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俺是风格高尚的人,专收走投无路之人!”李思明搪塞道,忙着手头上的事情去了。
“你就吹吧!”曾智对着李思明的背影做了一个不雅的手势。他联想到很多,就是没把李思明跟战场联系在一起。
李思明怀疑曾智来到这热带丛林,是不是想换换口味,因为自从他来了之后,这附近的野生动物就明显地把这里当做禁区了。
“真不知道,你前世是不是饿狼投胎的,专找野生动物的麻烦!”李思明对他的行为有些不满,这万一要是招来了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的官员来了,被扣下就成了国际事件了。
“这你就猜对了,不过,我是属狼的,是食物链最高一个级别!”曾智嘿嘿笑道。
“新鲜,有属狼的?属虎的才是最高一个级别的,不对,不知道龙是不是也吃肉?”李思明笑了。
好在这段戏并不多,李思明带着剧组转战北京了,并不需要所有人都要去,就当是公费旅游了。这个在大陆拍片的资格,自然也是事先打点过的。
北京这场戏,是李思明特意加的,是分镜头剧本拍摄计划中的最后一段。原片中这一段只是轻描淡写地交待一下,但是李思明是位中国人,从他的角度来看,自然对乒乓外交更关注一些。
曾智当然要演一位中国乒乓运动员,一句台词也没有的角色,他真当成了那么一回事,摆着各种造型,说是要用自己高大尊贵的代表中国人的形象,教育一下美国人民。剧中的阿甘在北京街头迷路了,因为语言不通,出租车司机带着他逛遍了北京城。李思明用摄影机记录下了北京最著名的几处建筑物,长安街、天安门、人民大会堂,还有那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自行车洪流。以至于某自行车制造商看了这么一段,发誓一定要把自行车卖到中国去,不过这位老板在他破产前也没能卖出一辆。而出租车司机却是由小刀担当的,同样的是没有多少台词,这也算是人尽其用。
原小说中的北京之行,有一段毛主席接见阿甘共进午餐的场景,毛主席问阿甘:“我听说你打过越战。请问你对这场战争有什么看法?”阿甘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认为那是一场狗屎战争。”李思明当然不会去拍这么一段,因为中国人还在跟越南人玩着呢。
“这完全是满足两位中国人跑一回龙套的伟大愿望!并且让美国人认识一下北京的风貌!”李思明是这样解释这一段戏。
在北京李思明是地主,当然要尽地主之谊。汤姆·汉克斯等一票美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家的首都作了一次亲密地接触,到处留影纪念,殊不知,他们这群老外也成了最令中国人感到新奇的风景,被人围观他们还以为中国人太热情。最吸引他们的,当然是爬上八达岭长城当一回好汉,“不当长城非好汉”嘛。
小说中阿甘没能吃成北京烤鸭,在现实中,李思明满足了阿甘的需求,汉克斯这次真正尝到了北京烤鸭的美味,要不然,从来没到过中国的小说作者兼编剧温斯顿·格卢姆为什么会单单提到北京烤鸭?
“李,我考虑了一下,如果哪一天我当演员没有什么前途,我就在洛杉矶开一家餐馆,请一位北京厨子,专做北京烤鸭,那一定很不错。”扮演丹中尉的加里·辛尼斯还在回味着刚才的美味。这可是侵权啊!
“李,我不得不承认这烤鸭的味道实在不错!我比格卢姆先生幸运,他没有机会亲自来北京尝一尝,只能凭想像,在纸上想象一下。不过我跟阿甘的观点一样,你们中国人应该学会用叉子才行!”汤姆·汉克斯感叹道。
汉克斯一语双关。在原著中,阿甘认为中国人用两根细棍子吃东西,可是用那玩意简直不可能把东西拨进嘴里,所以食物大部分掉在他的衣服上,阿甘认为这是见不到几个中国胖子的主要原因。
既然来到了北京,李思明假公济私,给自己放了一个假。小刀将剧组带回美国,而他回了趟家,过家门而不入,这不是李思明的做法,也没必要。至于曾智,去了他大伯家混饭去了。
又一次回到家,又是过了半年的光景,北京的家现在真成了李思明在北京驻足的旅馆。要成就一番事业,或者说得简单一些即使是谋生的话,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都是有老婆的人了,怎么还像个愣头青,一点也不顾家?”一见面,母亲就叹道。
李思明只得陪着笑脸,耐心地解释。说到杨月,李思明决没有他表面上看得那样轻松,思念是绝对的,李思明只得祈求早日实现团聚的那一天。
“思明呐,你怎么天天跑来跑去,什么时候安定下来?这拍电影也不是什么正事!”父亲李全一见面就这样责问。李思明心中大叫冤枉,好歹我在好莱坞还小有名气,不过父亲说话他只得点头称是。
这次在北京,李思明和曾智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知青联谊基金会”正式成立了,作为国内首家正式成立的民间组织,李思明和曾智两人为此托关系找门路,好不容易得到官方认可,办下来的。
这半年来陈诚是经过一番天人交战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决定正式出任这个会长职务的。因为这是个百分之百的民间组织,又不是事业单位编制,旱涝保收,弄不好将来就成了一个无业人员。陈诚愿意出任这个职务,除了他天生是个组织的好手和热心之外,完全是出于对李思明和曾智的信任。
1983年的夏天,街上热气腾腾,北京某个饭店内却春意盎然。这是知青联谊基金会正式成立的日子,所有的会员几乎能赶过来的都赶了过来,连远在深圳的徐大帅等人也到场,自然少不了李思明日思夜想的杨月。她这次不仅是作为会员赴会的,而且是作为记者来采访的。
这些前知青,聚在一起高声诵读语录,缅怀过去,畅想未来。然后在一句“为了革命,干杯!”的倡议中,‘w‘r‘s‘h‘u‘。‘c‘o‘m‘正式成立了基金会。
“我们刚成立时候有会员212人,这个数字二十年来只增加108人,因为在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的过程中,我们感觉有必要保持稳定,太多的会员有可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这些人往往只是为名而来,事实上我们曾在这一方面受到过教训。
工作人员当时只有20人,而现在我们却有一支有312人组成的专业队伍。启动资金有500万元人民币,在当时也是一笔天文数字,但现在我们拥有数十亿美金的善款,而且有专门的投资机构打理,有专门的会计机构进行审计监督,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完善的制度。而我们的名誉会长李思明先生,是我们的灵魂人物!”陈诚在基金会成立二十周年的一次纪念大会上如是说。
第七十一章 小别胜新婚
小别胜新婚,这是李思明和杨月这对夫妇俩现在的心情。
没有分别就没有相聚。分别让人的距离远了,可是心却始终相连在一起,当再一次相聚的时候,两颗心已经紧紧地揉合在一起。
外面的阳光烤得人几乎要流出油来,即使是傍晚时分太阳也还是那么勤奋。但李思明的心情却是一片清凉。杨月撑着太阳伞,走在他的身旁,眼中饱含着浓浓的情意,而鼻尖却挂着一两点汗珠。
“这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太不敬业了,天热一下就当缩头乌龟了?”李思明嘴里抱怨道,可是看不出他有一丝的不耐烦。
“老实交待,你在美国有没有偶尔一两次想起我?”杨月看着他道,仿佛李思明的回答要是不令她满意,或者诚意不足,就不会有好果子吃。
“天啊、地啊,这大夏天的天气怎么老感觉到凉嗖嗖的,是不是要下雪了。”李思明看着树梢上正慢条斯理哼着的知了说道。
在美国,大洋相隔,距离不是问题,越洋电话李思明是雷打不动的每天一个,在电话里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有时候是李思明说杨月听,有时候是杨月说起工作和生活中芝麻点大的事情一大筐,李思明听起来也是津津有味。
“我看你是心虚吧,所以感到冷?”杨月不悦道。
“嗯,我是调节一下气氛。我最怕见记者,一见记者我就头疼!”李思明左右而言它,某位曾是知青的记者刚才问了一大堆问题,搞得李思明很头痛。
“我也是记者,你是不是也不想见我?”杨月抓住了他说话的漏洞。
“那哪能呢!”李思明凑近杨月的耳边,“你可是我的心肝宝贝,我怎么舍得啊?”
李思明亲热的话让她脸红耳热,心里却美滋滋的。
夫妻双双把家还,正好是星期天,李思明的爸妈都在家,见两人竟然一起回来了,甭提多高兴了,这晚餐的标准立马就提高了不少。李思明不禁撇了撇嘴,跟自己的老婆比,这差距也太明显了。
夜晚,空气还是燥热无比,刚从锅中端下来的蒸笼,手一摸还是热的。
“还是有空调好啊,这么热想活动一下都不行,这要是在北大荒的夏天就好了,晚上风吹得凉嗖嗖的,既环保又省电。”李思明刚从卫生间出来,抹了抹不知是水珠还是汗珠,无比悔恨道,“真是怀念啊。”
“什么活动啊?”杨月被他没来由的话说得摸不着头脑。
“什么活动?晚上熄灯后的节目啊。”李思明挤了挤眼。杨月的脸“腾”地红了。
“小点声,爸妈都还在外面纳凉呢!”杨月嗔怪道。
“这有啥?咱们都快老夫老妻了,有什么不好意思?”李思明嘻嘻哈哈,“嗯,下次一定装一台,咱好歹也是个资本家,不腐败一下实在太对不起自己!”
“我看你还是在家这几天,好好孝顺一下你爸妈。人家大帅多好,上个月徐丽爸爸生了场大病,他千里迢迢地赶到济南,服侍了半个月。”杨月道。
“杨月同志,给你一个忠告:千万不要在一个男人面前夸另一个男人,否则会出事滴!”李思明笑着道。
“这话你是从哪听到的,挺有道理的。不过你们男人一定不要将女人的话当成耳边风,这才是至理名言。”
“当然,谁的话我都可以不听,你的话就是圣旨,是不可不听的。你看我这么听话,你是不是要奖励一下我?”李思明道。
“光听没用,主要是看行动。”杨月抿着嘴笑着道。
李思明看着她娇媚的面容,在心里对自己说:“真好看!我一定要用行动表示。”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李思明亲吻着爱人的每一处肌肤,将几个月以来的相思都化作情意浓浓的缠绵。怀中的杨月喃喃地念着他的名字,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想要揉进他坚实的后背,仿佛他会突然消失一般。
夏夜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内,蒙上一层梦幻般地浪漫的格调。房间内,再多的柔情蜜意都似乎无法表达这对爱人之间的情意。
“你上次打电话说,大帅替我们买了一幢房子,你看过了吗?”骤雨初歇,李思明拥着杨月问道。
“当然看过了,我刚刚布置好。”杨月有些得意,她的脸上还残存着绯红的色彩。
“你倒是挺积极的嘛。不用说,你的眼光一定没错。”李思明笑着道,“我猜,这房子不一定大,家具也不是太贵,不过一定是简约而又实用,书房布置得一定是最好,不过墙上挂得一定是几块钱的复制山水画!”
“真有你的,这都能猜得出来。”杨月有些嘡目结舌了。
“那当然,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嘛!”李思明调侃道。
“是大帅告诉你的吧?别以为我想不到。”杨月并没有被他的玩笑蒙蔽住,就象李思明刚刚所说的那样,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李思明有什么花花肠子,杨月实在太了解了。
“真想亲眼看一看!”李思明感叹道,“以后就是咱们的家喽。”
“没良心的,这里不是你的家?”
“当然也是。我都计划好了,将来我爸妈退休或者干脆辞职,跟我们去深圳,就在那里安家落户,和和美美地过日子。”李思明对未来充满了美好地期盼。
“嗯,我也想。”李思明的话勾起了杨月内心深处的愿望,她下意识地将自己埋在李思明的怀中。
“不过,还差一样。”
“差什么?”杨月问道。
“当然是下一代,没有小孩子当处乱跑,就不完整了。”李思明坏坏地笑道。
“你尽想好事。”杨月在李思明的腰间掐了一把,可又真怕掐坏了让自己心疼。
“这是人伦之大事,天经地义。我连我们的孩子的尊号都想好了。”李思明道。
“你说说看?”杨月很希望早日有这么一天。
“如果是男孩,就叫李小明,如果是女孩嘛,就叫李小月。看这名字起得多好,好听又好记,还跟咱们是一脉相传,多有象征意义!”李思明道,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没治了。
“不行,你不能这么随便起名。”杨月坚决反对,一骨碌坐起身来,“李思明,我可告诉你,这名字不能这么随便起,咱俩的孩子更不行,从现在起这将列入咱们家的头等大事,不能让你一个人就这么决定了。”
她一脸坚决的样子,就象电影里头信念无比坚定的女共产党员一般,李思明感觉自己成了反面人物。
“我看咱们得抓紧时间办事,要不然,不管是小明还是小月,或者阿猫阿狗的,想出来都出不来了。”李思明一把将杨月扑在身下。
“不要,已经很晚了,不然明天又要起晚了。”杨月对初为人妇的第一天仍记忆犹新。
“晚了就晚了,我爸妈还巴不得呢。”李思明笑了。
“不要……”杨月还想争辩,却被李思明温柔的唇给堵住了,于是便迷失在他的怀中。
第二天,杨月果然又起晚了。而李思明早就起床了,看到杨月睡得挺香,像个小猫一样,蜷缩在床上,还保持着在李思明怀中的姿势,就不忍打扰她,也就没叫醒她。没想到,这次又招来杨月的埋怨。
“让你多休息一下,这还成了我的错?怎么说,你也是战斗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的第一代深圳人,这深圳万一将来成了另一个香港,你就是功臣。我让功臣多休息一下,也有错?”李思明开玩笑道。
“就你有理!”杨月白了他一眼。
……
这次因为基金会的成立,五兄弟难得的又聚在一起。
关于那块地,李思明有过全盘的考虑,但现在大部分规划还只停留在纸面上。
“阿明,我们有必要将摊子铺得那么大吗?”徐大帅提出疑义,从正常的商业投资来讲,李思明的胃口太大,就像气球吹得太大了,爆炸的危险性就会直线上升。
“大了?不大。我们是一边建设,一边发展,不可能也没必要一步到位。先把科技大楼建起来。”
“这个已经在开始了,我们邀请了香港的一些建筑师主导设计,并且考虑了未来的需要,以实用性为主。这毕竟是科技大楼,不是写字楼,不是公寓楼。另外,工厂区的建设相对来讲,要简单得多。不过这个机器设备,现在还没有着落。”
“那个日本人已经三番五次找我们,你说我们怎么办?”张华插一句。
“哑巴?”曾智问道。
“除了他,还能有谁?”袁候道,“当初没能入股我们的电影公司,这家伙现在很后悔。现在看我们在深圳搞得红红火火的,想入股。”
渡边三郎现在算是有钱人了,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生意,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当然不总是顺风顺水,有时候赚个盆满钵满,有时候却血本无归。他那个方便面工厂就是他唯一的实业。所以从他的角度来讲,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工业,还是很不错的。
按理说,这个日本人没事呆在日本办工厂也不错。不过他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电影产业是暴利产业,美国好莱坞的大电影公司即使在大萧条时期,单靠降低票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