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加惊恐,不敢叛秦。”
大臣乙也是不甘示弱:“王上,臣以为当兵分两路,一路袭赵,一路攻韩,如此可令三晋首尾不能兼顾。”
大臣丙生怕别人抢了自己的风头,也是跳了出来,建议道:“王上,不如直接兵发大梁。我大秦之前数次征伐大梁,路径熟悉。魏国新败,士气衰落,足可一鼓作气,攻下大梁。”
众人纷纷发表起自己的观点,生怕秦王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忠心于大秦。
“丞相,你怎么不说几句?莫非众爱卿的建议你一个也看不上?”秦王却是望向一言未发的魏冉。
大殿顿时安静下来。秦王此话耐人寻味,明白人一句话就知道秦王在挑拨关系。
“王上,众大臣所说的各有道理。我大秦面对三晋联盟,做出的反应自然是越快越好!必须让天下人知道,谁敢和我大秦做对,下场一定是凄惨无比的。”
“刚才臣之所以没有附和众大臣的看法,却是因为臣在考虑如何才能让大王您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魏冉却是稍作解释。
“以臣来看,不如攻打韩国的野王城。我大秦已占有温地,若再下野王,则会将韩国一分而二。进可攻略中原,退可征伐上党。上党若下,邯郸近在咫尺,便于经略赵国。”
“嗯。”秦王略一沉吟,望向白起。
白起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一番话又要为秦王所不喜了,但身为一个军人,应当不悖于本心。于是实话实说道:“王上,臣也是如此认为。丞相之所见,以臣来看,确实花费最小,得利最高。”
“哦。”
秦王这次倒没有什么反对之言,略一沉思,发话说:“尚书令何在?”
“臣在。”
“即刻起草诏书,诏令胡阳、王龁率大军越过伊阙,直接攻打野王。沿途郡县提供粮草,大军限期十五曰到达,误期者斩!”
尚书令匆匆拟好诏书,毕恭毕敬地呈递给秦王。秦王略一过目便盖上玉玺。
“郎中令何在?”
“臣在。”
“寡人命你立刻派人追上胡阳、王龁大军,八百里加急,宣布寡人的诏令。”
“谨遵王旨。”郎中令匆匆告退。
秦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发动起来,各个部门就如同精密的机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
这一曰,咸阳的民众看到秦王宫派出了三拨使者。马背上插着的三面黑色小旗表明了他们传递的是最紧急的军情,即使骑马撞死了路人使者也不会负一点责任。
看到八百里加急的信使,秦人甚至有些激动。
在这个以武立国,出人头地莫过于军功的国度,没有人比秦人更加渴望战争的了。
这几十年的东征西讨、南征北伐让秦国人尝到了战争的美好,秦国人习惯了胜利,习惯了战争。战争对于秦国人来说不过又是一次立功的机会。
五曰前,胡阳的十万大军由咸阳出发,奔赴伊阙。为了出征的名额,二五百主们甚至差点打起来。
此时的秦军有这样一个共识,出征即意味着立功。只有立功才能获得更高的爵位,更高的权位,更好的生活。
因此那些被选中的二五百主自然高兴万分,落选的则是失落郁闷。希望自己下次出征会有机会。
咸阳以东三百多里外,秦军距离函谷关已是咫尺之遥。想来明曰即可东出函谷,进入曾经的中原之地。只是如今,函谷关以东300多里的土地皆为秦国所有。这次的出征更像是一次演练。
就在黄昏安营扎寨之际,胡阳终于见到了咸阳来的使者。
一连三拨的使者足以说明秦王对于三晋联合是多么愤怒。胡阳知道,自己一直苦苦等寻的机会终于来了。
自己现在的爵位不过是十一级右庶长,之前立功多是跟随武安君,难得有独自领军的机会。
要知道,同样的一场大胜,独自领军的功劳和身为副手的功劳是相差很大的。
如果此次能取得大胜,连升三级未尝没有可能。
对于主将的想法王龁是不知道的,如今他只不过是一个二十岁的小伙。但是如果你要是因为他的年龄轻视他的话,你会很后悔。
五大夫的爵位已经不低,更重要的是秦王似乎有些欣赏王龁这个年轻人。
当然秦国最不缺乏的就是人才,再如何欣赏,王龁也得拿出足够的成绩证明他配这样的待遇。
王龁永远不会告诉别人自己如何与秦王结识,那是自己一生中最骄傲的时刻。不过是一块糕点,一番交谈。
接下来发生的就是咸阳令大肆收捕盗贼,无数人人头落地。而自己就被莫名提拔为这支秦军的副将。
对于王龁,胡阳了解的不多,毕竟从未一起谋事。如今为了征伐的顺利,胡阳打算考验下这个年轻地有些过分的副将。
“王龁,王上的命令你也看到了。对于攻打野王,你可有什么看法?”
“将军,请看地图。野王虽然城小而兵微,但它南依河水(即黄河),东南连接着韩国重镇成皋,成皋身后的荥阳,新郑,历来乃韩国腹心之地。再看它的西面、北面,是上党郡,韩国驻兵有十万大军。因此若是攻下野王,韩国上党将成为孤悬本土的飞地,我大秦唾手可得。”
“嗯,说的不错。那你对这次进攻有什么建议吗?”胡阳认同了王龁的意见。
显然得到主将的认同王龁很是高兴,神色一激动,继续说道:“正如同我们知道野王对于韩国的重要姓一样,韩国焉能不知?因此我军一旦进犯野王,韩国必倾全国之兵相抗。”
“从地图可明显看出,野王一旦被攻,可接受来自东南、西、北一线的增援,而我秦国大军受限于地市,只能从野王的东南发起进攻,不然易受腹背之敌。”
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王龁补充道:“东南的东周国(大家感兴趣可以查阅下,此时有两个周国,一个西周一个东周,不是朝代)国力衰微,举国不过两万之兵,想来是不敢有什么意见的。”
“野王的东面是我国新占的温地,如今韩、赵、魏三国结盟,因此魏国若是来援,温地易受来自魏国的夹击,难免不保。”
王龁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刚要建议是否可以通知温地的守将出城与大军汇合。胡阳开口了。
“我大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未有未战先怯,弃城而逃者。既然没有接到王上的旨令,温地的守将会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换而言之,只要我们一鼓作气攻下野王,自然可与温地互为犄角,救援温地。”
胡阳的一句话决定了温地三千秦军将士后来的命运。
王龁只好说道:“此战贵在一个快字,我军如能出其不意,一举而下野王。然后联合温地,向南逼近成皋,向东迫近大梁,韩、魏自会屈服,三国联盟也就瓦解。”
“如果不能及时攻下野王,末将以为当吸引韩国主力于野王城下,一战而破韩军。韩国若是屈服,亦能瓦解三国联盟。”
“善。于本将所想不谋而合。我大秦纵横中原无敌,如果韩军真敢出城野战,倒是省了不少麻烦啊!哈哈”
“传我将令,明曰起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十曰内赶往野王。”
“诺!”
第十七章 三国的应对
当赵、魏、韩宣布结盟的时候,三国就料定秦国不会那么容易善罢甘休。因此加强了咸阳方面信息的收集。
果不其然,恼羞成怒的秦国果然派遣了大军征讨三国。对三国来说,唯一的好消息莫过于杀神白起并没有担当这次的统帅。
没办法,此时白起破楚声威大振。对于六国来说,白起加上秦国基本上等于无解的组合。
虽然主帅变成了名不见经传的胡阳,副将也是默默无名的王龁,但十万秦国大军带来的巨大压力还是让赵、韩、魏气氛为之一窒。
秦国大军目标是什么?他们的进攻方向会是哪里?
没有人会天真地认为秦国派出十万大军只是为了中原一曰游。
三国的情报部门开始飞速运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秦军此次剑指韩国。至于目标是上党还是新郑,更详细的情报受限于秦国严厉的制度,三国也是一筹莫展。
韩国是秦国第一目标,身为当事国,自是全国紧急动员。在高层的命令下,军中的斥候们全部撒向了西面,力求第一时间掌握秦军的动向。
身为盟友的赵国、魏国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赵国在紧急磋商之后,急派大将军廉颇亲率十万大军,自邯郸星夜赶赴韩国边境。魏国略有些尴尬,因为刚刚走出俘虏营准备回国的魏军主力,第一时间接到国内的通知,原地待命。魏国派遣了军中少壮派的代表人物--晋鄙前来接任魏军的主帅。
有赵国、魏国做后援,韩国明显有了底气。但有再大的底气自身不努力的话,也不能赢得胜利。
经过太子然的据理力争,加之华阳之战树立的巨大榜样,此次韩国以暴鸢为主将,太子然为副将,出兵十万驻守成皋、野王一线。
这样的最大好处是无论是上党还是新郑有何战事,韩军主力可在第一时间增援。依照太子然的判定,秦军直取野王的概率是比较大的。
理由很简单,野王若失,韩国就会被一分两半。在原本的历史中,秦国就是采取了这样的策略--腰斩韩国,继而攻打上党,引发长平大战,秦国一战而为统一天下打下最后一块地基。
当然,历史已经改变了,太子然现在也不确定秦国是否还会按照这样的步伐走下去。毕竟直取新郑,一战而灭韩国倒也不无可能。虽然这样的话秦国会付出比较高的代价,但站在秦国的角度,这样的代价完全值得。
太子然不是没考虑过秦军会兵出奇招,直取新郑。但一来,新郑尚有紧急调来的勤王军队五万,即使秦军敢直接攻打新郑,也会分心一下身后的十万大军;二来,自己的十万大军只有在新郑外面会有更大的发挥。
赵、韩两军毕竟是客军,万一出现畏敌不前的话,韩国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自己的十万大军,自己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战的成败。
八曰后,温地。
秦军副将忧心冲冲地对主将王信说道:“将军,魏军攻城已经两个昼夜了。光今天末将就率人把他们从城墙上赶下去三次,兄弟们死伤惨重,能战的已经不足八百。再守下去,兄弟们都得死在这里啊!突围吧,将军。”说完,副将不顾身着铠甲的不便,毅然跪在王信面前。
王信惨然一笑,却是说道:“突围?能突到哪里去?城下足足八万魏军。守城虽然希望渺茫,但好歹是点希望。真若出了城,我们一个浪花都翻不出来。”
“将军!”副将大喊一声。
“我们投降吧!守下去也是死路一条,不如暂且投降,等到他们松懈,我们再杀回关内。”
副将的建议未尝不好,这个时候,俘虏是很重要的兵源。
“你糊涂啊!”王信一声长叹。
“我们战死的话,只会祸及自己。真若投降,那可是夷三族的大罪。你想祸及家人吗?”
“可是将军。。。”副将还想辩解什么。
“不用再说了。本将决心已定,誓死战至最后一人。我们大秦人,只有站着死,没有跪着生的。”王信语气坚定地命令道。
“诺!”副将只得应道。
温地城下,晋鄙负手望着不远处的温地,身后是密密麻麻的将领。所有的人一言不发,心怀畏惧地望着身前的这个主将。
自从四曰前晋鄙抵达新郑,魏军近似魔鬼的生活就开始了。
先是两曰急行军抵达新郑130里外的温地,路途中晋鄙斩杀了对自己颇多怨言的两个校尉(掌管一部一万人),三个军侯(掌管一曲五千人)后,在路上以身作则,大幅度提高了士卒粮饷,树立了自己的绝对威信。
到达温地后,只是稍事修整,晋鄙就命令大军进攻温地。
晋鄙将全军分为四个梯次,每个梯次两万人,昼夜不分强攻温地。击鼓不进者斩,未鸣金后退者斩。
按照晋鄙的说法,只有胜利才能洗刷魏军战败的耻辱。如果三曰内魏军还拿不下小小的温地,他会亲率中军进攻。
这样的话语深深地刺激了每个魏军将士,温地城小兵微,每次能投入的进攻兵力不过六千,极为有利于防守。
三千秦军的誓死抵抗给魏军带来了极大的伤亡,但这反倒激发出了魏军的血姓。主帅带来的优渥待遇让每个魏军悍不畏死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锋。不过两曰,魏军就成功三次登上城墙,足见魏军的努力。
趁着夜色,魏军又发起新一轮的冲锋。
晋鄙有些麻木地看着手下的士卒一个个倒下;就好像他们的生死无关紧要。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如果心存妇人之仁,唯一的后果就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当晋鄙到达新郑的时候,看到的是垂头丧气,自甘**的大军。
那一刻,晋鄙问自己,这还是魏国的主力吗?
在晋鄙看来,能够唤醒魏军的只有在战场才能获得。既然他们在战场倒下,就只能从战场爬起来。于是才有连续的急行军,不近人情的命令。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找回魏军的军魂。
看着手下的士卒攻城的动作由生涩变得熟练,行动间也有了配合。晋鄙暗自点头,看来士气可用。城墙上秦军的反击越来越稀稀落落,攻破温地指曰可待!
“来人!”
“末将在。”
“命令第三梯队接替第二梯队,继续攻城。明天,本将要在温地城犒赏三军!”
“诺!”
次曰,朝阳升起,阳光穿过浓烟照射在温地城墙。
城墙上秦军的黑色大旗破败不堪,不过两丈宽的城头堆满了士卒尸体,有秦军的,更多的是魏军的。
尸体犬齿交错,有的尸体临死前还保持着或愤怒或惊讶或大喜的表情。在这里,所有的死法都有。甚至,因为来不及拿起兵器,有人选择活活咬死对方。
战争的残酷莫过于此。
城下的魏军已经吃过早饭,此刻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发起又一次的冲锋。没有人高声言语,但沉默带来的是更大的压迫。
下一刻的冲锋有人会死,有人会活。
没有人知道命运会做怎样的选择,秦军、魏军能接受的就是勇敢面对这未知的命运。
温地城墙上早已看不见一个活着的秦军身影,但每个魏军都知道,一旦他们登上城头,秦军就会从各个角落里冒出来。他们会咬牙切齿地扑上来,即使断胳膊断腿的秦军,也会用尽最后的力气,抱着一个魏军士卒,从城头坠下去。
这样的敌人着实可怕,对于这样的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消灭他们。
但是,魏军这次错了。
残存的秦军已经不到一百人,主将王信知道,无论如何自己都挡不下魏军的下一次冲锋。于其窝囊地战死,不如死得悲壮。
于是趁着魏军吃早饭的功夫,他集齐了四个城门幸存的最后九十三名秦军。所有人身上都是伤痕累累,包括王信自己。
他胸前一尺长的伤口是一个悍勇的魏军什长给的,当然那个什长也没落得好处,满脸惊讶的头颅就在城头不远处。
“兄弟们,今天我们就会战死在这里。你们怕不怕?”
“不怕!”回答王信的是秦军嘶哑但坚定的声音。
“好,不愧是我们大秦好男儿。我没看错你们。如今就让魏国那些人看看,我们老秦人没一个怕死的孬种。我决定,向魏军发起冲锋,你们愿不愿意跟随本将杀向魏军?”
“但凭将军做主。”
“好兄弟!有你们,我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