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谢家皇后-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姑姑放心,您老看起来好着呢。”

皇上没来,谨妃心情不好,马尚宫在心里盘算着等见了谨妃该说什么,该怎么说才能让她高兴些?要讨谨妃的欢喜可着实不容易。

胡宫人的事还是在马尚宫的心头盘距不去。

不早不晚的,偏在这时候出了意外。再想打听以前的事儿,可去寻谁呢?

马尚宫的脚步忽然一顿。

这件事,要不是意外呢?

马尚宫心一紧。

如果胡宫人的死不是意外呢?

宫里头的意外总比别处要多,其中几件是真意外?

这么巧,不早不晚的,就在她去找过胡宫人之后,胡宫人就那么突然的溺死了?

如果是意外,未免也巧了一些。

可要不是意外的话……

这个念头让她疑惑而恐慌。

如果不是意外,那是什么人害了胡宫人?为什么要害她?

胡宫人不过是在东六宫看院子干杂活儿的人,谁会跟她过不去,非置她于死地不可?

会不会同自己去找她有关系?

她只是想打听打听方尚宫以前的事情,想抓个把柄把她从现在的位置上揪下来,胡宫人洒醉之后说话颠三倒四,马尚宫没得到自己预料中答案,反而意外听到了另一个秘密。

如果胡宫人真是被人害的,那害她的人会不会就是因为马尚宫去找她才抓住机会下手的?

马尚宫惊惶的想,这事到底什么人干的?如果胡宫人因为知道不该知道的事,说了不该说的话而送命,那自己呢?

那些人会不会也找上自己?

这么一想马尚宫更是心慌,她看着左右灯笼光亮照不到的暗处,惶惶不安,仿佛那黑暗中会随时跳出一个穷恶极恶之徒要了她的命一样。

马尚宫心神不宁,一进门谨妃就看出来了。

她不知道马尚宫正在担惊受怕,看她神情与寻常有异,目光闪烁不明,有些不快的问了句:“马尚宫是不是身子不适?”

☆、二百七十六 深水

马尚宫神不守舍,脸色一点血色都没有。

谨妃吓了一跳,她刚才问那句话,只是觉得马尚宫不如平时一样谦恭殷勤,可马尚宫现在看起来情形着实不好,整个人都在抖。

谨妃一下子就想到了温疟之症。

那可是会死人的病!而且这病会过人。

马尚宫可不知道谨妃想到了什么,她喉咙干的象是要冒火,掌心却不停的往外渗冷汗。

“马尚宫?”

谨妃的声音突然变得尖利起来,马尚宫一惊,回过神来,急忙俯身认错告罪:“奴婢失仪,还请娘娘恕罪。”

谨妃摆了摆手:“身子不适何必还勉强过来?你快去歇着吧,我这里有人伺候。明日太医来时也给你看一看,若真病了也好赶紧开方抓药。”

马尚宫有些浑浑噩噩的从殿内出来。微凉的夜风吹在脸上,让她比刚才清醒了不少。

刚才谨妃问话时,有那么短短的一瞬间,马尚宫想对谨妃将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合盘托出。

毕竟谨妃是主子,自己也是为了替主子办事才会去找胡宫人打探消息。

但是那一刻的冲动过去之后,马尚宫决定了不说。等她从屋里出来,也已经失去了说出实情的最好时机。

她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自己没对谨妃说实话。

也许连她自己都没有明白的意识到,在她内心深处,她也知道谨妃是不可靠的。

谨妃没有担当,她想要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却不肯为什么事情担责任,这件事情纵然她知道了也不会愿意花力气庇佑马尚宫。在一点上,贵妃其实要可靠得多,宫里人都羡慕嫉妒永安宫的人,多半也是因为永安宫现在的权势风光,也有不小的原因是贵妃待身边人从不朝打暮骂,有些小小过失能包容就包容了。

退一步说,谨妃的心性手腕都摆在那儿,她有几斤几两重,马尚宫比旁人要清楚得多。就算谨妃愿意护着她,她也得有那个本事啊。

马尚宫不敢再让人去问胡宫人的事了,万一胡宫人真是被人所杀,那她再去打听就是自投罗网。

回了自己住的那间屋子,马尚宫坐立难安。她先是把门窗都紧紧销住,饶是如此也觉得心里不踏实。

谨妃从春华轩迁到寿康宫时,马尚宫当然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她不喜欢旁人在身前绕来绕去的,这间屋子只有她一个人住着。

可现在马尚宫只想有个人能来与她作个伴壮壮胆。

胡宫人不就是一个人住在翠华宫那么偏僻的后院里才死的无声无息吗?

胡宫人如果真是被杀,那杀她的人到底是为了什么?

“杀她的人是图什么?”白洪齐也问出了这么一句话。

胡宫人说是溺死,但是内宫监的人发现了其中蹊跷之处,不敢隐瞒,赶紧报给了白洪齐。

胡宫人不是意外溺死,是先被人击打昏厥之后才扔进池子里头的。

但不是不等面前的徒弟孟全福回答,白洪齐自己就又吐出了一句答案。

“只怕又是冲着皇上、贵妃来的。”

这没什么难猜的。但胡宫人只是一个最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她甚至从没有过近身伺候贵人的机会,甚至连远远看一眼皇上和贵妃的机会都没有。

唯一能说道一二的,就是她也曾经在凤彩轩伺候过。

算一算日子,那时候方尚宫也正在凤彩轩当差,伺候的是当时的贺妃。

方尚宫……

白洪齐觉得这事儿的根源就在她的身上。

孟全福凑近了些,轻声说:“师傅,我今天后晌回来的时候,顺道去了一趟内宫监,翻了翻旧档。”

“哦?”

孟全福低声说:“凤彩轩的旧档里头,明光廿一年的时候,贺妃处支领绸布、墨、蜡、香料等物件,都是方尚宫收管,也是她画签押收注。但是到了明光廿三年年初,贺妃那处的支领收管的人换成了姓陆的宫人。”

“此后呢?”

“贺妃小产之后,签押的人姓袁。”

白洪齐虽然不可能再从胡宫人的口中问出什么了,但是孟全福的话却让他可以完全推测还原出来当时凤彩轩中发生的事。

能掌管一位妃嫔处的日常用度支领收管这样的事情,必定是最受信重的心腹宫人,打个比方,就象贵妃身边的青荷一样。方尚宫当时一定很得贺妃的信任倚重。

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她却突然被完全取代了。

只从纸面上看,凤彩轩已经完全没有这个人的痕迹了。

宫里不少人都听说过,方尚宫伺候过贺太妃,在贺太妃小产过世之后,方尚宫她们这些人就树倒猢儿狲散,各自找寻生路去了。

但现在看来实情并非如此,方尚宫在贺妃刚刚有孕之时就已经不是贺妃贴心倚重之人了。

那么她饮下的那一副让人不能出声说话的汤药又是谁给她灌下去的?

那种药白洪齐很了解,他见人喝过,甚至曾经亲手给人灌过。

一碗药下去,说话是别想了,喉咙会被彻底烧坏,甚至舌头都会连带着没了知觉,下半辈子别想再发出一点儿声音。

方尚宫声音也受了影响,可是她现在还能说话,这就让人更加忍不住要去猜测,当初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这事儿还有谁知道?”

“就是寿康宫的马金花去过,没有旁人了。”

孟全福顿了顿,然后又想起了一件事:“周禀辰在内宫监也有不少熟人,只怕这事儿他也会知道。”

周禀辰和他们不是一路人,要换成是别人,早被白洪齐踩下去了。可周禀辰眼下背靠着永安宫,与白洪齐不算是一个锅里搅马勺争饭吃。两边的人见面和和气气,实际上井水不犯河水,周禀辰从没有把手伸过界,但也把现在属于他的那一块儿地盘看的牢牢的,哪怕对着白洪齐也是寸步不让。

他和方尚宫的关系更亲近,如果他知道,保不齐方尚宫自己也已经知道了。

白洪齐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叩,孟全福知道这是他师傅遇到悬难不决的事情时才会有的小动作。

话说回来,能让白大总管为难的事情,也着实不多。

“吩咐内宫监,这事不可轻忽,一定要查个明白。”

孟全福连忙应了一声:“是。”

方尚宫自己知道这事,说不定反而是个机会。

永安宫里里外外被围得铁桶一般,方尚宫行事更是滴水不漏。如果她知道有人在翻寻她过去的不可对人言的经历,白洪齐倒想知道她会有什么动作。

人一急,难免就会失了方寸,行事多半不能再如平常时候一样缜密周全。

白洪齐和方尚宫是没仇的,但是他也很想看看,方尚宫究竟能做到哪一步。

况且,方尚宫和周禀辰两人齐心,对白洪齐并不是一件好事。宫里头从来都是这样的,此强彼弱。方尚宫和周禀辰越来越强,对白洪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他还得掉过头来查胡宫人被杀的事。

方尚宫的过去究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为了不走漏消息甚至要杀人灭口?

不细想不要紧,但是仔细一想,连白洪齐都觉得有些心惊。

在宫里多年生活的经历让白洪齐本能的预感到,这件事情不寻常。

虽然宫里年年都有不少冤枉送命的人,他们可能是说了不该说的话,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人,做了不该做的事,但这一次……

这一次似乎格外不同。

白洪齐转头看了一眼永安宫的灯火。他感觉这一次的事情,或许会把深深的沉到水底的东西翻搅出来。

谢宁现在用的还是软枕。

竹枕、瓷枕、玉枕这些,她都不能换。大夏天里差不多人人都换上凉爽的硬枕了,她还是枕的软枕。

好在软枕也是丝织的面儿,枕着并不觉得多么闷热。

谢宁正跟皇上一起轻声说话。

熄了灯之后,人常常会说出在白天绝不可能出口的话。

黑夜有时候让人觉得危险,可是有时候,也会让人放下防备,感到自己很安全。

“朕每年生辰的时候,都去奉先殿叩个头。”

谢宁轻声问:“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朕五岁那年的生辰。”皇上平静的说:“朕那时候就知道自己不是太后亲生,可是那个时候又没有能力去寻找她的下落,每年生辰去叩那个头,旁人都说我是敬孝祖先。”

其实他是给生母叩的。

世人都说,儿之生辰,就是母亲受难之日。

皇上肯定是想借这件事为自己连一面都没有见过的亲生母亲尽一尽做儿子的心意。

谢宁心里明白。

“臣妾过生辰的日子,也总会先给爹娘上一柱香的。”

“不一样的。你上香是大大方方的,可朕之前许多年,都不能告诉旁人朕在叩拜谁,在感念谁的生身之恩。”

即使皇上已经登基,可是生母早已经作古,连她的名姓,连她埋骨何处都不知道。

即使皇上要昭告天下人他不是太后之子,可那又怎么样呢?太后是先帝的原配发妻,无论皇上是不是她亲生,都要称她一声母后,这是礼法,太后依旧与先帝合葬于皇陵。

纵然做了皇上,也还是有无法填平的憾事。

谢宁想,或许就因为皇上自己已经无法弥补这缺憾,所以他对儿女的疼爱才远远超过一般人,似乎要把自己没有得到的,一骨脑都补偿给自己儿女们。

☆、二百七十七 掌印

“朕有那么一段日子,就象走火入魔了一样,有时候半夜睡不着,就起身来在空寂无人的宫道上乱转,或是对着那段时日宫中亡故的宫人名单出神,看着每个名字都觉得可能是她,又都觉得不象……”

谢宁心里一酸。

当年的知情人到现在只怕是一个都不剩了,皇上就算想追封生母,可是连生母姓甚名谁都不知道,总不能张冠李戴吧?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当年同一时候亡故的宫人都追封为生母吧?

“朕一直不想去金风园,可是心里又一直惦记着那个地方。”

他是在金风园出生的,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事。他出生之后,渭王特意进园子来看他。

渭王执掌宗令,皇嗣出生他肯定会第一时间赶到。

虽然渭王从来不说,但是皇上心里明白,渭王那时候匆匆进园子里来,是想亲自确定他是否先帝血脉。渭王对于他是不是太后亲生并不在乎,只要他是李氏血脉,是先帝之子就可以了。

先帝也知道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先帝就知道他是太后抱来的宫人之子,假充是自己的孩子抚养。

但是先帝也不在乎。

他们所有人,都不在乎生下他的那个女人是谁。

只有他自己,自从知道这件事,就没有一刻能够释怀。

谢宁有些含糊的说:“臣妾想,她会知道……”

“会吗?”

“会。”

皇上在每年叩拜的时候,想过同样的问题。

她知道吗?她知道她生下的孩子在记挂想念她吗?

做成了一件事,他常常会想到,如果她还活着,会不会对他表示嘉许?遇到不顺的时候,他会想,母亲如果在,又会对他说什么?

皇上微微侧转头,他发现谢宁睡着了。

谢宁也是很小就没了父母,寄住在亲戚家中,但是她和性情平和,为人宽厚。越相处,就越发能觉得她的好。

皇上想起来今天晚上吃的那一碗寿面,是谢宁领着两个孩子亲手替他做的。

皇上打小虽然没有从先帝和太后那里得到过什么关爱,但是一个皇子该有的,总不会缺了他。衣食起居,都是按着皇子应有的规制来的。这碗面说真的,手艺真不怎么样。

大概本来就做的不出彩,即使煮面的厨子已经尽力拿捏火候,皇上猜面汤八成是滤过之后才端上桌的,才看起来显得汤清。

那样的一锅面,煮出来想必面也塌,汤也浑。

可是皇上觉得那碗面热烫烫的吃下去,暖热了他心里一直寒凉的部分。

过去许多年里,他也过过好些次生辰。每一次在喧扰过后,都觉得心里的空寂反而更多了一分。

也许他一直在等的,就是有人给他做这么一碗并不算太好吃的寿面。

等着有人陪着他象聊家常一样,说一说心里话。

第二天一早也是个晴好天气。

不用大朝会,皇上也按着平常的时辰起身,出去练了一趟剑,再进殿来时谢宁还没有醒。

这阵子谢宁调养的好,一张脸庞白里透红,气色很好。在晨光中看起来,她的脸庞象是明珠一样,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柔光里。

大皇子和玉瑶公主过来请安时,就只见到了他们的父皇,至于谢娘娘,还睡懒觉呢。

皇上同两个孩子一起用了早膳。

玉瑶公主苦着脸,她现在连握调羹手都要打颤。

大皇子比她要好多了,就是……也有些腰酸背疼手腕使不上力。

今天要写字的话可怎么办呢?

皇上把他们的神情尽收眼底。

其实昨天晚上皇上已经吩咐过郭、柳二位尚宫,好好照料伺候大皇子和玉瑶公主,玉瑶公主从出生到现在,只怕是破天荒头一遭干了这么重的活儿,那细细的小手小胳膊怎么吃得消?至于大皇子就更不用说了,他的身子一向孱弱,二月里头还病了一场,咳嗽缠缠绵绵近一个月才好转。

昨晚上柳尚宫可是半宿都没敢睡,就怕大皇子白天疲惫过劳晚上会发病。

整个春天柳尚宫都不敢松懈,比冬天的时候还焦心。

冬天时一直天寒地冻,人人裹的严实,屋里又有地龙火盆,反而不易得病。偏偏开春以后,天气冷一天热一天,衣裳怎么穿都不妥当。柳尚宫就怕这样寒热交侵的天气,怕大皇子扛不住。

皇上亲手给玉瑶公主舀了一勺嫩嫩的炒鸡蛋,又跟大皇子说:“这鱼冻做的不错,你也尝尝。”

鱼冻弹滑,鲜咸爽口,配粥吃很相宜。

用过早膳,大皇子就去南苑的书房,玉瑶公主也去云光楼了。

谢宁是被二皇子闹醒的。

二皇子扒着床边站着,他现在已经比床榻要高了,站的也稳当,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着谢宁看,吭哧吭哧的想往榻上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