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华安知道,自己的实力虽强,但也不能应对百万大军的威胁,至少目前还没有如此大的实力。

而为了应对日后,可能更加严峻的天下形势,华安必须加紧发展农业,并以关中为核心,囤积更多的粮草物资,并在合适的时候,在关中方向训练一支十万人马以上的精锐兵团,做为战略预备队,而这支重要的部队,由王猛全权负责训练。

正文第七百三十章正式称王

半个月后,燕国二十万主力大军,已经在襄国城集结完毕,主将慕容恪让麾下大军立即开始准备,一日后,便开始向邺城方向进军。

在向邺城发起进攻之前,慕容恪自然要详细的了解邺城方向,晋军和魏军的具体情况,以做到知己知彼,并为此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前往邺城。

斥候带回来的消息,与慕容恪料想的情况基本一致,晋军的军心已经逐步稳定,并与魏国大军一起,开始布置防守。

如此情况,让慕容恪颇为忧虑,在一个多月之前,本有很好的进攻机会,结果慕容俊却让他们进攻鲁口,如今,鲁口城算是顺利的被攻破了,但却也让邺城的晋军恢复了士气和军心,此时进攻邺城,纵然是增加了兵力,但相比之前,还是困难了不少。

在中军大帐之中,慕容恪将刚刚绘制好的邺城周边地形图,摊在眼前的案子上,并仔细的观察邺城周边的地形和地貌,寻找攻破邺城的办法。

“四哥,邺城紧靠漳水,我军若要攻破邺城,就必须先渡过漳水,而渡过漳水之前,必须渡过滏水,滏水和漳水是我军必须逾越的两条障碍,为此,我军必须先攻占武安、易阳等数城,而后直逼滏水北岸的临水城,只要攻破临水城,我军便可顺利的渡过滏水,而后直逼漳水,渡过漳水之后,邺城便是我军的囊中之物了。”慕容霸大声分析道。

慕容恪闻言,轻声回道:“武安、易阳唾手可得。临水城在滏水北岸,也不难攻取,只是漳水宽阔,适合大军渡河的位置并不多,若是晋军沿河布置防守,我军短时间内,只怕很难攻破漳水防线。”

“四哥说的是,我军以骑兵为主,的确最怕河流了,不过。漳水绵延数千里。晋魏联军不可能处处设防,我军总能找到突破的位置。”慕容霸大声说道。

慕容恪点头道:“二哥已经下定决心要攻取邺城,就算有再多的困难,我们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