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是吗?他是怎么说的。”华安好奇的问道。

“叛军主将说我军没有劝降的诚意,开出的第一个条件便是我军后退三十里,然后再谈投降的事,只怕我军一退,他们就开溜了。”王三不屑的斥道。

“那你答应他了吗?”

“答应了,全都答应了,这不正是大哥的计策么。”王三答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好,王三,你做的好,我这就去通知邓刺史,大军日落之前向后撤出三十里,给叛军留下撤离胥浦城的时间,你们几个到各军大营,督促将士们收拾行装,准备开拔。”

“是,大哥。”王三等四人异口同声。

华安大步来到邓岳的中军大帐,将胥浦城遇到的情况向邓岳作了一番解释,要求广州军团和交州军团一起后撤。

邓岳见华安分析的很有道理,于是爽快的答应了。

傍晚时分,晋军主力人马已经饱食严装,各军先后开拔,向北方三十里的位置行进。

临走之前,华安特意命令麾下的亲兵营,在大营附近增灶数千,以向叛军表面晋军人马众多,足有十余万。

晋军主力如约后撤,叛军斥候一路跟踪侦察,将探得的情况,如实的汇报给了叛军主将。

通过斥候的汇报,叛军主将肯定了晋军确有十余万人马,而晋军的主动后撤,也让他觉得,晋军真的有劝降的诚意。

麾下的部将,此时已经有两成,对建立大南越国不抱任何希望,他们认为大晋王师不可抗拒,甚至有了归顺大晋朝廷的想法。但更多的将领还是主张后撤,民族自豪感让他们觉得,不应该屈居在外族之下。

“大将军,晋军已经后撤三十里,这正是我军撤退的良机,快下令吧!”一名部将催促道。

叛军主将虽然有些不舍,但胥浦城孤立难援,面对晋军的优势兵力,已经很难坚守了。于是,忍痛道:“撤,撤退吧!”

“是,大将军。”部将们立即领命。

半个时辰之后,叛军两万人马在胥浦城南门处集结完毕,随着南门的缓缓打开,叛军人马全部离开胥浦城,沿着大路向三百里外的九德城行进。

九德城是九德郡的首府,那里算是叛军的大本营了,在整个九德郡的地盘上,生活的几乎全是南越族的百姓,在那里,叛军有足够的群众基础,而晋军若是继续向南,后勤补给会变得越发困难,士兵的水土不服也会越来越严重,需要克服的各种困难会越来越多。

叛军放弃胥浦城,向南撤退,这个行动完全在北伐军斥候的监控之下,当斥候将这个消息告诉远在三十里外的华安时,叛军已经撤远了。

不过这正是华安想要的结果,在得知叛军已经撤离胥浦城后,华安立即命令雷暴率领一万北伐军骑兵疾驰胥浦城,防止叛军后悔而返回。

而后,华安亲率北伐军步兵主力向南进军,邓岳则率领交广二州的人马紧随其后。

第三百一十九章叛军主将的忧虑

叛军再一次损失惨重,伤亡一点也不比前一日少,不过,经过连续两日的抛射,叛军对北伐军的伎俩已经有所了解,待北伐军第三日,继续进行投石抛射时,叛军已经变得聪明了,只留下少量兵力坚守城墙,主力人马全部撤到城下,以躲避北伐军霹雳车抛射的石块和霹雳弹。

叛军如此布置,伤亡一下子减少了许多,北伐军的霹雳车再也不能对叛军造成大规模的伤害了,不过,叛军的这些反应完全在华安的预料之中,而华安早有后招。

“大哥,叛军主力人马全都躲到城下去了,城头上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这正是攻城的良机啊!”铁牛向华安请命,要求攻城。

华安笑了笑,道:“攻城可以,不过是佯攻,吓唬吓唬叛军就可以了,不要真的攻城啊!”

“大哥,那多不过瘾啊!干脆直接攻下城池,抓住叛军主将,逼迫其投降,那不就行了。”铁牛有些抱怨。

“不,攻心之计,在于以武力和仁义,让敌人主动臣服,我军斩杀的叛军士兵已经够多了,不能再大规模的增加仇恨了,况且,南征以来,我军士兵阵亡足有两三千人,不能再阵亡几千人了。”华安反对攻取城池。

“是,大哥,佯攻就佯攻。”铁牛大声应道。

华安看了看九德城方向,大声下令道:“霹雳车调整射程,向九德城城**击,全军击鼓,准备进攻。”

很快,在华安的命令下,五百辆霹雳车调整角度,对九德城延长射击,将一块块石头和燃烧的霹雳弹射入九德城的城内,而后,全军击鼓,铁牛率领一万步兵,在大量盾牌的掩护下,簇拥着十二架倾斜式六轮攻城云梯,向九德城的城墙缓缓移动。

自从北伐军击鼓的那刻起,躲在城下的叛军就意识到情况不妙,而坚守在城墙上的幸存叛军士兵,则透过女墙的?望口发现了北伐军攻城的行动。

“将军,晋军攻城了,晋军主力攻城了。”城墙上传来了士兵的呼喊声。

“上城防守,快,快上城墙。”叛军将领大喝一声,率领麾下数千士兵,向城墙上急奔。

待叛军的数千人马奔上城墙的时候,北伐军已经推进到了距离城墙一箭之地。

“放箭,快放箭。”叛军将领大声疾呼,让麾下士兵放箭。

“嗖嗖嗖……”一阵急促的箭雨,射向城下的北伐军军阵,但全都被北伐军军阵前方的巨型盾牌挡住了,没有一枚箭矢射到北伐军士兵的身上。

但盾牌是挡不住滚木?石的,继续向前进攻,难免会有许多士兵伤亡,而华安此战的目的并不是杀伤多少敌人,也不急于攻陷城池,所以,在叛军大批人马上墙驻守的时候,华安果断下令,让铁牛的佯攻军团立即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同时,命令五百辆霹雳车,再次调整角度,向城墙上抛射石块。

经过两日的实战抛射训练,士兵们的抛射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打击精度提高了许多,所以华安对士兵们有信心,抛射的石块一定不会砸到自己麾下士兵的头上。

叛军大队士兵刚刚上城驻守,便遭到北伐军霹雳车的攻击,但晋军的攻城人马就在一箭之地,若是再次撤离城墙,北伐军攻城步兵一定会推进到城墙下方,从而趁着自己大队人马不在,占领城墙,最终大队人马一拥而上,占领整个九德城。

为此,叛军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坚守,尽管这样做损失会很大,但总比丢失城池要好得多。

在北伐军一连串的攻击下,叛军士兵又一次损失惨重,城墙上一片狼藉,各种破碎的石块和叛军士兵的尸体夹杂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悲惨的画面。

在抛射完最后一块石块后,北伐军人马陆续撤离九德城下,只留下了目瞪口呆,却也无可奈何的叛军士兵。

“将军,不能再这么打了,我军伤亡越来越多,而晋军一个士兵的损失都没有,这么打下去,我军必败,城池必丢啊!”一名小校向叛军将领说道。

叛军将领闻言,没有说话,但脸色却是极其的难看,似乎有一肚子的怨气要发泄似的。

“看好城墙,本将前去大帐与主将商议对策。”叛军将领扔下一句话,大步离开城墙。

九德城叛军主将的中军大帐之内,叛军主将陷入了深深的忧虑,由于在胥浦城外损失了六万主力人马,他如今已经是戴罪之身,而当前九德城的形势又很是不乐观,北伐军连日佯攻,给防守北门的守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交广二州的主力人马也屯集在东门外,意图不明。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在叛军主将的心头,如今,他所掌握的军队力量很弱,根本不足以出城与晋军主力决战,唯有坚守才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但最终能否守住城池,叛军主将自己心里都没底,但若是放弃城池,继续向南撤退,则会将整个九德郡拱手让给晋军,甚至自己撤退的部队也会遭到晋军骑兵的追击,从而损失惨重。

而且,九德郡的南面就只剩下日南郡一个郡了,若是晋军继续追击,自己的人马还能往哪儿撤退,日南郡往南就是茫茫的南海了。

“大将军,大将军。”就在叛军主将思考如何解决当前困境的时候,防守北门的叛军将领大步走了进来。

“怎么样,北门的情况如何了。”叛军主将见部下一脸的黑气,忙问道。

部将暗叹了一口气,道:“还能怎样,晋军的石头攻击比昨日更猛烈,末将的人马损失很大。”

“损失很大,本将不是让你把主力隐藏在城墙下方,只留下少量兵力坚守城墙吗?怎么还会损失惨重。”叛军主将有些不解。

“末将倒是照着将军的计策做了,不过,晋军见我军主力撤下城墙,立即击鼓攻城,一万人马推着十几架云梯向北门城墙杀来,末将岂能让晋军攻破城池,于是,率军登上城墙防守,可恨,晋军人马在城下一箭之地停了下来,漫天的石头砸向城墙,末将是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哎!”叛军部将说着叹了口气。

第三百二十六章京城危急

当然,如此快速的行进速度,不论对人还是对马都是极大的考验,马背上的持续颠簸会让士兵疲惫不堪,体质差的士兵或许会因此生病,而战马的体力消耗就更大了,若是长期这么快速的行军,马匹是一定会掉膘的,体力和速度也会有所降低。

这大半个月来,看着战马有掉膘的趋势,华安也是很心疼,但是北方情况紧急,赵国大军一旦南下,少了北伐军就少了一支强大的抵抗力量,因此,即使战马掉膘,华安也不会减慢行军速度。

为了尽可能的保护马匹,华安命令斥候通知沿途的城镇,除了要准备好士兵所需的食物外,战马所需的黑豆等物资也要准备到位,只要及时给战马补充足够的营养,战马的掉膘情况就会有所缓解。

番禺城外,一座临时搭建的军营,已经出现在华安的面前,大营中各种物资齐全,足以满足万余骑兵数日的需求,这都是城中的官员,按照华安的要求布置的,可谓十分的尽心。

华安策马带头进入营地,士兵们随后进入,并将马匹拴在早已准备好的棚子里,城内官员安排的人员,送来了可口的饭菜,并给马匹准备了黑豆和新鲜的青草。

士兵们心疼马匹,首先伺候马匹进食,并给战马梳理毛发,待安顿好战马之后,才前往就餐区进食。

连续的快速行军让士兵们,看上去显得有些疲惫,一些士兵的胯部甚至被马鞍磨出了伤痕,甚至流血的都有。

看着士兵们受罪,作为主将的华安很是心疼,为了稍减士兵们的辛苦,同时也为了保持马力,华安决定在番禺城歇息两夜,养足了精神继续赶路。

命令下达后,士兵们都大大的松了口气,一些士兵前往营地附近的水池里洗澡,军医更是前往城中和野外,采集可以治伤的药材,从而缓解士兵胯部的伤情。

华安则和王三、雷暴一起,在营地周围一边欣赏附近的山川之景,一边设想京城方向可能发生的意外,并作出应对措施。

“将军,邓刺史的信件。”一名小校将邓岳寄来的信件交到华安的手中。

华安轻轻接过,打开一看,顿时喜上眉梢,仿佛连日来的辛苦全都烟消云散了。

“大哥,邓刺史说了什么,您高兴成这个样子。”王三连忙问道。

华安笑了笑,将信件递给王三,道:“是个好消息,南越族的大酋长已经答应率全族归顺大晋,如今,降表已经交到了邓刺史的手中,邓刺史正派六百里加急将降表送往京城,邓刺史写这封信,正是想,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啊!”

王三接过信件,雷暴也凑了过来,二人看了一眼,忙道:“大哥,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叛军投降了,真的投降了。”

“是啊!交州的叛乱平定,我大晋的南疆就安定了,蜀国没有足够的实力是不敢对交州发起进攻的,再说,就算他赶来,也有广州军团顶着,天天塌不下来。”华安说着也是一脸的自豪。

“哈哈哈哈!”王三和雷暴听了,高兴的笑了起来。

“将军,京城急报。”就在华安高兴异常的时候,小校送来了来自京城的急报。

一看是京城的紧急军报,华安心中一紧,连忙接过,打开一看,心中不禁大叫不妙,原本兴奋的表情被忧虑所取代。

“大哥,是不是京城出事了。”王三和雷暴见华安表情紧张,连忙凑了过来。

华安点了点头,道:“按信中所说,赵国天王石虎率二十万主力南下,已经抵达淮水北岸,算上送信人一路的耽搁,此时,只怕石虎的大军已经渡过淮水,我大晋的淮北诸城早就陷落了,按照最坏的结果,赵国大军可能已经推进到大江附近了。”

“大哥,若是如此,我北伐军在江北的千顷良田岂不要落入敌手了。”

“秋收已过,千顷良田被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屯田的两万人马,势单力薄,难以抵挡赵国的主力大军啊!”

雷暴、王三连忙说道。

华安蹙了蹙眉,正色道:“京城情况紧急,我们不能过多的耽搁,本以答应将士们要多歇息一日,只怕要食言了。”

“大哥,京城情况紧急,将士们会理解的。”

“大哥,明日一早,大军按时出发吗?我去通知将士们。”

王三、雷暴分别说道。

华安思虑再三,看向雷暴,道:“让将士们多歇息半日,明日正午,大军出发,向京城进发。”

“是,大哥。”雷暴说着,前去传达命令。

雷暴走后,王三看着一脸忧虑的华安,道:“大哥,番禺城距离京城足有两千多里,我军骑兵急行军至少也要大半个月,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再快马就跑死了,后续的主力步兵只怕才刚出交州,抵达京城则至少需要两个月,慢的话需要三个月,京城情况如此紧急,只怕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华安点了点头,道:“石虎南下动作如此之快,只怕就是要在我军回京之前,攻下江南,现如今,荆扬二州二十万主力兵马,全都集结在靠近赵国的边境,若是借助江淮天堑全力抵抗,石虎想要扫平江南则绝非易事,至少在我军骑兵抵达京城之前,京城可保无虞。”

“大哥,我军连续行军大半个月,战马已经掉膘了,将士们也很辛苦,若是继续全速行军,到达京城之时,我军还能剩下几成战力,况且,主力步兵未抵达,仅凭万余骑兵,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王三忧虑道。

王三的提醒恰好是华安最担心的情况,赵国大军人马众多,仅凭一万疲惫不堪的骑兵,对防御赵国入侵,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华安真的不敢想,但华安至少明白,自己作为大晋将领,即使力量不足,也要全力守护大晋的江山。

“王三,你立刻派人,给后面的赵武、铁牛送信,将北方发生的事情如实的告诉他们,让他们一定要加快行进速度,不惜一切代价,全力驰援京城。”华安命令道。

“是,大哥,我这就去办。”王三慨然领命,转身离开大帐。

王三走后,华安在大帐中,看着江淮地形图,思考石虎可能的进军路线,大晋荆州军团和扬州军团可能的防守对策,以及大**淮防线的薄弱部分,并一一思考对策。

北伐军骑兵在番禺城歇息了一日,第二日正午,华安率领所有骑兵,浩浩荡荡的继续向京城方向急行。

合肥城方向,经过连续多日的持续攻城,赵国大军攻破合肥城,晋国守军向庐江郡方向撤退。

石虎此次进攻大晋共调动了邺城十万精锐,豫州、青州军团足有二十余万,其中,兖州军团十余万人马,负责进攻大晋的荆州,以牵制大晋最为精锐的荆州军,而青州军团的十万大军则进犯大晋的徐州,以同时牵制大晋的徐州军团和扬州军团的部分兵力,而石虎亲自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