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袁家庶子-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番传来书信,若某不允便是见疑。”袁旭说道:“子龙果真有心投效刘备,只须弃某而去便可,因何又要书信连连?”

“某是不信他。”马义说道:“公子也须谨慎些方可。”

袁旭想了片刻,取出纸笔,给赵云回了封书信。

将回信递给马义,袁旭说道:“令人送回邺城,告知子龙,可留于刘备身边,若非必要万勿妄动!”

接过书信,马义满脸不快地说道:“公子也忒大度,竟容得此事。”

袁旭没有吭声。

出于本心,他也不肯赵云投到刘备帐下。

可赵云既是提出计策,而且连续写信前来,若不允他便是见疑。

不问将来如何,眼下他能做的抉择只有一个。

答应赵云所请!

赵云做的决定,甚至超出赵艺预料。

他不敢隐瞒此事,派出人手将消息传回蓬莱岛。

得知此事,甄宓也不敢怠慢,依着赵艺建议,赶忙告知赵云之母。

赵云离开蓬莱,乃是奉了母命前去相助袁旭。

从甄宓口中得知赵云打算投到刘备帐下,赵母顿时怒火中烧。

拐杖杵着地,气愤的用力磕着,赵母骂道:“公子待我母子恩重如山,逆子如此,要老妇有何脸面苟活于世?”

“老夫人息怒。”赵母暴怒,甄宓劝道:“刘备投了袁家却暗中招兵买马。子龙将军发觉其心有异,做出如此决断。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夫人与公子太过良善!”老夫人说道:“非老妇不信我儿,落入别家碗里的饭儿,还能扒拉的回来?”

“公子与奴家都信得过子龙将军。”甄宓劝道:“赵艺将军特意要奴家告知老夫人,早知惹得老夫人如此气愤,不如不说了。”

“幸而说了!”赵母说道:“若是不说,子龙惹出天大祸事,我这做母亲的还被欺着瞒着。”

“老夫人消消气儿。”在赵母身旁坐下,甄宓轻轻为她拍着后背说道:“赵将军忠义,公子都信得过,老夫人莫非连自家儿子也是不信?”

赵母说道:“来到蓬莱,夫人待老妇胜过亲眷,公子也是时常问安。天下之间,有几个主家如此对待部署家眷?老妇虽是出身卑贱,却也识得些大体。”

“公子之母不在蓬莱,他是将您老当做母亲呢。”甄宓甜甜笑着:“若老夫人气出个长短来,公子晓得,奴家可担待不起。”

“赵将军自幼有老夫人指点,忠义二字自不会忘,放心便是。”

“夫人放心,老妇却是放心不下。”赵母想了下说道:“得想个法子,断了他投效他人之念。”

甄宓没有吭声,只是轻轻抚着赵母后心,为她顺着气儿。

“你去趟邺城。”想了片刻,赵母对一旁的侍女说道:“若是他人前往,我那儿子也是不信。他认得你,只是苦了你这姑娘家。”

“老夫人差遣,奴婢不敢言苦。”侍女应道。

自从得知赵云打算投到刘备帐下,赵母就没个笑脸。

侍女恭顺,倒惹得她露出了一抹笑意:“瞧瞧,多乖巧的女娃儿。都是公子、夫人调教的好。”

“老夫人如此夸赞,奴家可是无地自容。”甄宓说道:“是她自家懂事儿,又这丫头照应老夫人,公子与奴家也可放心。”

再次拉住甄宓的手,赵母说道:“夫人放心,此事老妇自有计较。”

甄宓甜甜笑着,并没问赵母打算如何。

有些事,问了反倒不如不问。

赵云提起此事,袁旭没有严厉斥责,只是提醒万事谨慎,也是出于此种考虑。

数日之后,邺城。

赵云坐于屋内,赵艺站在他身旁。

面朝他们低头而立的,正是满脸风尘,才从蓬莱赶来的侍女。

“兄长。”赵艺说道:“依着小弟,此事作罢。母亲年事已高,若气出个长短……”

“还不都是你!”瞪了赵艺一眼,赵云没好气地说道:“明知老母年事已高,却还告知于她。若母亲气出个长短,某定不与你干休!”

赵艺没敢吭声,心里却在嘀咕,还不是你要投到刘备帐下惹出这些麻烦?

第268章 先由着他到时候再劝

新春刚过,正值倒春寒。

房间里摆着火盆,赵云光着膀子坐在盆旁。

通红的木炭向屋内散发着热力,把赵云的脸映的一片通红。

赵母派来的侍女跪坐于他身后,捏着银针小心翼翼的在他背上刺着字儿。

看着侍女刺字,一旁的赵艺表情十分古怪。

每扎下一针,他的脸颊都会皱一皱。

“某在刺字,你皱什么脸?”瞪了他一下,赵云没好气的问道。

“兄长也是个拗脾性。”赵艺说道:“母亲如此,无非不信兄长……”

“母亲都已见疑,某还有何话说?”赵云决然说道:“若非前往,何人可知某对公子赤诚不改?”

“汝还站着作甚?”赵艺古怪的表情惹得赵云浑身不自在:“出去候着?”

“好好的皮子竟用针扎。”赵艺砸吧着嘴:“看着都疼!”

“出去!”赵云低喝道。

赵艺不再多说,飞快的出了房门。

“母亲可说其他?”赵艺关上房门,赵云向侍女问道。

“老夫人令奴婢为将军刺字,并未多说。”

“某将母亲气的不轻……”

侍女说道:“幸而夫人在旁,劝慰许久老夫人方才消气。”

赵云没再吭声。

接近刘备,他只有一个目的。

在刘备身边培植出一支随时可取他性命的力量。

袁旭若击破曹操,必将面对各路豪雄。

借着刘备的力量南征北战,给袁旭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若刘备果真成事,早晚有与袁旭对决的一日。

到时他只须手起枪落,天下可定!

只可惜,除了袁旭和甄宓竟没人能够懂得!

侍女足足刺了一个多时辰。

轻轻抹去赵云背上血渍,展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满背的“袁”字。

没有复杂的语句,只是一个“袁”字,足以说明一切。

伺候赵云穿衣,侍女说道:“将军切不可于人前脱去衣衫。”

赵云应了。

“老夫人交代之事已妥,奴婢告退。”赵云穿上衣服,侍女欠身行礼。

道了声有劳,赵云目送她走出房门。

袁旭领军驻扎白马以北,曹军并未挺进。

收拢逃散袁军,他暗中挑选数百精壮送往蓬莱。

颜良兵败,战场局势不容乐观。

袁绍对他虽比以往好了许多,却依然有所保留。

只因田丰顶撞,袁绍便将他下狱,袁旭绝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提及撤军回防或改变战场部署的建议。

败或不败虽未可知,他却已决定借机发展势力,壮大蓬莱!

率领袁军获胜再多,不过在为他人做嫁衣。

胜了曹操,河北早晚落于袁谭或袁尚之手!

袁谭确实对他实心诚意,一旦身居高位,谁又说的清会是怎样?

发展属于自己的力量,才是活命、壮大的根本!

袁旭领军来到,少数逃散的颜良旧部返回军营。

初回军营,他们很是不安。

袁旭若想治逃散之罪,只须一道命令。

数日过去,袁旭不仅没治任何人的罪,反倒下令所部军士不得有不敬之举。

先回归的袁军放了心。

更多逃散的袁军溃兵得到消息,三五成群的返回白马。

他们并非对战场有着特别的眷恋,只是离开沙场不知该往何处去。

回乡?

没有任何人动过那样的念头。

逃亡在外,世人皆以为他们已经战死,家人不会受到半点牵连。

一旦返回家乡,若遇恶人首告,不仅逃回家中的兵士会被抓回去砍头,连他们的家人也少不了遭受牵连。

回到主将愿意接纳的战场,是他们唯一能做的选择!

逃散的袁军回返的越来越多。

袁旭调走数百人,军中人数不仅没少,反倒成倍增长。

颜良当初率领五千人出征。

除去战死者、逃亡不赶再回者,返回袁旭军中的竟达三千人之多。

近五千袁军在袁旭率领下垒砌工事,阻拦曹军北进。

张辽与关羽立于白马城头。

望着远处袁军垒砌起的工事,张辽说道:“云长阵斩颜良,袁绍竟将袁显歆派到白马。”

“只怕不是袁绍遣派。”关羽说道:“袁显歆必知曹公之意乃在白马。”

“云长虽与袁显歆相熟,也不至如此看重于他。”

“颜良可入某眼?”关羽问道。

“未曾入眼。”张辽口中应着,心底却在腹诽。

斩杀颜良,关羽确实单刀冲入袁军。

那一战,他是胜在马快、刀快!

颜良若有防备,关羽可否将之斩杀尚难定论!

“某不曾把颜良放在眼中,却不敢轻视袁显歆,文远只须好生想想便知原委。”

关羽不肯多说,望着远处的袁军,眸中闪烁过一抹复杂。

袁旭曾答应他,要他与刘备相见。

他来到白马,袁旭也已赶到,却迟迟不见刘备踪影。

关羽总觉着有些放不下心。

袁军军营。

袁旭坐在帐内,正查看着标注附近地形的地图。

马义推门进入。

“公子,赵安虎传来消息,赵云暗中助刘备招兵买马。”

袁旭没有理他,只是专注的查着地图。

“某想不明白!”见袁旭不吭声,马义说道:“大战在即,赵云留在公子身边也是个助力。投了刘备又有何用?”

看了他一眼,袁旭说道:“小声说话。”

“某信不过赵云!”马义一脸愤懑:“正值公子用人之际,他却投了别人。刘备轻而易举丢了徐州,某没看出他能成就什么大事!”

“莫以一事论成败。”袁旭说道:“刘备已怀有二心,不日必将离开河北。”

“既知如此,将他杀了便是!赵云生的清秀,却是个莽夫。”马义说道:“他去刘备营中……”

“万一袁家不幸落败,杀了刘备何人为我等牵制曹操?”袁旭说道:“刘备从未真心投效何人,乃有枭雄之相。将之扶持壮大牵制曹操!某便可腾出手发展蓬莱!天海营与夜刺,才是某自家的兵。”

“公子只为赵云说话,万一他真的投了刘备……”

袁旭没再说话,低头继续研究地图。

他对赵云投到刘备帐前持反对态度。

赵云性情刚烈,他若阻拦,彼此反倒会心生怨隙。

先顺着赵云,待他觉着难胜其任再劝回来,比强行拦阻好上许多。

第269章 颜良上蓬莱

赵云于邺城招兵买马,整理花名册暗中报给袁旭。

刘备领着张飞,前往延津相助文丑。

袁绍此时却是极其烦闷。

白马之战关羽阵斩颜良,若非袁旭及时领军赶至,白马以北对于曹军将是一片坦途。

战争并不像袁绍料想的那样顺利!

议事厅内,河北僚属神色凝重。

出兵之前的信心膨胀,也因白马一战大打折扣。

环顾众人,袁绍问道:“白马战事失利,你等可有看法?”

沮授出列说道:“曹操击破白马尚未向北挺进,袁公却不可不防。五公子虽领军前往,兵马则是太少。”

“则注有何谋划?”袁绍问道。

“两军虽有交锋,大军却未成行。”沮授说道:“我军理当沿白马、延津布防,以少股军力袭扰。”

沮授再次提起收拢兵马,袁绍脸色顿时不好:“则注之意,乃是要罢兵休战?”

“正是!”

“大军已动,如何罢兵?”袁绍怒道:“不必再言。”

袁绍一心与曹操决战,沮授说道:“曹操兵锋正盛,袁公如此恰是自寻败亡……”

“放肆!”袁绍怒拍桌案:“汝莫非欲随田元皓而往?”

田丰下狱,袁绍提起他,沮授怎敢再言?

逢纪冷冷一笑,随即敛起,出列说道:“区区一战,怎可妄言成败?沮公未免涨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袁绍脸色好了许多。

“曹操领军渡过延津,文将军已于沿线布防,袁公可令将军出击,若破曹操岂非一战功成?”

捋着胡须,袁绍点头说道:“元图言之有理。”

“延津一战虽可击破曹操,有一事袁公却不可不防。”逢纪说道。

“何事?”

“白马一败,军心多少动摇。某已探查清楚,此战乃是颜良轻敌所致。颜良虽死,若不惩戒怎壮袁公军威?”

当初袁旭兵败青州,颜良、文丑曾一力为他开脱。

逢纪提出惩戒颜良,不过是报那时怨恨。

心思都在白马兵败,袁绍竟没想到这层:“颜良已死……”

“死不见尸,难究其罪。”逢纪说道:“不如将其家人下狱,小惩薄戒!”

“万万不可!”审配出列说道:“非大逆之罪不责家人。颜良虽有兵败之过,却无叛逆之实,袁公惩其家人,必将寒了众人之心!”

瞪着逢纪,审配说道:“逢纪之计,乃是祸乱河北根本。袁公当速斩之!”

“审公言之有理!”高览跨步出列:“逢元图从未领军厮杀,怎知沙场劳苦?颜将军虽有轻敌之过,却已身死白马。即便有过,一死也足以抵之!袁公未加抚恤倒也罢了,若是责其家人,河北诸将还有何人敢为袁公出战?”

“恳请袁公,斩下逢纪之头!”高览躬身行了个大礼。

数名将军纷纷上前,齐齐抱拳喊道:“恳请袁公,斩下逢纪之头!”

逢纪犯了众怒,袁绍却没想过要杀他。

淡然一笑,袁绍说道:“元图之言未经寻思,多有信口开河之嫌。诸位将军也莫恼怒,若他再敢胡说,某定不饶。”

“多谢袁公饶命之恩!”逢纪没再多言,谢了一声。

口称多谢饶命,逢纪神色却很淡然,甚至隐隐流露出一丝得意。

怒目瞪着他,高览恨不能上前将他脑袋拧下。

“某意已决!”袁绍起身:“传令文丑,即刻起兵攻曹!”

袁绍传令文丑,向曹军发起进攻,从白马撤下的几名夜刺,护送颜良回到蓬莱。

马飞没有随行,他带着另几人,奉袁旭之命赶往延津。

双方开战,一应部署都是袁绍决断。

袁旭曾打算建议将主力摆于白马一线,击破黎阳进逼许都。

他甚至没来及把计策说出口,袁绍就选择了相信逢纪,而不采纳他的建议。

深知袁绍信心过度膨胀,袁旭当然不可能顶撞。

他并不打算做死谏敢言之士。

更何况官渡之战周期漫长,白马只是开端而已!

细节!

还有许多细节可供他把握!

在那之前,他要做的是尽可能扩充蓬莱人力。

修造防御工事需要人,建造攻城器械需要人,天海营、夜刺需要人……

蓬莱岛上区区数千人,已满足不了袁旭对人口的需要!

除此之外,他还打算尽可能的挽救袁军将士。

争夺河北,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助力!

被送上蓬莱的颜良,足足昏迷了数日,才幽幽醒转。

睁开眼睛,他看见的是个陌生的房间。

房间摆设很简单,他的身上缠裹着厚厚的麻布。

鲜血早已止住,麻布一片雪白,显然是才换上不久。

房门被人轻轻推开,一个侍女端着木盆走了进来。

“此乃何处?”见到侍女,颜良有气无力地问道:“某是否死了?”

没想到他醒了,侍女吃了一惊,盛着水的木盆险些落地。

“将军醒了?”将木盆放下,侍女跪坐于颜良身旁。

“此乃何处?”颜良又问了一遍。

“蓬莱。”

“蓬莱?”颜良问道:“可是死后所在?”

“此处乃是青州蓬莱。”侍女说道:“将军好生的活着。”

颜良挣扎着想要坐起,侍女连忙搀扶。

麻布包住的部位一阵奇痒,颜良想要将布解开。

见他去解麻布,侍女连忙说道:“伤口尚未痊愈,万万使不得!”

提起伤口,颜良才想起他是在白马被关羽劈了一刀。

“关云长……”叹息一声,颜良说道:“某一世英名,竟毁在竖子手中!”

“姑娘,某因何在此?”他向侍女问道。

“将军受了重伤,是公子差人救下。”侍女应道:“奴婢不知究竟。待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