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山变-第5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奕也笑了,“圣明无过皇上。想来海军诸将接旨之后,集思广益之下,再度对日作战,将更有一番新气象了。”

“你这话说得对!一个人的脑筋再好,也是比不过众人之力哩!”他说,“但训斥之事也不能就此放过,恩寿带着的这些人都是贱骨头,不打几下,不骂几声,不会用心的!”

奕明知道他是在胡说,故意不予说破,反而频频点头,“是,皇上说的是,皇上说得极是!”

皇帝听出弟弟的说话有敷衍的语气,瞪了他一眼,“最近这一个多月,你也很辛苦了,朕看你双眼发红,可是晚上睡不好?”

“多『『门g』』皇上垂问,臣弟贱躯尚称健旺。”

“你比朕还小一岁,现在看看,倒似乎比朕年长似的。”皇帝带着关爱的口『『吻』』说道,“别『『弄』』得自己太累了。宝廷、容闳、甘滢几个也逐渐长成,该『『交』』给他们的差事就『『交』』给他们,多训练训练,于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坏处的。嗯?”

“是。”

“大事上有你、有朕给他们把把关也就是了,年轻人,朕不担心他们做错事,只怕他们不做事。如今的情势……你看看,他们兄弟几个,可有一个是省油灯吗?嘿!”

奕一愣,怎么好端端的,说到这件事上去了?

皇帝苦笑良久,不愿意就此多谈,“今天你不必急着回去了,留下来和朕一起用膳吧。”

很多读者提到内容中前后日期的不准确,这是因为中日双方的纪元不同,一方使用公历,一方使用『『阴』』历。

如果您喜欢嵩山坳写的《清山变》

第29节 烽烟再起

第29节烽烟再起

日本人算是从这一次托请英国人展开对中日战争的事件中见识到了英国人的嘴脸了:中国皇帝对于英国从中调停之举根本不予理会的做法,让日本方面大失所望,而更加让他们失望的,则是英国政fu的态度:咸丰皇帝是铁了心要将大战进行到底,英国见识到中国人的决心之后,再也不说任何有担当的话,华尔琛除了一句遗憾的表示,“……对于亚洲国家的事物,大英帝国将保持高度的关注。首发”之外,就再无下文了。

七月初四日,从旅大、营口、烟台、福州各口出发的大清海军舰队分别赶至津轻海峡、下关水道两处,除了带来朝廷严厉训斥的旨意之外,每支舰队中,都带有一名太监!这是一个破天荒的举动,让人不得不想起唐、明两代太监监军的弊政,恩寿、方伯谦以下无不惊骇,若真是这样的话,这场仗简直就没法打了!

朝廷赍旨而至的天使在太湖号和安山湖号这两支舰队的旗舰上分别念诵了内容相同的圣旨,在旨意中,皇帝痛骂海军诸员,都是‘畏葸观望’之辈,只知顺风扯篷,而全然不懂‘临阵变通’;以致使大清海军威风扫地,‘贻羞万邦’;在旨意中,对游击以上的海军将佐都原地降两级使用;特别是恩寿和方伯谦,更是措辞极其严厉,前者一心争功,不知兵事,更不以身在狼xùe而分兵驻守,至有残败于敌舰猝袭之败果;后者在统领阵亡的情况下,不能快速通知友舰,反以一身荣辱为傲,轻率指挥,坐失战机。

皇帝撤掉了恩寿的旗舰管带兼远征舰队统带的职务,改任太湖号管带魏朝忠为统带;而方伯谦则免去安山湖号管带之职,改派为这一次新近从舟山军港出发的万宿号一级炮舰的管带,而旗舰安山湖号为敌军岸防炮火损毁严重,旨到之后,即刻拖带回港,改由丁汝昌统带的鄱阳湖号为旗舰——皇帝这一次动了真怒,命令地处两处的海军将领,在七月二十五日之前,一定要寻找合适战机,全歼日军海军编队主力,为日后即将展开的登陆作战做准备。

恩寿等人额头碰得青紫一片,起身领旨,互相看看,都是面无人色。他们并不是担心皇帝为此间失败而震怒,更加主要的是,作战之事,断不能限定期限——这样的旨意给日本人知道了,一定会相机避让,只待拖过期限,届时不用日本人,只怕中国皇帝的一纸诏书,就要了这些对手的脑袋!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军畏惧重法,不敢不仓促行事,战斗的发展,亦将大大的出乎本来的预料之内了。

旨意宣读完毕,恩寿、魏朝忠、吕翰、陈兆锵、陈英、罗星塔、许銮等人把%%忠说话,他是内奏事处首领太监,这一次皇上派他随舰队出海,是另有训示了,“梁公公,海途行舟,怕公公也很辛苦了吧?”

梁文忠做了五天海船,十分性命去了七分半,脸色惨白,脚跟不稳,那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让海军诸员心中鄙视,只不过对方代天行事,表面上却丝毫不敢不敬。梁文忠无奈苦笑,摸着光洁无须的下巴说道,“哎!平生还是第一次乘这么大的海船,遭遇这么大的风浪,可把人折腾苦了。”

“公公为皇上奔劳,不顾体弱,令人钦佩。”

梁文忠笑笑不语,等众人坐定之后,他站了起来,“魏大人,列位大人,皇上有话,着我传喻众位。”

“哦!”魏朝忠答应一声,再度起身,“不,皇上说,此事毋须列位跪听。”

“是。”

“皇上说,海战在即,列位为国杀敌,实是朝廷柱石。然中日相去遥远,风讯海情瞬息万变,非可遥制。自今之后,海军诸将可于会商之下,自定与敌作战计划,朕不多加干涉,钦此!”

魏朝忠呆了片刻,立刻起身,向西南方向行了君臣大礼,“皇上托付之重,信任之专,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灭顽敌,以上报圣恩!”

邓世昌、吕翰、陈兆锵、陈英、罗星塔几个也觉得欢喜莫名,战争形式最是瞬息万变,皇帝在紫禁城中确定下来的战术到了海上,不知道会遇到多少变化,但身为臣下的又断然不能变更,大家都觉得手脚似乎给一条无形的绳索绑缚起来一般的用不上力气,而这一次,皇帝彻底放手,任众人自己施为,要是再不能痛痛快快、漂漂亮亮的打一场大胜仗的话,今后也就再不必谈兵事了!

魏朝忠命人将梁文忠送下去休息,转头对众人说道,“皇上圣明如此,将作战权尽数交付,我等定要不负圣恩,报国杀敌!大家都议一议吧,下面的仗,该如何打法?是就此顺津轻海峡进兵呢,抑或是另外找寻战机,以求全歼敌军?”

“卑职想,不如就势从津轻海峡进军,和敌军在海上交战。如今我方虽少了一艘铁甲舰、万字两舰,但我们手中还有湖字级战列舰一艘、山字级铁甲舰两艘,皇上还又给我们增加了万字级炮舰两艘,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打败?”许銮第一个说道。

“打得败是一回事,能不能就此全歼敌军海上主力,则是另外一回事。”陈兆锵是不以为然的神色,“有了如斯重型炮舰,若还是给敌军走脱,即便皇上宽仁不做惩处,我等何以为军?”

“锵臣这话说的是,我想,皇上的诏旨深意,尽在一个‘全’字,若是不能全歼敌军,我等日后的军功,怕也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了。”魏朝忠似乎以自己能够深领圣心而得意洋洋,左右环视一周,问道,“列位以为呢?”

仗还没有正式开打,魏朝忠念兹在兹的就是如何为日后军功所打算,这种心思自然瞒不过在场的众人,从恩寿以下,无不暗中皱眉,“锵臣,你的主意多,你说说,这一战该怎么打?”

陈兆锵想了想,不慌不忙的开口说道,“眼下之计有两条,要么是直入海峡,寻机决战,这样做固然稳妥,但正如锵臣刚才所说,我军势大,敌人若有意避让的话,可能会有漏网之鱼;还有一种则能够收全歼之效,但危险也多得多。”

“怎么说?”

“绕行日本北海道诸岛,到津轻海峡的另外一边去,从两路夹击敌军。可收奇效。”

魏朝忠心中一惊!陈兆锵果然不凡!这并不是说自己就没有想到过这个荒唐而大胆的设想,但绕行日本北方诸岛,难度太大!首先说要经过鄂霍次克海,那里常年风高浪急,一个不好,舰队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另外,海途太长,舰上的燃煤不足以支撑这么长远的奔袭;第三,这样的计划实施起来,带军出征的固然要冒很大的风险,留驻津轻海峡的,也绝对不会轻松;最后,也就是最主要的,要事先确定好发动总攻的时间,双方同时进军,才有获胜之望,在没有超远距离通讯设备的现在,对于两方面的舰队,都是极大的考验。

他虽然是皇帝钦命的舰队管带,也不敢擅专,“恩大人,您以为锵臣之议,可行不可行?”

恩寿沉吟良久,慢吞吞的开口说道,“从此地绕行到津轻海峡对岸,海途共有多远?”

“学生计算过,不超过4,000海里。若是以山字级铁甲舰全速航行的话,四天五夜即刻到达襟裳岬。再用四个时辰,便能对今别府展开攻击。”

不等恩寿再说话,魏朝忠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你们还记得吗?咸丰十一年的时候,大清用兵东北,皇上亲派朱洪章、程学启、胡大毛兄弟等绿营将佐,千里奔袭俄军统帅所居之伊尔库茨克,一战功成而使俄军军心大乱!嘿!陆上绿营能做得的,我海军便做不得了吗?”

“军门说的是,不能给陆军看扁了海军!”许銮第一个大声搭腔,这两个人一唱一和,如同说相声一般,引人发噱。

“那,派那艘舰艇北上?舰上的燃煤不够又怎么办?”

“我想,就以两艘山字级铁甲舰北上,另外再带上万盈号、万昃号足矣;左右绕行北方数岛的目的只在阻敌归路,倒毋庸太多的。”陈兆锵答说,“至于燃煤不敷使用,也只好暂时从其余诸舰上暂时调剂一下,总也是够用的。”

一倡众诺,所有人都觉得陈兆锵的建议大是可行,唯一一个并不以为然的是邓世昌,“魏大人,”

“正卿有什么话想说吗?”

“卑职不敢说质疑陈大人的献计,只不过,若说如此奔袭,劳师远征,即便能够顺利抵达今别府下,也已经是人困马乏,而且,这其中还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变故:山字级铁甲舰固然可称坚固,不惧风涛,但海上情势多变,一旦有失,不但不能完成最初堵截敌军归途的目标,反而凭空糟蹋了几艘大型军舰,岂不可惜?”

“那你说怎么办?就这样杀过去?只怕不等我军靠近,日舰见方来势汹汹,就要先一步逃跑了。”陈兆锵很不满意!

邓世昌算是自己的师弟,但丝毫不顾忌同门学艺的情分,方才一句话也不说,如今眼看着计划已成,他反倒跳出来了?因此,语气中也带出了怒意。

邓世昌觉得很尴尬,自己并不是有意折损,甚至当众落陈兆锵的面子,只是他性格沉稳,语不轻发,因此才延宕至今,“……而且,对日军舰队作战,只要派三两军舰,固守住平馆海峡入海口,就不怕敌舰能够逃脱得出去。这样一来的话,与其派军舰绕行日本北部诸岛,还不如顺津轻海峡北麓,沿北海道海线东行,只用三五个时辰的时间,即可越过敌军所在方位,届时在海面设阻,岂不更好?”

“大家以为呢?”

这是不消问的,所有人都听得出来,邓世昌的建议更具有快速解决战斗,风险更小的优势,但顾忌陈兆锵的面子,不好多说。

终于还是恩寿,筹谋良久,张目开口,“既然都无异议,就以正卿之言为计吧。翰臣兄以为呢?”

战术计划确定下来,在以谁为攻击队列,何人担任阻敌归路任务的选择上,又起了很大的争执——这一次两线作战的目的,是要把日本海军东提督府所辖的舰队主力全歼在津轻海峡一线,战事鸡烈自不必提,但也有主次之分。

若论及严峻,则以后者居多,日军眼见大清舰队席卷而来,恐怕未战而先生敬畏,战事稍有反侧,敌人就有可能早作脱身之计,到那时,阻截敌舰东遁进平馆海峡,就成了压力最大的任务,在友军赶上,全部消灭敌军舰队之前,这一支小型舰队的统带,一定是要那种心志坚毅,绝不为敌人有欲碎之心而动摇之辈不能担任。

恩寿和魏朝忠同时想到了邓世昌,还不及说话,只听他先说到,“卑职想,若称海上决锋,死战不退者,唯有锵臣兄一人!”

众人无不惊愕,若不是知道邓世昌的为人,只会以为他是在怕死畏战呢!只有邓世昌自己知道,他的长处在于沉稳厚重,不论战前拟定计划还是战斗中的主持大局,都是不二人选,但自己的天性过于宽和,眼见友军、敌方伤亡枕籍,总会生出不忍之心——这在战场上绝对是大忌讳,所谓慈不掌兵,就是此意了。

而陈兆锵就不会有这种夫人之仁,其实若是要邓世昌随意选择的话,当以张英是最好的人选,但眼下张英正在下关水道一线对日作战,分身乏术,也只有选择和他的性情很接近的陈兆锵了。

除了从公事上考量之外,这样做,还可以大大的卖陈兆锵一个面子,此战若能尽遂心愿,陈兆锵的一份大功劳是谁也抢不去的,比诸其他随舰作战的其他人,更要扬眉吐气。也好消减一些因为刚才的话,给他造成的心底愤恚之意,可算是一举两得。

陈兆锵沉思良久,双目渐渐放出光芒,盯着恩寿和魏朝忠,“魏军门,恩大人,卑职愿意亲率一军,绕行海岸,完成阻敌东去的任务。”

“锵臣肯去,再好没有,不过此事事关重大,一旦为敌军所知,于我方行动大大不利,还要认真筹划才好。”魏朝忠拿出全舰统带的派头说道。

“军门说的极是,我也赞同。”恩寿点头附和道,“再有就是要看看选派那艘舰船行此重任,你们说呢?”

第30节 第二次津轻海峡之战(1)

电子书下载功能暂停使用!预计需要到下周完成!

第30节第二次津轻海峡之战(1)

七月五夜,泰山号、雷巽、万日号、万昃号组成的阻击舰队从大岛出发,趁夜色驶进海峡,沿松前、福岛海岸线进发,按照战术约定,以太湖号为首的主力舰队晚于对方一个般时辰出发,在七月六日的早上的六点钟,对三厩、今别两地海域驻扎停泊的日军舰队发起进攻。

月初的夜间,一轮下弦月高悬海天之上,繁星点点,天气极好,这样的夜色不大适宜舰队的秘密行动,但时间既然已经确定,就不能轻易更改,且这样的夜色中,日军也会想当然的以为清军必不敢妄动——魏朝忠如是解释道。

拱手告别了同僚,泰山号缓缓升起两侧锚链,静悄悄的离开碇泊水域,向西南方向出发,为防止为敌军的海岸观察哨发现,四艘舰艇一概行以灯光管制,乌黝黝的舰体一片漆黑,以最快的二十一节航速前行着。

舰队驶过小岛水域,正式进入了津轻海峡,“让瞭望哨随时注意海面和海岸上的变化,一旦有所发现,即刻禀报!”陈兆锵站在漆黑一片的指挥室中,借着微弱的星月光芒,用望远镜向对面的海岸看过去。

海面上月明星稀,虽然是在晚上,但能见度倒也极好,他们的舰队尽量贴紧北海道航线前行,松前府就坐落在海岸边上,远远的看过去,灯光若隐若现,似乎还能看到日本人走动的身影。他们这一次的航程是前进到北海道的福岛,经过此处五十海里之后,转而南下,在本州的今别府和距离其不远的平馆海峡出海口处停泊,等待战事打响之后,再出动迎敌。

陈兆锵走到驾驶室的一角,向右面的海面上看看,没有日军的舰艇出没,这让他放心不少,“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十点二十三分。”

“距离还有多远?”

“不足120海里。”

陈兆锵计算了一下,用不到凌晨三点钟,就能够抵达预定海域,这时候,魏军门的主力舰队还没有出发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