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间之丑颜农女-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拿着一捆纸钱烧了一会,让青璃和二姐青蔷,小弟子喜给李伯母磕了一个头,然后几个人远远的等着,把时间留给了李墨轩。

青璃看到李墨轩先是郑重其事的磕了三个头,然后站起身也开始烧纸钱,她耳力不错,能听到他说的话,无非也是让娘放心,他没有违背娘的遗愿,还说自己一定好好报答自家,努力成为人上人。

烧完纸钱之后,青璃看到李墨轩的眼角有些红,犹豫着是不是要安慰几句,又觉得大年十三说这个有些不合时宜。

“小妹,你放心吧,我娘说她过的很好,不用我担心。”

李墨轩拉着青璃的手,在她耳边小声的道,“今儿是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明年一切都会好。”

几个人到了青璃家,崔奶奶已经在院子里杀鸡,规定初一这天是禁止杀生的,家里虽然有冻鸡,但是都想吃新鲜的,青璃家的鸡每天都下蛋,大伯娘舍不得杀,把她自家的鸡杀了两只,留着炖蘑菇,这是除夕夜的大菜之一。

现在时辰还早,但是大堂嫂付彩云已经在灶间忙活了很久,要炸面果子,炒花生糖,初一到十五,全靠这些吃食招待客人,娘刘氏和二姐也跟进去帮忙,只留下青璃一个人无所事事,在院子里晃悠。

“二伯娘,青黛堂姐过年好!”

青璃家刚来不久,二伯娘也带着青黛堂姐进了院子,手里还拎着一些点心,摸了摸青璃的头,“这小嘴甜的,可红包不能现在给你,这天冷,你赶紧进屋去吧,带着你小弟玩一会儿。”

青璃最近都没有陪小弟子喜,因为他有了东娃这个玩伴,两个小娃都不寂寞,每天都有玩的项目,就跳门口的台阶都能玩上一个时辰,有时候她感叹,人越小越单纯,快乐也很简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青璃记得有这么一首诗来描绘除夕,但是在凤阳城小凤县的莫家村里,虽然家家户户燃起爆竹,也挂了灯笼和春联,却感受不到春风送暖,前几天下的雪没有化,到处还是一片的白色,寒风瑟瑟,有的人家门口还挂了猪头,多亏家家户户晚上都点红灯笼,不然的话还真要被门口的猪头吓上一跳。

今夜是家里团圆的时刻,要准备的吃食很多,索性人手也多,不用担心忙不过来,不过大伯家的灶间小,几个人在里面忙活还需要错开身子。

快到午时,莫家的男人才从祠堂回来,这一跪就是一个多时辰,家里的人都有了经验,用兔子皮加棉花做了护腿,不然祠堂那种青石板,可冰凉的很。

“老婆子,咱家的菜被抢没了,都说咱家做的好,里面肉放的多呢。”

爷爷莫福来眉开眼笑的,进了屋,先找奶奶说话,家里祭祖准备的菜色基本快成了全村最好的,连族长都拿走了一盘红烧鱼,这个时候村里的河都冻了厚冰,镇上买上一条不大的鱼还要一百文,而且鱼是饭桌上必备的,象征年年有余。

往年家里穷是吃不起鱼的,大伯娘大刘氏手巧,就用玉米面和糯米掺在一起,捏成一条鱼的形状,蒸过之后淋汁,就是为了图个好彩头,今年家里是真的能吃上鱼。

“那是咱家日子过的红火。”

奶也接了一句,今天是除夕,必须多多的说好听的吉祥话,不能说关于“死,杀,鬼”等字眼,否则来年要倒霉上一年,古代的人格外的迷信,昨天晚上青璃都快睡着了还被娘刘氏喊起来一顿的教育,长辈夹菜的时候,就算吃的撑也不能说“不要”,要说“有了”。

还有很多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禁忌照镜子,以免见“恶魔”;禁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现代城市里的除夕已经没了这么多的说道,同样过年的气氛也淡化很多,只是在除夕夜的时候才能看到焰火划过天际,有时候还有消防车的轰鸣,不知道哪里着火。

在莫家村,放鞭炮也是要看着的,村民们不会寻找干枯的柴火垛子旁边放鞭炮,这防火意识还是很强的。

“子喜,东娃,你俩只能放溜溜花,还要离柴火垛子远一点,让你们大哥带你们去,知道吗?”

奶李氏还不放心小娃,反复的叮嘱,看到大哥莫子归也跟了出去,青璃根本不担心,只是想到年后他要离开,心情还是暗了下。

“看看,我这双新鞋,是彩云做的,这手艺真不错,脚底穿着软和,纳了很多层,可是力气活。”

奶和众人炫耀她的新鞋,新衣裳是青璃家买的布料和棉花,大伯娘给做的,暗红色的绸缎袄子,上面还带着寿字纹,爷爷是新袄子也是同款,却是蓝色的。

两个老人都和小孩子一样,炫耀着新衣新鞋,二伯娘回来的晚,也在年前赶制了几双厚厚的棉袜,让爷奶心里熨帖的很。

家里的人都穿上了新衣裳,往年就算是粗布也是没有银钱置办新衣裳的,今年年景好,家里人不只都添了一套,也都喜滋滋的。

大伯二伯和自家爹聚在堂屋里,说着年后开饭铺的事,过年之后就要去整理一下,原本的铺子不用做太大的改动,但是需要清扫一下,置办上一些新桌椅,在旁边的屋子开上一个窗口,卖上一些可以带走的吃食。

张大娘的酱香肘花做的不错,自家考虑加上一道熟食,天暖和可以卖些打包带走的烧烤,同时也卖自家腌渍的辣白菜和腊肠。

“那腊肠是怎么做的,里头放糖了吧?我觉得甜口的比辣口的好吃。”

甜口是广式腊肠,肥瘦比是瘦肉七,肥肉三,蒸上一根切片吃,里面还带着油花,干干的,就算是夏天也能放一两个月,价格不算多贵,也可以切片炒菜,炒土豆片,炒豆角等都好吃的不得了。

“还是辣口的香,这冷天吃点辣的,胃里头热乎。”

大伯和二伯口味不同,二伯不太喜欢甜食,更喜辣,对着腊肠也是赞不绝口。

“我和你们娘早上就喜欢吃点辣白菜和糖蒜,配粥,热乎乎的喝上一大碗,切半个咸鸭蛋吃就好,别的菜都可以没有。”

爷奶上了年纪,最近在镇上基本天天有肉,已经不馋肉了,偏爱清淡一些的。

“咱家也要做出几个特色菜,二嫂在大户人家当灶上娘子,应该有点拿手的吧?”

爹莫如湖觉得自家的铺子地点不错,只要东西价格合理就成,最重要的是有点自己的特色菜能站住脚跟,大酒楼有大酒楼的好处,虽然可以卖的贵,但是要请不少伙计,来的也都是大户人家,得罪不起,也操心,小饭铺有小饭铺的优势,干好了一样赚钱。

“别的我不敢说,你二嫂做油饼绝对有一手,以前我就想,等我们积攒点银子就回到镇上摆摊卖油饼,她做的一层一层的薄的很,还劲道,我们主家最喜欢她这手艺!”

二伯提起吃食来,红光满面,满脸的自豪,孩子娘做的油饼在凤阳城大户人家都有名气,还有不少丫鬟婆子过来讨好,也想学这一门手艺,但是就是学不出来,主要揉面的力道上控制不好。

“我们家璃丫头最喜欢用油饼卷酱肉吃。”

爹莫如湖听到后,也笑了下,还看了一眼稳当坐着听声的青璃,“这丫头能吃的很,上次自己吃了一大张饼,我和她娘吓了一跳,就怕她积食。”

青璃听到爹爹说自己,也尴尬的笑了一下,虽然本质上不是小娃,但是吃货总是对好吃的格外的热衷,上辈子她最喜欢吃的就是东北的熏肉大饼,用油饼里的层夹着熏肉,放上点大葱,刷上一层甜面酱,那滋味,吃过以后很多年都忘不掉。

“这回她二伯娘回来,以后可不愁没大饼吃。”

二伯想起孩子娘的手艺,又补充了一句,“孩子娘芝麻椒盐饼也做的好,以前我们主家的小姐很喜欢,还打赏过。”

椒盐的芝麻饼其实和酥饼差不多,里头空着,加些花椒粉和盐,碎花生和馅,外头撒上芝麻,吃上一口有花生和芝麻的香气,不用吃菜,两三个就吃的很饱,出门带最好。

“看来咱家的饭铺生意一定红火,老二啊,以后你们家就搬到镇上铺子的后院住吧,还能看铺子。”

爷爷提着意见,这个时代民风淳朴,也是有小贼的,晚上后院也要留人才放心,不然饭铺里的一些粮食,没准就遭了贼。

“那没问题,正好我们不用来回的折腾。”

“开年,家里也买辆车牛,给冬子用,咱不能总借别人家的,牛还能耕种。”

一头牛要十几两银子,不算多贵,家里买的起,不然莫子冬去镇上还要借牛车,有时候全靠走,也太累了些,等家里农忙,地也需要靠牛的。

转眼就到了晌午,灶间里要继续熬着鸡汤,娘,大伯娘和二伯娘都端着几盘子的吃食,还有炸的丸子,面果子,虾片,让众人先吃点,早上没吃饭都要垫肚子。

接下来是拜年的仪式,从大伯一家人开始列队给爷奶跪拜拜年,每个人都说上几句吉祥话,奶准备了一摞红包,给家里的小辈,拜年之后青璃这些小的还要和大伯二伯家相互拜年,最后几个小的都衣兜满满,收获好几个红包。

天色将暗,院子里也传来鸡汤的香气,弥漫着,在爷奶的堂屋,支上两张大桌子,菜色比小年还要丰富,炖的一大锅小鸡炖蘑菇,酱板鸭,红烧鱼,糖醋排骨,菠菜拌花生米,蒜苗炒肉,清炒豆芽,还有麻辣豆腐,白菜片炒木耳,炸的丸子,虾片,还有拔丝红薯,还切了一点爽口的辣白菜,把咸鸭蛋也都对半切开放到一个盘子里,谁喜欢吃什么就夹什么。

家里人先全部站起身,点燃一炷香,对着莫家村祠堂的方向拜了又拜,这才坐下,把地上洒了一杯水酒,由一家之主爷爷先动筷子,接下来大家才开始吃这一顿的团圆饭。

今年莫家的菜色比往年的团圆饭都丰盛很多,家里的年景好,大家也都乐呵呵的,小一辈的莫子冬还娶了新媳妇付彩云,也算是给家里增加了人口,奶奶还给付彩云夹了一个鸡腿,让她好好调养身子,早日给莫家添丁,让新媳妇付彩云红了脸蛋。

“璃丫头,还有一个鸡腿给你吃吧,你最喜欢吃这个。”

奶旁边准备一双新筷子,她都用这双筷子来夹菜,下一个轮到青璃,还是青璃说鸡翅膀不好啃,更喜欢吃鸡腿,奶就记在心里。

“鸡腿给青黛吃吧,青黛好久都没回来了。”

一共炖了两只鸡才四只腿,青璃不是家里最小的,却每次都被自家奶关注,不管能不能吃到鸡腿,这种心意却难得。

“三婶,给小妹吃,我都多大了,咋能和小丫头抢鸡腿呢。”

莫青黛笑了一句,家里人都很谦让,二姐青蔷更喜欢吃鸡翅膀,她也不用和别人谦让,自己直接夹了一个,“我就喜欢吃鸡翅膀,虽然肉不多,但是香,哈哈,我不客气了,你们抢不过我。”

“谁和你抢啊。”

莫青黛也嗔了一句,还把酱板鸭的鸭翅给了二姐青蔷夹到碗里一个,“这个鸭翅和鸡翅也差不多,也给你吃,省的说我们和你抢。”

“还有鸭腿的,都急什么,东娃你和小子喜一人一个。”

奶照顾着大家吃饭,谁也没有客气,大过年的不能说太多推拒的话,不吉利,崔奶奶只能含着眼泪,眼中带笑的和大家坐在一个桌上吃饭,丝毫没有前几天的拘束。

“大伯娘,这么久没回来我还是最想念你炸的肉丸子。”

莫青黛连续夹了好几个肉丸子,吃的香,这肉丸子里面可是放了点虾油,生姜,这是大伯娘的独门秘方,一般人都不太会吃,在凤阳城这边虾油卖的并不常见,离海边比较远,这个时代的运输不发达,这边很少有吃海货的机会。

“要我说,过年能吃到菠菜,蒜苗才难得,那些城里大户人家的老爷们也是吃不到的,打南边运送的菜一到凤阳城就被抢的精光,只是咱家今年种的晚了,要是多种一些,也值不少银子。”

二伯娘在大户人家呆过,很了解行情,说起这些也头头是道,但是家里没那么多的地方,把炕上全摆着箱子也种不了多少,只够自家吃的。

“这冬日里的菜精贵着呢,也得精心伺候,炕不能烧的太热,也不能冷到,咱也是第一次种,还是跟璃丫头倒腾的,没啥经验。”

大伯娘说着种菜经,家里只中了蒜苗和菠菜,青璃家后来加种的西红柿和茄子,还有一箱子的青辣椒,现在都挂了果,但是还没成熟,这还是青璃用稀释的灵泉水浇灌的结果。

“黛丫头,这次你们回来,想吃肉丸子就说,时不时做上一顿没问题。”

炸肉丸子,村里人家一年吃不上几次,除非赶上红白喜事或者过年,主要炸丸子很费油,一般人家炒菜都舍不得放几滴,更别提炸东西吃。

一顿饭,众人热热闹闹,男人那桌,大伯和二伯两个人又在赞叹这酒,推杯换盏,围坐在一起,畅想来年的日子,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没有什么糟心事,一家人还能继续的和美下去。

一顿饭吃到了掌灯时分,众人还意犹未尽,大伯娘上了些热茶水和干果,爷爷带着大伯他们喝茶水解酒,也都抓上一把瓜子,边吃边聊,这次主要讲话的人是二伯,他在凤阳城大户人家做工也是见过世面的,就说一些在凤阳城的经历,也说那些有钱的老爷夫人奢侈的生活。

青璃听了几句,觉得无聊,那些所谓的奢侈对她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空间里奢华物品那么多,买下凤阳城都没问题,那些大户人家过的日子她一点也不羡慕。

这个时候,窗外的爆竹声更响了,小弟子喜和东娃手拉着手,出去疯跑,青璃也想出去,感受莫家村过年的气氛。

“小妹,你看我做的,给你玩。”

三哥莫子松兴冲冲的进来,见到青璃之后,像贡献宝贝一样拿出手里的东西,是一块圆形的冰坨,中间被抠开一个窟窿,里面插着一支红色的蜡烛,四周绑着结实的络子线,手柄是一根小木棍。

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冰灯,青璃记得小时候也玩过类似的,有时候是把蜡烛放在罐头瓶里,但是不注意的话,罐头瓶就会碎掉,所以后来已经改良成用橘子皮做的小桔灯。

“这个真好玩!”

青璃说着,也拉着手柄,拿到外面去,火烛细细的,有微弱的光亮,在这黑夜里格外的显眼,映照她的笑脸也成了温暖的颜色。

“四姐,这个冰灯真好看,应该在四周贴上红色的剪纸!”

青璃一出来,小弟子喜拉着东娃也围了上来,“四姐你别走的太快,风会把烛火吹灭。”

三哥莫子松眼神亮晶晶的,带着渴望,青璃明白他的意思,笑着表扬了几句,就让三哥欢天喜地的。

除夕夜要守岁,等子时过后就是新的一年,饭后这时辰家里的女人并不得闲,收拾碗筷之后还要和面包饺子,家里包的是白菜肉和素萝卜馅的,都包成元宝状,象征来年财源滚滚,有一个好兆头。

小娃闹了一会就容易疲累,子喜和东娃并排躺在堂屋的炕上,睡的正香,青璃低头看看自家小弟的包子脸,真想在上头掐一把,营养跟上了,小弟的脸白胖的,皮肤很嫩,还带着婴儿肥,呼吸均匀,嘴边还有亮晶晶的口水。

“璃丫头,你干啥干坐着,过来包几个饺子,讨个好彩头。”

一般在这个时候能指示她干活的只有自家二姐,青璃洗了下手,也跟着学习包饺子,还是二伯娘包的最好,放上馅之后,两边的饺子皮对折,顺着裂口处能掐出花边来,她也上手包了几个。

“小妹,你这个饺子看着还可以,到锅里就会被煮的开口,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