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疯狂-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传令给黄定,让他先带人上去填埋。让傅胜带着他那两个营加三十辆战车掩护。如遇鞑子,宁愿慢一些,也不要枉然送命。鞑子总不会再把沟中的土石再挖出来。”吴世恭下令道。

“诺!”

在这时候,吴世恭就要用那些溃兵当民夫了。

但是走到第三道壕沟之前,对面的清军依然没什么动静。溃兵们很快就填埋出一条通道,并把壕沟后的土墙扒出一个缺口,于是傅胜就在战车的掩护下,带着自己的两个营先行越过了壕沟。而溃兵们依然在加紧填埋壕沟、扒开土墙,要扩大这条通道。

“呯呯呯——”壕沟对面突然传来了一阵枪声。吴世恭一直在紧张地看着对面的动静,可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清。听到枪声以后,他倒是忍不住长吁了一口气。

没想到这长吁声还有回音,吴世恭惊讶地打量着左右,却发现余继他们也都是疑惑不解地在四处打量,原来刚才大家都是不约而同地长吁了起来。而这意外的情况倒让紧张气氛为之一缓,四周顿时爆发出一阵笑声。

该来的总会来,汝宁军填壕沟的动静这么大,在黑夜中又点了这么多的火把,如果对面有清军的话,他们肯定会发现。既然总要面临,那面对敌人总比面对未知的危险好上不少吧!

没一会儿,傅胜派的传令兵就飞奔回来,他大声禀告道:“大人!已经遇上鞑子的探子,鞑子大队人马应该马上赶过来了。”

“填沟、扒墙的事先停一停,再过去一个团,多拉些大车、火炮过去,不能让鞑子堵住我们。其他的部队也全部警惕,预防鞑子从其他地方过沟,打我们的身后,来个措手不及。”吴世恭大声令道。

“诺!”

“大人!就让小人带那个团先过去吧!”余继主动请缨道。

吴世恭点点头,道:“那好!就辛苦你了。”

当鳌拜、谭泰完全结束了战斗时,皇太极早就带着自己的亲兵回营去了。到了此时,虽然大胜使人亢奋,可是鳌拜、谭泰这八千清军也有些劳累了。

白天就是在战斗,夜间又战斗了小半夜。于是鳌拜也决定不再收拾战场,让所有的兵丁都下马休息。可是刚一粘地,有些清军就瘫倒在地上不想动了。

而那些额真、参领等武官就不断地踢打着瘫在地上的兵丁,让他们都爬起来,抓紧时间喂马夜食。要不然,战后马就是不废,也要落膘生病了。

所以当远远地望见汝宁军的火把时,清军并不能很快集合队伍。而鳌拜、谭泰看着自己手下疲惫的神色,他们也知道不可能去主动迎战了。于是清军就停留在原地,等待着汝宁军的到来。

但没想到汝宁军在过第三道壕沟时,却偏转向西。这让清军就有些准备不足。鳌拜一边开始调整自己的部队,一边就先派出了侦骑,要确定一下汝宁军的兵力。

无论是从火把的数量来看,还是从火把覆盖的范围来估算,汝宁军的数量都应该是好几万。但鳌拜、谭泰也害怕这只是这股明军的虚张声势,于是他们一定要派人抵近观察,要了解清楚这股明军的数量,以此来选择正确的应对。

鳌拜、谭泰也知道,劳累的清军根本不可能与这股明军来场持久作战,于是他们就决定要一锤定音,以一次猛烈的打击,完全把这股明军给击溃。

但是派出去的探子根本没有靠近。他们离傅胜的车阵还有百步左右的距离,就被警惕着的,傅胜派出去的暗哨给打了回去。

这消息一回报,就让鳌拜、谭泰他们犯疑了。猜测讨论了半天,最后鳌拜还是决定先用近千骑的清军冲击一下,以此来试探这股明军的实力。当然,如果能一冲击溃这股明军,那就更美妙了。

可鳌拜他们不知道,他们猜测讨论的时间,却让汝宁军又加派了一个团过了壕沟。而且同时加紧运送过去上百辆大车,并且把已经运过壕沟的大车排成了前后两排,在大车与大车之间,还架设了一些火炮,已经完成了一个严严密密的车阵了。

所以这次清军的冲阵是相当悲催。黑夜中,远远地又看不清车阵,可等到清军靠近,又只能勒住马,看着高大的车阵傻眼了。紧接着又要迎接密集的火力。所以等到冲锋的清军败下来,一清点,才发现有四百多骑没回来。而汝宁军在这次战斗中完全是毫发无伤,这结果就让鳌拜、谭泰他们犹豫不定了。

但汝宁军不会停止脚步,也不会等待鳌拜他们犹豫完毕,他们依然是热火朝天地填沟、扒墙,井然有序地通过壕沟,等到鳌拜、谭泰准备再做行动,他们却惊讶地发现:汝宁军的大多数部队已经过了壕沟了。

第760章 洪承畴怎么还没走

“怎么打?”鳌拜皱着眉头问谭泰道。

看到那千骑败下阵来,清军的那些将领根本没考虑什么其他选择,他们只想着继续战斗。而现在唯一需要讨论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战术。

谭泰歪着脖子,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儿,接着慢条斯理地说道:“现在不打。等他们走的时候打。”

鳌拜一下子明白了谭泰的意思。现在的汝宁军,已经把车阵布置完整,骑兵根本没办法冲进去。如果一定要硬打,那就要骑兵下马变步兵,直接进攻车阵。不过这也将演变成为一场“攻城战”,清军的胜算并不大。

而等到汝宁军再次行军的时候,清军反而可以冲击汝宁军的行军队列,这样获胜的机会就会大上许多,清军的伤亡也能小上不少。

虽然知道谭泰说的很对,但鳌拜还是提出了异议:“就算是走,那明狗的队伍两旁也会摆满大车,冲进去也不容易。”

谭泰依然眯着眼,又想了一会儿,对鳌拜点头道:“是很难!等会儿我亲自带人上去。”

既然谭泰已经自告奋勇了,鳌拜也就定下了战术。可就在这时,几骑清军飞奔而来,他们疾驰到鳌拜面前,大声禀告道:“都统大人!松山处又出来几万明狗,他们也向着此地而来了。”

“啊——!”四处顿时响起了一片惊呼声。

“离这里有多远?”鳌拜连忙问道。

“刚出松山,赶到还有段时间。”那探子答道。

“嗞!”鳌拜听了是一呲牙,摩擦着双拳,犯了难。

“不管西面的明军了。放他们过去。”谭泰当机立断地说道。

“为何?”旁边有位清军将领惊讶地问道。

“这股明军,看架势就是睿亲王在河间遇上的那股,很难啃,短时间内打不下来。如果让后面的明军靠过来,凭着咱们,怎么也挡不住,可能最后让他们全都冲出去了。还不如放过前面,咱们就留下尾巴呢。反正还有后面的埋伏,这股明军也走不快。等到咱们收拾完尾巴以后,再转过来吃掉他。”谭泰很冷静地分析道。

“老谭说的对!”鳌拜立刻点头赞同,道,“咱们没这么大的胃口,就专心吃一桌菜吧!传令下去,出一千人看管住这股明狗,如果他们向外走,就不要去管他,如果他们回来接应,快速回报于我,再不惜一切代价阻挡住他们。其他部队跟着我一起去堵住后面的明狗!”

“喳!”

当打退了清军第一次进攻以后,让汝宁军奇怪的是,清军没有再次进攻。在这时也就不管其他了,既然有了时间,那就加快过壕沟吧!

过了壕沟的部队是越来越多,摆好的阵势也越来越严密,直到全军都过了壕沟,清军还是很奇怪地没有出现。这让汝宁军的将领们都有些摸不到头脑了。

余继问吴世恭道:“大人!小人倒有些纳闷了。那鞑子就是三板斧,还得再来攻两次。可他们怎么就清风细雨般的打了一下,就没胆缩回去了呢?”

吴世恭当然也在奇怪,但他的神经向来很大条,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嘛!反正正合汝宁军的心意,谁会盼着在这样的情况下遇上清军呢?

于是吴世恭就笑着开玩笑道:“关键是你那外号不好,谁让你叫刺猬呢?鞑子肯定是被你给刺痛了。”

余继那绰号,其他的军官可不敢乱称呼,也只要吴世恭能很随便地开玩笑。所以那些军官们一听这话,他们立刻就心领神会地哈哈大笑了起来。

接下来汝宁军的路程是一路顺利,虽然他们在行军时是一步三惊,但根本没有遇上什么战斗,只有几小队清军骑兵远远地吊在后面。

那些讨厌的苍蝇当然威胁不到汝宁军,不过要驱赶干净也要大费手脚,汝宁军也没这么多的时间来对付他们,所以只能够眼不见为净了。

就这么一路疾行赶了十多里,吴世恭终于下令安营扎寨。与清军一样,汝宁军也是白天战斗了一整天,夜间又是行军、战斗到了半夜,是要找块地方好好休息。毕竟要赶一百多里的路程,一天功夫绝对赶不到,那还不如保存体力,准备好明天的行军和可能遇上的战斗了。

汝宁军开始先用大车围在外围,接着就开始挖壕沟、垒土墙了,土木工程完成的是一丝不苟。唯一的遗憾是不可能外出砍伐树木,所以汝宁军的营盘也就是个简易版了。

可就这么短短的一路,就使得近百名重伤员咽了气。汝宁军当然不可能把这些其他明军的尸体带回去,于是也只能够把这些人就地掩埋了。

在巡视大营的时候,吴世恭就被埋葬尸首的动静给吸引了过去。他走近一看,只见一位牧师、一位和尚和一位道士正在为这些死者做着临终祷告。汝宁军并不提倡在军中传教,但也不禁止兵丁去信仰那些被汝宁军认可合法的宗教。因此,每次汝宁军的出征,都会带上一些随军宗教人士,为信教的兵丁做些例如临终祷告之类的事,给予他们临终安慰。

至于为什么牧师、和尚、道士这么齐全,那只能够说竞争无所不在了,连宗教也不例外。

等到祷告完毕,吴世恭就走上前,他吩咐道:“埋的地方要做好记号,以后有条件就起坟送回关内。每人都剪下一股头发,留有地址和名字的,就送到他们家人手中,没留下名字的,回去后就撒入黄河吧!也算是魂归故里了。还有,新收拢的那些人全部登记在册,这事要马上去做。”

“诺!”

接着,吴世恭就回大营巡视了一圈,可当他刚回自己的大帐准备休息,几名亲兵却突然扶着一名右肩插着一支箭的把总进来。

那把总一见吴世恭,就挣扎着想要跪下,口中还撕心裂肺地大叫道:“吴大帅!快回去救救督师大人啊!快回去啊!”

吴世恭被这话惊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他连忙阻止了那把总的下跪,急切地问道:“怎么?督师大人在哪儿?他那里怎么样了?”

“督师大人就在松山城内,现在派了二万兵马正向大帅这里过来呢。”

说实话,直到现在,吴世恭还一直以为自己的汝宁军是最后突围的一支明军。在黑夜中,吴世恭不可能向着四处派出大量的侦骑,所以他认为所有的明军都溃散了,他们早就已经全部向南逃窜,而洪承畴也在逃窜的明军中。

再说,汝宁军出营整队就花费了不少时间;搜罗物资和溃兵也花费了时间;越过三道壕沟更花费了不少时间,再加上汝宁军的行军速度并不快,因此,吴世恭理所当然认为其他的明军都跑到了自己的前头。

可吴世恭根本没想到,原来蓟辽总督洪承畴根本没有走,他那里还留有一支军队,因此,吴世恭就急切地想了解清楚,想要知道洪承畴那里的所有情况。

经过了一番问话,吴世恭才知道:原来在明军全军溃败的时候,洪承畴因为精神失常,根本无法有效的发布命令。而且他也根本不愿意随军而逃,因为他不敢面对朝廷的问罪。

见此情形,辽东巡抚邱民仰只能代为下令了,他命令剩余的明军全军撤入松山城。而在这时候,洪承畴身边也只留下了玉田总兵曹变蛟和前屯卫总兵王廷臣这两个老实孩子了。再加上松山城内的守军,洪承畴身边就留有三万多人马。

可是在精神失常一阵后,洪承畴也清醒了过来。松山城是个小城,城防也不坚固,所以城内根本安置不了这么多的大军。而且现在的清军正在围杀先行逃窜的明军,还没有集中兵力围城,所以现在不走,那就再也走不了了。于是洪承畴就下令,让曹变蛟和王廷臣率两万人乘夜冲击敌阵。自己率领一万多人固守在松山城内。

如果曹、王二人能成功冲破敌阵,那洪承畴将立刻率军跟上,争取把这支明军带回宁远,为明朝多保留一支军队。更为了加强冲阵的成功率,洪承畴就派出了大量的信使,想要让前面已经冲出去的明军返回接应。当然,洪承畴也知道那些明军听令的可能性很小,但死马当成活马医,洪承畴怎么样也要去试一试。

而那位把总就是冲破清军封锁仅有的几位之一,他幸运地来到了吴世恭这里。而肯领受这样敢死命令的,肯定都是洪承畴的死忠,所以那位把总就在吴世恭面前磕头泣血,要让吴世恭即刻返回。

“这样啊!”吴世恭已经在椅子上坐不住了,他在大帐中来回徘徊、权衡利弊。过了好一阵,吴世恭终于下定决心,他对迟明吩咐道:“全军休息三个时辰,之后立刻返回,接应督师大人出来。”

接着吴世恭又和蔼地对那位把总说道:“军中儿郎确实太过疲惫,养精蓄锐完再与督师大人汇合。你也早些下去,安心养伤,明日与本官一同回去吧!”

“多谢吴大帅!多谢吴大帅!……”那把总又“噗通”下跪,是连连磕头,几下过后,他的额头就磕出血来。

第761章 南逃明军溃不成军

对于是否要去救援洪承畴,吴世恭当然要去权衡利弊。好处有一二三四,坏处也有甲乙丙丁,吴世恭无非是选择一个最有利汝宁军的计划。

所以考虑到最后,吴世恭还是选择了两军汇合,共同突围。

这当然不是为了洪承畴。现在只要是一个明眼人,就知道就算是把洪承畴救回辽东,他也是个活死人。遭受了如此惨败,洪承畴就已经在朝廷中失去了政治生命。既然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吴世恭也绝不会用汝宁军儿郎的生命来换取洪承畴的安全的。

而吴世恭看中的是洪承畴身边的三万大军。要知道,此次朝廷所动用的可是辽东和东线长城沿线的所有精锐明军,一旦全军覆没,那整个明朝北方就完全向满蒙大军敞开了口子。

如果只有汝宁军这一支孤军突出重围,显而易见将会得到朝廷极大的重视。其他不用说,肯定会让这支汝宁军调到辽东,守住宁锦防线,先为朝廷解决辽东兵力空虚的问题。

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对吴世恭本人和汝宁军的笼络肯定不必说,可是常驻辽东?那却根本不符合汝宁军的利益。

汝宁军现在的实力并不是庞大到可以分兵的地步,如果被朝廷这么一调动,一南一北,汝宁军将直面满清和农民军这两个大敌。

要知道在现在,就是汝宁军集合自己所有的实力,单独面对这两个大敌中的任何之一,最多也是个平分秋色的局面,可能还要弱上一些。再一分兵,很可能会两头不靠,会因为实力不足而大败,反而是为了朝廷损耗掉了汝宁军自己的实力。

还有一点,明朝这时候的通讯可是很不方便,吴世恭不可能长居辽东遥控指挥汝宁。如果拖的时间太久,那汝宁谁来主持?可能手下的官员就会不安心。分崩瓦解都有可能,还有可能被其他势力收买,或者自己的手下将领独立成为军阀。

虽然这样的可能性很小,吴世恭成立汝宁军的时候,就把地方系统、军队系统和财政系统都分别设置,不让任何人插手其他系统的事务,所以很难让手下一下子控制这三个系统,进而控制住一个地盘。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些事是不得不防的。

而且汝宁军存在的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