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4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安闻言,摇了摇头,正色道:“你们莫要轻敌,燕国君臣,本将在十余年前,便与他们认识了,对他们的性格也算有所了解,据本将所知,他们可不是那种胆小怕事的庸人啊!此时突然按兵不动,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说完看向王三。

王三点了点头,轻声道:“大哥说的是,十余年前的辽东之行,我们的确见识了燕国君臣的实力,他们的确不是易与之辈,我军不应该轻敌。”

见华安与王三皆是全力的夸赞燕国君臣的实力,众将皆是有些不信,毕竟,他们没有亲眼见识过燕国君臣的实力,自然不会相信燕国君臣有过人的实力。

正文第六百九十八章分兵临水城

华安一时之间,无法判断燕军的企图,不过,不论燕军有何企图,他都不会惧怕和示弱,阻止燕军南下攻占邺城,是华安的底线。

“将军,魏国大将蒋干前来求见。”就在华安与麾下诸将刚刚进入中军大帐的时候,传来了魏国大将蒋干前来拜访的消息。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快快有请。”

“是,将军。”亲兵小校闻令,转身离开中军大帐。

很快,魏国大将蒋干一身戎装的进入了华安的中军大帐,并抱拳拜道:“末将蒋干,拜见华将军。”

华安连忙起身,上前扶起蒋干,热情道:“蒋将军客气了,快请上座。”说完轻轻伸手,示意蒋干坐在上首的位置。

“谢将军。”蒋干谢了一句,并坐在了中军大帐上首的位置。

在蒋干坐下后,华安也返回尊位,坐了下来。

蒋干刚刚坐下,便侧身抱拳道:“此次华将军亲自率领主力大军增援邺城,我魏国君臣子民皆感激不尽,蒋干在这里,就代大魏国的全体子民多谢华将军了。”说完颔首向华安行了一礼。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蒋将军客气了,既然魏国献出传国玉玺,向我大晋朝廷称臣,那你我就是一家人了,燕国无故攻打魏国,本将岂能坐视不理。”

华安这么说,既显示自己增援邺城的必然性,又借机提醒蒋干。大魏国已经是大晋朝廷的一部分了,邺城已经是大晋朝廷的城池,大魏国的子民,也都是大晋朝廷的子民。

蒋干闻言,自然明白华安的意思,不过,此时的大魏国,早已不是冉闵刚刚建国时的强大魏国,而是一个已经被战争托的残破不堪的魏国,尚不能抵挡燕国的入侵。就更不能与大晋朝廷分庭抗礼了。

“华将军说的是。你我都是一家人,眼下,燕国十余万主力骑兵屯兵襄国,随时有南下邺城的可能。只要华将军与我蒋干联手。一定可以确保邺城的安危。”蒋干大声说道。

从蒋干的话语里。华安听出了一丝担忧的味道,蒋干是害怕燕军主力骑兵随时南下邺城,所以。想让华安与麾下的主力大军,全部屯集邺城周边,以与魏国主力军团合二为一,抵挡燕军可能的入侵。

华安自然也有这样的打算,顿了顿,笑道:“蒋将军说得对,你我二人合力,一定可以阻挡燕军主力骑兵的南进,守住邺城。”

蒋干闻言,自然大为满意,不过,邺城的面积着实有限,让华安麾下的主力大军尽数进入邺城是不现实的,而让这么多的晋军援兵长期露宿野外,蒋干也觉得有些不妥,毕竟,一旦遇到恶劣的天气,驻扎在野外的将士,很有可能会染上疾病,从而影响大军的战斗了。

而在邺城以北二十里处的临水城,是个不错的驻军之地,此刻,这座城池有五百名魏军将士驻守,城内的百姓也逃散了大半,可谓是一座空城,在临城之中驻扎数万主力大军,是毫无问题的。

“华将军,邺城百姓众多,主力大军只怕驻扎不下,然而让将士们露宿野外,末将心里甚为不安,在邺城以北二十里,有一座临水城,此城是距离邺城最近的城池,若大晋主力可以驻扎在临水城,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知将军意下如何?”蒋干说着看向华安。

临水城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驻扎之地,不过,华安从蒋干的安排中,也看出了一丝让他不安的成分,临水城虽然适合驻扎大军,但却在邺城的正北方向,可谓是邺城正北的门户,若燕军主力南下进攻邺城,临水城必将首当其冲,而华安麾下主力大军,若是驻扎在临水城,就成了燕军骑兵首先要打击的目标,而驻扎在邺城的魏国大军,却可以很好的保存实力,甚至,在自己与燕军主力骑兵两败俱伤的时候,魏国大军很有可能会断了自己的后路,从而造成致命的后果。

当然,华安相信魏国大军,一般不会轻易的倒戈,但有一句话叫世事难料,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要考虑到所有的可能,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临水城的确是个好地方,很适合大军驻扎,不过,本将麾下的大军对临水城周边的情况不是很熟悉,若与魏国兵马一同驻扎临水城,就最好不过了。”华安正色说道。

华安这么说的目的,便是让蒋干从邺城分出部分兵马前往临水城驻扎,以腾出邺城的部分地方,让自己麾下的部分人马进驻邺城,同时,在燕国主力骑兵南下的时候,这部分魏国大军,也可以与自己麾下的主力人马,分担燕军的压力,从而减少自己麾下大军的伤亡,同时,分散魏军主力兵马,也有利于华安将魏军彻底的控制住,从而逐步蚕食消化,最终实现吞并魏军兵马的目的。

见华安有如此要求,蒋干眉头蹙成了一个大疙瘩,他自然明白一旦如此分兵,就意味着大魏国将被晋军彻底的控制住,从而完全失去自我,真正的成为大晋朝廷的一部分。

但此刻,燕军主力骑兵已经攻占襄国,距离邺城不过两百里的路程,骑兵急行军两日便可抵达,若是晋军一怒之下撤出了邺城周边,燕军骑兵长驱直入就麻烦了,在蒋干心中,大魏国就算被大晋朝廷吞并,也比被燕国这样的异族吞并要好得多,为此,只有选择答应华安的要求。

“末将派遣两万步兵,随大晋主力一同前往临水城驻扎,华将军以为如何?”蒋干无奈的说道。

华安闻言大喜,正色道:“如此甚好,本将会派遣六万大军前往临水城驻扎的,这样一来,你我两军的兵马,便有八万在临水城之中,足以阻挡燕军主力骑兵的南下,以确保邺城的安全了。”

此次北进,华安共调动了十一万人马,其中,邓羌的三万主力骑兵,驻扎在邺城西部的林虑城,以确保邺城的侧翼,另外八万人马已经全部抵达邺城,华安派遣六万前往临水城,那么,剩下的大军就只剩下两万了。

但华安要留下的两万人马,却是麾下最精锐的亲卫军和无当飞军,这两万人马驻扎在邺城,足以震慑魏国的三万人马,从而让魏国朝廷不敢有非分之想,另外,前往临水城的六万大军,也有陈破虏和陈灭胡的两万主力骑兵,另外四万则是战力不强的后备军团,但有数量的优势和城池的依托,守住临水城是毫无问题的,况且,一旦燕军骑兵南下进攻临水城,华安会率领亲卫军、无当飞军以及魏国的几万兵马,增援临水城,并让左翼的邓羌率领三万主力人马,从侧翼杀出,给燕军主力以致命的打击。

华安的十一万主力大军,与魏国集结的五万大军,合在一起有十六万之众,对抗燕军主力骑兵南下,还是有很大把握的。

在与华安商议一些驻军邺城的细节之后,蒋干离开华安的中军大帐,返回了邺城之中,准备调拨两万步兵,与晋军六万大军,一同前往临水城驻扎。

经过一日的准备,华安麾下的六万大军,与魏国的两万大军已经完全准备就绪,并分别在邺城的西门和北门处集结完毕。

在蒋干的命令下,北门处集结的魏国两万步兵率先出发,向临水城方向行去,而在西门方向,华安正在检阅即将出发的队伍。

“大哥,六万大军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出发了。”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策马行至陈破虏和陈灭胡的面前,看着二人,正色道:“二位将军,临水城是邺城正北的门户,你们驻守临水城,便肩负着保卫邺城北大门的重任,你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一定要出色的完成任务。”

“将军放心,我军有六万人马,再加上魏军的两万人马,守住一个小小的临水城,绝对没有问题。”陈破虏大声保证道。

“将军,我们一定守好临水城,临水城交给我们兄弟,您就放心吧!”陈灭胡同样大声表达决心。

见陈破虏和陈灭胡皆是充满信心,华安很是满意,不过,燕军主力骑兵甚是骁勇,华安心里还是很担心,为此,再次叮嘱道:“本将相信二位将军的实力,一定可以很好的守住临水城,不过,燕军骑兵极为骁勇,你们一定不可有轻敌的心思,若是燕军主力骑兵倾巢而来,切不可贸然出城与燕军骑兵决战,要利用城墙固守,以等待本将的援兵抵达临时城,切记。”

“将军放心,我们记住了。”陈破虏和陈灭胡,抱拳领命道。

华安笑着点了点头,下令道:“天色不早了,出发吧!临水城有什么情况,立即回报。”

“是,将军。”陈破虏和陈灭胡异口同声的应了一声,并立即率领所部大军,浩浩荡荡的向临水城方向行去。

见麾下六万大军,已经渐渐离开视线,华安便策马返回大营,让将士们立即收拾,准备进入邺城之中驻扎。

正文第六百九十九章蒲洪的远见

华安与麾下的一万亲卫军,经过一番准备之后,便浩浩荡荡的开进了邺城之中,并与无当飞军一起,在邺城西北角的铜雀台一带驻扎下来。

铜雀台是邺城的制高点,也是整个邺城之中,空地最多的区域,平时,除了检阅部队之外,一直都是空着的,蒋干将晋军两万人马安排在此处,便是为了让晋军可以更好的扎营和训练,同时,对邺城百姓的干扰也减至最小。

华安与麾下的人马,在进入邺城之后,自然也是非常的恪守军规,并没有出现扰民的现象,也没有随意离开铜雀台一带,这给邺城的百姓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也让魏国的群臣大为叹服。

就在华安率领亲卫军,顺利进驻邺城之际,在黄河以南的陈留郡,由华安麾下三千大军负责护送的魏国使团,已经抵达雍丘城以南,即将进入张遇和周成设置的埋伏圈。

张遇和周成,各自率领五千轻骑,在雍丘城南的山谷埋伏了整整两日,等的就是魏国使团,通过斥候的探查,他们得知了魏国使团即将抵达,不禁大为兴奋,并做好了随时突袭的准备。

不过,张遇和周成并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已经被山谷正西七八里外的魏统和乐弘看在了眼里,魏统和乐弘出发晚了一步,在抵达山谷之前,派出去的斥候,便意外的发现了张遇和周成麾下的兵马,并及时通知了他们。

魏统和乐弘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让麾下的兵马隐蔽前进,并在距离七八里的安全距离上,悄悄的驻扎了下来,准备在张遇和周成夺得传国玉玺之后,再发起进攻,从而以逸待劳,一举取得传国玉玺。

当然,在更远的位置,姚襄的三万精锐已经蛰伏起来,并派遣大量斥候。探查雍丘方向的一举一动。在得知雍丘方向有张遇、周成、魏统、乐弘等多路人马,总兵力不再自己之下时,姚襄微微吁了口气,幸好他不是第一个下手的。否则。纵然有三万精锐。也无法夺得传国玉玺。

在任城的蒲洪大营,蒲洪正与两个儿子在中军大帐之中,密切关注陈留郡方向传回的情报。他们已经商议好,要在最关键的时刻,以雷霆的速度出手,一举夺得传国玉玺。

“父亲,从周成和张遇等人埋伏的位置推测,他们是要在雍丘附近下手,而魏国使团就快要抵达雍丘了,相信要不了多久,雍丘城方向便会迎来一场大战,我军是否也该出发了。”蒲健正色问道。

蒲洪摇了摇头,正色道:“一定要沉住气,你们想想,若是姚襄得知我军也奔雍丘而去,他还会卖力的与魏统、乐弘他们厮杀吗?想必,他一定不敢出战,若是姚襄不肯出战,我军也不能出战,否则,就会被以逸待劳的姚襄击败,从而遭到极大的损失。”

“父亲,您的意思是,姚襄还在密切关注我军的一举一动。”蒲雄大声问道。

蒲洪点了点头,轻声道:“没错,而且,姚襄派出了更多的斥候,据为父的亲兵汇报,最近在任城之中,多了许多小贩,一看就不是正经的生意人,而是训练有素的斥候,从面相上看,应该是姚襄手下的斥候。”

“父亲,既然如此,不如将这些斥候全部抓捕。”蒲雄建议道。

“不可,若是贸然抓捕姚襄的斥候,一定会打草惊蛇的,眼下,我们能做的,便是将计就计,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让姚襄放心大胆的与张遇他们争夺传国玉玺,我们只需坐收渔利即可。”蒲洪正色说道。

“父亲,任城距离雍丘足有好几百里,若是姚襄得手,抢到传国玉玺,我军来不及反应怎么办。”蒲雄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蒲洪笑了笑,正色道:“这个你大可不必担心,传国玉玺可不是一般的物品,就算姚襄抢到传国玉玺,张遇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他们会紧紧咬住姚襄,让姚襄军团无法快速远遁,而我军骑兵,只需两日便可抵达雍丘,况且,你们觉得姚襄抢到传国玉玺之后,会向何处逃遁呢?”说完看向自己的两个儿子。

蒲健抱拳道:“父亲,姚襄本是秦州人氏,若是返回秦州发展,或许可以成就一番大业。”

“是啊!父亲,秦州是我们羌氐二族的故乡,返回秦州发展,的确是不二选择。”蒲雄也如此说道。

蒲洪微微一笑,轻声道:“秦州是我们羌氐二族的故乡,的确是姚襄成就大业的好地方,不过,此刻秦州和雍州已经被晋军占领,而且,若要进入秦州,首先要经过潼关,你觉得,就凭姚襄的几万人马,能够攻破潼关进入关中吗?就算姚襄侥幸进入关中,他麾下的几万人马,又怎么会是王猛麾下大军的对手,秦州虽然是个好地方,可惜,姚襄无法进入关中。”

“那父亲觉得,姚襄除了秦州之外,还有何处可去。”蒲健大声问道。

蒲洪思索了片刻,指着地图,大声道:“这里,青、兖、徐三州之交界,大晋朝廷对此处控制薄弱,魏国更是无暇顾及此处,燕国的势力还未越过邺城,自然就控制不了了,姚襄若是前往此处发展,或许能有一个好前途,所以,为父觉得,姚襄或许会将三州交界的泰山郡作为自己建立基业的位置,这样便可以夹在南北势力的中间,从而取得最大的利益。”

“父亲说的是,泰山郡有泰山作为依托,也可以更好的抵挡外敌的进攻,的确是个建立基业的好地方。”蒲健大声说道。

“父亲,若是姚襄选择进入泰山郡,就必须要经过任城,这样一来,我军无需前往雍丘,直接在任城以逸待劳就好了。”蒲雄高兴的说道。

蒲洪笑了笑,捏了捏嘴角的胡须,轻声道:“但愿为父分析的没错,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并严密监视雍丘城方向的所有情况。”

“父亲英明,传国玉玺最终一定会属于我们的。”蒲健大声称赞了一句。

蒲洪抬头仰视帐外,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在下邳城之中,扬州军团的大将王五和王六,正聚在一起商议迎接魏国使团的事宜。

他们都接到了华安的书信,并决定按照华安的要求,率领大军接应魏国使团,不过,他们身上担负着镇守彭城和下邳的重任,贸然领兵离开城池,若是上级怪罪下来,也是个不小的罪名,但传国玉玺事关重大,若是传国玉玺有了闪失,他们更是百死难辞其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