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霸天下-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安占据益州。毕竟还未获得朝廷的正式认可,因此,建设重点仍然是梁州方向。尤其是汉中郡距离关中最近,日后北伐关中,必须以汉中为根据地,因此,汉中的战略地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只是,此时益州方向还很不稳定,因此,华安还不能立刻率领部分兵力返回梁州,还需要在益州多呆一些日子,以便震慑蠢蠢欲动的叛军残余势力,并顺便等候朝廷的回音。

以成都和建康城之间的距离,朝廷的回复至少要在一个月以后,而华安也打算在成都坐镇一个多月,并顺便整顿益州的吏治,提拔一批人才充当益州的各级官吏,以填补叛军离开后,益州官吏的严重缺乏。

对于官吏的选拔和任命这一块,华安不是很精通,也不是很感兴趣,但好在有张育和谢思明帮助自己,而华安也很信任二人,并将选拔和任用官吏的各种事情都交给张育和谢思明打理,只有五品以上的大官,华安才会亲自过问,并写奏折向朝廷推荐。

虽然很多寒门子弟被破格提拔了,但由于士族对知识的垄断,因此,获得提拔的大多数官吏,仍然都是士族出身,寒门被提拔的不过是少数罢了,因此,华安的提拔官员行动,并没有遭到士族的反对,寒门子弟就更加感激华安了。

处理各种政务是一件极其劳心劳力,而且很枯燥的事情,在成都的这段时间内,即使事情再忙,华安时不时的也会带上张育和谢思明,以及一众将领前往成都的郊外,名义上是视察农务,实则有游玩,放松身心之意。

毕竟,紧张劳累的工作,需要多接触大自然,以缓解紧绷的神经,这样劳逸结合才能保持精力的旺盛,从而让人有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

此时,春耕已经过去,郊外的田地里,到处都是青绿色的庄稼幼苗,看上去让人的心情颇为舒畅。

这些庄稼都是嫩苗,很脆弱,根本经不起战马的践踏,因此,华安下令,让麾下所有人马不得践踏幼苗,违者严惩不贷。

在一处隆起的小山包上,华安一行人策马登了上去,远处的庄稼苗尽收眼底,看上去颇有大草原的气势。

“益州刚刚经历邓定、隗文之乱,然而庄稼却并未因此受损,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华安看向前往的庄稼幼苗,轻声感慨道。

张育点了点头,抱拳回道:“益州农时不因叛军而受到影响,这还应该感谢叛军首领王誓啊!”说完意味深长的看向华安。

“哦,庄稼好坏,还要感谢王誓,为何?”华安有些不解的问道。

张育笑了笑,回道:“将军有所不知,叛军原本打算早日起兵,以尽快攻取成都,从而避免夜长梦多,但王誓力排众议,决定在春耕之后再起兵,以不违反农时,他这么做,固然有私心,但确实避免了农田大规模的荒芜,算起来倒是一件功劳。”

“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华安蹙眉问道,毕竟,这种事情是叛军的机密,知道的人一定不多。

张育回道:“回禀将军,昨日我军将士在成都抓住一位藏匿在此的叛军小校,经过下官的反复讯问,他什么都招了,其中,就包括这件事。”

“哦,原来如此,这么看来,本将还要给王誓记上一功了,哈哈!”华安说着大笑了起来。

众人见华安大笑,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行军司马谢思明,笑了两声,看向华安,轻声道:“将军,益州的良田远多于梁州,但各种水利设施都已经老化,许多大的河道,深度不足三尺,上游的百姓为了个人的私利,随意改造河道,阻止河水流向下游,更让这里的水利愈加混乱,甚至多次引发百姓械斗,死了不少人啊!若不早日整治,要不了几年,这里的许多良田就将再次成为荒地。”

华安闻言,点了点头,轻声回道:“这个问题的确很严重,必须要彻底的整治一番,待本将返回汉中,便会派遣李疏渠带上一众水利人才前来益州,以改造这里的沟渠设施,务必要让益州成为蜀中最大的粮仓,为日后主力大军北伐关中,提供足够的粮草。”

谢思明闻言,点了点头,并又提出了一些更加具体的建议,华安听了觉得有理,便全都答应了。

一行人马,在成都郊外绕了一个大圈,随后返回成都之中,开始处理城内的各种政务。

大半个月后,在建康城方向,华安派遣的五骑人马,将奏折和军报呈给了皇宫内的官员,随后便在驿馆等候。

华安的奏折和军报,第一时间被呈给了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和大臣蔡谟,二人看完华安的奏折,觉得非同小可,决定立即向太后褚蒜子汇报,并研究处理的办法。

在建康城的太极殿之中,已经三岁的皇帝司马聃,站在皇太后褚蒜子的两腿之间,等待着司马昱和蔡谟的到来。

很快,司马昱和蔡谟,带着几位朝中的重臣来到了太极殿,并首先向皇帝和皇太后行了一礼。

褚蒜子轻轻挥手,示意各位重臣平身,并询问道:“各位爱卿这么着急要见哀家,不知有何重要的事情。”

司马昱拿出手中的奏折,拱手道:“启禀太后,梁州刺史华安送来一封奏折,臣和几位大臣都看过了,但觉得此事事关重大,还是要禀告太后才好。”说着将奏折双手呈上。

一名太监接过奏折,并转交给垂帘后方的褚蒜子。

褚蒜子一听是华安送来的奏折,连忙翻开并仔细的看了一遍,随即,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不过隔着垂帘,对面的臣子是完全看不见的。

“华将军果然英勇,这么快就击破了叛军的主力,有华将军坐镇益州,哀家也可以放心了。”褚蒜子如此表态,等于是同意了华安都督益州诸军事的请求,至少在心里是不反对的。

一名大臣见状,抱拳道:“太后,益州自成体系,远离江东,若非特别可靠之人,绝不可让其都督益州军事,以防万一。”

他嘴里的以防万一,自然是说万一华安占据益州造反,后果将极其的严重,并且必将给大晋朝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

蔡谟闻言,看向这么大臣,反问道:“以你之见,何人才是特别可靠之人?”

这名大臣也不掩饰,直接回道:“以下官之见,非桓驸马不可,桓驸马是天子亲戚,对大晋朝必然忠心耿耿,且文武兼备,足以胜任都督益州诸军事的能力。”

蔡谟闻言一笑,轻声道:“桓驸马文武兼备,对大晋朝忠心耿耿,本官并不反对,但其主力需镇守襄阳、武昌一带,以抵御强大的赵国,从而保证我大晋荆州的安全,对于益州根本就是鞭长莫及,此次邓定、隗文等人叛乱,荆州军主力救援不及,便是最好的证明。”

正文第五百零二章单车刺史

蔡谟说的都是实情,此次益州发生叛乱,桓温在接到周抚求援信件的时候,成都已经被叛军攻破了。

就在桓温筹措兵马钱粮,准备率领部分兵力增援益州的时候,周抚溃败的消息传来,同时,赵国的豫州军团也有异动,大有进攻荆州的趋势。

桓温审时度势,决定暂且不去增援益州,以防止赵国的豫州军团突袭荆州,毕竟,一旦荆州有失,大晋将会被懒腰切成两段,从而首尾不能相连,荆州的战略地位远胜益州,桓温必须保重舍轻,亲自坐镇荆州,以震慑蠢蠢欲动的赵国大军。

见蔡谟提到桓温的荆州军团,对益州鞭长莫及,这名极力推荐桓温的大臣,顿时哑口无言,但仍坚持另派他人都督益州诸军事,以防备华安独自掌握益州和梁州的广大区域。

见臣下意见不和,皇太后褚蒜子看向会稽王司马昱,轻声问道:“关于都督益州诸军事,皇叔有何意见。”

司马昱连忙抱拳回道:“禀太后,臣下以为,桓驸马镇守荆州,责任极其重大,荆州失则大晋亡,为了全力守护荆州,益州之军事必须委托他将都督,眼下益州叛乱还未平定,都督益州之将领,必须是通晓军事的名将,方可胜任。”

司马昱的回答并没有指明都督益州军事的将领,但却要求是通晓军事的名将,而且排除了桓温,这么表态。明摆着是暗示褚蒜子,应该将益州的军事,交由华安都督,并责令华安彻底平定益州的叛乱。

褚蒜子闻言,点了点头,她对华安是非常信任的,将益州的军事交给华安,她很放心。

“既然皇叔也认为桓驸马不适合都督荆州军事,那哀家便准华将军所请,正式任命其都督益州诸军事。以尽快彻底的平定益州的叛乱。”褚蒜子终于下定了决心。

几位反对华安都督益州的大臣。见蔡谟和司马昱分析的合情合理,褚蒜子也已经拍板决定,便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而蔡谟和司马昱之所以要帮助华安,取得都督益州诸军事的职位。并不是对华安有太多的好感。也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基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不得不做出的决定。

毕竟,益州的核心区域。距离桓温的荆州军主力驻地太远了,一旦益州发生什么变故,荆州军主力根本来不及反应,而且,荆州是平原地区,随时可能面临赵国主力大军的入侵,桓温足智多谋,只要其亲自镇守荆州,便足以应对赵国的入侵,而一旦其率主力进入益州,则荆州这个大晋的核心区域,就有可能因为赵国的铁骑突击而失守,如此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华安的北伐军情况就不一样了,梁州和益州本属一体,只是由于面积太大,所以分割成两个州而已,梁州最远的汉中郡,距离成都的距离比荆州的襄阳、武昌近了好几倍,由梁州增援成都极为便捷,而且,梁州与关中的赵军隔着秦岭,往来的道路极少,而且崎岖难行,赵国主力大军由这些小路进犯梁州,比由大路进犯荆州要困难的多,只要华安派遣北伐军堵住几条小路的关口,赵国大军便很难飞渡,因此,华安的主力大军,无需时时刻刻的驻守汉中,便也可保梁州无虞。

其实,二人如此帮华安说话,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利用华安制衡桓温,以维持二人之间的平衡,毕竟,荆州的土地和人口是梁州和益州的总和,若让桓温继续都督益州,则桓温掌控的实力是华安的好多倍,这样不利于维持二人之间的平衡,一旦桓温作乱,无人可制,而让华安都督益州诸军事,则可让华安掌控的土地和人口与桓温相近,二人都是大晋名将,如此一来,二人实力相当,互相牵制,有利于大晋朝廷的稳定。

讨论完华安都督益州诸军事之后,司马昱突然又想到一事,于是,连忙抱拳道:“太后,最近几日,周刺史连续三次上书朝廷,以未能及时平定益州叛乱,并损兵折将,丢掉成都之事,请求罢去其益州刺史的职位,告老还乡,言辞颇为恳切,太后打算如何处置。”

褚蒜子闻言,叹了口气,轻声道:“周刺史是我大晋的五朝元老,为我大晋立了不少功劳,就因为未能阻止益州叛乱,而革其职罢其官,哀家于心何忍。”

虽然没有表态,但褚蒜子的意思是不愿意罢免周抚益州刺史的职位,毕竟,周抚也算还是一员名将,而且,还是五朝元老,地位在整个大晋都是比较高的,随意罢免周抚的职位,会让一些老臣寒心,毕竟,谁能不犯点错误呢?

“太后,周刺史言辞恳切,臣下看得出来,他是真心想要高老还乡了。”司马昱解释道。

“是啊!太后,周刺史年纪大了,在益州中了叛军的奸计,只怕无颜再回到益州了,太后何苦难为他呢?况且,作为一州刺史,仅一日便丢掉州城,若不略加惩戒,怎能警示后辈。”一名大臣正色说道。

褚蒜子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周刺史虽然一时不察,致使叛军攻陷成都,但罢其刺史之位,是否太过了点,这样岂不会让朝中老臣寒心。”

蔡谟闻言,抱拳道:“太后于心不忍,可罢其刺史之位,调往京城担任同一品级的闲职,这样,既应了周刺史罢免益州刺史的请求,也不会让朝中老臣寒心,更可以警示后人,可谓一举三得。”

褚蒜子闻言,觉得很有道理,开口道:“蔡卿家言之有理,就按卿家所言,罢免周刺史益州刺史的职位,调往京城,任散骑常侍。”

“太后圣明。”蔡谟连忙恭维了一句,随即问道:“太后,益州刺史罢免,新任益州刺史当立即上任,以协助华将军管理益州之民生。”

“是啊!太后,华将军已经兼任梁州刺史,益州刺史的位置,应该另选他人担任。”一名大臣连忙说道。

褚蒜子思考了片刻,问道:“各位爱卿觉得,益州刺史当由何人担任?”

司马昱首先抱拳道:“太后,蜀中旧臣常璩,原为李势朝廷的散骑常侍,深通益州民情,如今在京城任职,太后可让其担任益州刺史,如此,重用蜀人,当可大收蜀中民心,对我大晋大为有利。”

“常璩本为蜀中旧臣,放任其担任益州刺史,会不会太冒险了。”一名大臣说出了心中的忧虑。

他的意思很明显,那便是担心常璩对大晋国不忠心,做出叛逆之事,毕竟,在华安所部北伐军进攻成都的时候,常璩曾与华安私通书信,并暗中帮助华安夺取成都,这种有过叛逆前科的人才,难免会让人怀疑。

司马昱连忙解释道:“不会,以本官这几个月对常大人的了解,此人心中存有正念,毫无野心,绝不是阴谋叛变之辈。”

“太后,会稽王说的对,常璩是蜀中之人,我朝重用蜀中之人,将会大收蜀中民心,太后不必犹豫,可立即传召常璩,并封其为益州刺史。”蔡谟抱拳说道。

见司马昱和蔡谟都认为常璩可堪大任,褚蒜子自然也不反对,并立即派人前去传唤常璩。

很快,常璩奉命来到太极殿,褚蒜子当面封其为益州刺史,虽然是不领兵的单车刺史,地位低于华安的领兵刺史,但常璩仍受宠若惊,并连忙推辞了几句。

见褚蒜子和司马昱等大臣,执意让其担任此益州刺史的职位,便不再反对,并表示一定会效忠大晋,协助华安管理好益州。

常璩之所以最终接受朝廷任命的益州刺史职位,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因为,他本是蜀中之人,家乡就在成都所在的蜀郡,而他的年纪也很大了,前往益州任职,对其来说,大有叶落归根之意。

二是因为,盛情难却,当朝太后和朝廷的多位重臣极力推荐自己,自己若是拒不配合,就太不识抬举了。

三是因为任命的益州刺史职位是单车刺史,不需要领兵,对军事完全不懂的他,只需管理好益州的吏治和民生等问题就可以了,而这些都是其所擅长的,他有足够的能力胜任此职位。

见常璩欣然接受了益州刺史的职位,褚蒜子便命其在京城歇息几日,而后立即前往成都任职。

益州刺史的职位确定之后,考虑到益州发生叛乱,各种职位一定不足,褚蒜子更是命令辅政的司马昱和蔡谟,从京城的官员中,挑选十几名有能力、对大晋忠心耿耿的官员,跟随常璩一同进入成都任职,以缓解益州官员的缺乏,同时起到监督常璩的作用。

司马昱和蔡谟闻令,很快便在京城的官员中挑选出了,十几名各方面都合格的官员,并任命为蜀中的各种职位。

几日后,新任的益州刺史常璩,带着十几名官员,和众多的随从,离开京城建康,向益州的成都方向进发。

正文第五百零三章扩军两万

在益州方向,经过华安所部人马的不懈努力,汶山、汉嘉、键为等郡逐渐稳定下来,叛军的残余势力被一步步的清除和消灭。

益州的西北部是整个益州的核心区域,这里稳定下来了,就意味着整个益州的大半人口和多数的良田都在华安的控制之下了。

在清剿叛军残余的同时,华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