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凤栖梧-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熙凤轻轻打开盒子,只见面里面有一叠汪蓝色的织物,不过一个巴掌大小,熙凤把它从匣子里拿出来时,叠得长不满五寸,厚不上半寸,熙凤一层一层的把它打开,打到十来层,已经桌上铺不下了。

刘夫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纵然她娘家富贵,但也不曾见过如此稀罕的织品,连问这是什么织物?

熙凤笑道:“这东西叫鲛绡帐。娘,您看里头还有两折,必得高屋里去才张得下。这就是鲛丝所织,暑热天气张在堂屋里头,苍蝇蚊子一个不能进来,又轻又亮。”

刘夫人轻轻抚着这纱帐,惊叹的赞不绝口。刘夫人皮肤娇嫩,却爱招蚊虫,经常不小心被小虫子夹了,身上就会红肿一片;可怜的傕哥儿也随了他母亲,身旁的乳娘到了夏天,手中的折扇、蝇甩子轻易不敢离手,生怕咬到了这小少爷,起那一身红肿,哭个不停。

刘夫人捧着这个宝贝织物,乐的合不拢嘴,女儿送的礼物真是恰到好处,虽是价格昂贵但实在是贴心的礼物,都说女儿是娘贴身的小棉袄,这话诚然不假。

原来的王熙凤在大观园中就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如今的王熙凤缺少了市侩气,多了几分自然的灵秀,并且更加注重亲情。这两样礼物花了熙凤将近一半的积蓄,但毕竟这是重生后第一次送父母礼物,礼物昂贵在其次,心意定要是最真切的,这两样东西是父母确确实实需要的东西,无论多贵熙凤也要将它买回来。

况且这东西虽在内地有价无市,但在沿海口岸,通过薛叔父的人脉关系,这两样宝贝不过用上个五六百两银子,再添上些精致的中国瓷器和绸缎,也勉强够用了。

送给王仁夫妇的则是一个黑漆泥金贴鸡翅木玻璃小炕屏,围屏边框木製,共五扇。屏心正面嵌绢画花卉,绘茶花、梅花、桂花、木兰、兰花、菊花、紫藤等。裙板朱漆地描金嵌玻璃开光,绘缠枝花卉纹,画风吸收西洋技法。背面黑漆地描金彩漆亭台楼阁图。屏上及侧边贴鸡翅木雕缠枝牡丹纹。

此屏乃是一个欧洲大胡子商人的私人收藏,因这商人的船被海浪打的支离破粹,手头急缺银子修理船只,无奈之下将自己的收藏品全部低价售出,熙凤买走这个小炕屏时那大胡子心疼的胡子都一抖一抖的。这座华丽奇巧,别出心裁的屏风,结合了泥金洋漆,硬木镶嵌,玻璃内画等工艺。

这种玻璃炕屏在这个社会应该是非常时兴、稀有的摆件,就连尊贵如红楼梦里的宁国府中也没有,在请重要客人时要向荣国府原来的凤姐借一架玻璃炕屏去摆一摆,充个场面。

如今的熙凤可不会跟那荣国府有什么姻亲,更不会把这么好的宝贝拿到那去,让那王夫人来填补府中的空缺,白挨累受骂不说,最终一点好也捞不着,真不知道原主的王熙凤为什么那么喜欢在贾府专权,管的事再多,背后不还是有个虎视眈眈的老女人在指手画脚。

现在自己把挣来的银子如流水一般花在疼爱自己的家人身上,熙凤一点都不心疼。

接着又捧过几个小盒子,里面装着熙凤从洋夫人那里淘来的西洋化妆品,什么口红、腮红、香水应有尽有。女人天生对化妆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屋内的三个女主子都好奇地摆动着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小瓶,时而嗅一嗅里面的香味,旁边的丫鬟们也一个个伸着脑袋往里看,将那些名贵的摆设全部忘到了脑后。

一般中国的口红叫口脂,制作得也是很精细的。先制香酒,以丁香、藿香两种香料,拣上好的裹人新收的、无杂质的洁净棉花中,然后投入事先已烧至微烫的酒中,以热酒吸收棉中的香料之味。

吸收的时间为夏日一天一夜,春、秋两季为两天两夜,冬季为三天三夜。浸透到期后,取出棉花和香料,将牛油或牛髓放人此香酒,旺火大烧,滚沸一次加一次牛油脂,数滚之后,撤火微煎,此时慢慢掺人以朱砂研取的红色颜料,并以青油调人,搅拌均匀,灭火后,待其自然冷却,凝成的红脂细腻鲜艳,香气蕴藉,即为妇女喜爱的饰唇用品了。

胭脂的使用更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制作胭脂的主要原料为红蓝花。后来的人们用玫瑰花汁作成丝绵红饼;也可作膏瓣;也有与米粉混合,作粉质胭脂盛于盒中;膏体的除做成瓣状之外,亦有豆状、饼状、柱状;至于以材料浸渍而用者,除饼状外,也有卷状的,称“棉胭脂”,还有用金箔纸浸染的小薄片,轻巧便携,一次一枚,称为“金花烟支”。

而且,随着胭脂类型的增加,特别是膏体的广泛应用,朱砂作的口脂渐被取代,熙凤自己平日里用的胭脂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可见中国的胭脂是口红与颊红通用的,且纯天然无公害。

第三十八回 家宴

香水等物也因为容器精致,味道新奇,方便携带受到了刘夫人和英娘的喜爱,一家人在那乐乐呵呵的摆弄着手头的礼物。

王仁心里有点不舒服,父亲母亲妻子都有礼物了,而自己啥都没有,心里颇不是滋味。

却见熙凤笑嘻嘻地向他走了过来,笑道:“哥哥呆呆楞楞的想什么呢?难道不想看看妹妹送你的礼物么?”

王仁一听自己也有礼物,顿时精神抖擞起来,一步并两步撵了过去,瞪大了一双眼睛盯着那个狭长的盒子不知是什么好宝贝。

熙凤将盒子递给了王仁,笑着催促道,快打开,看喜欢不喜欢?

王仁打开了盒子,一把古朴的长刀静静地卧在里面,“这,这是倭刀?”王仁的声音颤抖起来。

王仁虽为人不才,却从小有个爱好,就是搜集各种有名而又锋利的观赏刀。前不久外出跟友人喝酒,席上却来个甚是跋扈无状的汉子,将王仁带去的镶金嵌宝的宝刀好顿讥讽嘲笑,说这刀是娘们家才佩戴的玩意儿,又抽出自己带的一把唐刀嗖的一下递到了王仁的鼻子下面,吓的王仁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受尽了旁人的嘲笑。

王仁虽年少时有点混账,却没有什么武艺在身,在加上喝醉了酒,被那汉子猛然用刀指着鼻子,差点吓尿了裤子,颜面大失。遂很久不曾外出,生怕被熟人看到,再次嘲笑于他。不过倒也成了一件好事,王仁逐日变得循规蹈矩起来,慢慢跟着王忠、熙凤做起了生意。

熙凤见王仁一副呆愣愣的模样,笑着道:“哥哥可还满意?”

王仁却有些说不出话来,要说锋利耐用,实战性强,这种倭刀实在是极品的选择,但它毕竟是产自倭奴,除了王公大臣一般人家哪能得见。

而且倭刀的制作工艺是一项浩大工程,由于无法规模化生产,从材料准备到铸造出成品倭刀,这期间就需要动用当时日本的一个村的所有手工艺者和村民的努力,他们分工好每一户家庭要制作的配件,这能够提高倭刀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即使这样,一把完整的倭刀做出来也需要百来天的时日,所以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是很大的。因此一把倭刀的价格之高也是其他冷兵器所无法比拟的。另外倭刀之锋利也能够用“犀利”两个字来描述,其锋利程度如剃刀一般。

倭刀在中国唐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融合了他们本民族的东西,增加了实战型,且刀重轻盈,极具收藏实用价值。

“哥哥虽不是什么大英雄,娶了嫂嫂之后也知道时时护着小妹和家人。但我王熙凤的哥哥岂能是一介匹夫便可羞辱的?赶明儿让他试试我们的倭刀再吃一顿我的拳脚,看他还有什么好说。”

王仁看着眼前少女亮晶晶的眸子,心里产生了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自己年少时险些把这个孩子害死,如今她却把自己看作亲哥哥,远行之时也不忘自己受到的羞辱,执意为自己带回了一把倭刀为自己找回面子,自己还有什么资格对她冷嘲暗讽呢?

王仁眼睛湿湿的,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妹妹……”

熙凤哈哈大笑,踮着脚尖狠狠拍着王仁的肩头,“哥哥比别怕,那小子就是没碰见我?要是碰见我,保管打的他服服帖帖……”

王忠咳了一声,“凤哥儿,你胡说什么呢?你一个女孩儿家家的,跟个混混动什么手脚,赶紧给我在家待着。”

刘夫人也瞪着眼睛,不满地批评道:“越大越没个正形儿,往后再不许偷着出去,我已经给你请了女红的教习,以后给我老实在家待着绣花……”

熙凤:完了,得意忘形了,这下子可糟了……

柠檬:嘿嘿嘿嘿,小姐,你也有今天!

*********

*********

今日的家宴特别的丰盛,桌上摆满了美味珍馐,几乎都是平日里熙凤爱吃的菜肴。莲雾站在熙凤旁边为她布菜,拿着一把乌木镶银的筷子,小丫鬟们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廊前挂着一个鸟笼,里面是熙凤送给傕哥儿的礼物——一对活泼的虎皮鹦鹉。

小东西倒也不怕生人,啄食着小米吃的正欢,傕哥儿在下面拍着小手看着。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捏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今日英娘吩咐了,特意给凤哥儿加了几个好菜。

莲雾从捧盒中取出一道茄鲞(xiǎng)来,熙凤见了便道:“嫂嫂怎么费神做了这道菜来,一口下去好几两银子便没有了。”

英娘嗔道:“有吃的还堵不住你的嘴,这菜你嫂嫂我自掏腰包,你只管吃个痛快!”

熙凤嘻嘻笑道:“难为嫂嫂如此疼我,平日里自己却是舍不得吃上一回的。我知道哥哥也喜欢的很,我们一起享用吧!”

刘夫人指着熙凤笑道:“就你这猴儿油嘴,这菜虽贵了些,咱家也不是吃不起它。若是喜欢,让厨房多做些来便是。”

刘夫人指着熙凤笑道:“就你这猴儿油嘴,这菜虽贵了些,咱家也不是吃不起它。若是喜欢,让厨房多做些来便是。”

英娘起身称是,厨房自然多做出了几份不提。

莲雾感觉给熙凤布菜,将茄鲞夹到熙凤面前的小碟中,熙凤心花怒放地细细品味,这道红楼中最有名的菜肴果然不同凡响,鲜美无比。

这菜做起来甚是繁琐,先要将四五月里的新茄包儿摘下来,然后把皮和穰子去尽,只要净肉,切成头发细的丝儿,晒干了,拿一只肥母鸡靠出老汤来,把这茄子丝上蒸笼蒸的鸡汤入了味,再拿出来晒干。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时,拿出一碟子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才能吃。

若不是像王家这样的殷实人家,普通人断然吃不起这样的配菜。这菜吃起来味道咸鲜,有浓郁的糟香,略带回甜,色泽光量鲜艳。熙凤虽生于富贵之家,却也不敢大肆浪费,只不过节日之时才尝它几次。

第三十九回 父女深谈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儿全家人都高兴,不仅加了几道平日里不常吃的稀罕菜,王忠、王仁第一次喝酒破天荒地没有受到各自媳妇的斥责,连熙凤也偷偷地跟着吃了几杯,辣的直哈气。

饭后,熙凤将此次出行的进货账本和前一日挣得的银钱账本通通往王氏夫妇眼前一放,看呆了这对贤伉俪。

王忠捏着账册,呆了半晌才问道:“这些西洋物件真的这么便宜?”

作为一个来自官场的老客,王忠自然知道那些自鸣钟、玻璃器皿、西洋织物的价值,一般王侯之家有上个三五件精品,便是了不得的大事了,常常是来了贵客才会摆出来显示尊重的。

而今,熙凤只不过第一次离家经商,居然用那么少的银子和货物换到了如此多的西洋事物,并在自家店铺中兜售一空,挣了个盆满钵盈,不仅给全家人都带了礼物回来,连身边伺候的有脸面的嬷嬷、丫鬟们也都得了些稀罕的赏赐,若熙凤真是个哥儿,想必王家一定会成为继薛家之后另一个皇商。

熙凤见父母又喜又惊,急忙解释道:“其实这些不过是些寻常玩意儿,多亏了薛家叔叔,因着他的面子那些西洋大胡子才肯压低了价钱将货物出手给我;送给爹娘嫂嫂的这些稀罕玩意儿,那些洋商人轻易也见不到的,这些可是一位来自异国的公主送与我的;至于哥哥的刀嘛,买的更是便宜,是一个来自东瀛的浪人老头卖给我的,他要是再不卖掉恐怕就要饿死在异国他乡了。我还送了他一个顺水人情,安排他坐上了返回东瀛的海船,临走的时候一个劲儿对我使劲儿鞠躬呢!”

王忠摸了摸胡子,怪不得那些人抢破了头皮要做那海关监督的官呢,当这种官儿一是专心为内务府搜罗奇珍异宝,二是因为要办好差使,加上贪心大炽,所以和这些富裕的洋人佬和洋货行,都打得十分火热;特别是和当时最大的洋货行,广顺行的行商陈寿观,关系好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这样一来,行商那里有什么好东西,这些海关监督们自然都十分熟悉。

熙凤听父亲说起这么个官员来,倒也有了几分印象,脑海中好像浮现了个汗流浃背的白胖子,见人总是先带着笑,但熙凤知道能跟老外和各大商人处的极好的人,断然不会是个简单人物。

其实当这个官能捞到最大的油水,比如说自己带给父亲的这么一副玳瑁眼镜,拿到京城内地去便能卖到天价,因为当朝的政策还是很严谨的,轻易不许那些洋人到内地来,销售他们国家的东西,虽说变相的抑制了白银外流,可实际上会带来更坏的后果。

早在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将那些本属异域的胡瓜、茄子、辣椒、土豆,引进中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扎下根来,终于在国内带来了利国利民的作用。于是,再没有人认为这些蔬菜瓜果为洋货。先驱者张骞、班超的所作所为,这种外来事物的引进,是对民族有利、是对国家有益的。

相反,像贾府里的洋货,则是消费性的引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求满足**的引进,只求骄奢浮靡的引进,而无生产发展的长远打算,而无立足在我的自强奋发,久而久之,像一个永不愈合的流血创口,最后直到坐吃山空,河枯海尽为止。这也是满清政权在咸丰以后,急转直下,走向衰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熙凤此次外出,骨血里那种经商的豪情又一次大大的萌发起来,对着那些个扬帆远行的海船更是羡慕不已,可惜自己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一般男儿家上有双亲在堂都不许离开故土,何况自己一个弱质女儿,哪怕会些拳脚,可能在大海上在异国他乡一样束手无策。

想到这里,熙凤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王忠听见反倒笑了,“你个孩子家家的,有什么烦心事让你长吁短叹的?”

熙凤突然想起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起身向王忠行了一礼,“凤儿今日想与父亲谈一件事情,我们还是到书房去吧!”

刘夫人正在旁边和乳娘一起喂傕哥儿鸡蛋羹,见熙凤一本正经的邀请丈夫到书房议事,不经笑出了声来,这孩子还真把自己当个男孩儿了,动不动就装成个小大人儿要和父亲深谈,不过女儿就是这个性子,刘夫人倒也懒得管她。

王忠不置可否,起身带着熙凤走进了书房。可能是父女天性使然,王忠潜意识里感觉女儿这次要说的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这个小小的凤哥儿从小便是个有主见的人,若是平常的事情当着刘夫人和哥嫂的面就会说出来的,除非遇到了重要的事情,才需要自己这个真正的家主来参谋。

熙凤给王忠倒上一盏清茶,“父亲尝尝,这是女儿从苏州特意为您带回的碧螺春。”王忠点了点头,端起茶盏啜饮了一口,果然口感极佳,满口馨香。

熙凤想起的正是那日在林如海家中,无意中听到的几句话,说是自家太爷本是个文弱书生,偏偏投笔从戎,为了救先祖皇帝,痛失妻儿,后得到一件先祖皇帝御赐之物,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