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先文官指挥的传统了。所以怎么样轮,也是轮不到是吴世恭的。

于是杨振摇摇头,开始了退而求其次:“吴总兵虽说已有腹计,可朝廷会否同意,谁都不知。而救人如救火,末将也是奉命行事,怎敢拖延?如吴总兵不吝,给末将一些兵丁吧!也多些救出督师大人的希望。”

杨振当然不是要吴世恭的嫡系部队,他看中的是吴世恭救援出来的那些溃兵。可是这话一说,吴世恭的脸顿时冷了下来。他已经把所有带回的部队看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怎么会让外人染指,更不会让杨振随意挥霍。于是吴世恭一口回绝道:“无人!”

虽然有些失望,但杨振对吴世恭拒绝调些兵力补充自己部队的做法,也有着心理准备。于是他就再次退而求其次,道:“那吴总兵总肯给些马匹、兵器和辎重吧!”

“也无!”既然已经是不客气了,吴世恭就不介意不客气到底了。现在辽东的每一点人和物都是宝贵的,吴世恭不会让杨振肆意浪费,就算是他的动机十分高尚都不行。

“哎——!”杨振长叹了一声,他向吴世恭拱拱手,也不再多说什么,就想要扭头就走。

“等等!”吴世恭想要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努力,他最后劝道:“现在辽东兵力已不足,你如此做,虽可博得一个身后名,但于朝廷何益?于天下何益?肆意妄为而已。留下,从长计议吧!”

杨振点点头,同意吴世恭的说法。他又不是一个傻子,知道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是万中无一。可是杨振的心中也是很委屈,他苦涩地说道:“军令如山啊!巡抚大人勒令末将不得停留,要即刻出兵。”

“那……!”吴世恭一听这话,就觉得有些希望,他连忙说道,“那杨副将稍等一会儿,就在此处停留一晚,等本官入山海关劝说一二,最起码不能让你的部队白白的去送死。”

杨振想了一会儿,有些犹豫地答应道:“那好!末将就等到明日午时。盼着吴总兵有好消息。”

吴世恭立刻把汝宁军留给了余继指挥,让其把部队安置在山海关外明军的大营中,接着,他就带着自己的亲兵,叩开了城门,入内去寻找巡抚方一藻和监军高起潜了。

而方一藻和高起潜也早就得知了汝宁军的归来,他们已经聚起了城中文武,并派人到城门口相迎吴世恭。毕竟归来了这么一支明军,而且人数又是这么的庞大,这让这些天都难以入眠的方一藻和高起潜都是大喜过望。

可是一见面以后,双方顿时爆发了激烈地争吵。吴世恭当然把自己的计划托盘而出,而方一藻和高起潜则是竭力反对。他们都被洪承畴的惨败给吓坏了,根本不敢再派出一支如此庞大的明军,要不然,再来一次惨败,明朝在辽东可真的要唱《空城计》了。

再说,方一藻和高起潜都是绝对支持吴三桂的。吴世恭来个分庭抗礼已经是难以容忍了,他竟然想要夺取吴三桂的一部分部队,并想掌握辽东的主要军权,这无论如何都是方一藻和高起潜绝不会答应的事。

双方是唇枪舌剑,吵了一个天昏地暗,到了最终,吴世恭见今晚也吵不出一个结果,于是也是退而求其次,要求最起码应该取消杨振救援松山的命令。

在吴世恭看来,多保存明军在辽东的兵力,也符合方一藻和高起潜的利益,只要向他们解释清楚,他们应该会取消这一荒唐的命令的。

没想到方一藻和高起潜的脑子里是相当清晰,所以他们断然拒绝了吴世恭的请求。而在这个问题上,吴世恭对这俩人绝对就是鸡同鸭讲。方一藻和高起潜可都是政治人物,所以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对于方一藻和高起潜来说,只要他们派出了兵,证明了他们是努力去救援松山的,那就可以向崇祯皇帝交待了。至于这样的派兵是否可行?杨振的死活又是如何?这俩人根本不会去关心的。

说到最后,吴世恭也终于被惹毛了,他开始拉一派打一派,对高起潜苦劝道:“高公公!本官可是出身自与国同休的勋贵之家,而你是天子内侍。这大明朝有个安危,皇上有个安危,咱们俩就是想跑也跑不掉。不像是那些文官,他们的后路可是挺多的啊!”

高起潜一听这话,也苦着脸难以开口。吴世恭这道理挺对,可是现在的高起潜也是骑虎难下。

不过这话也立刻把在座的文官们都给激怒了。兵部代表张若麒立刻叫嚣道:“鄙夫!尔竟敢公然挑拨君臣,居心不轨!该杀!该杀!吾将弹劾你!弹劾你!”

“弹你玛德头啊?”吴世恭立刻发挥出他的嘲讽技能,“太祖爷祖制,领军本应就是出自五军都督府,而文官就不该插手兵事。而现在又是如何?文官不仅把手伸至军中,而且昏了头竟然来指挥军队了。有什么仗你们指挥的好?把我们这些总兵官都当成了小卒来耍了。告诉你:你们文官最多决定该不该打?而如何打?在什么时候打?都应该由我们武官而决。这才是太祖爷文武相制的本意。而你们现在都要把武事都给把持了,到底是有何居心?是否把文武事都吃抹干净以后,再把皇上的权利都抢过去?你们才是造反!吾也将弹劾你!”

第777章 荒唐的花絮

这样的口舌之争基本上都是毫无结果的,而迎接吴世恭的聚会也变成了不欢而散。出来的时候,天色已晚。被初秋的晚风一吹,吴世恭也舒服了许多。在刚才,确实有种很压抑的感觉,仿佛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吴世恭也纳闷了。那方一藻和高起潜就是有千条万条理由,不同意自己的救援计划倒也罢了,可为何要让杨振去送死呢?

难道他们不知道,失去了杨振这三千多兵马,本已空虚的辽东将更加空虚。难道方一藻和高起潜不怕清军趁胜追击,攻打下宁远城和山海关吗?这不是为了区区的政治目的,而把自己的脑袋系在了裤腰带上了吗?真不知道要愚蠢到什么地步,才会做出这样的事啊!

“大人!大人!”

吴世恭被连声呼唤声所惊醒。一见吴世恭看向了自己,呼唤的周俊吾说道:“大人!学生已经擅自下令,派人快马回汝宁,报平安了。”

“啊呦!”吴世恭一拍自己的脑袋。这时候的他才想起,进城后自己一直在为杨振之事忙绿,根本没想到要在第一时间向家中报平安。于是他微笑地向周俊吾点点头,道:“是我疏忽了。麻烦思德了。”

“应该的!”周俊吾犹豫了一会儿,又开口提醒吴世恭道:“方才堂中众位文官都对大人口出恶言。虽大人机智,口战群儒不落下风,但怕转身这些文人就向朝中弹劾,众拳难敌,望大人早做准备,要先上奏章 辩驳一二,再派人携重礼至朝中诸公之处多加解释。”

周俊吾这个提醒是好心,他为吴世恭想出的化解方法也是常用的套路。可是吴世恭却摆摆手,道:“既然我敢说出口,就没怕过他们在我背后使什么幺蛾子。我会寻路上达天听,等会儿回府后,要麻烦思德为我好好参详。”

“那是一定!”听了吴世恭早有准备,周俊吾也有些放心了。

“思德你别担心。我这是最后努力一把,只是看着杨副将和那些在锦州、松山守城的儿郎太可怜。如果皇上和朝廷真的不在意我,最多半年,我就回汝宁,管他朝廷有没有谕令。只手难遮天,既然别人都不在意了,辽东的事管我屁事!”

吴世恭的话,一下子让周俊吾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回到府中以后,吴世恭连夜口述一封写给秦公公的信。在信中,吴世恭要求秦公公与崇祯皇帝说一声,让崇祯皇帝派王承恩或秦公公来山海关,与吴世恭亲自商量天下大局。

第二天清晨,吴世恭又出关苦劝杨振。让杨振违令留下,并亲自承诺自己会庇护于他。可是被杨振严词拒绝了。目送着杨振的离开,吴世恭也只能无奈了。

在三天以后,杨振部的溃兵传回来消息:杨振出征以后,至吕洪山遇伏,全军覆没。杨振被俘,而清军令其往松山说降。

可未走里余路,杨振就踞地南向而坐,并对其从官李禄(不是吴世恭那个便宜内兄李禄)曰:“为我告城中人坚守,援军即日至矣。”

李禄至松山城下致振语,城中守益坚。而杨振、李禄皆被杀。

接下来吴世恭就在山海关安心地等待了,就等着崇祯皇帝和朝廷的决定。并且他趁此机会也要好好休息一下,并顺便安慰一下常柳琴那受惊的小心肝。

吴世恭根本不知道,就在他等待的时候,朝中已经掀起了一股弹劾吴世恭的风暴。对于单挑所有文官的吴世恭,无论党派和官职高低,文官们都同仇敌忾,用笔墨为武器,想要把吴世恭给千刀万剐。

可这些弹劾奏章 递交上去以后,却如同进入黑洞一般,都被崇祯皇帝留中。其实崇祯皇帝看到了吴世恭所说的话以后,他也相当的感同身受,在内心中是赞同吴世恭的观点的。只是文官们的声势太浩大了,使得崇祯皇帝也不敢轻举妄动。

其实崇祯皇帝并不知道,现在京城中有两座府邸是门庭若市。一家就是恭顺侯府,去那里的都是给吴世恭提亲的;另一家是阳武侯府,去那里都是给薛呈麟小朋友提亲的。

而且那些提亲者都是为吴世恭父子介绍小妾的,各自都有了十几家,而且那些小姐都是出自名门,不是嫡女的,不是出身三品官员以上者,都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

所以这一情况也相当可笑,那些文官一方面在弹劾,一方面却都想要巴结手握大军的吴世恭,完全是一种两面作风。不过这也可以看出,朝廷中有些理智的官员,都已经看好吴世恭的将来了。

暂时就不说这花絮了。当朝廷不顾廷臣议论纷纷,任命吴三桂为临时军事统帅,要他“徐图再举”。至于如何再举,崇祯君臣们却一直没有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而崇祯皇帝为辽东的军事问题召开过几次御前会议进行讨论,兵部只是强调“宁远现在有兵四万,巡抚、总兵都很得力”,宁远的防务可保无虞。而对于如何解救松、锦四城的围困却根本不提具体意见,好像那是一个应该由总督、巡抚们自己见机而行的小问题。

既然兵部都对这个棘手的大事避而不谈,那刚刚复职不久的首辅周延儒和他的内阁同僚们就更不愿搅进来。周延儒初回内阁的时候,有一位关心国事的老将军曾拜见他,对他说:“相公入朝,愿首先以松山为急务,那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松锦一失将无所措手足。”但圆滑的周延儒见到事已大坏,此前的布置又同自己无关,就宁愿缩起头来不置一言。至于国家大势如何,那自有皇帝去安排。

等到吴世恭的汝宁军归至山海关,他主动提出亲自领军,又提出了救援的计划,可是朝中诸臣依然是保持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不赞同、不反对、不发言,就让辽东自行解决。

而崇祯皇帝也似乎被一次次的打击彻底击垮了信心,对于吴世恭的请求,他也是充耳不闻。所以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世恭写给秦公公的信就这么石沉大海了。

第778章 汝宁军变故

就在吴世恭等得不耐烦的时候,没想到没等到朝廷的回音,却等来了汝宁的回信。而在这回信中,却有着邓启帆报来的惊天消息。

当薛永利率汝宁军主力顺利地解决了革左五营和张献忠这两支农民军以后,他就把目光转向了最后一支,也是实力最庞大的李、罗联军。

而在此时,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带领总兵贺人龙、副总兵李国奇部再次进入河南,围剿李自成和罗汝才的联军。保定总督杨文岳也率领着总兵虎大威部也是再渡黄河,进入河南。而左良玉部则是由南向北直向李、罗联军而去。再加上山东总兵刘泽清率二万人马正通过大运河、黄河运兵。李、罗联军顿时处在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为了重创这支最后的农民军,薛永利出兵四万五千,以南阳、汝宁和归德三路纠缠住了李、罗联军的主力,但汝宁军也并不急攻,他们就是要等其他各路明军赶到之时,把李、罗联军压向“友军”处,想要让他们拼个两败俱伤。

可就在此时,松锦之战惨败,明军全军覆没,吴世恭和北征的汝宁军失踪的消息传回了汝宁。这消息一下子震动了汝宁军中所有的人。

内宅中的夫人们哭哭啼啼、六神无主自不用提,而汝宁军的高级文武开始了紧急商议,他们商议的关键有两点内容:一是吴世恭的下落究竟如何?二是万一吴世恭发生了不测,汝宁军的将来的首领将为何人?

鉴于吴世恭的威望,也为了维持汝宁军的团结,汝宁军的那些文武一致决定:如果吴世恭发生不测的话,必将由其直系子裔来继承位置。可接下来,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该由吴世恭的哪个儿子继承呢?

有三个候选人——薛呈麟、吴呈瑛和薛呈平。

应该说,作为嫡长子的薛呈麟是天然的继承者。可是薛呈麟并不在汝宁,而且他在京城,很容易被大明朝廷控制,因此,现在的薛呈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候选人。

按照顺序,接下来的应该是薛呈平。可是现在的薛呈平是寄养在李月奴这里,而李月奴的出身很低贱,变相地也就降低了薛呈平的地位。而且因为薛呈平的身份被严格保密,很多汝宁军的文武甚至都不知道吴世恭有着薛呈平这个儿子。因此,如果把他给推出来,可能很不服众,甚至会引起汝宁军中某些人的怀疑,造成汝宁军的分裂。

至于吴呈瑛,他的出现会造成原薛府出身的军官的竭力反对,也是一个可能造成分裂的不安定因素,因此,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候选者。

所以这么一来,就引起了汝宁军文武们之间的争执了。而以邓启帆为代表的,大多数的汝宁军文武都保持着沉默。其实他们都是无所谓是吴世恭的哪一个儿子即位,只要是吴世恭的直系子裔即可。因此,这些人其实都是中立者。

可是以张之恒、吴世恭的七哥吴世礼、李馨的几位兄弟为代表的文官,就竭力推荐吴呈瑛即位。而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一是要维持吴世恭的姓氏,二来有着吴呈瑛母亲——李馨可以垂帘听政,不会大权旁落。

因为薛府出身的军官大多数都是在出征,所以这时候在汝宁这里,吴呈瑛即位的呼声就变得最高。

而这消息一传到在前线指挥的薛永利耳中,他立刻发急了。在这时候,剿灭李、罗联军已经是变得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汝宁军的继承人问题。

于是薛永利立刻下令不再与农民军战斗,各支部队逐次掩护,都撤回至汝宁。而周巡与书墨率领他们的部队将断后,并在汝宁军控制区之外组成防线,抵挡住李、罗联军的侵犯。尤其是薛永利严令:这两支部队绝不能随意调动,更不能退回至汝宁、归德和南阳。

周巡是汝宁军军队系统的二号人物,而书墨曾经为吴世恭的书童,所以这俩人在继承人问题上都有着极大的发言权。薛永利就是不让他俩在汝宁出现,防止出现任何节外生枝。

接着,薛永利就带着自己的直属部队急归汝宁。而这一汝宁军巨头的出现,顿时让风向出现了一面倒。在薛永利竭力支持下,最后暂时尊薛呈麟为吴世恭的继承人,并且汝宁军将组成以邓启帆、薛永利等人为首的众议团,共同决策汝宁军的一切事务。

所幸的事,薛永利办事还是有着分寸的。虽然他出动部队把张之恒等人软禁了起来,但并没有伤害他们的性命。至于李馨和吴呈瑛,他们就被禁锢在了内宅中了。

可是汝宁军这一骤变,却让河南的战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就是左良玉。

因为左良玉与吴世恭可谓是结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