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无疆-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军指着那款像P38的双发战斗机说道,这是我们研发的标战三型重型护航战斗机,它采用两台一千四百七十五马力甲醇注水发动机,最大航程八百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时四百八十三公里,最大速度每小时六百六十七公里,升限一万三千四百米,总重五千八百二十公斤,最大载弹三吨,长度十一点六米,翼展十五点九米,机高三米,机载武器有一门二十毫米机炮和四挺十五毫米机枪,同时可以挂在五十四枚一百二十七毫米火箭弹和一枚五百公斤炸弹。

张军指着另外一架飞机说道,作为轻重搭配的这款标战四型单发战斗机采用一千六百五十匹马力发动机,最大航程一千六百一十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时四百四十二公里,最大速度每小时七百零三公里,升限一万两千七百七十米,总重三千一百七十五公斤,机长九点八米,高四点一七米,翼展十一点三米,机载武器有六挺十五毫米机枪和二十二枚一百二十七毫米火箭弹。

另外四款飞机则有两款轰炸机,一款对地攻击机和一款运输机。两款轰炸一款是装备两台一千七百马力发动机的标轰四型双发中程轰炸机,最大航程两千一百七十三公里,最大升限一万一千四百三十一米,配有八挺十五毫米自卫机枪,乘员五人,载弹量四点五吨。另一款是装有四台两千两百马力增压发动机的标轰五型战略轰炸机,它长三十点二米,高八点五米,翼展四十三点一米,最高速度每小时五百七十四公里,实用升限一万零二百米,航程九千公里,载弹量达到了恐怖的二十一吨,它还配有十二挺十五毫米自卫机枪,不过由于发动机还不过关所以无法量产。

那种攻击机则是仿制后世著名的伊尔二式攻击机,运输机则是有着四台发动机,可以载重十七吨的大型运输机。

李靖远听完后疑惑道:“这些飞机的实验型号这么高,应该还有比他们型号低的实验品吧。”李杰回答说:“当然,这么先进的装备你以为是一蹴而就的呀,当然是从低级型号一点一点研究出来的。”李靖远点头说:“那就好,这些型号的武器太先进了,除了轻武器可以装备部队外,其他的重武器很多都不能往外拿,我们还是逐步换装的好,一点装备的太先进会让各列强把矛头都指向我们的,出头鸟还是不要做的好,何况我们不能都拿出来,总要有技术储备。”听了李靖远的话,李杰诡异的一笑没有回答。

看了这么装备以后李靖远却被告知这次巡视并不算完。李靖远又被李杰微笑着拉上了车,在十几天行驶后他们开入了又一片基地。看着高大的发射台李靖远惊讶的喊道:“难道是~~~,这不可能。”李杰微笑着道:“为什么不可能,没错,这里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火箭发射中心,欢迎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在众多专家的陪同下,李靖远走进了正在紧张忙碌的火箭控制室,看到大家的忙碌李靖远很好奇。李杰对他说道:“这些人是在做火箭发射前的最后准备,我之所以让你等上一个星期就是为了今天。今天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今天我们中国人的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将要发射升空了。”李靖远惊讶的盯着大屏幕惊呼道:“这怎么可能。”李杰道:“怎么不可能,我们从北疆刚刚成立就开始了大量超前的科技研究,经过十年的发展,也该是收获的时候了。随着工作人员的倒数,电钮被按了下去,一枚火箭迅速升空。李杰解释道,为了这次火箭发射,我们在西昌和酒泉建设了两个卫星研究发射中心,同时在台湾岛和沈阳有两个观测站,同时我们还秘密建造了两艘大型卫星观测船,现在它们已经提前出海了。”李杰一边解说一遍注视着大屏幕,半小时后,各地的报道汇总了过来,总工程师宣布卫星已经在近地轨道上稳定了下来并打开了太阳能电池板。听到这个消息整个控制室都已经沸腾了。参加了发射中心的庆功会后,李靖远还参观了火箭组装厂房,研究室等部门。李杰对他说着未来的宏伟蓝图:“我们准备在未来的十年中发射不少于三十颗卫星来建立我们基础的全球间谍卫星和通讯网络,依靠二哥他们鼓捣出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我们的卫星已经可以做的非常小了。”

听李杰这么一说,李靖远才想起来已经几年没有看见两位哥哥了,他问李杰道:“对了,以前不是说二哥他们在毛乌素沙漠建立科研基地,研究外星飞船么,怎么这次去没看见他们。”李杰道:“他们早转移了,现在北疆的科研已经形成了三级,初级的是明面上在沈阳的北疆科学院,那里有着数十万的科研人员,从事从军工到民用的各种研究。在毛乌素沙漠的科学院则属于中级科研机构,北疆科学院里的精英被送到了那里,那里有着近十万研究员和超过四十万家属,有数万特警进行保护。而最高级的就是两位哥哥所率领的北疆一号基地。这个基地在罗布泊,修建了才两年,那里有着北疆最精锐的科研单位,有超过万人的科研员和数万家属,还有最严密的三层保护,最内层甚至动用了内卫特种部队,那里才是研究外星科技的,你想不想去看看?”“当然想。”李靖远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自从看到这么多的新式装备,李靖远已经开始期待更大的惊喜了。李杰道:“去就去吧,反正离这里也不算远。”

在此上车的二人在警卫的护送下,经过数天跋涉来到了人迹罕至的罗布泊,在经过层层检查后,他们在此进入了地下隧道。听到李杰和李靖远来了,刘易群和张俊甚至放下手里的工作,亲自来迎接。一见面李靖远就扑到两人面前,三人搂在了一起,李靖远说道:“大哥,二哥,我可想死你们了。”李杰也走上来和他们抱在一起道:“是呀,想死我了,除了三哥,咱们兄弟终于又聚齐了。”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的刘易群道:“以前地盘小的时候,咱们还可以经常聚一聚,现在大家都在忙,我们是天各一方,根本没有见面的机会呀。”张俊道:“现在不是见到了,他们两个可是基地建立后第一次来呀,咱们还是做好向导,给他们介绍一下这里吧。”说完张俊引着两人走进了地下基地的大门。张俊先带着他们到了基地的计算机房,张俊指着一排排的计算机柜子道:“你们看,这是我们第十一代超级计算机,我们使用了四十五纳米技术,这台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了两千亿次,我们把它取名为‘天河一号’。”“这么快。”李靖远和李杰瞪大眼睛同声道。李靖远说:“你们发展的怎么这么快,这才几年呀,你们居然已经达到了咱们来的那个年代的科学高度?”张俊道:“这两年来我们的确是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高速发展,不过这是有原因的,我带你们去参观一下这个原因吧。”张俊笑着把他们引到了有层层密码门保护的大型房间内。一个大约有两百米直径的金属飞碟被安放在巨大的金属架上,它从外面看如一枚芒果核,整个飞碟都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整个飞碟上没有任何缝隙。李靖远试着用手摸了摸,触手处竟然十分有弹性。张俊笑着说:“咱们进去看看吧。”说着在自己的腕表上一按,毫无缝隙的飞碟居然奇迹般的打来了门,放下了一部悬梯,三人很快爬了上去。里面是同样金灿灿的金属所组成的通道,他们很快来到了控制室,那些奇怪的设备恐怕就是后世的科学家也无法知道如何使用的。张俊说道:“我们是幸运的,最早研究的那个设备我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解读出来,而幸运的是这是一个语言解读机,我们通过输入了中文的写法和架构,让它可以帮我们把外星文字翻译成中文,这才让我们有了解读这些外星科技的能力。尽管由于我们之间的科技差距巨大,使得我们无法完全理解,但是现在仅能解读的一点已经让我们如此进展神速了。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很多超时代的科技,比如单兵化的激光武器和电磁武器,反重力装置,可以达到零点零几纳米的超微制造技术,我们还拥有更强大更便捷更环保的太阳能晶体化储存器和金属氢能源技术。可以几乎无限使用的安全微型核熔融电池,我们甚至可以现在就能制造可以飞出太阳系的宇宙飞船。而这些可以还不到这艘飞船所含科技的百分之一。而我们所漏出去的一点还不到万分之一,已经让我们北疆的科技发展速度翻了几番了。”深有同感的李靖远暗自点头。张俊说:“不出二十年,我相信我们可以开始太空殖民了。”一直没搭话的刘易群也说道:“我们还联手开发了一种科技植入机,可以将大量知识直接注入人脑中,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可惜这种仪器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而且植入多少科技要看个体的资质,所以尽管我们北疆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被植入的人也只有数万人左右。”张俊又接着说:“根据我们对这艘船的航行日志进行解读发现,这艘船是由一个叫阿卡迪斯星系的地方发射出来的,这艘飞船中包含着阿卡迪斯人所有的科技精华,是一艘无人的科研船。它是旨在传播文明用的。据这上面的信息说,阿卡迪斯星系已经到了完全大爆发的边缘,他们估计在一百年内整个星系将毁于一旦,而他们那个星系附近三万光年内都没有其他星系,以他们的技术也无法载人飞行那么远的距离,所以他们希望派出无人科研船,一来求救,二来可以保留住自己的科技。据说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无法承受超越光速飞行时所产生的压力才不得已使用无人飞船的。不过这段信息是最少两千年以前留下的,我想他们已经毁灭了吧。”听到这些李靖远问道:“这么先进的技术怎么我们的重型军械大部分只相当于二战的水平。”李杰笑道:“你不是说要技术储备么,这些就是储备呀,何况打仗不能有好武器就用,你也要算算其他方面的问题吧,首先人员素质不够,有高科技武器也不一定能用上,其次是成本问题,我们现在做导弹也可以,可是用他们去炸战壕么,我们总要用当前性价比最高的武器吧,这样对我们的经济压力也小一些。”李靖远点头表示同意。

第五十八章 大顺内乱

第五十八章大顺内乱

回到沈阳的李靖远已经不能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这一次西部之行了,但是不管现在北疆已经有多么先进,那些科研成果都是需要时间消化的,他们还是要专心致志的把北疆管理好。面对已经重新装备起来的英法美的军队,李靖远决定批量生产一批新武器,好让北疆的部队一直保持着兵器上的优势。首先参观过的轻武器被全部被获准批量生产,以九九枪族的型号装备一线和二线部队,同时装备的还有李靖远参观时没有看过的老型号坦克和步兵战车,各种牵引火炮以及牵引车和吉普车,同时辅以铺路车、舟桥车等特种车辆也全部装备一线和二线部队,三线部队则全部以原来一线部队的标准进行装备,连预备役部队都预留了半自动步枪等当初的一线装备。而剩下的老式九一步枪和同时期的各型武器翻新后被大量低价出售给了德奥等国。北疆开始成立空军,以数年来通过航校和航空俱乐部所培养的大批飞行员充斥到了甲级和乙级空军师中,其中甲级空军师十个(其中战斗机师四个,轰炸机师四个,攻击机师两个。北疆空军编制为师以下设四个联队,每联队四个大队,每大队三个中队,每中队三个小队,每小队四架飞机,加上联队直属小队,每个师有作战飞机四百四十八架,同时每个中队配备一个机务连,每个师配备一个后勤团,除维修车、油料车、弹药车外还配备三十架备用飞机和一个配备高炮和高射机枪的防空团),乙级空军师十七个,(其中战斗机师六个,轰炸机师四个,攻击机师四个,运输机师三个)标战三型被正式命名为歼―三型战斗机,标战四型被命名为歼―四型战斗机,标轰四型被命名为轰―二型中型轰炸机,标轰五型被命名为轰―三型战略轰炸机,攻击机被命名为强―型攻击机,运输机被命名为运二型运输机。这些飞机都开始了批量生产并大量编入部队。

经过对海军方面的科技审查,陈国生给他的答复是,每年将为海军提供航空母舰一艘,一万吨级防空巡洋舰两艘,四千吨级反潜驱逐舰五艘,还有若干的万吨级补给船,油船,护卫舰,鱼雷艇和巡逻艇,同时为了应对国外的海军军备竞赛还要建造两万吨级的战列巡洋舰两艘。另外潜艇建造基地可以为北疆每年提供航程达四千海里,排水量近两千吨的新型长程潜艇海狼五型三十艘。为了给航母配备飞机,北疆科学院北疆专门开发了一系列海军飞机,包括加强了起落架的歼四海型战斗机;九百五十马力,下单翼,可以装载两发鱼雷或一吨炸弹的‘旗鱼’式鱼雷机和一千一百匹马力,可以装载两吨炸弹的‘毁灭’式俯冲轰炸机,这样的发展是由于当前航母的威力还不能完全发挥而选择的模式,北疆是以航母舰队为主,大量建造航母、巡洋舰和驱逐舰,同时兼顾建造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组合一来密布海军军力的不足,二来可以转移欧洲各国的注意力。更新装备所需要的庞大资金自然由财政部解决,好在上次在股票上大赚的钱已经让财政部底气十足,压根没有任何留难就全部通过了,经过经济实力的大规模爆发后,军事实力也开始长足进步了。

经过这次换装,人民军的陆军已经可以说傲视当世了,海军方面则可以说勉强进入了一流海军的行列,其实海军在扩展速度方面还是有所保留的,不是陈国生不想多造军舰,也不是北疆的造船厂不够用,更不是没钱用不起。主要是由于北疆现在全面建设,对钢铁的需求量太大,现在全世界的列强都在扩军备战,钢铁都属于战略资源而被禁止出口的,让北疆只得依靠自己的钢铁厂。而李杰要求钢铁优先供给经济建设,而给军队的配额中为了加快陆军全面换装和组建空军,而将资源向这两个军种倾斜,造成海军的钢铁供应量成了制约海军发展的最大的瓶颈。

并不是李靖远不重视海军,身为后世中国军队中的一员,李靖远深知由于中国海军的弱小,而被美国长期压制。他也知道北疆现在的海疆广大,需要大量海军来维护,以现在的北疆海军,远洋舰只总数不足五十艘去防守整个太平洋这样广大的地域,还是十分单薄的。但是随着一战的渐渐临近,李靖远不得不优先发展陆空军,毕竟北疆一旦参战,主要还是陆上的战争。因此李靖远要求陈国生优先发展潜艇,以遍布太平洋海军基地和大量潜艇来维护北疆的海域安全。为此陈国生险些被那些想多要些钢铁配额的各大造船厂烦死。

被各船厂负责人长期围着家门口的陈国生终于忍不住了,他决定去找李靖远,这造船业去年刚刚跻身世界三强,可不能因为钢材短缺而没落下去。刚在李靖远家门口下车,陈国生遇到了李靖远的情报顾问司徒尚。司徒尚属于李靖远和李杰圈子内的核心成员之一,对他们都十分熟悉,也都亲切的叫陈国生三哥。

司徒尚赶快迎上去道:“三哥,这急急忙忙的是去哪儿呀?”陈国生道:“还不是钢铁配额的事,我去找老五谈谈。”司徒尚回答道:”大人不在家,到军工厂视察去了。”听到李靖远不在家,陈国生转身就要走:“那我就去军工厂找他好了。”司徒尚连忙拦住陈国生道:“三哥干嘛一副谁欠你的表情,就为了钢铁配额的事?如果说是钢铁的问题我倒是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