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官-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春为了皇上南巡之事,京城阄了不少动静,世子也听王爷提过两遭。
当时他还好奇,一是好奇天子堂兄年将而立,还像个孩子似的贪玩;而是惊讶朝臣的力量。即便天子坚持,在朝臣抱团努力下,失败的还是天子。
为了这个,他还专门问过王爷:“父王,天子不是一言九鼎么?为何皇上贵为天子,还不能随心所欲?身为臣子,不是该恭顺侍君,为何他们还敢忤逆皇上心意?”
兴王回道:“所以说,我儿要从中吸取教训。皇上之所以不能成行,是因为臣子占了大义。他们自诩为忠诚,为了减少国库开支与天子安危,才再三阻拦天子南巡之事。皇上失败,不是败在臣子面前,是败在大义面前。因为他开始说的就是游玩,而不是其他。若是他借着巡视河工、赈济百姓之名,又怎么会硬气不起来?说到底还是因皇上年少登基,那些所谓的‘忠臣’,习惯了在皇上面前指手画脚,充当老师与指导者的角色。加上皇上宽和,并不与那些老货计较,才纵出现在的局面。”
慈父声音,犹在耳边,年少的世子跪在灵前,眼泪簌簌落下……
“五七”大祭,京中的钦差,省府的官员都过来安陆,王府内外好一番热闹。
大祭过后,钦差依旧没有启程,他们要等到“七七”大祭后才返京。
兴王仓促离世,王墓也是王爷薨逝后才划定。如今那边先盖享殿,兴王“七七”后,灵柩将送到享殿暂奉。等到王墓修好后,再选择吉日正式下葬。
同“五七”的热闹相比,“六七”属家祭,出面的仅限于王府中王府属员与体面的管事下人,都得了恩典,进了卿云门。
当看到主祭人的位置站着的是王琪时,最震惊的不是王府属官,而是乐群院三伴读。
王琪因这半月苦学祭礼,体重又减了十来斤。五尺三寸高,一百五十斤的体重,看着只是略富态些,不显痴肥。
祭乐声中,王琪圆圆满满地主持完祭礼。
等回到乐群院时,他已经顾不得多说,就在其他三人的注视中,将道痴拉近厢房。
“勒死哥哥了,快帮哥哥解开。”
王琪扯了身上的孝服便道。
道痴这才发现,王琪后背上系着小手指粗的牛筋。原理有些像后世的“背背佳”就是让王琪能一直保持挺胸的东西。
“怎么想起用这个?”
道痴一边帮他揭开,一边问道。
这大暑天,用牛皮筋勒肉,还能有好去。那一道道的红檩子,挨着皮肤的地方也破了一层皮。
牛筋解去,王琪的身体立时成弓行。
他往榻上一趴,死猪似的哼哼,道:“一套祭礼下来,要将近两个时辰,哥哥都要挺着身板,哥哥实在坚持不下来。这也是没办法的取巧法子。若没有这个,跪跪起的,哥哥早就坚持不下来……”
对于王琪“身份分明”之事,其他三伴读反应各异。吕文召是不屑一顾,回到乐群院,也使劲地摔门,没有出屋子;陈赤忠与刘从云则相伴到王琪房间,向他道喜。
刘从云依旧带了笑,陈赤忠也是一副老大模样,可到底不一样了。
两人走后,王琪不无惆怅。
道痴懒得见他“无病呻吟”开始寻思自己在“七七”后如何与世子开口。
根据这些日子隐约的来的消息,世子在大丧后的学业还会继续。只是依旧是大家各回各位,依旧是六伴读陪世子读书的格局;还是四个年长的学差,两个小的做伴读,道痴有些拿不准。
前者的话,他请假出府不显眼;后者的话,请假就错过了与世子、陆炳更加深一步的机会……
第八十四章 王府大丧,宗房相邀
因国主大丧在即的缘故,乐群院众伴读七月末的月假就延期。
世子说了,在兴王大丧后,众伴读给假一月。毕竟大家跟着治丧多有辛苦,六月月假也没休,八月又赶上中秋节。给假一月,大家也能好生歇歇。
众人闻言,喜出望外。不单单是想家的缘故,他们如今多开始学差事,还有不少事情需禀告各家长辈,请长辈们帮着拿主意。
像陈赤忠这样的“大财主”也要出面,玄妙-观观产。
没等到兴王大丧,又出来好消息。南赣巡抚王守仁在南昌府大败宁王叛军,宁藩逆王与从逆文武都已经拘拿,宁王从起兵到被俘,只有四十三日。
即便是千里之遥的叛乱,可安陆百姓得了消息,也有不少人放鞭炮。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要是宁王叛乱波及起来,最后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转眼到了八月初五,兴王“七七”出殡之日。
除了朝廷钦差,护馆省府文武大员,王府众属官,安陆城乡绅父老,齐送兴王出殡。
当王爷灵柩被拉出王府时,王府内外一片哭声。
王府大门外,呼啦啦跪了近千的地方父老,多是南城百姓,这些年受过王爷活命之恩。他们哭声震天,共同哀悼兴王这个好国主。
从王府到城门口,自发来送人,有又上千人。旁人还好,安陆知州满脸菜色,生怕有不开眼的,乱了王爷大丧。衙门里那些人手,虽已经派下去可那点人数,又顶什么用。
行人司随着行人司司副王瑄过来的两个行人眼睛可不够看。
朱明传承百五十年,亲王藩数十,郡王藩数百,国主大丧,对于这些经常下地方传诏的行人们,司空见惯。
虽说有的出殡时,也会安排军民相送的戏码,可与眼前这情景实是没法比。
一个行人感叹道:“都说王爷在藩国实仁政司里还有些说嘴,说多是沽名钓誉之举。若是他们看了眼前此景,就得将自己说出的话再吞回去。”
另一个行人道:“请迎养,宗正道,禁异端,躬节俭,杜淫巧敬神明,笃孝敬,去奢侈,却进献,溥恩泽,正圣心优老臣,慎刑罚,舒民困,崇圣学,礼大臣,赈荒旱,救水灾轻禄利广仁恩,感祈祷,济不给,助边患固城池,优乡宦,资忧制,惠去官恤民隐,谨礼度悯故官,育人才,远倡优。”
听着先头那个行人迷糊:“这是什么,竟是好话?”
另外一个行人回道:“是守备太监杨保给皇上奏折中,对王爷的赞誉,德政三十二条。”
先头那个行人咋舌:“这个杨保倒是真敢写,他到藩国本就行监看之则,这般说兴王的好话,就不怕京里着恼?”
另外一个行人道:“又不是扯谎,有什么好怕的。兴王仁善,又不是一日两日,先帝与皇上都是下旨褒奖过……”
地方百姓尚且如此哀痛,更不要说王府众人。
想着王爷的宽和仁爱,王府属官这边也跟着哭声震天。
道痴跟着陆炳,亦浑身缟素跟在送丧的队列中。陆炳哭的真心实意,即便没有像旁人那样嚎叫出声,可眼泪簌簌落个不停。道痴也跟着落泪,当然不是为王爷。他也不知自己为何想要哭一场,为了什么而哭。
同旁人的嚎啕大哭相比,这两个小少年的无声饮泣就泯灭众人。不过该看到的都看到了,陈赤忠与刘从云用袖口拭泪的动作越来越频繁,泪如雨下;吕文召是哼哼唧唧半晌,才使劲揉了揉眼睛,倒是也将眼睛揉得通红。
王琪哭的响亮,脸上的哀痛毫不作伪。只是不晓得他到底是在哭兴王,还是在哭自己个儿的父母。
百姓爱哭,风云变色,没等灵柩出城,便哩哩啦啦地下起小雨,似是老天都在为兴王悲泣。
王爷墓地在城东十五里。
除了王爷家人与长吏司的两位老大人与钦差等人有车架,王府众人都步行,速度不免有了慢了下来。送丧的队伍,行了小两个时辰才到达那里。各项悼念仪式,又过了一个多时辰。
等到众人将王爷灵柩送到享殿暂奉,返回安陆城时,已经是黄昏时分,大家都累的跟死猪似的。
即便小雨未止,众伴读依旧去了东苑澡池,“坦诚相见”上次大家来时,正是王爷薨逝那一晚,想起这四十九日治丧期间的林林总总,众人不免唏嘘。
次日一早,众伴读离开王府,开始享受一月的长假。
看到道痴的那刻,素来淡定的王宁氏也不禁动容,拉着道痴不撒手。从六月中旬道痴回家的那次算起,祖孙两个已经小两月没见。
幸好道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即便王爷大丧这段日子跟着世子跑东跑西累了些,可并没有耽搁吃喝,并未清减多少,王宁氏才稍稍安心。
听说这回的假期是一月,王宁氏直念“阿弥陀佛”半天才撒顺娘在旁,早等的不耐,见祖母终撒手,立时走到道痴跟前,摸了摸他的肩膀胳膊,口中不时感慨:“二郎又长了一寸半。”
等到张庆和乡试回来,两家就要行大定,正式迎娶定在十月。顺娘能在娘家待的时日有数,她想要在出门子前给祖母与小弟多缝两套衣服。
见她这动作,道痴哪里有想不到的。
他望向顺娘,便见她眼中的红血丝,眼底早已消逝的青黑又有了。
他皱眉道:“我不要姐姐给我裁新衣,只要姐姐养的漂漂亮亮的出嫁。”
顺娘先是一愣,随即满脸通红,道:“二郎去年的冬衣小了。”
道痴道:“那也不用姐姐操心,不是有田嫂子吗?我与祖母的衣服,田嫂子愿意接就接过去,不愿意接就请裁缝,不用姐姐狠熬。”
王宁氏在旁,仔细看了顺娘两眼,道:“张家是大姓,你做新媳妇,到时候要送不少鞋袜荷包出去,老婆子还以为你这几日点灯做活是为那些,才没有拦着你。听你弟弟的,莫要逞强,这些日子你正是当调理的时候,明日便请大夫过来,给你开几贴补身的方子。出门既是当家主母,主持中馈,到时候有你累的。”
顺娘红着脸低头,小声道:“祖母的冬衣,孙女已经缝完了,二郎的也裁了,垫的棉花,只是怕二郎身量有异,还没有收边。”
王宁氏无奈,道:“那就做完吧。要是嫁妆那边的东西都预备好了,你就停些日子针线,也好好养养精神。”
听到王宁氏要给顺娘调理身体,道痴取了带回来的包裹,打开来。里面有几只精致的掐丝珐琅带盖盒子,直径三寸,高两寸,看着像一只只小碗。
他取出一只靛蓝色镶边的,推到王宁氏跟前,另外两只相似的放到顺娘跟前:“祖母的是人参膏,姐姐那两盒是珍珠面脂,都是擦脸擦手的。”
说罢,又取出两个匣子来,道:“这里还有一斤燕窝两只人参,给祖母与姐姐调理身体用。人参膏与面脂是范宜人给的,人参与燕窝是王妃所赐。”
自打顺娘定亲,道痴就想着给顺娘好生调理调理。每月末回来,都要带些燕窝、银耳等滋阴养颜的东西回来,假托是王府所赐。
王宁氏与顺娘虽有些不安,可有王琪帮着圆谎,祖孙两个也就信了。将一年的功夫,顺娘的气色好了不少,皮肤也细嫩许多,只是一双手,依旧略显粗糙。
外头铺子里的东西,道痴也去看过,还是不放心;这次回来带回来的,便是他专门向范宜人求的。
范宜人晓得他是给备嫁的姐姐,不仅给他准备了这些,还答应下个月再给他四盒。
而这回带回来的燕窝与人参,还真是王府所赐,并不是外头买的。不单单是他有,其他伴读也人人有份。
道痴这一年来,常往家里带东西,一来二去的王宁氏也不再就此唠叨。
祖孙两个正说着话,便听到二门有动静。
少一时,腊梅进来禀道:“宗房老太爷派了车来,要请公子过去。”
王宁氏闻言,对道痴道:“你去看看也好,瑄二郎钦差事毕,也该返京。老族长召你过去,多半是想让你们族兄弟香亲香亲。”
道痴应了,出门上了宗房的马车。
不知为何,他总觉得此次相召,不是见王瑄的事;王瑄身为钦差,这些日子多在王府,道痴碰到过他。族兄弟两个还聊了一会。
对于道痴有科举出仕之心,王瑄还多有勉励,关于院试时的注意事项也指点一二。
瞧着他的架势,即便初入仕略有挫折,可依旧很有信心的模样。假以时日,说不定就是第二个宗房二老爷。
道痴有些明白宗房繁盛的缘故,归根结底还是因那条长子长孙持家庙,不得出仕的家规。
长子不能出仕,支撑家族前程的就是次子、三子等。长子在时还罢,兄弟做助力;等到长孙一辈,则是要靠着叔叔、堂弟。主支弱,旁支强,族长一房的地位就微妙。为了破局,只是拼命培养自己的亲兄弟、亲儿子苦读。
一来二去的,宗房成才的子弟便越来越多……
第八十五章 闻已逝道痴赴西山票
似乎在意料之外,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当看到王老太爷屋子里,只有面容肃穆的王老太爷,再无旁人时,道痴心下发沉。
道痴原以为自己能平静地面对这一切,可是听到消息的那刻,还是不由失态。他只觉得脑子一下子空了,身体软绵绵的,双手按着椅子把手,从没有从椅子上滑下去。
“眸清目正,痴儿好像有哪里不一样了”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老和尚时,老和尚说的第一句话。
老和尚目光慈爱,里面盛的是洞明世事的睿智。
那一刻,道痴分外惊慌。
他觉得自己似乎被看透,他没想到自己死后重生,竟然是在寺庙里,看到的是一个老翁与一个光头和尚。
鬼神之说,他本不屑一顾。然而在小小的幼童身上重生,他自己也懵着。
自己算不算孤魂野鬼?老和尚会不会看破他的身份,要抓鬼?会不会当妖孽将他烧死?他忙合眼,遮住眼中的惊恐。
老和尚枯干的大手,就在他头顶摩挲着,说话的声音隐隐带了笑意:“广德,痴儿既已开窍,明日起就教他说话”
至此,西山寺水静无波,只是少了一个痴呆儿,多了个牙牙学语的光头小和尚。
老和尚早就看出他不同吧,可是从没有探究什么。只是在他稍大些,开始亲自教导他,安排的课程似乎五花八门。
僧道儒,三教都有涉猎。
等到最后老和尚专门为他讲史,道痴才反应过来之前的那些应该是老和尚在探看。道痴丝毫不怀疑,若是自己表现的向佛向道,老和尚定会教出个少年高僧或者是少年道士出来。
只是道痴也发现,当他表现得对历史权谋感兴趣时,古井无波的老和尚就像是焕发了第二春。
老和尚经常看着他,不知在想什么,怀念什么。
再后,道痴开始学习《谋书六卷》……
当他下山时,《谋书六卷》就剩下《小人经》的几章过后他回山的时候,老和尚就将下边的讲完了。
当讲完的那刻,老和尚的身上似乎一下子松快下来。
当道痴从禅房退出去,听到老和尚低不可闻地自语声:“可惜……”
道痴晓得老和尚在可惜什么,老和尚是可惜现下是太平盛世。太平盛世,学习谋略之术,不过是官场上好过一些;只有乱世才能造就英雄。
老和尚之所以亲自前往南昌府,还是不死心。他想要看看,宁王到底有没有机会将天下搅乱。
一个内陆藩王,手上府卫也没有立几年,又被朝廷防范,能有多大作为?
所谓“南昌有天子气”更像是一句笑话。结果当然是失望所以只说自己去看了热闹……
就像老和尚在默默观察他似的,他也在默默观察老和尚。
不知不觉,道痴已经泪流满面。
王老太爷叹气道:“好孩子,莫要难过。大师父是年岁到了,无疾而终,并没有遭罪。”
“是……哪天走的?”
道痴低头问道。
王老太爷道:“七月十四晚上,中元节前一日。”
道痴在脸上抹了一把七月十四就是他与王琪离开西山寺回王府后三天。
当时看着老和尚除了略有乏色,其他尚好,怕是已经是强弩之末。
自己却是没有看出来,是该怪自己笨还是该埋怨老和尚心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