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谱约旱娜耍约耗歉鍪焙虿攀歉吒咴谏系囊还5牍颓毓某鹁退闶墙嵯铝恕F胪跻院笾荒苁且栏秸怨蛘呶汗挥械谌盅≡瘢『迷冢胪踔沼谝馐兜阶约旱拇砦螅愿辖襞甚醪创罅海烫纸璧拦车氖虑椤
一进入大梁城,貂勃就敏锐地观察到异常之处。街道上的百姓不时地谈论着“函谷关”、“秦国”、“大胜”这样的字眼,他们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色。貂勃心里纳闷至极,当即喊停了马车,下到了街道。
“这位老伯,敢问你们在谈论什么?”貂勃行了一礼,问道。
老汉看了看貂勃的衣着和他身边华丽的马车,有些诚惶诚恐地说道:“先生一定是外地人吧!函谷关被我们魏国攻下来了!我们这么高兴,就是因为觉得这大大涨了我们魏国的威风!”
“什么?!函谷关被魏国拿下了?!”貂勃被这个消息震住了。这怎么可能?!就依照函谷关的城防,没有几十万大军围攻一年半载是不可能攻下的。魏国早就不复吴起所练武卒的悍勇。如果不是看到整个大梁百姓都欣喜若狂,貂勃一定认为是自己在做梦!
“敢问老伯,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貂勃急忙问道。
“前天拿下的函谷关,昨日就传来消息。”老汉笑吟吟地说道。(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过度兴奋的赵国
赵国,邯郸。
虽然廉颇的十万大军被困在洛水对岸,但赵国似乎显得不怎么担心。邯郸的生活照旧,百姓们谈论的也多是什么时候廉颇可以凯旋归来。对赵国百姓而言,取得又一次对秦国的大胜似乎理所当然。百姓们感兴趣的是这一次赵军会打到什么程度,是逼迫秦国割地求饶呢还是劫掠关中一番就班师回朝。
邯郸的百姓之所以信心满满,自是一些有心人士的推波助澜。现在,邯郸百姓们已经知道了秦国的峣关摇摇欲坠,函谷关更是陷入魏国手中的消息。形势在向着赵国极好的方向发展,接下来秦国应该像二十多年前那样,割地求和了。如果秦国不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赵国的大军会让秦国知道什么叫大国的愤怒。
王宫里,正在和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平阳君赵豹、国尉赵奢一干重臣商讨国事的赵王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昨日,也就是五月十四日,赵国接到了魏王报喜的消息,说函谷关已经在魏国的掌控之中。魏王使者的语气虽然恭敬,但神色间掩饰不住得意的心情。
那个时候天色已晚,但赵王还是找来了赵胜、蔺相如。商谈后,赵王第一时间决定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所以,等到了今日,邯郸的大街小巷都知道了赵国胜利在即。秦国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哪里还会有什么底气来应对!
十多天前,赵王敦促韩、魏、楚加大对峣关的攻势,意图就是解决廉颇的困局。韩国和魏国、楚国虽然很是听话,将峣关攻得摇摇欲坠,但总是缺少一鼓作气的魄力。咸阳方面只能说是一日三惊,每次却又有惊无险。起不到迫使白起大军回援的作用。
好在在函谷关方向有意外之喜,魏国在韩国的配合下,夺回了函谷关。这让赵王欣喜若狂,一直犹豫要不要加派大军增援峣关的赵王彻底放下心来。函谷关在手,秦国上下必然惶恐,惶恐之下。秦王必定求和。虽然和早先攻破峣关威慑咸阳的计划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赵国君臣断定,在现在这种局势下,完全可以体面地结束战争。削弱秦国、打击秦国声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齐国也损失了两万大军,再打下去的话,战争可能就会失控。毕竟,秦国的底蕴摆在那里。赵国不顾后果地撩拨秦国,秦国倾尽全国之兵死战的话。只会是两败俱伤的下场。
现在,赵王只等着秦国派来使者求和。只要赵国同意罢兵,韩、魏、燕、楚、齐五国自然也会跟着罢兵。不过,想要自己罢兵言和,秦国的条件要优渥,不然就等着自己的大军袭扰关中吧!
“各国的损失都统计出来了吗?”。商讨了些国事后,赵王问起了几天前要求统计的各国战损。
丞相、平原君赵胜当即回答道:“王上,臣今日上午接到了河东、南阳探子的来报。各国大体上的损失已经计算出来了。”
“说!”赵王期待地说道。
“不计轻伤的话,燕国方面。共计有一万三千人伤亡;齐国方面,是一万七千人;楚国方面,是两万人。魏国方面,在河东郡伤亡人数超过五万,在峣关则是两万人,加起来有七万。韩国方面。在河东郡和峣关的伤亡总数大概在两万五千人左右。”
“魏国伤亡这么大?”赵王有些惊讶,尤其是在河东,伤亡超过了五万。秦国在河东先后投入的兵力不过是六万,在有韩国帮忙的前提下,魏国的损失还这么大。可谓伤及元气了。不过细想一下,秦国在此也损失了五万多军队,双方的战损比大概是一比一。
“是的,王上,这个数字不会错。正因为损失这么大,河东郡的魏军正在围堵剩下不到一万的秦军。不过,魏国这次拿下了函谷关,再也不必担心秦国以后的袭扰了。”
赵王点了点头,魏国为了一个函谷关就损失了五万大军,怎么说也是为联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看来秦国要是求和的话,不弥补一下魏国怕是过不去了。
赵胜继续说道:“我赵国的损失主要来源于和内史郡、上郡秦军的交战。臣根据信平君和河西郡守的战报,大概推断出我们的伤亡数字应该在四万左右,秦国的损失则大得多,至少在十二万以上。”
蔺相如等人听后迅速在心里计算了起来,燕、齐、楚三国伤亡相差无几,合计五万人;同属三晋的韩国是两万五千,魏国是七万,赵国是四万,合计十三万五千人左右。这样,山东六国的伤亡总数就计算出来了,当在十九万左右。与之相对应的,秦国的损失在十二万以上。
蔺相如是第一次知道七国的伤亡情况,在计算出这个结果后,蔺相如当即说道:“王上,臣以为各国打到这个程度已经到了极限。尤其是燕、齐、楚三国,伤亡过半,之所以没有崩溃,全赖我赵、韩、魏的支持。燕、齐、楚三国君王虽然没有对战事妄加评论,但多半萌生了退意。”
赵奢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上卿所言极是。当初王上之所以拉拢各国伐秦,不过是不给秦国休养生息的机会,顺便为伐齐做准备。如今齐国伤亡近两万人,再打下去的话,齐国难免对我赵国心生怨恨,甚至背赵而亲秦。伐齐大业非朝夕之功,逐步削弱比较适宜。至于秦国,全国可用之兵现在也就不到五十万,再削弱的话,秦国难免不会拼死血战,我赵国的损失过大的话,就无以号令山东五国了。”
赵王心里面也是这么想的,秦国根基深厚,用了百余年的时间扩张到现在的规模,绝对不是一次两次的伐秦就能成功的。对赵国来说,和秦国的争霸自己已经占据了上风!徐徐图之,逐步蚕食秦国方为上道。将秦国逼迫地失去狼,和自己来一场战略大决战。对赵国来说太冒险。赵国一旦被削弱了,难免韩国、魏国,甚至齐国生出争霸之心。
这个时候,平阳君赵豹却是摇了摇头,不服气的说道:“国尉大人太小心了。我赵国拥兵四五十万,士气正是高昂!秦国屡战屡败。更是丢掉了函谷关!不趁着这个大好良机进军关中,难道要给秦国再次休养生息的机会吗?诸位别忘了,当初匡章领兵破函谷,秦国不过割让了三个城邑就换来了和平。结果呢?秦国两年之后就在伊阙大战中歼灭韩、魏二十四万联军!山东各国惶恐,再也不敢提攻秦之事!”
“这不一样!当时秦国国力雄厚,偶有小败于国力无大损!现在的秦国却是国力大减,即使给秦国两三年的时间,也不足以恢复元气。你所说的伊阙之战的悲剧不会发生!而且,函谷关可是在魏国手中。秦国哪里有机会东出呢!”平原君赵胜说道。自己的这个弟弟还是年轻。有些心急了。
“既然你都说了秦国国力大减,为什么不一鼓作气拿下咸阳呢!趁着信平君的大军在洛水河畔,只要王上再派出十万大军,由函谷关入关中,臣保准秦国一定大乱!更何况,魏国的损失如此之大,韩国又靠着秦国,两国对关中一定早就垂涎三尺!只要我大赵大军一出。两国一定也会跟着出兵,力求分得一羹!”平阳君赵豹为自己的主意辩解道。
如果函谷关一开始就在魏国手中的话。这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但现在齐国和燕国、楚国损伤惨重,尤其是燕国和齐国根本没有做好灭秦的准备,真若是韩、赵、魏三晋合力灭秦的话,分不到一块羹的燕国和齐国一定会搞一些小动作。原本好好的六国联盟会彻底分裂。更何况,秦国哪里是那么好灭的。韩、赵、魏甚至会因此损伤惨重,短时间内沦落到二流强国的行列!
蔺相如想了想。委婉地说道:“平阳君可曾想过,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若是要攻入咸阳灭掉秦国,至少需要四十万以上的大军方有把握。这四十万大军每日所需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任何粮草准备的情况下,怎么发兵?怎么灭秦?”
平阳君赵豹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笑道:“我们可以就地补给,秦国每个城邑的粮草总该是有的吧!先让韩国提供足以维持大军到咸阳的粮草!后续的粮草足以自给自足。”
“秦国若是来一场坚壁清野,我们的粮草怎么获取?长两百多里的函谷道路难行,粮草补给实在困难!灭秦一事,绝不是这么简单!”国尉赵奢叹道。
平阳君赵豹听后愣住了,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考虑不周全了,但要向群臣承认自己错了,又有些赧颜。当即尴尬地不知道说什么。
赵王对于自己的这个幼弟还是极其疼爱的,当即为其开脱道:“平阳君的想法还是不错的,只是秦人性格坚韧,绝不会轻易投降!这次我们联合韩、魏两国,即使灭秦也会损失惨重!燕国和齐国也会对我们心生忌惮。要知道,北方的匈奴可是虎视眈眈,我们现在强大,他们不敢撩拨我们的虎须!但一旦我们弱小了,他们肯定会来攻打我们!为了减少损失,依照寡人的看法,当联合魏国在函谷关方向集结大军,做出一副攻秦的架势。这样,秦国不但对信平君的大军不敢妄动,还会战战兢兢生活在我大赵的压力之下,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求和!诸位爱卿以为呢?”
“王上圣明!”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平阳君赵豹齐声恭维道。
国尉赵奢没有出声恭维,反而对君臣上下的乐观报以深深的忧虑,说道:“王上的计策是很好的!但我们赵国也当提高警惕,毕竟,秦国丢了函谷关一定恼羞成怒!说不好会背水一战!”
看到赵王眉头一皱,赵奢随即意识到自己这些不应景的话惹恼了赵王。但赵奢只是实话实说,赵国现在显得太过乐观了,哪怕一向睿智的蔺相如也相信赵国的又一场大胜已经不远了。
这一次联合五国伐秦是蔺相如的主张,蔺相如身上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尤其是廉颇大军进军不顺,被困在洛水河畔的时候。似乎除了增兵解围没有别的办法。好在,蔺相如建议赵王又是拉拢又是威胁地要求韩、魏、楚加大对峣关的攻势。魏国和韩国一系列奇谋拿下了函谷关后,战局又回到了赵国熟悉的节奏。
二十多年前,匡章都可以在拿下函谷关后吓得秦国割地求。这一次,在拿下函谷关的基础上,六国联军还在猛攻峣关,还有九万大军在关内的土地上示威。秦国没道理不投降示弱。
但赵奢就是觉得秦国不会那么快屈服!毕竟,前些年秦国的损失太惨重了。秦王如果继续示弱的话,威信何在!秦国这辆战车之所以所向披靡,靠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大胜积累下的财富,靠着军功的刺激!若是秦国再败上一回,势力将退回到关中!而且绝难有出头之路。失去了武关和函谷关,秦国的主动权就丢了!
想到这里,不理会赵王不满的情绪,耿直的赵奢继续说道:“王上!秦国若是割地求饶的话。仅仅剩下一个上郡和小半个雁门郡!失去了这两个地方,秦国还有什么?秦国只能龟缩在八百里秦川!秦王会失去民心,宗贵会不再支持秦王!秦王会同意吗?臣建议,前线的信平君当提高警惕!魏国方面也当小心秦国的反扑!秦国一日没有投降,我们一日不能放轻松!”
眼看着赵奢提起了赵国的伤疤——雁门郡,惹得赵王就要发作后,蔺相如赶忙出来解围道:“王上!国尉也是为王上考虑!秦国肯定是要投降的,但在投降前说不定会挣扎一下。我们赵国若是不小心着了秦国的道。难免会给这次大胜填上些污点。有王上的大军帮助魏军,函谷关不会有什么危险!但信平君那里大军只有九万。白起手下还有十五六万,小心些总没有错!”
赵王沉吟了片刻,压下心中的不悦,说道:“好!那寡人就派五万大军前去河西郡策应信平君,国尉大人就劳烦走一趟河西吧!至于函谷关方向,寡人会提醒魏国的。”
“王上圣明!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负王上所托!”赵奢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说道。
蔺相如没想到,赵王如此不计较赵奢的不敬,反而重用他!看来王上的胸怀越来越宽广了!蔺相如哪里知道,此时的赵王心里在说:“就让你出去转一圈。等你知道你是杞人忧天后,寡人再好好笑话一下你!”
赵王故作大度地摆了摆手,继续说道:“秦国若是求和,诸位爱卿以为各国的利益如何分配呢?”
虽然感觉这话说得有些早,毕竟秦国还没求和呢!但蔺相如等人还是意识到,战争以及接近了尾声,如何团结好各国,防止这个松散的联盟散掉,将是赵国的重中之重。
赵国不可能独吞了所有的利益,相反,要拿出不少的利益来笼络燕国以稳固后方,笼络齐国以稳住齐国方便下次削弱,笼络魏国、韩国防止被秦国诱惑过去,笼络楚国以制衡齐、韩、魏三国。
“王上!臣以为,最好的莫过于拿下被秦军占领的雁门和上郡。不过,这两地秦国集结了八万大军!我们赵国必须对秦国施加足够的压力!拿下了这两地,我赵国、魏国、韩国、楚国将封死秦国东出的路线!秦国再无可能阻止我大赵称霸于山东!为了维系联盟,维系现在的局面,我们赵国需要付出些代价。像齐国、燕国、韩国、魏国,我们可以割让几座城邑来换取他们放弃上郡,毕竟他们和上郡不接壤,想来不会反对。至于楚国,只能是借助和楚国接壤的韩、魏、齐三国的其中一个,来一次三国换地!”
对蔺相如的提议,赵王虽然心里面肉痛,但为了能够笼络住他们,换取他们对赵国霸主地位的认同,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好方法。就像街头的老大,不让小弟尝到些甜处,小弟们怎么会卖命呢!
平原君说道:“只要秦国示弱,雁门的那五座城邑肯定没有问题。臣担心的是上郡!上郡也和匈奴接壤,若是我们全取上郡的话,将不得不面对北方的压力!依照臣的想法,不如让秦国割让半个上郡即可!这样,上郡的北部有秦国替我们防守,我们第一个好处是不用屯驻大军防备匈奴。第二个好处是秦国在这里的军队被我们从南面和东面包围,若是秦国做一些小动作的话,我们完全可以以此来威胁!”
“好主意!”赵王笑道。表面上看来赵国是吃了些亏!但实际上,这样会让秦国很是难受!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