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女厨神-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钱人也可以大笔出钱购买,在元国大败期间,宁府便出钱在淇城买了三千多亩土地。”

太子挑眉,“嗯,听说了。”

云叶估计他应该知道,果然。

云叶也不诧异,接着道:“这次成国从北到南,都是大旱。不少庄子十室九空,都出来逃荒要饭了。”

“各村镇闲置的土地更多,地主富户们趁机也入手了不少田地,我娘家便是如此做了。”

“我们村里的土地,还有邻村的土地,我们云家一口气买了上千亩。”

这些都是听梁氏给永安城送货的小厮们说的,云争倒没有来信说这些。

太子挑眉,“倒要恭喜了。”

云叶淡淡一笑,正要说话,便听门外脚步声响,是宁寒带着人进来了。

云叶一看,认识,来人正是胡氏的爹!

太子点头:“胡副使,坐吧。”

户部是管着钱粮、赋税、户籍、征召诸事的部门,胡副使倒是个专业人士。从官职上讲,也是个行家里手了。

云叶接着道:“成国吞并元国日久,人口繁衍迅速。我相信,不过十年八年,官府想要给老百姓平均分地,只怕便不好办了。”

“这次大旱,被地主富户们侵占、购买的土地不少。若是土地大量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官府不能控制的话,便不能足量收取赋税。”

“便如这次一般。朝廷无权让官员们和各地的地主富户们缴纳地税,便只能购买。”

“国库银子匮乏,便要给他们空口许诺,惹得百姓和地主们都是怨声载道。若是长此以往,只怕没有一人乐意听从朝廷。”

“大旱若持续一年,成国或许便有灭国之祸。”

胡副使吓白了脸,看看太子、看看云叶、再看看宁寒,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云叶也实在太大胆了些,竟然敢在储君面前说什么“灭国之祸”?!

宁寒老神在在地喝茶,并不插嘴。

说实话,宁寒对于打仗自然是个行家,这里说什么土地、税赋的,宁寒根本不感冒。

不过是陪着自己老婆罢了,至于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好了。本来,把太子跟老胡喊来,不就是等着听她说话的吗?

见宁寒根本眼皮都不抬,胡副使偷偷擦擦头上的汗。

以前听京城传言宁寒宠妻,亲眼一见还真是,果然让人无话好说……

太子脸色有些不快,“成国建国几百年,再纵观前朝历史,不过就是这种法子。”

“不过一场结束了的战争、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怎么就说到灭国上头去了?”

“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弟妹,你这话就是在我面前说说,若是父皇听了,还不知道给宁府带来什么灾祸。”

宁寒把茶杯“砰”地往桌子一放,抬眼看着太子道:“让你过来听听。她还没有说完呢,这意思是不让说了?”

太子皱着眉头,看着云叶道:“弟妹,接着说吧。只是,国之赋税,弟妹还有什么更好的法子?”

胡副使立即坐直了身子,一脸期待地看着云叶。

知道云叶点子多,若是有些好法子,自己这个户部的官员也少挨多少骂。

这几个月,因为国库空虚、百姓流亡,自己跟户部尚书,不知道被皇上跟太子狗血淋头骂了多少回了!

云叶道:“我有法子。”

三个男人见云叶如此,都暗暗诧异,就连宁寒也对云叶挑眉。

这女人,信心百倍的样子,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好法子。

云叶道:“此时,农民都舍弃了土地去流亡,不过是为了一口吃的。”

“成国大军数量十分可观,再加上以前元国的士兵,每年军饷、口粮实在是个极大的开销。”

“此时国家统一,战备减少已经势在必行。若是还一直养着这么多将士,当真国家也有些吃不消。

“更何况,没有战争,没有了军功,不少将士也没了心思。”

以前,好多穷人当兵,是为了一口饭、一点儿军饷。

现在成国统一,天下安顿、西南也安稳,是该到了裁军的时候了。若是借着这个机会裁掉些军队,也给国库省下一笔可观的开支。

宁寒哭笑不得。

这个女人,说是什么土地田赋,怎么说着说着,拿自己的将士们开刀了呢?

胡副使却是眼睛一亮,道:“宁夫人所言极是。每年国库收入的银钱,倒有三成要用于将士们的口粮跟军饷,负担十分沉重。”

“今年以来,国库银子拿去买粮济贫,许多士兵的口粮跟军饷有些跟不上了。”

宁寒皱眉,“这个事儿呢,可以这么说。将士们战争时期保家卫国,和平时期倒是可以垦田种地。”

“只是,军营驻扎之处,并不是都有良田可供开垦。成国安稳,多年内不会打仗,此时把三成将士们解甲归田也不是不可。”

便是可以裁军三分之一的意思了,其实云叶想说裁军一半的。

这个事儿是摸索着来的,步子也不可迈得太大了。

太子皱眉,“只是,此时天下大乱,若是突然提出削减兵士……”

云叶笑着摇头,道:“官府可以颁布法令,农民受田后,家有成年男子的便算为国家当兵。”

“只是无须去军营常驻。农忙种地、农闲操练,却要自备粮资,便减少了国家的养兵费用。”

“若有战事,集合起来开赴战场,此时倒要官府出粮草、发军饷。”

“你可以把他们叫做民兵。平时藏兵于民,减少了国家开支,但是战争时又有兵士可用。”

“若是敌人打到家门口,平日种地的村民,组织起来就是一支能打仗的军队!全民皆兵嘛!”

太子几个都是一个激灵。

胡副使看太子跟宁寒都面露赞许,更是忍不住击掌赞道:“果真是个好法子!”

见两人沉思不语,云叶道:“国富民强也不是一句空话。此时天下大旱,各地民怨四起。官府若不做好善后和安抚,只怕要出大乱子。”

“虽说各地都有了抗旱的举措,看来成效并不是太大。所以,太子若是能狠下心来,命各地的官员跟有钱人都拿出钱粮来,才是救国之道。”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太子道:“第一次,便让生意人多交了一成的市税;这一次又半价购买地主们的粮食……”

云叶笑道:“成国各地的官员才有几个?各地的地主跟富户一听半价购粮,只怕都有藏匿的。”

“这些地主富户遍及城乡,财富不可估量。只是,多有目不识丁的,出仕无门。”

“若是他们家里子孙能得个一官半职,便能光宗耀祖。你让他拿多少地出来、多少钱出来、多少粮出来,只怕他们都会乐呵呵地了。”

太子一听,便皱起了眉头,问:“你这是让朝廷卖官?!”

胡副使也惊呆了,不可置信地看着云叶,“宁夫人,这……这个不大好吧?”

宁寒一贯支持自己老婆,看着一脸不快的太子跟胡副使,也阴沉了脸。

云叶点点头,“是的,非常时期用非常之法。这个官职卖给他们,却不让他们上任。若以后考中了,才能授以实职,走马上任。”

“一纸文书却无实际位置,让他们担个虚名,朝廷却得了真金白银,何乐而不为呢?”

☆、600 相安无事

捐官,自古有之,有些可以上任,也就是有实职,而绝大部分是没有实职的。

本来是一介白身,不过花几个钱儿,就能被人恭恭敬敬地称呼一声“老爷”,连带着老婆孩子,甚至整个家族都是无限荣光的事儿!

云叶见两人思考,道:“可以出钱、可以出地、可以出粮。明码标价,一个县几个官可卖、一个郡多少官可卖……”

“若是一个官职买的人多,便可以参考拍卖的方式,层层加价。谁最后出的钱最高,便把那官职卖给谁。”

胡副使点点头,“价高者得,或许便有翻倍的银钱收上来。只是,宁夫人,他们得了这虚名,有没有什么可以看见的好处呢?”

云叶道:“自然。比如朝廷圣旨或者官牒任命;优先当选里正村长、行会社老;县郡重要事项可允许他们出席。”

“还有,县郡的重大事件让他们参与评判;上官巡访可出面陪同……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都是虚的。

不过是个名誉奖励,或者面子上很好看的事儿,让他们出席、露面,极大地满足他们的虚荣心罢了。

“只是,既然是为了丰盈国库而设置的,即便他们买了官职,自然不能给他们免土地赋税和徭役。”

“成国几百年来,按照田亩生意收税、官宦减免税赋的做法要改。以后,若想国库一直充盈,便要改变以往的做法。”

“以后不按人头儿,只按照家中资材收税。一亩地多少税、一间铺子多少税、一视同仁,也是平均财富的意思。”

“太子、胡副使,可听说过‘寡贫富、恨不均’这句话吗?”

众人不语,太子略一沉吟,“此话何意?愿闻其详。”

云叶淡淡地道:“意思很简单。就是‘不怕大家都穷,怕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

这话其实出自《论语》。

原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云叶道:“无论哪朝哪代,社会稳定、百姓平安,实际上也要靠一定的平均。”

“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不患寡而患不均’也符合公平和正义的做派。太子、胡副使,你们认为呢?”

众人都点头,这个自然。

人的眼、人的心,是最爱比较的。

云叶道:“目前,按照成国的律法规定,男丁们所得田产相同,当然就应该缴纳同样的田租。可是,一场旱灾突至,一切都变了。”

“不出半年,地主跟官员、富户占有土地过多;而农民失去手中土地的,土地兼并导致每人田产悬殊,这种按土地实际占有数、缴纳赋税的制度就不再公平。”

胡副使看了一眼太子,大胆地道:“宁夫人所言极是。很快,地主们缴纳得多、牢骚满腹;百姓们无一亩土地,更是怨气冲天。”

云叶道:“等成国大旱过去,百姓们重新回归家园、人口繁衍众多的时候,官府手里可就没有足够的土地分配了。”

太子也点头,“是这么个理儿。眼前可以卖官筹钱、收粮。只是,弟妹,如果过了眼前这一关,后面又该如何呢?”

等这一波大旱过去,成国恢复个三两年,只怕这位太子就变成皇上了。

所以,更关注以后成国的发展。既然今天说到这个,自然要问个清楚明白的。

云叶道:“无论何时,朝廷要想有钱有粮,官府都是要接着收税的。”

“具体实施时,可参照前几年整个朝廷的花费。先制定税收总额,再将这一税收额度分配到各县郡。”

“富裕的县郡、土地人口多的县郡,自然摊派得多些;反之少些。”

“丰收之年,可比往年提高一到两成;灾害欠收之年,少收甚至不收。这才是得民心、稳国势之道。”

“前几个月,朝堂所做的却是失民心之法。”

“你们想想,大灾之年,朝廷不仅不回馈百姓,反而横征暴敛。不怕真的激怒了上上下下,群起攻之啊?!”

宁寒立即打蛇随棍上,瞪了一眼太子,“哼!我们宁府,可是缴纳了上万两银子的粮食呢!”

胡副使看了一眼太子,也嘀咕道:“还有我们十香园……”

太子瞪了两人一眼,道:“按照弟妹的说法,以后你们且得缴税呢!”

胡副使跟宁寒相互看了一眼,都对云叶刚才说的反应了过来。

胡副使也恍然大悟,道:“是哦。十香园跟天泉饭庄此时是不用缴税的。”

“若是照着宁夫人的法子,以后家家户户按照资材多少缴税,咱们岂不是也要开始缴税了?”

哎呀,刚才自己还夸呢,竟忘了现在十香园是自己名下的了。

本是为了避税才过户到自己名下的,这下子不仅白忙活了,还倒贴了不少过户税……

宁寒也疑惑地看着云叶,道:“难道胡副使说的不对吗?宁府这么大生意,岂不是一年要缴几万两银子?”

不过,看着太子有些得意的样子,两人都不相信云叶会傻到把宁府的生意给赔进去。

果然,云叶一笑,安慰两人道:“你们稍安勿躁,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呢。”

转脸看向洋洋得意,好像得了聚宝盆的太子,云叶微笑着道:“太子,天下无商不活。”

“按照我的法子,成国的商户无论大小、官员白丁,都要缴纳税收。自然,朝廷很快便赚得盆满钵满。”

“只是,大河无水小河干。官府要涵养税源、天下太平,就要给各地的大商户、大地主,有所回馈。”

太子还是第一次听说官府要给地主们回馈什么呢,便问:“回馈什么?如何回馈?”

云叶挑眉,道:“比如,每年让各地郡县、州府汇总,每户纳税所用的粮食、布帛、银钱,都折合成银子。”

“缴银最高的十户,官府再把他们所缴税款的一半返还给他们,作为奖赏。岂不皆大欢喜?”

宁寒低头闷笑。

到底是宁府主母,就知道不会让宁府吃亏的。

胡副使更是“噗……”地一下,笑出声来。

哎呀呀,宁夫人果真脑子好使!

这么一来,宁府的生意和饭庄,无论开到哪里,都必定能位列十甲。

按照这个法子,那么,到了年底,缴纳的税就会被返还回来一半!

云叶看着一脸郁闷的太子,似笑非笑地道:“到时候人人争上游,官府收得多、大户们也喜欢,何乐而不为呢?”

太子有些牙疼。

前十甲的税要返还一半,虽然听着让人心疼,到底朝廷收的还是多。

这女人,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宁府的生意?对了,还有梁府、丁府,云家……都是能在当地名列十甲的大户!

若是按照这个法子,他们一家亲戚,既得了官职名誉、还省了一半的纳税款项。

这女人一句话不要紧,当真让人……咬牙切齿!

“咳咳咳……”宁寒大手握拳放在唇边,低声咳嗽了几声,体贴地给云叶送上水杯,道:“说那么多话,喝口茶。”

云叶接过喝了一口,轻轻地放下杯子,笑吟吟地看着一脸便秘的太子,好整以暇地问道:“太子,您看如何?”

“我说的这些,当然了,也不一定就合适。还得您回去,跟户部的各位行家商讨商讨。”

“比如,官职越大、纳税越少;或者,有重大政绩和功劳的官员,可以下年免税等等。”

“至于如何让成国的官员们没有牢骚、乖乖缴税,就看您的手腕硬不硬了。”

太子倏然一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弟妹,今儿个这一番话,让我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云叶挑眉,“过奖了。”

太子转头对胡副使道:“今儿个,宁夫人的话你都听清楚了?回去跟户部尚书几个,好好商讨个细目出来,我过两天过去听听。”

“当紧要用的,先写出来;不着急的,后商讨。先把燃眉之急解了。”

胡副使忙道:“是。”

见两人要走,云叶对太子道:“太子请留步,我还有事相商。”

胡副使忙告辞走了。

太子知道必是要说十皇子的事儿,便又坐下了,问:“十弟如何了?”

云叶道:“虚弱得很。若是月华此时带他走,路途遥远、又不太平。何况,他也不愿意走。”

“我倒是想冒昧问一句,可容十皇子留在我这里?”

太子看看宁寒,宁寒面无表情。

太子道:“不是我能不能容。既然我冒着被父皇苛责的风险,让你带他出宫,自然是为了他好。”

“若是月华一心带他走,我又怎么管得住?再说了,父皇也不愿意他留在京城。到底皇后之事……”

云叶道:“十皇子是个小孩子,该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