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袁家庶子-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旭则带着另外仨人赶往蓬莱。

数日之后,奉命进入邺城的夜刺找到马飞等人。

城内袁军虽未展开搜查,袁尚、袁熙的手下却始终暗地探查袁康下落。

马飞等人藏身民宅,极少出外行走。

房间里,奉命来到的夜刺站在马飞面前,袁康则坐于一旁。

“袁公下令公子回返蓬莱?”马飞愕然:“公子果真回去了?”

“袁公有令,公子不得不从。”夜刺回道:“令我前来告知将军,城内诸事繁杂,当小心行事!”

与袁康对视一眼,马飞问道:“四公子如何看待?”

“定是二兄、三兄从中作梗。”袁康说道:“某在城中根基已被三兄拔去,否则也可有个助力。”

“并未尽数拔去。”马飞说道:“三公子势大,闲人不敢与之作对。更何况公子生死不知,无人牵头行事,诸人如何抉择?”

“将军说的是。”

袁康脸色一片死灰。

他在邺城不能说没有根基,至少街市闲人和一些游侠与他相善。

得罪袁尚,自认稳固的根基被连根拔除。

庶子与嫡子何止相差千万里之遥!

袁旭曾是庶子,经过这两年发生的事情,他被袁绍认同已是嫡子。

依附于他,是个绝对真确的抉择。

马飞等人在邺城静待时机。

袁旭此时已进入青州地界。

得知袁旭来到,袁谭亲自出城出迎。

兄弟二人许久未见,如今见了更显亲近。

“显歆!”远远看见袁旭,袁谭策马上前。

到了近前袁旭翻身下马,向袁谭行个躬身大礼:“多日不见长兄,可还安好?”

“安好!安好!”下马牵着袁旭双手,袁谭笑着打量他说道:“许多时日不见,显歆又高壮了些。”

“蒙长兄福荫,弟甚安好!”被袁谭牵着手,袁旭应了一声,随他进城。

天海、夜刺尽出蓬莱之日,孙观曾领军拦截却吃了大亏,自那以后曹军在青州的活动缩减许多。

袁谭大军驻扎平原,与曹军在青州对峙。

双方偶有摩擦,大战却从未爆发。

许多日子以来,袁谭过的也是闲适。

进入平原城,兄弟二人并肩走着,袁谭说道:“显歆击破郭嘉,因何不回邺城复命,反倒赶往蓬莱?”

“不能算作击破!”袁旭说道:“某令人烧了敌军粮草,郭嘉进退有度,只是暂且后撤。某麾下兵少,若是长久对峙必为敌军所破。至于回返蓬莱,乃是得了父亲手谕。”

“父亲甚是思念显歆,因何却令你前往蓬莱?”

“父亲曾许下某与甄姬婚事,因战事连连以致耽搁,某先回邺城再往蓬莱迎接甄姬多有劳顿,因此下了手谕。”

袁谭点头,他并没觉得此事不妥。

“长兄可知四兄近来如何?”袁旭突然问了一句。

“显庸?”袁谭冷哼道:“他与显甫交好,理他作甚?”

“四兄并非与三兄交好。”袁旭说道:“我等于邺城之事,四兄帮衬不少。”

“显歆是说……”袁谭一愣。

他向来对袁康没有好感,甚至还动手殴打过他。

袁康与袁旭之间若有牵连,当日殴打便是过了……

“长兄殴打四兄之日,他与三兄甚是交好。”袁旭说道:“后来发生了些事情,四兄已是与某交好,暗中所行之事也瞒着三兄。”

“好你个显歆!”拍了下他的手臂,袁谭笑着说道:“此事藏匿甚紧,竟是连某也给骗了!如此说来,邺城之内尽是显歆心腹!”

“并非有意欺瞒。”袁旭说道:“只因事关重大,若有泄露恐将牵连四兄性命。”

“显甫莫非还敢杀了显庸?”

袁谭说话的时候并没多少底气。

袁尚敢对袁旭下手,区区袁康他又怎会放在眼中?

只须行事利落,杀了袁康他也不会有太多麻烦!

“三兄瞒过父亲将四兄关押监牢。”袁旭说道:“因关押之处隐秘,并无囚犯与之临近,此事三兄做的干脆。某只得派出人手将四兄救出。只是……”

“显甫好大胆子!”紧攥拳头,袁谭怒道:“某这便往邺城,将此事告知父亲!”

“万万不可!”袁谭怒起,袁旭连忙阻止:“长兄与三兄不睦,父亲也是知晓。若长兄前往,父亲怎会不疑乃因争夺河北?如此一来,倒是落了他人口实。”

袁旭提醒,袁谭才发觉不妥。

他向袁旭问道:“莫非由着他胡来?”

“怎会由他胡来?”袁旭说道:“兄长虽不可提及,却可返回邺城。”

“某回邺城,将做何事?”

“无须做任何事情,兄长只须每日去街市走上一走便可!”

“如此简单?”

“正是如此简单!”

袁谭没想明白袁旭因何要他如此。

袁旭却很清楚,袁尚行事也是背着袁绍。

只要袁谭回到邺城,每日在街市上走一趟,袁尚的手下必将投鼠忌器,马飞也将更易行事!

第382章 并非毫无准备

袁旭在平原留宿一晚,交代袁谭回到邺城如何去做,第二天一早赶往蓬莱。

青州暂无战事,袁谭也在第二天前往邺城。

不说袁谭,只说袁旭回到蓬莱。

众人都以为他会先往邺城,见他回返多是吃了一惊。

将袁旭迎到住处,甄宓问道:“听闻公子将往邺城,怎的先回蓬莱?”

“甄姬可早做准备,你我一同前往。”

袁旭并未明说去邺城做什么,甄宓却是脸颊一红。

早些时候,袁绍许了她与袁旭的婚事。

俩人一同前往邺城,无非是带她叩见未来公婆。

“天海、夜刺尽出蓬莱,早晚此地将成战场。”袁旭说道:“我二人离去这些时日,还须田公、沮公多加劳心。”

“妾身这便将田公、沮公请来。”甄宓吩咐侍女去请二人。

没过多会,田丰、沮授来到袁旭屋内。

与袁旭见了礼,田丰在左侧坐下,沮授则由卫士抬着安顿在右侧。

“某与甄姬将回返邺城。”袁旭说道:“我二人不在之日,蓬莱尚须二位多加费心。”

“公子放心。”田丰拱手说道:“我二人必将殚精竭虑!”

“某出征之时曾为沮公画过图样,不知赶制如何?”袁旭向沮授问道。

“就在门外。”沮授说道:“此物行动自如,比双腿利落些,只是颇为沉重过不得门槛。”

“此物名为轮椅,只可惜不可攀援陡坡。”袁旭说道:“平地之上可做沮公脚力!”

沮授拱手谢道:“公子心系于某,感激不尽。”

“华佗先生可在蓬莱?”袁旭突然问道。

“先生已是离去。”甄宓说道:“公子出征不久他便赶往中原,行医救人。”

“医者父母心。华佗先生乃是神医,可惜某不能将他留为己用。”

提起华佗,包括甄宓在内众人都觉着惋惜。

若能将神医留在蓬莱,将士出征便可少去许多伤亡。

“董正近来于何处行商?”本打算与华佗商议药理,得知他已离去袁旭只能从别处入手。

“董公前几日才回蓬莱,正与水手休养,过些时日应往东南。”甄宓应道。

“恰好!”袁旭向侍女吩咐:“请董公前来!”

侍女应声离去,田丰说道:“诸位将军曾说公子将往邺城,因何先回蓬莱?”

“某正欲赶往邺城,半道接到父亲手谕,令某先回蓬莱与甄姬一道回返。”

“手谕可是袁公亲笔所书?”田丰追问。

“正是。”袁旭说道:“虽是父亲亲笔所书,某却觉着其中必有蹊跷。”

田丰、沮授相互看了一眼,俩人都没言语。

袁旭看出其中蹊跷,他们也不用多说什么。

“三兄擒了四兄,某令马飞等人前往营救。”袁旭说道:“长兄此时应将赶到,邺城怕是要热闹了!”

“公子回去,应是更加热闹。”田丰说道:“自打上岛,某与沮公暗中差人联络河北僚属,亲善公子者颇多,回返邺城若有必要当可利用!”

袁旭一愣。

此事他曾想过要做,却一直没有抽出空闲。

田丰、沮授竟是代他做了。

河北若有诸多内应,即便袁尚、袁熙企图对他不利,也将是有惊无险。

“有劳二位!”袁旭谢道:“若非如此,某与甄姬赶往邺城,或将多遇凶险!”

“公子乃成大事者。”沮授说道:“我二人所为不过仰赖公子威望,众人仰慕者乃是公子威名!”

袁旭淡然一笑。

若说威名,他确实已有了些。

自从太行之战征服张燕,这两年南征北战他少有败绩,虽说也曾在沙场之上有过数次铩羽而归的记录,相比于整个袁家,他却是不折不扣的常胜将军。

袁绍看重他,河北僚属又有几个傻子?

传位何人尚无定论,众人当然乐意巴结炙手可热的袁旭。

田丰、沮授所差之人,只须口舌伶俐,说服僚属投效并非难事。

与田丰、沮授正说着话,董正来到。

入内与众人见了礼,董正问道:“公子召唤,不知有何吩咐?”

“董公行商天下,多有劳顿。”袁旭说道:“某不常在蓬莱,也无机缘亲口道谢!”

“董家将要亡族,是公子与夫人拯于水火!”董正说道:“既到蓬莱,某怎敢不全心尽力!”

“某虽领军征伐,所行之处却不及董公万一。”袁旭说道:“不知董公去过多少次东南?”

“东南只去两次。”董正说道:“过了南越便是诸多小岛。某曾登岛,彼处乃是蛮荒之地,除少量药材实无可用之物!岛上土人也如山猴野猿,样貌奇丑粗鄙不堪!”

“董公可知曼珠沙华与曼陀罗华?”

“曼陀罗华与曼珠沙华产于东南,又名彼岸花,盛开之时艳丽非常。只不知公子因何问起此物?”

“某须大量此物,董公可得多少?”

“东南一带漫山遍野皆是,若要大量用些当地土人,耗费不了多少钱财。”

“既是如此,董公为某取上两船,运回蓬莱晾干备用!”

看似完全无用的东西,袁旭竟要两船,董正愣了下还是应了。

“公子要此物作甚?”董正离去后,甄宓忍不住问道。

“此物晾干磨粉,人若吸入当可昏迷。”袁旭说道:“夜刺行事,正须此物!”

“远在天涯海角,公子竟知此物妙用,纵使华佗先生身在蓬莱,想必也是心惊。”田丰说道:“公子博古通今、通晓天下奇珍,某甚钦服!”

袁旭淡然一笑并未回应。

他哪里是博古通今通晓天下奇珍,只不过讨个有后世见解的好处!

从后世带来的知识平时根本用不上,就算是他对历史的了解也是时常觉得完全不够,甚至压根无力改变什么。

唯一有用的,恰恰是这些奇思淫巧的东西!

袁旭无事再须交代,田丰、沮授告了个退,俩人离开房间。

出门之后,田丰说道:“公子与夫人前往邺城,三公子必是早有部署,此行凶险非常。”

“你我均不如公子,邺城如何凶险他都可从容应对。”沮授说道:“何况我等也非毫无准备!”

第383章 目的何在

袁旭回到蓬莱,袁谭则星夜兼程赶往邺城。

回到城内,他片刻也没耽搁,立刻前去求见袁绍。

袁家后宅,袁绍书房。

坐于桌后,袁绍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和颜悦色的对袁谭说道:“星夜兼程赶回邺城,为的竟只是贺喜显歆,汝有此心为父甚慰。”

毕恭毕敬的站着,袁谭说道:“显歆击破郭嘉乃袁家之福,曹操至少一年半载无力北顾。袁家可借此重振雄风,待到来日再与曹操决战!父亲借此时机为显歆操办婚事正是体恤子女。孩儿身为兄长当为父亲分忧。”

“说的也是。”袁绍笑道:“采办筹备之事交由你去办!”

“多谢父亲成全!”

袁谭见过袁绍,立刻又去求见张夫人。

深知袁旭与他走的近,张夫人当然不会怠慢。

张夫人住处。

袁谭端坐屋内拱手说道:“显歆即将完婚,恭贺张家母亲!”

自从张夫人成为平妻,袁谭等人不再以“姨”唤之。

包括袁尚、袁熙,见了她也须称声母亲。

身为亲生母亲,儿子要完婚,张夫人当然心内欢喜。

她微微笑着说道:“长公子镇守青州已是劳顿,为显歆之事回返邺城,可见兄弟情义甚笃。”

“张家母亲说的是,显歆与我情深意重,他将成婚,我这做兄长的又怎可毫无表示?”袁谭说道:“方才我已见过父亲,显歆婚事也将操持些许!”

“为兄长者乃如父辈一般。显歆不太懂事,为人处世还须长公子提携。”

“显歆南征北战少有败绩,试问河北何人不服?”袁谭说道:“张家母亲不必太谦,此事自将办得风风光光。”

袁谭承担采办为袁绍分担不少,张夫人也很是欢喜。

不欢喜的当然大有人在。

袁尚住处。

逢纪坐在屋内。

与他相向而坐的袁尚、袁熙脸色阴沉。

“我等调离显歆,长兄却是回到邺城,如何处置?”袁尚问道。

“长兄回返,怎知不是显歆所为?”袁熙说道:“前往蓬莱须经过青州。显歆无法返回邺城,请长兄前来也是情理之中?”

“此事蹊跷,谁能说的稳妥?”袁尚摇头。

逢纪接过话头:“二公子所言并非无有道理,五公子前往蓬莱恰须经过青州。五公子未至长公子已回,其中必有缘故!”

“如何处置?”袁尚问道。

“二位公子无须焦躁,且看长公子如何。”

袁熙、袁尚虽觉不妥,却未多说。

事已至此,他们说什么也没用。

唯一的办法就是监视袁谭,根据他的举动再做下一步的谋算。

接下来的几天,袁谭带人在城内采买袁旭成亲所需之物,并没有任何异常。

他越是表现的平静,袁熙、袁尚越觉着坐立不安,不知他究竟在做何打算。

袁谭整日在街市,而且还是奉了袁绍指派。

暗中探查袁康行踪之人,比以往收敛了许多。

回到邺城十多天,袁谭每天都在做着采买,对其他事好似根本没放在心上。

采办许多绫罗丝绢,交由织坊为袁旭、甄宓裁制新衣。

正看着仆役、侍女搬运丝绢,袁谭听见身后传来个声音:“长兄!”

听到这个声音,他不由皱了皱眉头。

不用回头他也知道来的是谁。

说话之人正是袁尚。

扭头看向袁尚,袁谭问道:“显甫来此何干?”

拱手行礼,袁尚说道:“长兄回到邺城,为显歆婚事操劳。曹操已是退回许昌,河北暂无战事。弟整日无所事事心觉不安,也想帮衬着些。”

袁谭淡淡说道:“此事父亲交托于某,某自将全心行之。显甫若是无事,可向父亲讨些差使。邺城之内,必有显甫用武之地!”

“长兄说的是!”袁谭话中带刺,袁尚却陪着笑说道:“长兄所购丝绢、布帛,应是来自江东。”

“显甫因何得知?”袁谭所采办,正是来自江东的丝绢,袁尚一语点破让他觉得有些意外。

“辨别丝绢并无难处。”袁尚说道:“闻名天下者,无非江东锦绣与蜀中之宝。蜀宝华丽,江东锦绣则质朴平实,以显歆为人当不喜华丽之物。是以小弟猜测此乃江东丝帛!”

“显甫慧眼,对显歆也是了解甚深。”袁谭说道:“某正是投其所好!”

说到这里,袁谭像是想起什么,向袁尚问道:“来到邺城许多时日,怎不见显庸?”

“袁家有四弟显庸,八弟显雍。”袁尚说道:“不知长兄问及,乃是哪个兄弟?”

“早先拜望张家母亲,已是见过八弟。”袁谭说道:“当然是四弟。”

“四弟喜好与游侠、闲人相处,长兄问他作甚?”袁尚面色坦然,提及袁康,他像是完全不知情似得,倒是反问袁谭。

“正因显庸与闲人、游侠相善,某才找他。”袁谭说道:“于市井行事,多须显庸帮衬。”

“某也多日未见显庸,不知何处去了!”袁尚摇头叹道:“素日无状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