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阿姨再爱我一次 (魂锁定乾坤)-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陶奇得到的好处也是巨大的,他的身体被这些木系天地威能洗礼,得到了质的提高。
如果说陶奇的身体以前是一棵小树苗,那么经过这次之后,陶奇的小身板就会很快成长为一棵茁壮的参天大树,不再惧怕风吹雨打。
当然这些改变只是潜移默化的,陶奇只会在以后一点点的成长,而不是突然井喷似的变化。
这时再看木灵珠的表面,那液态的天地威能不住的想要向里面挤,可是木灵珠却已经无法继续吸纳了,只好将所有的威能拒之门外。
威能在木灵珠的表面不断凝聚,不断积累,密度越来越大,现在已经凝结成仿似一个鸡蛋壳一般的固态物质硬壳,让整个木灵珠略略大了一圈。
如果说,木灵珠原来的大小是一枚鹌鹑蛋,那么现在,在鹌鹑蛋的表面上,又形成了一个“鹌鹑蛋”蛋壳。
这层硬壳越积越厚,很快便将木灵珠堆得像一颗鸡蛋大小了,这时周围的木系天地威能,才终于停止了涌动,回复正常状态。
从那种玄之又玄的状态退了出来,陶奇低头一看手中的木灵珠,却还是那么一个小小鹌鹑蛋的大小,哪有什么外面的厚厚外壳?不过其颜色,却着实变为了墨绿,让陶奇啧啧称奇。
这时,一个急切的声音映入了陶奇的耳膜。
“陶奇,小陶奇,你怎么了?”
这是叶紫的声音,陶奇一抬头,只见叶子双手摇晃着自己的肩膀,正一脸着急模样的看着自己。
“哦?我很好啊,你在干嘛啊?”陶奇有些莫名其妙,问道。
“我的老天,你知不知道,我都喊你半天了,大家都下去了,你在这里发什么呆?我还以为你着魔了呢!”叶子见陶奇终于有了反应,才愤愤的说道。
“啊?”陶奇看了一眼四周,周围的小朋友都已经向山下走去了,就只剩下自己和叶紫还在这亭子里面。
天,难道刚才那好像只有一瞬间的天地威能涌动,用掉了这么久的时间么?
无暇细想,陶奇连忙随着叶紫下了山。
到了山下,叶紫忽然问道:“小陶奇,你的这个衣服好奇怪啊,怎么这么绿呢?是不是刚才在山上钻哪棵树上去了,弄得满身绿油油的。”
“啊哦!”陶奇这才发现,自己身上本来喜羊羊的紧身上衣,现在都变成了“绿羊羊”了……
陶奇忽地想到什么,急忙解开一个扣子,只见里面的白色线衣也变成了绿色。撩起线衣,好家伙,就连洗干净穿在身上的天蚕内甲都绿了。
陶奇脸色有点发青,我的天啊,幸好没戴帽子……
第四十九章
除了叶紫之外,众人自然没有注意到陶奇衣服的变化。
一行人返回要塞正面,进入了博物馆内部。
这博物馆的地上建筑,主要陈列了一些日军当年的武器、装备、弹药和物资,还有与日军作战的苏联红军和抗联战士的个人用品等东西。
央视的摄像机始终跟随着讲解员,在她的讲解下,这些小朋友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些早已锈迹斑斑的东西,一直走到了地上建筑的尽头。
面前一道弯弯曲曲的老旧水泥楼梯,出现在地上建筑最末端的位置,让大家知道,马上就要进入赫赫有名的日军地下要塞了,这座被称之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巨大地下堡垒……
陶奇在队伍的中间,下了楼梯,看着眼前的地下要塞摇了摇头。上上辈子来过这里的他知道,这个要塞能够参观的部分,一定会让这些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大失所望的。
整个要塞可参观部分,只有几百米的隧道,并且阴冷潮湿,让人呆了极不舒服;下面东一个房间,西一个坑洞的,有些细窄的地方,甚至仅能让一个人通过。与相传之中,修建了几十年;绵延数百公里的东方马其诺,相差甚远。
不过据讲解员讲,这发掘出来供学生和游客参观的部分,仅仅是虎头日军要塞的入口之一。现在开发出来的部分,也就仅仅是这整个巨大防线的一小块临江浅层部分而已。
其更深层的其他部分,由于当年的惨烈战争,早已掩埋在万顷黑土之下。
可就是这临江入口部分,也被日军守了将近一个月,才让苏联红军和抗联战士拿下。可见,这地下堡垒之坚固。
陶奇随着众人下了地下,只见面前的要塞里,昏黄的灯光,映照着狭长、不知道通向哪里的隧道,一直绵延向远方,看起来好像没有尽头一般。
隧道上方的水泥板由于阴冷、潮湿的关系挂满了水珠,不时还会滴下水来,落在地板上的排水槽处,放出叮咚的响声,就好像是阴司鬼差在敲打着它的哭丧棒一样。
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孩子们明显都被这阴森的环境所慑服,大气都不敢喘一声,悄无声息的向前小步走着,听着讲解员的讲解。
陶奇一面随众向前走着,一面好整以暇的四处看着。
廊道两旁的一个又一个小房间,吸引了陶奇的注意力。只见又经过旁边一个小的房间门前挂着块牌子,上面写着“将校间”字样。一个身穿白底樱花和服的讲解员站在门口,目视着一个个从她面前经过的孩子。
陶奇从她面前走过,看了她一眼,也没多做停留便在后面小朋友的推搡下,走了过去。
过去之后他才皱了皱眉,心说,这事闹的,这日军地下要塞的讲解员怎么还穿个日末和服?
等等!和服?
要塞的讲解员是绝对不会穿和服的……
陶奇不由得忽然感到浑身汗毛直立,皮肤上的鸡皮疙瘩个个都竖了起来,身体感到一阵冰寒。
他眼珠不由自主的瞪得溜圆,回头朝那个“讲解员”重新看了一眼。
“啊!”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陶奇停住脚步,眼睛再也无法从那“讲解员”的身上移开……
老天!这哪里是什么讲解员,这个穿着和服的女孩,分明就是当时他和刘洋,在北琴海下河子煤矿附近那段要塞里,见到的那个女孩,记得当时她还给他们引过路来着。
女孩仿佛也感觉到了陶奇的目光,向他看来,那神情似乎很诧异、很疑惑。
这还是陶奇第一次看到她有所动作,表情有所变化。再看其他人,其他小朋友,就仿佛好像身边没有这个女孩一样,从她身边经过,又越过停下不动的陶奇,继续向前面走去。
没一会,这小段要塞通道里面,就只剩下了陶奇和那女孩两个人,就这样呆呆的互相望着。
这一瞬间,陶奇却感到仿佛过去了几百年一样漫长,一阵阵的寒流在自己皮肤表面流过,心跳明显加快数倍。陶奇知道自己现在恐怕是肾上腺素分泌过快了。
这女孩是人是鬼?为什么其他的小朋友们不能看到她,偏偏自己却可以?而且还数次都是在地下看到她。
忽然,一个轻飘飘好似没有根一样的声音,从女孩的嘴里飘出,让陶奇再次打了一个冷战:“你能看到我?”
陶奇死过两次了,见到的“鬼”可以说早已经数不清了,可是这样恐怖的见鬼经历,他还是第一次。
试想,一个别人全都看不到的“东西”,就在自己身旁不足半米的地方站着;自己路过的时候,甚至还看了她一眼,并且还把她当成了普通人,而事后自己才想明白了她可能根本就不是个人……
让人感到害怕的不是见了鬼,真正让人害怕的是这种恐怖的氛围。
定了定心神,陶奇不住的对自己说道:“不怕,不怕,鬼,咱见多了!”
也许是他的这句“见鬼真言”起了效果,过快的心跳好像真的慢了下来,皮肤表面的寒流也似乎减弱了不少,陶奇这才反问道:“你,到底是人是鬼?”
那女孩听了一愣,没有回答,反倒被陶奇这句话给问呆了似的,目光又重新回复到下河子那时有些呆滞的模样,还不停的喃喃自语:“我到底是人是鬼?我到底是人是鬼……”
天!
陶奇被她的模样再次吓到了,这女孩不会是神经错乱吧?
当时她给自己和刘洋提示危险和领路的时候,好像并不是精神有问题的人啊!
陶奇张了张嘴,刚想对她再说点什么,好让她不再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可是还没等他话说出口,这女孩却真的发了疯一样,凄厉的惨叫着“我到底是人是鬼?”从陶奇身旁越过,直奔要塞的深处跑去。
眼见一个要塞中曾经储水的水池就在她跑向的前方,陶奇惊呼:“小心!”
可是已经晚了,那女孩一下子便掉了下去,不见了踪影。
第五十章
(第二更)
陶奇冲过去,却见空空如也的水池下面,除了一个排水的大孔以外,哪还有什么女孩?
陶奇趴在深度足有七八米的储水池顶上,喊道:“喂,你……”
却只有自己的回声响起……
陶奇观察了一下那唯一的排水大孔。那东西似乎也可以钻过一个人吧,不过想到那女孩穿越矿道时的表现,陶奇对她能够从这里离开,也没有太大的意外。
让陶奇感到迷惑的是,当时在下河子的时候,刘洋和自己是都可以看到这女孩的,而现在为什么却只有自己能够看到,跟自己在一起的小朋友,甚至老师们,却好像都看不到?
再有就是这女孩有时候看起来浑浑噩噩的,好像有些痴呆;有时候却又好像是个正常人,还能清楚的说话,真是不知道她到底是怎么回事。
“陶奇!”一声呼喊,让陶奇从回忆中回到现实。
听出是叶紫的声音,陶奇连忙站起身来,回到这段要塞的主廊道,只见叶紫和小葵花阿姨都从前面赶了回来,一声声的呼唤着陶奇。
“我在这里。”为了不让他们担心,陶奇连忙喊了一声。
叶紫和小葵花阿姨瞧见他,跑了过来,叶紫责怪的说道:“小淘气,你怎么又跑了,这里面综横交错的,万一走丢了可怎么办?快跟我回去。”
三个人回到小朋友的队伍中,一行人沿着主廊道,参观了整个地下要塞博物馆的公众部分:什么将军房,什么士兵间,什么武器库,什么厨房,还有什么岗哨之类的,这段要塞虽然仅仅是一个入口而已,却也五脏俱全。
让人感叹当年日末鬼子在这里的大手笔;也让人心痛当年有多少的华夏劳工葬身在修建这巨大要塞的工程之中;更让人激愤,有多少的华夏儿女和国际战士,被这军国主义的堡垒夺去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从廊道末端的小洞口出来,一行人又到了后山处。原来这后面还有一个山洞一般的小出口,也在博物馆围墙的范围之内。
要塞修筑不仅是要保障守卫战斗,里面的人还要不时的冲出来,想来,这些小出口就是鬼子们冲出来的出口。
出口不大,内部连接有一个暗堡,在里面可以藏上十个八个的鬼子,他们可以自如的进出要塞。
而想要攻进去,就困难得多了,有几个人堵住这咽喉一般的地方,在里面的机枪口向外射击,百十人都难以冲到出口近前,再加上周围其他暗堡的呼应,整体上真是固若金汤。
参观结束,钱庸又带领小朋友们和张指导他们在后山参观了一圈,只见到处暗堡林立,整个后山俨然一座巨大的碉堡,火力点没有一千也有八百,真是易守难攻。
吃过午饭,大家又游览了江边的江景,今天的活动基本上安排完毕。
按理说这时众人就可以回去北琴海了,可是张指导的央视众人都是第一次来,还有许多的景点可以游览,夜间还可以搞些活动。
所以钱庸以夜间行车不安全为由,力邀他们再住上一宿,这也是他事先就安排好的。
想到自己今晚将有劫难,张指导一天来明显有些坐卧不宁的,不知道会是什么东西。
是以,钱庸一说早就安排好了今夜是要住在这里的,他便隐隐觉得自己的灾劫似乎跟这个有关,而不是钱庸想的那个什么交通安全问题。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老道长空子都已经说了,自己这次灾祸有贵人相助,只要有正确的选择,便会遇难成祥、没有大碍。
向来笃信命运的他认为如果面对灾祸,采取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之后恐怕只会有更大的祸劫来临。而如果正确的去面对,反会有更好的结果。不是有句老话说得好么: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张指导于是便拍了板,今夜在虎头镇再停留一夜,大家在宾馆前的江滨广场开一个篝火晚会,热闹一下。等明天游览了剩下的景点,再开动回北琴海。
晚餐他们吃得很是哈皮,乌尔雷江特产的华夏鲟鱼,肉质鲜美,珍稀少有,是国家级的保护动物,别的地方根本吃不到。
虎头木屋餐馆儿老板的大舅哥,在北琴海市政府任要职,有点实力,在他这里想吃这鱼,是可以吃得到的。
钱庸知道这个,所以特意为张指导点了这么一道菜,让央视的这些工作人员有机会品尝这闻名中外的美味。
陶奇还是第一次吃到华夏鲟鱼,一尝之下,果然名不虚传,味道鲜美。尤其是这厨师采用清蒸的方式烹饪,配合特殊的酱料,那味道吃起来更是让人美掉下巴。
众人吃吃喝喝,酒喝得就有点高了,等到离开木屋餐馆儿的时候,除了叶紫、小葵花两名老师需要看护孩子,没有饮酒之外,包括钱庸、张指导他们这些成年人,走路基本上就都是一步三摇了,好容易走到江滨广场的篝火晚会地点时,他们往那里一坐,就都起不来了。
篝火晚会大伙围坐一大圈,吃着烤鱼,烤肉,继续喝着小酒,兴致更高,甚至叶紫和小葵花两人也被央视的同龄小伙子、小丫头劝了好几杯酒。
陶奇他们这群小鹏友更是哈皮,没有了大人们管束,一个个疯跑、疯闹的,撒开丫子到处玩玩闹闹。
就有两个小男孩还当场比起来谁撒尿撒的远,立时吸引了好几个男孩上去比试。结果后来,在钱庸也加入比试的时候,小男孩们都彻底服了:这家伙当然比小朋友们撒的远……
叶紫和小葵花阿姨气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扭过脸,不敢再向他们的方向看。心里不停的说,我不认识他,我不认识他……
大约疯玩到了晚上十点左右,钱庸才余兴未尽的打算收队回宾馆休息,毕竟小朋友们还是不适合熬夜的,这么晚了再不睡觉,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
第五十一章
回头见到央视的好几个年轻人,还在那里商量着是不是要继续玩一会,钱庸朝他们笑了笑,做了一个ok的动作。
然后摇摇晃晃的走到叶紫身边,手搭在她的肩膀上,满口酒气的对她说:“叶挤(叶紫),你……跟小贵发(葵花)先带小冯友(小朋友)们回去崩馆(宾馆)休息,我再陪他们……他们玩一会。”
叶紫气得什么似的,推开他的猪手,哼了一声,说道:“知道了,月葵,咱们走!”
说着,与小葵花阿姨一起集合小朋友,准备回宾馆休息。
至于他们这群成年人,就由他们去吧,喝死拉倒!
可是不集合不要紧,一集合小朋友,叶紫和傻眼了,陶奇不见了……
“什么?”
听到叶紫和小葵花的惊呼,那边的钱庸和张指导央视众人马上过来询问情况。钱庸一听少了一个孩子,立时酒醒来一半,蹦起多高,叫道,“你们怎么搞的,怎么就让这小孩不见了?”
看着急得都快哭出来的叶紫,小葵花阿姨心道:你刚才还跟他们几个小男孩比撒尿来着,现在又问我们怎么搞的,难道是我们给弄丢的不成?
张指导这时候也走了过来,听到了事情前因后果,立即惊出了一身冷汗,心说果然来了,那老道说的劫,恐怕就是这件事情了。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可是着实不小。
如果孩子找到了,便一切都好;如果孩子找不到,他这个指导就算是当到头了。毕竟是他跟幼儿园联合拍摄节目,钱庸固然是第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