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风-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王点头,道:“你的话,我听着虽然不舒服,但我知道你是在说实话。”

“臣与殿下也是投缘,所以说了实话。”陆七温和回应。

纪王点头,却又说道:“天风,我真的是希望,能够与你长久是朋友。”

“臣也是那么希望的,不过臣劝殿下一句,日后若是殿下的兄长做了皇帝,那殿下最好是不要与臣做了朋友。”陆七温和回应道。

纪王一怔,道:“天风,我四哥是位仁厚之人。”

“以前的李国主,也是仁厚文人,但为什么一再的杀戮武臣,原因很简单,李国主一直是恐惧武臣造反,日后殿下若是与臣保持着亲近,那会让太子殿下心生了恐惧,恐惧会让太子殿下失去了仁厚。”陆七直白的举例驳说。

纪王听了怔然,良久才道:“身在帝王家,真的就不能兄弟和睦吗?”

“殿下不必忧虑,臣也只是说说,很多事情并非一定祸患。”陆七温言开解道。

纪王点头,忽挺胸远望,微笑道:“我能够饱览了西部的山河,这一遭已然不虚,天风,我们走。”

纪王说完,抖缰驭马奔去,陆七也驭马随去,后面的骑兵自然跟随,却是马蹄声如雷,跑出了奔腾气势。

*****

河州,自古就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也是战乱多发之地,汉唐时期曾经有过一段的安宁岁月,也曾经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河州的府治是临夏县,县城濒临大夏河而建,大夏河是黄河的支流之一,大夏河的存在,使得河州农牧皆宜,河湟之地曾经沦陷吐蕃百年,成为吐蕃最为重要的粮仓之地。

经过夏国统治和战乱后的河州,原本二十多万的人口,锐减的不足三万人,也成了地广人稀的州域,陆七一行抵达临夏县城时,看到的是守卫森严的景象,城门进出的平民很少。

两千骑兵的到来,让临夏城守军很是紧张,经过交涉后,守军不敢怠慢的急向上报,临夏城驻扎了五千守军,都是会州调驻的禁军,很多守军都认识纪王和陆天风,所以神情明显的流露着惊喜,恭敬的请纪王和陆天风进了城门。

临夏城的规模不小,城墙高达十五米,为青石砌成,只是城门上的门楼简陋,使得这座易守难攻的城池,缺少了一种大气和美观,这座临夏城,是吐蕃建造的,而湟州的青唐城,却是唐朝时期建造的。

临夏城里的建筑也是简陋,而且很不规范,高高低低的参差不齐,显得很是杂乱,事实上无论是吐蕃,还是党项,占据了河湟之地后,都是以青唐城为统治中心,湟州的人口也多过了河州很多。

纪王和陆大将军的突然来临,很快惊动了所有官员来迎,有五千军的都虞侯,录事和参军,各营指挥使,还有河州新任的刺史和长史,都尉,以及十几个曹官和胥吏。

将官们也算是纪王和陆天风的老部下,曾经在清水河一带浴血奋战过,而且纪王和陆大将军很关心将士们,给予了不少的好处和待遇,所以一见了老上司,都很惊喜欣慰,当然欣慰了,自从来了河湟,日子可是比在会州苦多了。

在河湟危险不说,而且什么都缺,有钱也没处花费,临夏城里的平民人口,就三千多,比驻军还少,临夏城流失的居民,一半是跑去了别处,一半是被强迁去了湟州,自湟州大通河,又被陆七劫去了河西,陆七当然不会允许河西人口回流了河湟。

将官们是先到的,恭敬的向了纪王和陆天风军礼,都虞侯口称拜见纪王殿下,拜见大将军,这么的拜见可是违了规矩,因为纪王与陆天风不是一个级别,而且纪王是亲王,有‘君’的身份。

纪王听了微笑点头,出言免礼,陆七却是神情平和,不过他的眼睛,却是温和的看了那个都虞侯,褚广平,龄三十七,父禁军指挥使,在北方作战时阵亡。

第113章‘借粮’

将官们拜见了之后,地方官也赶了过来,河州刺史是一位四十岁的人物,圆脸,细眉细眼,山羊胡子,身体显得很壮硕,其微急步的率众到了纪王面前。

“臣河州刺史赵工,恭迎纪王殿下。”河州刺史非常恭敬的大礼拜见,后面的官员也纷纷起礼随拜。

“赵大人免礼,各位免礼。”纪王微笑回应。

刺史为首的众官员直腰,陆七的眼睛却是看着河州刺史的后面,一文一武的官员,那个文官也在偷眼看陆七,文官年有四十,生的五官端正,肤色润白,气质明显文雅。

四目相对,文官随即低眉,陆七却是扭头开口道:“殿下,臣想与河州长史说话。”

纪王听了点头,陆七走前一步,向那个文官起礼道:“请问是萧大人吗?”

文官看了陆七,陆七的直接让他很是意外,他微怔后,起礼恭敬道:“下官是萧知礼,拜见大将军。”

陆七却是回礼道:“萧叔叔客气了,天风应属晚辈。”

萧知礼听了,眼睛怔视了陆七,迟疑一下欲言又止,陆七一笑,抬手摆了一下,立刻有近卫送来一件狐皮内袍,陆七接了,走前送到了萧知礼面前。

“天风知道萧叔叔在了河州,就备了件礼物。”陆七手托狐皮袍,微笑说道。

萧知礼低头看了狐皮袍,忽伸手接了,声音低沉道:“谢谢。”

陆七微笑点头,身一转走回了纪王身后左侧,周围的人看了,自然是对河州长史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尤其是河州刺史和都尉,都是暗暗吃惊,他们是周国北方官员迁任的,对南方来的萧知礼根本是视同无物,好在萧知礼木头似的自个闲着,所以也没有人难为。

接下来,刺史请纪王和陆七去往府衙,驻军的高级将官也在纪王的招呼下随行,一起去了河州府衙。

等到了府衙一看,还别说,河州府衙建造的还算大气,占地也很广,这座府衙事实上是夏国建造的,很多地方都是党项贵族的府宅风格。

进入了宽敞的大堂,纪王做去了案后大位,陆七坐在案前左首位,往下是驻军将官依次坐了,对面则是刺史为首的地方官。

“诸位,本王来河州,并非奉了朝廷命令巡抚,而是自己想来河湟看看,另外也想了解一下吐蕃的军情。”纪王平和说了来的目的。

“殿下,臣有话想说。”河州刺史起礼道。

“赵大人请说。”纪王温和道。

“殿下,河州的境况不好,仓储空虚,民穷无粮,而朝廷却是没有运来了救济,如今不只是城民无米果腹,就是军中也是要断了粮,臣担心,河州上下难以熬过了严冬。”河州刺史却是哭穷道。

纪王听了点头,眼睛看向了陆七下首的都虞侯,都虞侯忙起礼道:“回禀殿下,军中自会州带来的存粮也是不多了,臣不敢用于救济了河州之民。”

纪王听了点点头,扭头看向了河州刺史,问道:“你向朝廷请求过救济吗?”

“臣到任十日就上书请求了,只是至今也没有回应。”河州刺史有些怨艾道。

纪王点点头,其实他在兰州金城的时候,已然知道了河湟的情形,河湟之所以仓储空虚,自然是都被军力给夺走了,陆天风劫走了很多,石忠飞也劫走了一部分,潘美的军力离开时,也是扫荡似的劫掠了一通。

“天风,你看该如何?”纪王问了陆七。

“殿下,臣认为,军粮肯定是不能断的,不过西宁都督府并不归属殿下节制,殿下只能是借粮给西宁都督府,日后由朝廷补还。”陆七回答道。

纪王听了点头,不想河州刺史急道:“殿下,河州之民的粮食,也是不能断了的。”

纪王听了看向河州刺史,神情无奈的点点头,不想陆七却又道:“河州之民的粮食,不宜由殿下救济,臣认为可以用田换粮。”

“用田换粮?”河州刺史看了陆七,愕然道。

“对,可以用大夏河一带的田地,出官契换成救济粮,田地的价钱,是会州田地的四成。”陆七回答道。

纪王想了一下,道:“天风,那么做,还不如借粮了。”

“殿下,借给军队的粮食,是能够向朝廷讨还的,若是将粮食借给了民用,那只能是有借无还的施舍,所以用田地换粮,也算是对会州财力的变相置换。”陆七回答道。

纪王想了一下,点头道:“那就田地换粮吧。”

河州刺史忙起礼道:“臣谢殿下恩泽河州。”

纪王点头,陆七却又扭头对都虞侯道:“褚虞侯,明年开春,麻烦你在河州屯田,田地收成去除了合理税赋之后,三成归属会州,七成变现为周钱,做为驻军犒赏。”

都虞侯一怔,随即明白的军礼道:“属下遵令。”

陆七又看向了纪王,微笑道:“殿下,会州的仓储若是接济了西宁都督府和陇西都督府,只怕会吃紧,这河州用田换粮之举,臣让河西担下吧。”

纪王一怔,道:“你说陇西都督府?”

陆七点头,道:“朝廷对陇西和西宁的军力给养,是就食本地,但今年很难就食本地,殿下若是借给了西宁都督府粮食,那陇西都督府就会有了不满,殿下应该尽量的公平给予。”

纪王皱了眉,他做主借给西宁都督府粮食,已然是违规之举,若是再借给陇西都督府粮食,那就更有了笼络西部军势的嫌疑,他年纪虽然只有十五,却是明白不该有了笼络军势的逾越行为。

另外给予陇西都督府粮食,纪王的心里是抵触的,他在会州坐镇了很久,当然使人搜集过西部的各种信息,其中有关王彦升的信息,很多是恶事,所以他对王彦升的印象有了很深的成见。

默思了一会儿,纪王才点头道:“好吧,本王就公平行事。”

陆七点头,眼睛看向了河州刺史,微笑道:“赵大人,田地的买卖,我会让人与大人立契的。”

“大将军放心,本官会秉公办理的。”河州刺史爽快回应。

陆七点头,扭头看向了纪王,纪王微笑道:“各位还有事情吗?”

“殿下,能不能够运来一些商货,将士们的军饷,在河州却是很难花费了。”都虞侯忙回应道。

“可以,本王回去后,会送来将士们愿买之物。”纪王回答道。

+文+都虞侯起礼道:“臣谢殿下。”

+人+“还有事吗?”纪王微笑问道。

+书+“殿下,能不能送了女人过来。”一个指挥使忽又接道。

+屋+纪王听了一怔,却是无法了回答,不由看向了陆七,陆七扭头看了将官们,平和道:“女人可以过来,但你们不能强迫行事。”

“大将军放心,将士们能够遵守了在会州时的规矩,女人不愿,绝不敢强,也必须付钱。”都虞侯恭敬回答。

陆七点头,继而道:“殿下一路劳累,先洗尘休息一下,黄昏我们再聚。”

大堂里的人听了,纷纷起身面对了纪王,或官礼,或军礼,纪王微笑道:“各位先去,今日的酒肉,本王请了。”

“谢殿下。”众人齐应后,大半退离,只有州衙三主官没有离开。

纪王走到了案前,陆七微笑道:“臣知道殿下不愿给予了陇西都督府粮食。”

纪王点头,道:“我听说,王彦升是个贪婪之辈,粮食若是给了,必然被他贪墨。”

“殿下若是不能公平的给予了粮食,那就会让陇西都督府的军力生怨,后果会对大周不利。”陆七平和道。

纪王明白的点头,道:“只是,若给予了陇西军粮,会州的仓储可能是支撑不了。”

“殿下可以向其它州仓调取一些,若是紧缺,那就都紧缺一下,眼下最重要的是防御吐蕃。”陆七说道。

纪王点头,陆七又平和道:“其实,借粮给两个都督府,八成也是有借无还,但殿下必须要支持了边疆的防御。”

纪王苦笑了,道:“我知道,会是有借无还。”

第114章听宣

陆七一笑,看了萧知礼,平和道:“萧叔叔在江南,虽然与我没有见过,但却是在庙堂为我说过好话。”

“大将军言过了,下官为大将军说话,也是应了郡主的求肯,才为大将军驳了他人的指罪。”萧知礼恭敬回应,演戏他会。

陆七点头,道:“叔叔长于南方,若是受不得河湟的苦寒,我可以求纪王殿下,让叔叔去江淮一带做了县丞或主簿。”

萧知礼一怔,垂目想了一下,抬眼道:“多谢大将军关心,下官既然来了河湟,也算是人生难得的一次磨砺,能够见识了西部的风光,黄河古道,老时也有所回忆。”

陆七点头,道:“叔叔若是有了什么想法,日后可以使人寻我,我能够做到的,不会推辞。”

“谢大将军关心。”萧知礼恭敬一礼,陆七也起礼相还。

陆七扭头,微笑道:“殿下,我们去休息吧。”

纪王点头,河州刺史忙恭敬的引路,萧知礼和河州都尉望送后,河州都尉立刻转身,笑脸的与萧知礼套起了近乎。

*****

过夜,又在河州盘桓半日,走走看看了大夏河与田地,过午离开去往了湟州,由于驻扎河州的都虞侯使了人知会,湟州的西宁都督和湟州刺史,亲自离开了青唐城十里迎候。

迎见后,自然是愉悦的在一起叙话,陆七和纪王在湟州盘桓了三日,大略巡视了一下州域,也巡见了在边境守望的将士们,却是极大的激励了军心,让将士们非常的感动。

陆七与纪王回到了会州之后,立刻着手了支援事务,纪王自然会给他的父皇写信,而且他是常常给开封府书信的,每月四五封之多,而周皇帝从未回过信,只是送过一些生活用品,如茶叶,衣袍。

就在陆七忙碌了五日后,由五百禁军护送的曹王车驾,忽然的抵达了会宁县城,陆七很快得报,听了却是意外,猜度是不是周皇帝,让曹王来替换了纪王坐镇。

曹王入了会宁县城,直接被引去了纪王的居宅,兄弟见面后,纪王很是愉悦,但曹王听说陆天风就在会州,却是为之意外,纪王忙使人去请陆天风。

陆七应请而至,一看见了曹王,立刻恭敬的礼拜道:“臣兵部侍郎陆天风,拜见曹王殿下。”

“陆大将军免礼。”曹王亲和的回应道。

陆七直腰,不想曹王又正容道:“圣旨下,陆天风听宣。”

陆七忙撩袍跪地,恭敬道:“臣陆天风听宣,吾皇万岁。”

曹王轻轻展开手中的圣旨,宣读道:“奉天承运,旨意下,石国驸马陆天风屡建功勋,为大周开疆拓土,今彰功赐封为西晋郡公,官升检校礼部尚书,河西与北庭宣抚使,加恩卫尉寺卿,钦此。”

“臣叩旨谢恩,吾皇万岁。”陆七恭敬回应,伏叩后直腰举手,接过了曹王手中的圣旨。

“陆尚书请起,本王恭贺你了。”曹王伸手亲和的扶起陆七,微笑说道。

“臣谢曹王殿下辛劳。”陆七恭敬回应。

曹王微笑点头,道:“陆大人这么年轻,就能够成为了尚书,可谓是古来第一人了。”

陆七做恭敬状,之后温和问道:“殿下,臣是武将,为何能够成为了礼部尚书?”

“哦,你应该是不知道,本朝的尚书官位,那就是相当于了宰执的地位,可以入政事堂议政,也能够入枢密院为军判事,简单说,就是能够参与了庙堂大事的决策,而六部事务,主官就是六部侍郎,主执行之权,虽然能够参与奏事,但不能参与了政事堂议政,政事堂议定的事情,大事需要上呈皇帝陛下,御批后转去六部执行,普通的事务,直接就送去了六部执行。”曹王耐心的为陆七做了解释。

陆七点头,道:“这么说,臣职任的礼部尚书,与礼部的职权没有关系。”

“不能说没有关系,如果上交政事堂的事务有关礼部,那礼部尚书就最有发言权,礼部也是有诸多军礼和外交事务的,你是河西与北庭的宣抚使,身有了教化番族的职责,所以成为礼部尚书是合理的。”曹王又解释道。

陆七点头,道:“臣明白了,谢曹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