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员小将齐声暴喝,双臂猛的用力,将王双诺大的身躯,用银枪高高挑起半空。(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一章 让曹丕绝望
    王双那血淋淋的身躯,就那么被两柄银枪,高高的举在半空之中。
    半死不死的王双,鲜血如泉水般从伤口处溢出,整个人痛到浑身抽搐,满脸都为无尽的恐惧占据。
    那惨烈的场面,深深的震撼了秦军士卒脆弱的神经,将他们残存的斗志,瞬间击溃。
    惊恐万状的秦军骑兵,完全忘记了战斗,只丢盔弃甲拨马狂逃。
    斗志崩溃的他们,又如何能逃过楚军的刀锋,重重围兵的辗杀之下,一个个的秦军从马上栽倒,被战马踏碎,血肉模糊的身体,化入那血沼之中。
    姜维和邓艾对视一眼,二人同时收了银枪。
    如柱的鲜血从血窟窿中喷出,王双大叫一声,血淋淋的身躯重重的跌落在血泥之中,身躯抽搐了几下,旋即一命呜呼。
    楚国两员年轻的小将,合力斩下了秦国最后一员猛将。
    而此时,成千上万的楚军步兵,也从河滩方向冲涌过来,加入了对秦军的屠杀之中。
    无处可逃的秦军,只能屈服于这惨烈的命运,成为遍野尸海中的一滴。
    黄昏时分,这场惨烈的围杀结束。
    一万五千名秦军骑兵,除了百余骑侥幸逃生之外,其余皆被围杀在这场伏击战之中。
    放眼望去,从河滩北上的大道,方圆数里的地面,都为血腥所染。
    两员年轻的小将,策马飞奔,还着未尽的战意,兴奋的奔至颜良驾前禀报他们的战功。
    颜良自不会吝惜言辞,大赞了他们的功绩,并为两员小将加官进爵。
    “陛下,这一万多骑兵被歼,曹丕将再无力袭据我们的粮道,扫平凉州,覆灭秦国就在眼前啊。”徐庶兴奋的进言。
    颜良目光遥望北面,扬鞭高喝:“传朕旨意,全军折返北上,这一次,朕要一举荡平凉州。”
    号令传下,北岸的诸军,趁胜向姑臧方向挺进。
    南岸方面,已经撤往金城一带的四五万军队,也重新渡过黄河,沿着撤退下来的路线,再次向凉州腹地挺进。
    当楚军挟着大胜之势,浩浩荡荡的向姑臧开进时,一骑斥候,已带着王双全军覆没的消息,直奔百余里外的允街城。
    在这里,曹丕亲率了另外一万五千名秦军,尾随王双所部进驻于此
    曹丕计划在接到王双大胜的消息后,立刻起程跟进,集三万大军一举杀入南安,收复陇西诸郡。
    日是午后,曹丕正在他的御帐中,与杨阜和朱铄等臣子,商议着平定陇西的战略。
    正这时,斥候匆匆而入,叫道:“启禀陛下,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
    “何事如此慌张,成何体统。”曹丕眉头一皱,不悦喝道。
    “南面急报,我军追击部队大败于楚军,平南将军战死,一万多将士几乎全军覆没。”
    霎时间,御帐中一片死寂,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个人的表情,都定格在了骇然的一瞬。
    杨阜、朱铄、吴质等人,一个个的目瞪口呆,仿佛被冰冻一般。
    曹丕的脸更是扭曲到不成人形,那满脸的惊诧,似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
    “你说什么,你给朕再说一遍!”曹丕猛上前一步,一把将那斥候拎了起来。
    惊惶的斥候,只得将那噩报,再颤声的重复了一遍。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曹丕整个人如虚脱一般,身形摇摇晃晃向后跌去,险些就要倒将下去。
    “陛下!”吴质赶紧上前一步,将曹丕扶住。
    此时的曹丕已是脸色惨然,冷汗刷刷直淌,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仿佛要窒息一般。
    帐中杨阜等人,亦是惊得心情震荡,怎么也想不到,王双竟然会全军覆没。
    杨阜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将那斥候揪住,厉声喝道:“平南将军怎么会败,怎么可能?”
    斥候只得战战兢兢的,将王双如何追击黄河边,又如何中了楚军的埋伏,再到如今为楚将阵斩的情报,默默的道了出了。
    这时,包括曹丕在内的秦国君臣,却才恍然大悟。
    曹丕的脸色更是涨红无比,神情中皆是羞愤,原以为可以超越其父曹操的他,却不想和他父亲一样,也中了颜良的奸计。
    先前的那些自信,与如今残酷的事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丕如何不羞愤。
    羞愤之外,曹丕更是惊惶无助。
    他双腿一软,一屁股瘫坐在了龙座上,满脸的惶然无措,不知该如何应对眼前的惊变。
    想他曹丕手中总计才有三万多骑兵,如今一役失败,就损失了半数的兵力,只余下一万多的兵马,如何能挡住颜良十余万大军。
    曹丕这下就慌了神了,脑海中已经有种强烈的预感,预感到自己离覆灭已经不远了。
    “王双全军覆没,我军只余下一万多兵马,这点兵力根本无法再进行骚扰战术,姑臧怕是守不住了。”朱铄惊叫着,刺激着曹丕脆弱的神经。
    曹丕慌道:“那朕该怎么办?朕该怎么办才好?”
    “陛下,武威郡已是难守,臣以为不如弃了姑臧城,往西极的酒泉、敦煌二郡退却,那二郡远在千里之外,颜良或许会因地远路险,不愿派兵远征。”吴质进言道。
    曹丕的目光,马上移到了地图上,定格在了敦煌上面。
    那座偏僻之郡,乃是曾经汉帝国最西面的一郡,也是通往西域的门户。
    对于西域胡人来说,敦煌象征着繁华与财富,而对汉人来说,敦煌却形同于不毛之地,自古以来,除了驻边的军队之外,就只有犯人才会被发配到那种地言。
    “现如今,我堂堂大秦皇帝,难道要落魄到逃至那种地方吗?”曹丕心里边是一百个不情愿。
    不过,照眼前的形势,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若不西退敦煌,难道还留在这里坐等陷入楚军的包围之中不成?
    曹丕脸庞扭曲,神色澎湃,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之中。
    半晌后,曹丕叹息一声,终于张开了嘴巴:“事到如今,朕只……”
    “陛下,敦煌地处偏僻,陛下若是退往那里,就算颜良不发兵征伐,陛下此生只怕再也杀不回中原了。”杨阜哽咽一言,打断了曹丕将要做出的决策。
    曹丕一怔,面露尴尬之色,却叹道:“爱卿所言,朕岂会不知,可是,除此之外,朕实在不知还有什么办法。”
    杨阜沉吟了片刻,拱手道:“臣这里还有一策,或许可解如今之危。”
    还有一策!
    已经陷入绝望的曹丕,听得杨阜此言,仿佛一瞬间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整个人陡然间一振。
    “爱卿还有何妙计?”曹丕迫不及待的追问道。
    杨阜遂是不紧不慢的,将自己的所谓妙计,道与了曹丕。
    曹丕听罢,脸上不禁浮现出豁然开朗的惊喜,仿佛在黑暗之中,蓦然间看到了希望之光一般。
    左右吴质、朱铄等大臣,亦是无比惊喜,皆为杨阜的计策所激动。
    曹丕兴奋之余,却又疑道:“爱卿这条计策固然是妙,但是能否顺利实施吗?”
    “唇亡齿寒之理,他们不会不明,再者,只要陛下许以足够的利益,他们没有理由不被诱动。”杨阜很是自信。
    曹丕脸上的自信愈浓,微微点头道:“此事还需一个能言善辩,且熟悉当地风土的人去,不知谁人能担此重任。”
    杨阜拱手道:“陛下若是信臣,臣愿为陛下走一趟。”
    “杨爱卿若出使,那就再合适不过了。”曹丕面露惊喜,抚着杨阜之肩,语重心长道:“杨爱卿啊,我大秦的社稷,就全交在你手上了,你可别像那王双一样,令朕失望啊。”
    “陛下放心,臣必不负陛下所托。”杨阜慨然允诺,万般自信。
    曹丕微微点头,摆手道:“事不宜迟,杨爱卿就尽快出发吧。”
    杨阜旋即告退。
    曹丕将杨阜一直送往帐外,看着杨阜离去的身影,曹丕长松了一口气,暗忖:“颜贼啊颜贼,你不要以为杀了王双,就能逼得朕远走,这一次,你就好好品尝品尝朕送给你的意外惊喜吧……”
    杨阜离去后,曹丕旋即下令,残存的一万五千骑兵,即刻撤离允街城,望姑臧城一线收缩。
    曹丕前脚远遁,颜良后脚就统帅着大军进至允街。
    此番曹丕兵马损失一半,他再没有能力骚扰楚军的粮道,颜良的十万大军便可以畅通无阻,一路长驱北上。
    一天后,颜良重新占领了金城郡最北面的令吾城。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颜良将近百万斛的粮草,统统都运抵了令吾城,他这是打算把令吾城作为前线粮草的屯聚基地。
    粮草屯集已足,颜良便准备克日发兵北上,穿越数百里的无人区,直取凉州州治姑臧城。
    日是,大军尽集,前锋文丑所统的一万骑兵,已经先行出城,为后续部队做开路前驱。
    颜良全副武装,坐胯赤兔马,手提青龙刀,腰悬倚天剑,徐徐步出城门,向着北面昂扬前进。
    方自出城不足数里,一骑斥候飞奔而至,将一道来自于西平郡的紧急情报,呈于了颜良。
    颜良将那情报展开一看,剑眉不禁微微一皱。(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二章 又来送死
    “陛下,西平郡有什么军情吗?”身旁法正疑道。
    “自己看吧。”颜良将情报随手给了法正。
    法正接过看了几眼,眉头也暗暗一皱:“没想到啊,西羌人竟然会主动来攻。”
    那一封情报中的内容,正是称西羌酋首彻里吉,率七万羌兵越过西平郡边境,一路向着金城郡杀奔而来。
    羌人自汉以来,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内迁至汉朝边境,与当地汉人进行杂居,另一部分羌族人则依旧生活在河西一带,名义上归附汉朝,却时而寇边。
    情报中的这个彻里吉,实际上是羌族中最大一部烧当羌的酋首,近些年来,彻里吉接连吞并了几个较大的羌族部落,声势剧增,号称拥兵十万。
    这彻里吉势力增大后,便学着汉朝的样子,自封为西羌国王,还封了丞相与大将军,雄踞于河西。
    不过这彻里吉实力虽强,这些年倒也没有敢入侵凉州,却不想在这个时候,会忽然率七万羌兵,杀入了西平郡。
    那西平郡金城西面一郡,该郡乃是汉朝专为防备羌人所设,当年董卓就是从此郡以讨伐羌人叛乱而起家。
    颜良此番的伐秦,主要目的在于灭了曹丕,故并未对西平郡用兵,以免和羌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在颜良的计划中,他将在灭了曹丕之后,再以迅雷之势出兵西羌,扫平羌胡,绝了凉州边患。
    但让颜良意外的是,颜良没有去找那彻里吉的麻烦,这彻里吉竟然主动找上了门来。
    “西羌人在这个时候入侵,看样子分明是冲着我们来的啊。”法正有些惊讶。
    颜良却冷哼一声:“这无非是曹丕这小子在垂死挣扎,用利益诱动了这班羌胡,想要拖延我们向姑臧进军。”
    法正猛然醒悟,点头道:“陛下言之甚是,若非曹丕引诱,羌人焉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候,突然发兵入侵。”
    “咱们连匈奴都能灭了,何惧羌人,陛下,老臣请率一军往西平,定将那彻里吉生擒,献于陛下。”黄忠慨然请战。
    羌胡虽不足为惧,但熟知历史的颜良,却知这彻里吉此番倾国而来,却并非以往的羌人叛乱那么容易对付。
    沉吟片刻,颜良扬鞭道:“羌胡来者不善,不可轻视,朕决定亲自率军前往西平一趟。”
    颜良决意已下,当即传下圣旨,命文丑、徐庶率军两万,退驻于令吾城,暂时不向姑臧城进军。
    颜良自己,则亲率八万步骑,改道向西,前去迎击西羌军。
    楚军浩浩荡荡西进,沿途所过,那些原属于秦国的诸县官吏,无不望风而降。
    几天后,颜良几乎兵不血刃,便进抵了西平郡的治所西都城。
    此时,斥候发回情报,彻里吉已率大军攻破了西面重镇临羌城,七万大军正向着西都城蜂拥而来。
    不到两天时间,彻里吉的七万羌兵,便是来势汹汹的进至了西都城以西十里,对西都城形成了正面的进攻态势。
    羌人下寨已毕,那彻里吉便发下战书,奉劝颜良赶紧撤出陇西,否则他大军辗压而来,将让颜良死无葬身之地。
    彻里吉的这一道战书,自然是令楚国诸将都愤慨之极,众将纷纷请战,要灭了羌人,宰了那嚣张的酋首彻里吉。
    颜良却并未被激怒,下令诸军按兵不动,自己则率百余精骑出城,前去察看西羌军情。
    这日黄昏,颜良一行纵马如飞,抄小路来到了羌军东面的小山坡上,驻马远观敌情。
    极目远望时,追随的诸将,无不暗自吃了一惊。
    却见山坡之下,那七万羌人并未似寻常伐木建营,而是以铁车首尾相连,结成寨墙,车上遍排兵器,如似城池一般,七万羌人就居于这铁连围成的城池之中。
    再看那些铁车,多以铁叶裹钉,内中装载粮草军器,或以骆驼驾车,或以骡马驾车,看起来与寻常的战车又颇为不同。
    “羌人摆的这是什么阵势?”老将张任奇道。
    颜良嘴角微扬,闪过一抹冷笑,似乎对羌人的阵势,早有所料一般。
    他却并未明言,只将目光转向了法正,“孝直,你乃关陇人士,与西羌相近,羌胡这是什么情况,你应该清楚吧。”
    法正也是面露奇色,足足惊奇了半晌,神色才渐渐平伏。
    他沉吟片刻,说道:“臣在扶风之时,听闻西平之外的羌胡中,有一支叫作铁车兵的兵马,甚是厉害,据闻当年董卓也曾败于这铁车兵之手,臣想眼前这支兵马,必定就是传闻中的铁车兵了。”
    果然是铁车兵。
    听得法正所言,颜良确信了自己的猜测。
    颜良依稀记得,曾经的历史中,诸葛亮率蜀军北伐时,魏国就曾向西羌借兵,那时的西羌国主就叫彻里吉,所派出的兵马正是铁车兵。
    “孝直可有破这铁车兵之策吗?”颜良问道。
    法正眉头暗凝,深思半晌,叹道:“臣观羌人这铁车甚是坚固,无论我军以骑兵还是步兵,恐都无法突破这铁车之壁,臣一时片刻难以想出破敌之策。”
    就连足智多谋的法正,此时也难有破敌之计。
    熟知历史的颜良,心中却早已有了想法,嘴角暗暗的掠起一丝诡异。
    “张公义、朱休穆何在何在?”颜良高喝一声。
    “臣在。”张任和朱桓齐声以应。
    颜良马鞭一指敌营,令道:“朕各给你们一万兵马,明日待敌军埋锅造饭之时,分两路向敌营发起突击,但凡攻击受挫,即刻撤兵,不得恋战。”
    “臣遵旨。”二将慨然领命。
    张任和朱桓虽接了旨意,但心下里却有些不爽,因为他们听得天子那话,仿佛料定他们必会攻击受挫似的。
    二将领命而去,私下里便商议,明日突击,定要一举杀败羌人,以给天子一个意外的惊喜。
    次日午前,将士们饱餐一顿后,张任和朱桓便各率一万兵马出城,向着羌营疾驰而去。
    此时的羌营中,羌王彻里吉,正与他的丞相雅丹、大将军越吉,以及秦国的使臣杨阜在帐中饮酒。
    “杨使,本王已起倾国之兵,击败颜良之后,你家皇帝会履行承诺吧?”彻里吉笑问道。
    杨阜正色道:“大王放心,我朝天子乃一国之君,自是一言九鼎,只要大王能助我主击退颜贼,我家天子定信守承诺,将西平一郡,以及陇西郡西部割于大王。”
    原来,当日杨阜向曹丕所献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