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疯狂-第4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瑛儿!”吴世恭大声叫道,“过来。”
作为孩子王的吴呈瑛听到了吴世恭的呼唤,就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父皇!”
“领着你的九弟一块儿过去玩!你这个做二哥的,以后要多关心自己的弟弟妹妹。”吴世恭吩咐道。
“是!父皇!”吴呈瑛向着吴世恭行了一礼,接着他就拉着薛呈安的手,到孩子们中间游戏去了。
看着自己的孩子们都在无忧无虑地打闹雀跃,吴世恭就欣慰地笑了。
……
第907章 新朝新政(一)
穹源元年元旦,大平朝建立,改国号“穹源”。同日,北京城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虽然因为京城残破,又处在战事之中,吴世恭谕令“简办”,但开国大典还是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礼部的司设监、钦天监、尚宝司、教坊司都行动了起来。而司设监相当于典礼的后勤部门,下设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员;钦天监的事务就是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有监正、监副等,向皇帝汇报所谓的“天意”;而尚宝、教坊这两个部门一个负责设备的安置,一个负责仪式中的文艺演出。这几个部门都是筹备“登极仪”的主要机构。
京城的军民也动员了起来,他们把整座京城打扫了一番。虽然内城中还是一片断壁残垣,但是散落的垃圾总是被打扫干净了。再加上人口被俘掠,下水沟渠的疏通,蔓延京城一年之久的瘟疫也总算得到了控制,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是日凌晨,新朝廷遣官告天地宗社。皇帝衮服(龙袍)祭先祖、神灵。开国大典也拉开了序幕。先要由礼部的官员分别到天坛、先农坛、太庙告知祖先。至时,鸣钟鼓,皇帝衮服御奉天门(天安门)。而当身着黄色衮服的穹源皇帝吴世恭登上奉天门城楼后,登基仪式才算正式开始。
早就等在奉天门前的官员都身着朝服,在“洪胪寺”官员的引导下,他们经过金水桥进入紫禁城。但这时他们还不能进入“皇极殿”,因为皇帝还在奉天门上做祷告,所以,大臣们只能留在午门外的广场上。他们以“文东武西”的方式跪在御道的两侧,等祭告上天完毕后,从奉天门上下来。
穹源皇帝吴世恭从奉天门城楼上下来后,进入皇极殿龙椅上就座。大臣们这才依官阶高低鱼贯进入,对新皇帝上表道贺。然后,次辅周延儒正式宣读诏书,确认新皇帝的身份。一个新王朝就此拉开序幕。
之后就是“外国”使节的恭贺等。
不过在整场的开国大典之中,进行得并不算是十分顺利。首先,御史周益伦在上表时,同时对吴世恭进行了——谏言。他提出:吴世恭在新朝伊始,就纳娶了前明公主和嫔妃,此行为即不利于扫清前明余孽,又是吴世恭这个皇上懈怠国事,沉溺于美色的证明。所以希望吴世恭对此悔改一二。
这谏言让吴世恭是勃然大怒。不是说这谏言没有道理,而是对周益伦的行为相当反感。他明明可以在开国大典的前后上这个谏言的,今日如此做,简直就是搏眼球,要挟自己嘛。
其实周益伦这次谏言,是延自于前明科道言官的“优良传统”,确实有着自己骗廷杖、搏一下的私心。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文官集团对于新朝君权范围的一种试探,还有对限制君权手段的一种“试运行”。
而吴世恭首次遇上前明科道言官使出的“核武器”,也同样是勃然大怒。如果那谏言是针对着国事,吴世恭倒还可以忍受,但这谏言完全是皇家私事,这就让吴世恭难以容忍了。在怒火之下,吴世恭当即下令把周益伦拖出去斩首。还好,吴世恭终于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在最后一刻刀下留人,下令把周益伦禁足在他的宅子里软禁起来,待后发落。
不过周益伦的此行径,也让吴世恭坚决了改革御史台这一机构的决心。
而在“外国”使节的恭贺中,吴世恭也同样遇上了无礼的举动。
现在的北京城,其实称得上是“外国”使节的只有两批。一批是南明派来谈判的使节;另一批是遗留在北京城内朝鲜国的使者。而这两位使节都未在恭贺时,行那三跪九叩大礼。
南明派来的使节,他不肯下跪倒还情有可原。毕竟这使节是前来谈判的,不是来归降的。所以这南明使节是决不肯向吴世恭磕头称臣的。所以吴世恭见其无礼,也就是把他驱赶了事,连重话也没有说上一句。
而那朝鲜国的使者,本来是常驻在北京城的。虽然现在的朝鲜早就归降了满清,但是深惧天朝威严的小国——朝鲜,还是害怕日后大明朝来伐师远征,因此,他们还是偷偷派遣了使者常驻的北京城,以此来骑墙观望。
没想到李自成的大顺军和清军是纷至沓来,那使者当然不敢公开露面,所以到了最后,他也逃到了京城外城,也同样的活了下来。
而这次大平朝的开国大典,为了撑门面,也就让这位朝鲜使者上朝恭贺。没想到那位朝鲜使者倒是硬气了,死活不肯下跪参拜。
也不怪这朝鲜使者眼皮子浅,他以前的活动范围也就是在北京城附近,在一年前,他甚至还不知道,这天下还有吴世恭的汝宁军呢。所以他就对这个新王朝信心不那么足。在他看来:南明是正朔,满清是现在朝鲜的宗主国,受到南北夹击的大平朝怎么也不会好受的。
再说,就是失礼在先,现在的大平朝也腾不出手来惩罚朝鲜,那将来的事就到将来再说吧!起码现在自己不能为朝鲜招惹祸害,毕竟现在那朝鲜使者的家人都在汉城呢。
而吴世恭对那朝鲜使者就毫不客气了。在斥骂了一通以后,他立刻下令把那使者乱棍打了出去。并且还告知那朝鲜使者:大平皇帝很生气,会派兵去朝鲜小国算账的!
可在当时,满殿文武和那位朝鲜使者,除了深知大平军战略的寥寥几人,其他所有的人,都没把吴世恭的这番话放在心上。
在那几幕不愉快的场景过去以后,典礼就进行得比较顺利了。
待到午时,君臣简单用完饭以后。穹源皇帝吴世恭与重臣上奉天门观礼,开始观阅阅兵式和君民同乐。在晚间,又与重臣国宴庆贺。整整是忙碌了一整天。
而在第一天的典礼之后,从正月初二开始,吴世恭召集了所有的嫔妃和皇子、贵戚代表、包括前明太子和皇子在内的,前明勋贵代表、内定的各部侍郎以上的官员和在京协副统领以上的武官一起,在皇极殿宣布新朝的首批新法令和新政。
由于此次大论政的内容很多,持续的时间也足有三整天,所以吴世恭就为每位参加大论政的人都安排了座位。从此以后,“坐以论政”也开始成为一个惯例,官员们除了在大朝会的时候,将不再站立着商议国事了。这也是大平朝对治国文武们,一种尊重态度的体现。
先说新法令。这次吴世恭将向全天下颁布《大赦令》、《招贤令》和《惠恩令》。
首先是《大赦令》:
《大赦令》,其核心思想就是:在穹源朝成立之前,所有叛乱的南明小朝廷、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其他各营造反的农民军、辽东满清政权、关外蒙古部落等,只要放下武器归顺大平朝,以往的罪行就将既往不咎。如还是负隅顽抗,或者发动新的叛乱,那大平朝将会从重治罪。
当然,在这个核心思想中,像南明小朝廷、李自成的大顺军和辽东满清政权等等等等,是绝对不可能放下武器归顺的。可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写进去呢?不是大平朝想要过过嘴瘾,而是要安抚那些已经归顺大平朝的那些原造反人员和前明官员,表明了大平朝绝不会秋后算账。所以这就是个对内而不对外的《大赦令》。
而在《大赦令》中,有三点内容就比较关键:
一、对于以后与大平朝敌对的南明小朝廷、李自成的大顺军和辽东满清政权等,他们的首领和文武该如何从重治罪?在《大赦令》中并没有明确,这也为以后大平朝的灵活处置留有了余地;
二、关于前明皇室、皇族和勋贵的安置。前明的皇室和皇族,如果不加抵抗,归顺新朝,那将在剥夺一定的财产以后,封爵荣养。如果起兵造反,那将灭族并没收所有的财产。
例如:太子朱慈烺,将封为大平朝国公,崇祯皇帝的其他俩位皇子和前明亲王,将封为侯爵,郡王将封为伯爵,以下的皇族成员将转为平民。
所有有封号的皇族成员,除了保留每人五十亩的土地之外,其余的土地将全部没收。而且还将以亲王五万两、郡王二万两的价格……以下类推,缴纳赎罪银。
而这些前明皇族的新朝爵位,将没有禄金。也就是说,就只是一个荣誉称号。而且这是一种每代递退的爵位。比如:公爵。下一代将会是侯爵,再下一代将是伯爵,之后将转为勋爵。而到了勋爵以后,每代都可以保留这个名号,以此来证明其“身份高贵”。说到底,这位爵位就是让他们看起来好看些,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大用的爵位。
而前明的勋贵也是如此,他们也将保留前明的爵位,每代递退,没有禄金。但所有归顺勋贵的家财将不会没收。这也是吴世恭的亲戚,有着太多前明勋贵的缘故吧!
第908章 新朝新政(二)
比较例外的是前明太子朱慈烺。吴世恭将会奉送他三万两安家费,并且等到凤阳收复以后,把其全家安置在朱家老家,为大明皇帝祭祖守坟。而且朱慈烺的爵位也将只会递退一次,等到退到侯爵后,将不再递退,一直保留着这个爵位。
在大平朝成立之前,许多人,甚至有一些前明官员都向吴世恭密奏:要从肉体上全部消灭这些前朝余孽,防止有人以他们为号召,举兵造反,威胁到新朝的统治。不过到了最后,吴世恭还是选择了这种比较“温和”的处置方法。
看起来吴世恭是有些妇人之仁,不过吴世恭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毕竟有野心的前明皇族数量较少,许多人都安于享受,没胆量再提着脑袋造反了。
而且现在大平朝治国的总原则就是——稳定。如果把前明皇族杀得血流成河,总会造成一定的人心惶惶。甚至有些要归顺的前明皇族都要抵抗到底。这么一来,其实是造成大平朝不安稳了,起码也要花费大量的军力和财力。
还有一点,汝宁军崛起的速度太快,几乎是把前明的官员全盘接受。而在这些人之中,根本分辨不出谁有异心。如果有这那些前明皇族作为吸引,让一些有异心的人一起举兵造反。大平朝就可以聚而歼之,反而可以事半功倍。
说到底,就算那些前明皇族真的是造反迭起,吴世恭也可以等到消灭了南明、满清、大顺和大西以后,再来个最终解决嘛!当然,这些前明皇族如果老老实实,吴世恭也不想用那狠辣手段的。
三、在《大赦令》中,也把满清和蒙古部落包括进去了。其实这就是一个伏笔,为吴世恭以子虚乌有的“黄金家族”身份,统治关外的蒙古部落和辽东女真,做好一定的舆论基础。当然,这对天下的汉民是绝不能公开的。
其次是《招贤令》:
《招贤令》的核心内容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只要在大平朝建立之前的,所有秀才以上有功名的士子,只要提出申请,都可以在大平朝做官。
完全可以这么说,这个法令一颁布,就将会震动整个天下。这将把天下的读书人一扫而空,让天下士子皆归心。
当然,这里有两个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有没有这么多的官位?毕竟天下秀才以上的士子有着几十万人;另一个是国家的财政支出是否吃得消?因为这么多官位的俸禄,将会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关于官位问题,本来大平朝就将会建立起很多新衙门,再加上地方最基层的政权机构,将从县一级下放到乡一级,这将多出来十几万的新官位。而且大平朝还将在每个乡、县,建立起国立的学堂和医馆,许多士子经过专业培训后,也将会到这些学堂和医馆任职。
至于财政问题,大平朝就将鼓励工商业发展了。与前明不同,包括皇族在内的,大平朝所有人都将纳税,而且工商税的额度也将提高到十分之一。
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士子都愿意出仕的,毕竟有些人或者年老体弱,或者“心向前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多余的官员也会自然淘汰,大平朝也将恢复到正常的官员数量之中。
不过在《招贤令》中,有着四大重要改变:
一、科举制。在未来十年中,原先采用八股文的科举制就会得到逐步改革,最终将采用分级考试,限制年龄的方法。
大平朝将逐步推行全民教育。只要适龄男童,都将进入一级学堂学习三年。在三年结束后,将考试选拔,挑出一部分优秀的,进入二级学堂学习。以此类推,一直到最高级的五级学堂。这其实就是现代小学、高小、初中、高中和大学的翻版。就是通过这样的层层考试,最终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充为朝廷官员。
当然,细则也就不详叙了。而大平朝的做法,不仅仅是选拔人才,而且是要做到全民扫盲。不过这也要看朝廷的财政收入,更是要一步步来。吴世恭估计,如果能在二十年内达到一个雏形,那就可以很满意了。
二、科举内容。在新科举的内容中,一开始,《四书五经》还是占有主导地位,而且对外声称还是进行着儒家教育。但是在其中,吴世恭还是塞进去相当多的私货的。
新科举将分为五个科目:文学、品德、算术、自然和体术。其中文学和品德当然都是自《四书五经》而来,最多加上些忠君爱国、集体主义等教育内容。而算术和体术,本来的科举对此不很重视,但这两个科目还是在儒家六艺之中,所以加入此内容还算是说得过去。至于自然,也无非是几何、物理和化学的集合体。为了加强学生毕业后工作上的能力,知道些这样的知识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也未遭到太多人的反对。
尤其要指出体术。吴世恭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去上体育课,他是把军事训练贯穿到了体术科目中。实际上是进行一种全民军事训练,为万一发生的全民军事总动员做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吴世恭加强教育的做法,所有的文武官员都是清一色地赞同。最多是在某些科目的设置上有些微词。
三、官位设置。因为大平朝多了乡一级的机构,所以官员的分级将会增多。所有的新任官员也将从基层做起,特别优秀的,才会在朝廷和地方来回任职。以免原先的科举那样,一旦金榜题名,就入翰林院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不知民间实情。
而且大平朝还将打破官和吏的分界线。一些吏员的头目,将成为最低级的官员,而吏员中优秀的,也可以提拔成为官员。其实这也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一种雏形。
四、任官资格。大平朝任官者,除了在五级学堂毕业者中考试选拔之外,还有退役的超龄武官有资格任职。这也是提高军人地位的一种方式。当然,工匠中有着大匠称号者也可以任官,不过他们最多也就是做个技术官员。
第909章 新朝新政(三)
最后是《惠恩令》了。
《惠恩令》的一部分内容是新皇登基的常用套路。比如说:大赦天下、开恩科等。
而另一部内容就比较震撼了。在《惠恩令》中提出:永久取消人头税、取消徭役、逐步取消奴隶制等。而且开始提倡人口有限的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惠恩令》中并没有“免天下钱粮一年”的内容。不过因为取消了人头税和徭役,百姓的负担其实已经大大减轻。
尤其是徭役,这是古代百姓的一个沉重负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