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染大明-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期间有言官上疏,说哈大全失节,不应对蛮夷土司、番僧过于礼遇,这样会损害朝廷和皇帝的脸面。
前朝言官骂人,是一个优良的传统,从朱元璋开始骂了二百八十年。哈大全保留言官,是为了安抚天下的官员。都改朝换代了,还敢出来闹事,就是找收拾了。
哈大全叫朱红欲拟旨,痛斥了前朝言官的失职,痛斥他们在党争中的坏作用,甚至把前朝的灭亡都归结于言官的恶性。
“依附权贵,参与党争,祸国殃民。委于虚名,不切实际,空谈误国。”
哈大全的二十四字批文一出,已经有二百八十余年历史的言官制度走到了尽头。满朝文武在心里都是反对的;低级官员反对,因为没有骂人的机会了;高级官员反对,因为失去了免费的打手(帮忙骂人的)。
可在哈大全这样的强势老板面前,他们也不得不屈服。
第569章 被延后的战争。
正文 第569章 被延后的战争。
第569章 被延后的战争。
废除言官,只是废除了风闻言事的惯例。官员们不能听到点风声就上报,不能为了政治目的随意弹劾他人。
除去大部分弊端,言官制度本身是好的。
哈大全废除了御史台,建立了一个新的督检校院。
原本六七品的言官们,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就业岗位。督检校院的官员按照省区划分,每个省有二十一个人,专门负责查处官员的**。
为了保障新言官们得大公无私,哈大全规定一旦加入督检校院,就不得到其他部门,或地方为官,必须在督检校院干一辈子。作为回报,他们的等级得到了提升,最高等级的大检校官,可以是从一品。
督检校院在现代有一个更专业的名字,纪检委。
后来督检校院的权力被进一步提升,还剥夺了一部分刑部的权力,取代皇帝的批红权,画勾杀人改由大检校官负责。
这一切改革都是在长沙进行的,所以又称为长沙新政。
收拾完不听话的言官,**一行也到了。
夏历公元2002年6月,**一行的朝贡队伍到达长沙,哈大全亲自率众出城迎接。
哈大全拉着**的手说:“国师,欢迎你到中原来,中国有民族数百支,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就都是一家人,都是兄弟姊妹。所有的藏族同胞,也都是我的兄弟姊妹。”
**感动的说:“皇上盛名。”
哈大全跟四大藏王一一见过,拉着**的手步行进城。
这一盛况,被记录下来,也印证了西藏其后数百的走向,那里将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哈大全如此做,是不想做一个罪人。
哈大全有罪吗?世人看来没有,哈大全自己却觉得有。
如果大明一直延续下去,中国不过是一个局限于中原地区的小国,国土面积将减少四分之三。
满清入关,采取了极度的扩张政策。蒙古、回部、西藏先后成为中国的土地,固定了现代中国的庞大版图。哈大全要做弥补,他不想因为自己,使以后的中国版图缩水。
虽然他身边的人不会知道。
但哈大全对自己说:“我知道。”
西藏的稳固,给哈大全以极大的信心,下面要处理的就是回部的问题了。
蒙古那边有巴林看着,基本不会出岔子,至少最近几十年都不会。为了稳固蒙古,哈大全向蒙古地区大量移民,鼓动汉蒙通婚,从文化上同化蒙古族。软刀子捅人,效果会更好。吸收了汉族文化的蒙古人,将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并在灵魂深处牢牢的刻下三个字:中国人。
安抚好**一行。
哈大全找来女儿,问:“我的小公主,你这次立了大功,想要什么奖赏啊。”
哈月辉害羞的说:“我想嫁给黄宗义。”
当时哈大全就蒙了,女儿二十多岁不出嫁,他都快死心了。哈月辉突然提出要嫁给黄宗义,这样哈大全十分不适应。况且当时的人结婚早,黄宗义早有妻室,连孩子都有三个了。
让女儿去做小,哈大全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哈大全说:“黄宗义已经有妻室了啊。我看许胜不错,这孩子一直都没结婚。”
哈月辉说:“我不在乎。我就要嫁给黄宗义。”
哈大全拗不过女儿,只好点头同意了。
哈大全带着**一行回京,住了大半年,到第二年开春,又送**一行返回。这来回一折腾就到了夏历公元2003年5月。
几年的休养生息,中原大地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辽东很安静,海上很安静,南洋很安静,西藏很安静,中原更安静。
别外蒙古也很安静,但哈大全不希望蒙古安静,特别的西部蒙古的土默特。
每次看地图,哈大全都会注视新疆一代,那里还属于四个独立的国家,土鲁番、鞑靼土默特、卡塔尔和叶尔羌。
其中以叶儿羌的葛尔丹最为强大。
现任葛尔丹王,跟康熙那一带的不一样,这个葛尔丹比较老,野心也不大。
作为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部落国家,他们十分的好战,对扩展伊斯兰教义有着极大的热忱。在他们眼里,天下所有的土地有应属于真主,以及真主的信徒。
“我们得调拨一下。”为了新疆的土地,哈大全又开始出坏道了。
他找来亲近的大臣开会,希望研究一个可行性方案。
面对皇帝扩展领土的欲望,大臣们的态度比较一致,就是:反对。
王鑫说:“皇上,天下刚刚平定,需要休养生息。至少十年之内,不应在燃战火。”
武官本应比较好战,但这次王八一变成了反战派。他说:“皇上,我们从辽东开始,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打了几十年了。兄弟们都累了,该歇歇了。”
这种结果可不是哈大全想看的,他就是想去西域,想征服那里,并把那里更名为新疆。
会议直接冷场,没人发言,没人提意见。
哈大全叹道:“做皇帝,也不能当万金油,也有不好使的时候啊。”
既然没有结果,就只能散会了。哈大全不得不把对战争的渴望压制一段时间。
回到后宫,哈大全先找来太子哈可仁,询问关于西域的问题。
哈可仁很直接的说:“我听说大臣们都反对,这么多人都反对,一定是有道理的,请父皇三思。”
也是一个反战派。
哈大全只好摇头说:“你还真不像我,把天下交给你,扩大地盘是不可能了,保住现有的家产应该还可以。”
被如此说,哈可仁很高兴,因为这个评价很高。
哈大全又找来了安国公主哈月辉,大家都是这个女儿像他,又帮她安抚了西藏地区。
可哈月辉也变成了反战派。
“我反对,我们没有出兵的理由,无法鼓励士卒去战斗,还是在等等吧。”
哈大全算是无奈了,没有一个支持他的。
可哈月辉真的很像他,虽然结了婚,也该信了佛教。哈月辉骨子里,还有他老爹的强盗基因,办事还是很给力的。
哈月辉建议道:“我们不如效仿汉代,派使者出使西域,先探明虚实,在徐徐图之,我相信一定会有机会的。”
哈大全笑道:“都说你像我,果然如此,你如果是男孩子就好了。”
因为大臣们得反对,一场战争被延后了十年。
第570章 十年变革。
正文 第570章 十年变革。
第570章 十年变革。
夏历公元2003年,西历公元1651年。
从天启元年穿越到辽东算起,哈大全在这个时代度过了三十年时光,从肉体年龄算他已经50岁了。
按照古人的平均年龄算,他算是年近古稀了。
多年以来,哈大全一直在打仗,到那里打到那里。
突然不让他打仗,失去了动力的哈大全一下病了。虽然只是一场小感冒,却让他老了不少。这位开国君主突然不再上朝,每天躲在后宫不出来。
前朝的言官已经被收拾了,也没人敢站出来谴责哈大全。
这时一个皇帝的不作为,就变成了一件大好事。在王鑫等内阁大臣的努力下,国家慢慢的步入正轨,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在徐士安为首的学士会的努力下,大量民间资本用于国家重建,工商业迅猛发展,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
到夏历公元2013年、西元1661年,短短十年时间,中原地区完成了第一步的资本积累,皇族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垄断资本家。
一个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巨无霸诞生了。
在皇族之下,还用众多的贵族财团,子公司,子公司的子公司。
以学士会为最高机构,一个如蜘蛛网般密布的半自由经济体完全成型,在这个半自由经济体内,资本在有序的流动,一点点的累积膨胀。
永无止尽,永不停歇。
中国人常说:“有钱,就有权。”
学士会控制经济,当然有钱,权力也随之而来。以徐士安为首的学士们,开始图谋更高的国家权力。
这时作为传统最高权力机构的内阁,不得不做出反击,来确保自身的地位。
内阁与学士会之争,慢慢的显露端倪。
内阁说:“学士会里全是满身铜臭的奸商,那里有资格称为学士。”
而学士会说:“内阁都是些书呆子,说话不切实际。难怪皇上会说:空谈误国。”
从小小的争执开始,一场惨烈的权力斗争拉开序幕。
虽然已经六十岁了,哈大全一点都不糊度。他看到两方的争斗,却不站出来阻止,有着很多深层的考虑。
比如:皇权的延续。
当年建立学士会时,哈大全梦想着西方式的民主。那时,他是一个很理想化得人,把一切都建筑在梦想之上。
现在,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为了皇权的延续,他可以放弃一部分梦想。
比如:所谓的民主。
学士会的结构,类似于西方的议会。所有事情都要在议会谈论通过,必须符合国家和上层统治者的利益。
这种制度很好,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议会限制了皇权,甚至抹杀了皇权。
以英国为例,君主立宪制的议会制度,创造了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同时也消除英国皇室的所有权利。到现代,英国皇室已经成了国家的形象代言人,皇室已经失去了所有权利,连向议会申请年金都要低声下气。
中国需要这样的体制吗?No。
皇室能失去权利吗?No。
所以,学士会必须被打压,但现在学士会没有大错,反倒有很多的功劳。哈大全要收拾学士会,唯一的方法是等待,等待他们出错,然后一锤子刨死。
按照中国人的**,叫做:欲擒故纵。
内阁要好一些,虽然他们分走了皇帝的权力。但在前场二百八十年得历史中,内阁制度得到了考验,是符合皇室利益,符合中国国情的。
在哈大全心里,内阁已经注定了胜利,但这份胜利必须由一个前提,王鑫必须隐退。
作为哈大全起家的功股之臣,王鑫的权力太大了。他做内阁首辅十余年,说一不二,已经越来越嚣张跋扈,根本不把其他六位内阁大学士放在眼里。
当初为了控制王鑫的权力,哈大全规定内阁首辅不用参与具体工作。其余六名内阁成员,分别协调六部事物,首辅负责签字盖章。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哈大全在南京成立新内阁。任命王鑫为内阁首辅,徐凌为内阁吏部首席,蒋金卫内阁户部首席,代童为内阁工部首席,陈琦瑜为内阁兵部首席,南居益为内阁礼部首席,朱敦为内阁刑部首席。
最初执行的还很好。
后来徐凌被调去了学士会;代童常年在外修水利,;陈琦瑜病逝;南居益病逝;朱敦退休回家。
剩下一个蒋金,还有一群新人,根本抵制不住王鑫。
自古以来,开国君主都会收拾同患难的功臣,以前哈大全认为可以摆脱这个怪圈,现在他不得不收拾几个人。因为这些开国功臣太过彪悍,太过不自觉,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不收拾几个,就要天下大乱了。
王鑫以前还算低调,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那边低调,已经被滔天的权势冲没了。
学士会以前也很低调,可随着金钱的积累,他们也越来越不听话了。经常打着保护皇室权利的旗号,背地里搞些不三不四的事情。特别是掌握学士会的徐家,已经成为仅次于皇室的第二大贵族财团。
除了王鑫和徐家,其他的人也不厚道,贪污腐化越来越严重、都太折腾了,都该被收拾。
哈大全的心都要伤透了。有一天,哈大全那会一根荆条,放在桌子上。太子哈可仁进来,见哈大全盯着桌子上的荆条看。不解的问:“父皇,您为什么不把荆条上的刺剃掉。”
哈大全很想说:“我下不了手。”
但他没说,朱元璋和荆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不想给人留下任何幻想。
哈大全对太子说:“我在想他有什么用,如果把刺都剃掉,万一有用怎么办。”
哈可仁说:“能有什么用,还是早些剃掉。”
“恩。有道理。”
在旁边还有女宰朱红欲,她听到两人的话低下头,心中升起无限的恐惧。
很快这段对话传到了安国公主哈月辉那里,作为掌印女官,朱红欲也是一位权臣,也需要在朝廷里站队,作为女人她站在了哈月辉一边,成了公主党的一员。
哈月辉意识到要出事了。她派人带话给徐凌,说:“要出大事了,小心一点。”
徐家父子同时得出一个结论。
皇帝要做朱元璋第二。
第571章 财富的力量。
正文 第571章 财富的力量。
第571章 财富的力量。
由一对父子的对话引起的政治斗争开始。
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大臣们要做的是:保命。
想保命,就不能做错事。回想三百年前的明初三大案,朝廷上下无不战栗。朱元璋为了清除异己,弄出一堆莫须有的罪名,枉杀了很多很多人。大明开国元勋,基本死干净了,除了一个汤和之外。
哈大全又会怎么做呢?很多人都在等待。
就在此时,已经沉默十余年,被改名为检校的言官们开始行动了。
哈大全亲手创办了都检校院,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纪检委。一个叫唐豪的检校上疏,弹劾公部尚书代童贪污修筑黄河河堤的工程款。
这就有点恶搞了,代童为人大家都清楚,没有比这位工程师更死心眼的人了。他整月整年的在外修河堤,搞水利。吃在工地,睡在工地,全心全意为皇帝干活。这样的人就算贪污,也是应该原来的,何况代童没有贪污。
最初,大家都以为是冤案。
可事实证明,代童是贪污了,他贪污了两块钱。
在经济高度恢复的这个时间段,两块钱也就是几顿饭钱。为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学士会的*作下,纸币被大量发行,已经完全替代来白银和铜钱,成为由国家担保的硬通货。
两块钱,也就是一顿饭钱,就代童都没有意识贪污过。
所有人都认为,哈大全不会惩罚代童。但就为了这两块钱,哈大全把代童从黄河工地上招了回来,当着满朝文武臭骂了一顿,然后毫不犹豫的关进了大牢。
至于怎么处理,以后再说。
为了两块钱,工部尚书可以下马,其他人呢?
哈大全的做法,让一群曾经叫言官的人们兴奋不已,潮水般得弹劾奏章涌进御书房,在哈大全的书桌四周堆其一座又一座小山。
朝廷上下,所有官员,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不被弹劾的。
徐凌急忙找到哈月辉,商议应对的办法。
徐凌很急切,因为脑袋要搬家了。“现在学会内部人人自危,一些正常的工作都无法进行。难道真如传闻一样,皇上要收拾一批人。”
哈月辉点头说:“是肯定要收拾一批人的。”
“殿下,我们怎么办。”
“学会那么多人,就没有一个应对的办法。”
“有是有,一些学士私底下串联,想公开罢会,向皇上施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