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恶汉-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惊蛰日到,冀州袁绍、汉中张鲁,将会分别出兵。想当初那董西平好大的一场谋划,竟然把自己给吓住了,接着卢植的死讯,忙不迭退出函谷关,端的可惜。
这一次,总不可能被你再吓住吧。
曹操想到这里,不免越发的志得意满。
把手中的书卷扔到了一边,刚走出了书房,就看见荀攸郭嘉程昱三人,匆匆走来。
“主公,大事不好了!”
“出什么事了?”
这三个人,再加上荀彧,可称得上是曹操手下的四大谋主。虽然相比之下,程昱略显弱了一些,却深得曹操的信任。三个人同时出现,而且神色匆匆,难道……
曹操心里生出一种不详的预兆。
连忙把三人让进了书房里,分别落座之后,曹操这才问道:“奉孝,你们三位……”
荀攸开口说:“青蛇死了!”
“什么?”
曹操吃了一惊,下意识的说:“怎么回事?青蛇不是去徐州了吗?怎么就死了?”
在曹操的麾下,有一支机密人马,名为盘蛇。
为何叫做盘蛇呢?蛇儿善于隐藏,毒性猛烈,出必伤人。
盘蛇,是曹操在当初关东大战结束后成立的人马。当时正好有史阿流浪至山阳,曹操深知此人的厉害,故而将史阿留下来,并且随后还成立了一支死士营。
所谓的死士营,在成立之处,是专门负责刺杀之事。
史阿本就精于此道,加上他和曹操的长子曹昂,有师徒之情分,自然也不会拒绝。
同时,由于他当初在雒阳刺杀董卓失败,使得恩师王越多年经营的英雄楼彻底被摧毁。被杀死的人当中,不泛有史阿多年培养出的弟子,自然对董家极为仇恨。
为了组建死士营,史阿可是下了功夫。
不但自己亲自训练死士,还请了不少关东的豪侠剑客加盟,而对外却少有人知。
后来,荀攸投到了曹操的麾下,接掌了死士营。
荀攸是那种心思阴沉,智谋深远的主儿。接掌了死士营之后,就更名为盘蛇。
营中死士,皆以蛇命名,不复真名存在。
这盘蛇的性质,颇有些类似与董俷的闇部。同样包括了老弱妇孺,还有各种奇人异士。刺探,暗杀,潜伏……等等手段。虽然其中的手段,在后世来看也许很幼稚,但是在这个时代而言,却已经是一个跨时代的存在,组织非常的高明。
当然,不论是闇部还是盘蛇,都不可避免的有着当时人的时代特点。
其实每个世族豪门,都存在这样的死士。比如演义里就曾经有这么一段,孙策杀了许贡,许贡的门人在刺杀孙策的时候,会告诉他,我们是为了谁谁谁杀你。
死士,不泛有一种浪漫的英雄情怀。
青蛇的任务是,以婢女的身份,随刘老夫人一同前往徐州,等待时机,刺杀刘备。
关于这个计划,是经过了郭嘉等人策划后开始执行。
曹操之所以敢和刘备讲和,其中也有这样的一个因素存在。
可没想到……
“那刘老太如何了?”
“死了!”
曹操倒吸了一口凉气,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的三人。
“是谁做的?”
荀攸将一张纸片递给了曹操,上面写着‘间,二十六’四个字,让曹操有些茫然。
郭嘉轻声道:“史校尉带人在毗邻下邳的一个山谷中发现了尸体,所有人都死了……根据史校尉的判断,所有人全部是中了一种药物,是被洒在烤肉上,当作调料下进去的。不过刘老太和青蛇,全部是死于这种经过特殊制造的弩箭上。”
说着,郭嘉小心翼翼的将一支小弩,放在了桌上。
“我们已经请子扬和文公看过,这是一种利用机关发射出来的小弩,力道强劲。不过他二人也说不清楚,这发射的原理,只是说如果这有这种机关,唯有出自西域。”
“是董西平吗?”
“正是!”
荀攸说:“这‘间,二十六’,是青蛇临死前留下的信息。她似乎是想要提醒我们什么事情……我和奉孝、仲德,反复的推论过,而最有可能的答案就是……”
“莫非是在我营中,有二十六个死间?”
众人轻轻点头,却让曹操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如纸。
郭嘉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刘老太死了……我们本是想要表现诚意,却不想出了这种事情。如此一来,刘备岂能善罢甘休,定然会和我们死拼。”
曹操没有出声,显得格外沉默。
这对他来说,无疑有一种巨大的挫折感。
在这样的一个时候,出现这样的一件事,如果真的是董俷所为,其目的不言而喻。
这边刚准备联合袁绍张鲁出兵关中,马上就发生了这件事。
很明显……
特别是‘间,二十六’这几个字,更让他有一种崩溃的感觉。试想一下,我营中竟然有二十六个死间。那岂不是什么秘密都保不住,而且随时有性命之忧吗?
以董俷所特产的精良武器,加上这些死间……
曹操轻声道:“能和刘备解释清楚吗?”
“不好说!”
程昱沉声道:“那刘备是个野心勃勃的主儿,但是死的毕竟是他的母亲,天晓得是怎样的反应。而且这件事瞒不久,我等必须要尽快和刘备解决这件事情,否则的话,势必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麻烦……不过这样一来,只怕出兵之事,就要拖后了!”
曹操狠狠的一拍桌子,“好一个董西平……刘备那边,就由仲德你来负责解决吧。公达,当务之急我们要查出这二十六个奸细来,所有自西域,凉州,关中,朔方来的人,一个一个的给我盘查……还有那个董曦,更要给我仔细的审问。”
“喏!”
曹操苦笑一声,轻轻的揉着太阳穴。
董西平,你够狠。
杀一个人,就迫的我不得不去改变计划,你可真不简单啊。
不行,你让我不好过,我也不能让你好过了!曹操沉吟片刻,轻声道:“公达,你除了彻查此事之外,还要多放一些蛇儿入关中。几方面需要注意:董俷的将做营;董俷的用兵动向;董俷即将实行的种种规章制度……还有,我估计董俷的手中,肯定有一支和盘蛇极为相似的力量,给我挖出来,否则太过于危险了。”
“喏!”
荀攸和程昱出去了,但是郭嘉却没有离开。
“奉孝,还有什么事吗?”
郭嘉微微一笑,“主公,嘉近来访得一位大贤,只不知道,主公是否有兴趣一见?”
第三五一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儿
鲁肃鲁子敬!
徐州临淮东城人,年二十五,曾师从六经博士郑玄,为人方正,善于言谈。
此人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家境富庶,颇有钱粮,在徐扬两地,很有名气。陶谦曾数次想要请他,却被婉言拒绝。去年时,刘备强取徐州,鲁肃因不满此人的名声,所以举家迁至长社。
曹操知道,郭嘉是个心气儿很高的人。
整个许昌的谋臣之中,能被他看上眼儿的也就是那么一两个人,其他皆是差强人意。
倒也不是说郭嘉的本领能有多么多么的厉害。
他的长处在于谋划,能从各个方面进行完善,但是并不适合作为一个主帅存在。
如果用后世的话,郭嘉是个参谋,而且是个极为老辣的参谋。
这鲁肃能被郭嘉如此赞誉,想必是不会差了。
曹操当下问道:“奉孝,我当如何辟他出山呢?”
所谓的辟,就是征辟的意思。这也是在当时,选拔谋臣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手段。
郭嘉却摇头道:“凡有才能者,多性情古怪。鲁肃此人,嘉观察良久,寡于玩饰,不喜俗物。而且性情高远,当不易辟之……然此人极重情义,主公唯有亲自登门,与之结交后,当开诚布公,令其感动肺腑,再合以喜好,必可请之出山。”
曹操不禁一蹙眉。
这鲁肃,真的值得自己花这么大的功夫吗?
要知道他自起家以来,只亲自请过两个人,一是已经故去的戏志才,还有就是郭嘉。
而且听郭嘉的意思,想要请鲁肃出山,所有花费的心思,恐怕更多吧。
郭嘉没有再开口劝说,只是微笑看着曹操,轻轻的摇曳着手中的折扇,等待回答。
“这鲁肃,喜何物?”
“此人酷爱读书,即便是骑在马上,也是手不释卷。主公不是刚备注了那《孙武十三篇》,何不以此为诱饵,请他观之。”
曹操的确是备注了一部《孙武十三篇》,而且在原有的孙武十三篇基础上,还做了许多发展。这部书,在后世被称作《孟德新书》,是曹操极为得意的一部作品。
想了想,曹操说:“我正欲请人评价,奉孝所言,却是一举两得。”
这话语间的意思,也就是认可了郭嘉所说,决定好生谋划一番后,再请鲁肃出山。
……
曹操如何请鲁肃出山,暂且放到一旁。
却说西域汉安城中,蔡邕端坐于自家的花园里,看着满园盎然的春色,饮一觞酒,抚一下琴。琴音悠扬,犹如天籁般回荡在苍穹之中,一派自得其乐的样子。
在他身旁,端坐一四旬宫装美妇人。
云鬓高耸,凤头钗,一颗夜明珠镶嵌钗头上,圆润的光泽映衬粉靥,平添妩媚。
“伯喈,你为何不愿随昭姬他们一同前往长安呢?”
美妇人,正是西汉王刘辨的母亲,何太后。自汉灵帝刘宏死后,何太后寡居宫中,历经了许多的磨难。不过,那许多磨难却未曾令她容颜憔悴,却变得更加端庄秀丽。
别看何太后出身屠家,但本身的素养并不差,甚至比许多徒有虚名的名士更家的出众。也难怪,能由一个屠家女,进入汉家宫廷,成为母仪天下的太后,可不仅仅是靠着她的脸蛋儿和身段儿。这里面所要求的东西,端的是一言无法道尽。
自到了西域之后,太后倒是很惬意这西域的生活。
虽然朔风猛烈,却没有那当年宫廷中的你争我夺,还有整日介的去提心吊胆。
论辈分,蔡邕是刘宏的老师。
但这并不能妨碍太后对蔡邕的好感。
老儿在到了西域之后,生活也过的极为滋润。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女婿又很能干,唯一有所缺憾的,就是这西域之中,能和他谈天说地的人,着实是太少了。
太后就是一个极好的听众。
论学问的话,何太后和蔡邕那是一个天一个地。可是太后久在深宫,那察言观色,体贴说话的本领,岂能是普通人所能比拟?往往一句话,就能说到蔡邕的心坎上。别看蔡邕年纪大,好歹当年也是个美男子,如今依旧是面色红润,别有风度。
这二人一个是有心,一个是无意……
反正那层纸只要不捅破,别人就说不得什么。
西汉王马上就要摆驾往长安去了,蔡琰等人也都将随同刘辨,一同前往长安。
但是蔡邕却不想回去了!
听太后询问,他低声道:“回去作甚?我在这里过的何等逍遥,何必回去受那些人的白眼儿。卢老儿走了,元卓也病了……昔日的老友,死的死,散的散,剩下的不是敌人,就是形同陌路,回去又有什么意思?呵呵,反而不如留在这里快活。”
“那哀家……”
太后是想说:那哀家怎么办?
可这话却显得有些太暧昧,到了嘴边就变成了,“那哀家的王儿,谁来指点呢?”
“不是有兴祖在吗?”
蔡邕喝了一口葡萄酒,沉吟了片刻,轻声道:“太后可是担心西平会对汉王不利?”
何太后还真的是有这么一点想法。
这年头,满天下的枭雄倍出。董俷如今虽然没什么,可是万一将来……
有蔡邕在,至少可以让董俷有些约束。卢植走了,蔡邕又不在,谁能压制董俷?
蔡邕叹了口气,“太后,西平的性子,老臣还是了解的。他重情义,也知道轻重……只是西汉王近来一段时间,似乎和那些僧人走的很近,只怕将来会有麻烦。”
蔡邕所说的僧人,是指那些龟兹,还有来自贵霜国的僧人。
其实,佛法早在明帝时期就已经传入了中原。甚至在更早以前的周朝,佛教就通过非正式的渠道,陆陆续续的进入了中原,只是当时佛教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明帝时,有天竺僧人竺法兰和摄摩腾在雒阳翻译了《四十二章经》。
汉室并专门为佛教设立了鸿胪寺,也就是在后世名扬天下的雒阳白马寺。
虽然说不上是非常的流行,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开始了推广。
蔡邕自认为了解董俷!
而且他也听女儿说过,董俷对那些宗教的看法。
不可否认,那佛教的经典颇能蛊惑人心。虽是劝人为善,可终归有些飘渺虚无。
他可是知道,当年龟兹的僧人,靠着那些信徒的供奉,敛了不少的钱粮。
而这一点,恰恰是董俷最为反感的一点。他讨厌不劳而获的人,讨厌那种把希望放在来世的空虚。如果将来董俷和刘辨有冲突,那么最有可能的,就在这上面。
太后闻听,也是一蹙眉。
她并没有觉察到那佛教有什么不好,相反劝人为善,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伯喈,这件事真的很严重吗?”
蔡邕苦笑一声,“这个嘛,说严重也许会严重,说不严重……呵呵,我说不好。但是我相信,西平会有分寸。太后不用为此而担心,俗话说的好,车到山前必有路。”
是啊,为儿子操了一辈子的心!
何太后也觉得很疲惫……
“明日你们启程后,我将西行康居。听说子瑜他们在那边做的很不错,快要打到康居王都了……呵呵,西平说过,过了康居是安息,再往西行,还有辽阔天地。我想去看看,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在中原待了一辈子,老了才知道,天地竟是如此的宽广。趁着自己还能走的动,我要走遍天下,方不负我这一生啊!”
“你,要离开西域?”
何太后心里一动,轻轻咬着红唇,露出深思之色。
蔡邕微微一笑,把玉杯中的葡萄美酒一饮而尽,抚琴唱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来征战,几人回?”
歌声沙哑,却有一种饱经沧桑,洞彻人世间情欲的睿智。
太后在蔡邕身旁,静静的聆听着,竟不由得……有些痴了!
……
回到汉安王宫,天已经黑了。
王宫中灯火通明,宫娥彩女们一个个忙碌异常。
明天就要启程往长安了,却发现这行礼啊,是怎么准备,都准备不完。
在长安待过的人,自然是兴高采烈;没有去过长安的人,同样也是异常的开心。
长安,那可是大汉朝的中心啊!
听说那座城很大,听说那里非常的繁华,听说……
看着那些兴高采烈的人们,何太后的心里面,却是一点高兴的意思,都没有。
这一走,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到蔡翁呢?
“汉王殿下呢?”
“启禀太后,殿下正在庆安宫中,听摩兰大师讲法,还有羊太傅等人一起陪同。”
何太后秀长的蛾眉微微一蹙,不由得想起了下午时蔡邕说过的话语。
辨需要董俷来兴复汉室,董俷也需要辨,来建立功勋。这二人原本是极好的一对搭档,可是……
“摩兰大师又是什么人?”
“启禀太后,那摩兰大师是龟兹僧人,佛法精深。殿下每天除了正常的习文练武之外,大部分时间会和摩兰大师一起交谈。恩,奴婢听说,这摩兰大师神通广大……”
“闭嘴!”
何太后突然怒了!
摩兰,只怕又是个妖言惑众的家伙!
辨为何与他走在一起?难道他忘记了吗?那该死的张角,是如何成就了太平道之乱?
“摆驾庆安宫!”
何太后大步向外走,可走了两步,又突然停了下来。
辨,已经长大了……
我这样闯过去,是不是太不给他面子了呢?不行,此事还要仔细的考虑一下再说。
“慢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