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无疆-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发动统一战争,列强不会袖手旁观的,打仗不是打军队,而是打国力的。以我们现在的经济实力虽然是在迅猛发展,但是我们底子太薄,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很多东西需要进口。一旦英法这样的海上强国对我们进行封锁,即使我们胜了也会是惨胜,何况我们的海军还太弱,没有反击的能力,不管胜败都是自己吃亏。所以我们要争取发展的时间,我们要大力的发展经济,大力的建设海军。不需要强过英法,只要让他们有所顾忌就行,我想联合德国来制衡英法也是因为这个,可惜他们现在还只是敷衍我们,这么长时间了连代表团也不派,不过这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强大起来,他们会和我们合作的。”李杰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你说的对,我们现在是要发展经济,建设海军,可是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统一中国,才能让中国强大呀。”李靖远安慰似的拍拍李杰的肩膀说:“我们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让英法抽身不得的机会。”李杰听的眼睛亮了起来:“你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

“不错,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才能拖住英法,所以我才给德国先进的武器,就是希望他早日到来,这样我们才能动手。”李靖远看着蔚蓝的天空喃喃说道:“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的。”从失神的状态中醒过来的李靖远又转过身,对已经不客气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喝茶的李杰说:“好了,我们来谈谈我走以后的安排吧。”李杰吹着尚有些热的茶说:“还安排什么,过完年不就回来了,到时候再说吧。”李靖远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有备无患吧。你以为我们打败俄国后,皇帝会不忌惮我们吗?可是你在这里坐镇他们是不敢杀我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我当人质,软禁在北京。”李杰惊异的抬起头:“那你还去?”

“你以为我想去吗?可是不奉召入京会落人把柄的。不过这样也好,我在北京可以扩大我们的影响力,这样你主内,我主外。你来发展北疆,我去扩大影响,不是很好吗?”“话到是不错,不过我怕你有危险。你可是咱们的主心骨,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我们怎么办?”李靖远一撅嘴:“切,说的像怨妇一样,我又不是不回来。”李杰恼羞成怒的一把卡住李靖远的脖子:“你小子这是什么话,什么怨妇,你以为我关心你呀,我是怕对咱们的事业有影响。”李靖远憋气的扒着李杰的手说:“你小子放手,会死人的,我就这么一说嘛,还有几件是要和你谈的,不要闹了。”李杰这才放手说:“你说吧,有什么事。”李靖远坐下来,拿起茶喝了一口,又摸了摸脖子:“这下舒服了,你下手就不能轻一点,脖子都快被你勒断了。”“切,哪有那么夸张,要勒断你的脖子用钳子都不一定行。”李杰瞥了他一眼说:“好了,赶快说正事吧。”

李靖远点点头:“好的,政府的工作要你多费心了,我也不怎么懂,只是军事上需要你帮些忙。至于军队改建你多费心吧,人员变更和大致的架构我已经告诉阎兴宇了,这个让他来安排。军舰要抓紧建,最好能用上内燃机,坦克要求功率太大还不用急,先做些军用汽车好了。还有飞机要开始研制了,最起码先把风洞实验室建起来,当然这些要等内燃机搞好了在说,还有就是要把报纸办到内地去,让内地的百姓多多了解我们,给我们将来的行动先打个理论基础,我看可以在内地的大城市里建一些电影院,把票价订的低一点,甚至派电影放映队到农村去放映关于我们的片子,这样就更好了。还有就是这沈阳的皇宫,我们不能给人把柄,我们不能去住,我想把他改成两部分,那皇宫的部分改成博物馆,把我们得到的珠宝古董都放进去供人参观,议政殿和十王亭那一部分改成英烈阁,专门供奉战死的将士们的牌位。这个时代的人们都认为‘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我们要改变他们这种观念,除了建英烈阁我们还要保障军人家属的生活,让他们上战场无后顾之忧。除了这些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李靖远装作很认真的样子,凑近李杰耳边说:“等我回来把嫂子带来见我哦。”李杰一听李靖远又在开他的玩笑,猛的窜过去一把又掐住了李靖远的脖子,两兄弟笑着滚到了一起。

李杰同意以后,决定上京的李靖远,开始着手准备押解着光绪帝在内的一些满族高官亲王们上京献俘,顺便拉拢一下关系,为自己在这旧官场上和以后的甲午战争打打基础,希望可以在内地早日打出自己的声望,早一点统一全国。

在众多官员和其他三位哥哥义兄苦劝无果的情况下,很不放心的几人军方大员们一合计,从内卫旅和特战旅精选出一个加强营五百人,组成了亲卫队,跟随他一起进京,带队的是特种部队总教练孙禄堂和特种部队一个很有能力的上校营长祁彪,为了加强火力,这个营每人除了一支九一式步枪以外,每人带上了兵工厂刚刚制造成功的仿照后世的毛瑟冲锋手枪(也就是我们说的盒子炮)制造的九三式自动手枪,当然在李靖远的带动下大家还是习惯了叫他盒子炮。另外情报局局长司徒尚十分重视,不但提前和北京的情报主官莫奇打了招呼,又派出了大量特工秘密随行,进行暗中保护。

刘易群等四人亲自到长春城外给李靖远送行,看着亲卫队中通讯兵身上背的大个野战电台,张俊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问李靖远道:“老五,现在咱们的晶体管已经造出来了,完全可以制作更加小巧的电台,你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电子管电台呀。”李靖远笑了笑说:“我是怕被敌方得到呀,要是别人也提前得到了晶体管的电路,我们不就很被动了,现在的生产条件下,我们在电子上就没有优势了。”张俊很不理解道:“可是你不用也没有优势呀?”李靖远眉毛一扬:“谁说不用。”张俊更不解了:“你又怕被别人缴获怎么用?”李靖远神秘的一笑:“二哥,你怎么把自己的专业都忘了,我们用集成电路呀,只要你研究出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以现在的水平谁能仿制的了,谁又能看的明白?我们那个年代为什么电脑硬件都比国外差很多,不就是因为如此吗?”张俊恍然大悟:“不错,果然是如此,你小子真够损的。看来我要筹备晶元的生产线了,争取十年内达到一微米。”看看队伍渐行渐远的李靖远向众人挥手告别,大家依依惜别直送了十里才回去。

本来李靖远想先从长春做火车到集安,在乘坐军舰从鸭绿江顺流而下,走海路直达天津的,不过大家都认为最好不要过度招摇,让一些人在朝中说闲话,所以李靖远只得改走陆路。由于关内并没有通铁路,李靖远只得用十几辆坚固的大车装了光绪等一众钦犯,亲卫队骑马随行保护,由于嫌亲卫队这个名字太俗气,李靖远又把亲卫队改成了雪豹突击队。不过李靖远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随意改的名字,后来令他的敌人闻风丧胆,闻名色变。

此时早已经是冰天雪地的时节,李靖远穿着厚厚的皮大衣骑在一匹枣红色的蒙古马上。随行的雪豹突击队队员们行进时却相当谨慎,前面五里派出一个班担任警戒,两侧都撒出了搜索队,那一双双扫视着四周的警惕的眼睛和随时按在枪上的手,显示出这支队伍极高的军事素质。

由于刚刚占领辽宁省,各种基础建设还未开始,从出了吉林省开始到锦州只有简陋的土路,而锦州在向南道路就更差了。大队从山海关直接入关,那里的守将到是没有为难,直接放行了,就是如此也一直走了半个月才到了北京的地界。一路上看来,路边倒毙着很多冻死的人,让李靖远很是难过,看来大顺朝也不像表面上一样祥合,听说今年八月黄河决口,淹了很多地方,这些一定是逃荒的人,打算逃到北疆去,结果却死在了路上。

一路上看着低矮的房子和面有菜色的百姓,让李靖远想观察近代中国状况的猎奇心情全都没了,即使是城市里也一样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房屋低矮。这些让李靖远更坚定了尽快统一全国的决心。不过他还是劝自己,不可以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的走,现在他首先要做的是等一个解除中国周边隐患机会。必须先将周围虎视耽耽的沙俄和日本彻底打败,才可以腾出手来整理中国内部,而这个机会并不远,那就是李靖远一直在全力准备应对的中日甲午战争,至于真正的统一恐怕只能等到世界大战了。

一路上大雪漫道,降低了李靖远一行人的行进速度,等来到京城脚下的时候已经是腊月十七了,城里已经开始有了一丝过年的气氛。进了城李靖远先派人去礼政府通报了一声,礼政府侍郎李经方听说李靖远来了,亲自来迎接。见到李经方的轿子过来,李靖远赶快下马迎了过去,李经方一见也不敢怠慢,连忙让轿夫停轿,下来赶快向李靖远施礼道:“李将军来的好早啊,其他节度使还要过几日才能来。”李靖远也赶忙回礼道:“第一次上京不知道要走多久,不敢晚来呀。李大人,咱们两人也认识很久了,如此大人将军的叫也太生分了,不如以后我叫你李大哥,你叫我一生李兄弟起不是好。”李经方没想到李靖远说话这么爽快,也觉得和这样一个封疆大吏搞好关系很必要,也就赶快答应:“如此我就不客气了,李贤弟这次上京带了不少人呀,恐怕没有地方住吧,不如住在我家好了,我那里还有些地方。”李靖远觉得如果在李经方府上住恐怕赶什么不太自由,于是对李经方小声说:“李大哥是京官,小弟是外放,如果我住到李大哥府上恐怕他人说闲话呀。”虽然李经方的父亲李鸿章也是外放的节度使,不过那是血缘关系,要是加上李靖远恐怕别人认为自己结党,的确是不利,也只好点头答应:“贤弟说的也有道理,那我就引贤弟先到馆驿歇息,不过晚上舍下设宴为贤弟接风,可不要推辞呀。”李靖远暗想自己这次上京的确是要结识一些手握实权的大臣,为自己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这李鸿章父子正是最好的开端,如此一想也就欣然答应:“一定一定,我晚上一定到。”两人又寒暄一番,李经方就将李靖远一行人带到了馆驿,安顿好之后,又说了一会儿话就告辞而去了。

进城时已经是中午了,早已经过了早朝的时间,只能第二天在上朝见皇帝了,吩咐了随行的参谋廖飞,让他带些人把光绪等一干人犯带到刑政府的大牢里关起来后,闲来无事的李靖远决定到大街上逛逛,毕竟以前只是在电视剧里看到过古代的北京,这次终于可以看看真的了。雪豹突击队的祁彪队长怕他出事,让刘飞和另外三个身手好的警卫跟着,孙禄堂也很久没来北京了,也想四处转转就和他一起出来了,为了不引人瞩目,几人又将军装换成了不太碍眼的长袍,打扮成普通商人的模样。李靖远东转转,西瞧瞧,看着大街上热闹的景象,果然是和看电视剧里的那些假货真实多了,比作为金国京城的盛京也要繁华多了,就目前来说比北疆任何一座城市都要繁华。道路两旁各种的店铺和饭馆,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大多数的人都在采办着不多的年货,一个个喜气洋洋的。北京毕竟是京城,比地方生活要好一些,至少他们还可以温饱。

第二十四章 李府赴宴

第二十四章李府赴宴

孙禄堂来过北京,听李靖远说要看看热闹就把他带到了著名的北京天桥,这里比别的地方可是分外的热闹了,打把势卖艺的,说书卖大力丸的到处都是。只有二十多岁的李靖远本来就是少年心性,这些年是工作和战争的压力太大,让他看起来很成熟,很冷峻,一旦卸下了这些重担来到京城,他又恢复了这个年龄的人应该有的性格。他兴奋的东逛逛西看看,不时的在那些精彩的摊位前看上一会儿,打赏一些零钱,看到精彩处也和大家一样高声喝彩,一直转了三个多小时。

就在李靖远绕有兴趣的四处看表演的时候,大街上忽然传来一阵吆喝声。李靖远寻声看去,只见两个普通读书人打扮的年轻人在前面跑,后面有七个家丁打扮的人,手拿着木棍在后面追,边追边吆喝着。附近的人纷纷躲闪,那两个读书人跑的气喘吁吁的,体力有些不支。跑着跑着左面的那个书生模样的脚下一滑,身子前倾就倒在了地上,连累扶着他的另外一个书童打扮的人也摔在了地上,他们还没爬起来,那七八个大汉就一拥而上把他们围在了当中。其中一个大汉狠狠的说:“哪里来的两个小子,敢戏耍大爷我,今天要好好教训教训你们。”边说边举起了手中的棍子向书童砸了过去。

只听见一声大喝“住手。”紧接着一粒石子带着破风声飞了过来。“喀嚓”一声竟把小手臂粗的坚硬木棍生生打折了。喊住手的人就是李靖远,而发出石子的自然就是孙禄堂了。在大街上几人不好开枪,所以孙禄堂也只能就地取材了,本来今天出来只是闲逛,孙禄堂也并未带暗器,不过后世被人称为“天下第一手”的他当然也不是等闲,所以他随手拿起一块小石子就弹了出去,不说他的准头,单就用手弹就可以比铁胎弹弓还要强劲的这份手劲就足以当的起这“天下第一手”的称号了。

那几个家丁打扮的人见有人出头,就扔下两个书生骂骂咧咧的向李靖远走了过来,刚才他们没看见孙禄堂发石子,以为是弹弓打的,也没觉得怎样,所以才敢过来找事。他们虽然没看见,人群里却有一人看的眼前一亮,不过他并未有所表示,只是在人群中冷眼旁观着。

那几个家丁没见过李靖远,不知道他是谁。只见为首的那个家丁说:“小子,知不知道我是谁,敢打断我的棍子,今天老子要打的你满地找牙。”李靖远把嘴一撇:“怎么每个坏人欠扁的时候都是这套词呀,一点新意都没有。”这句话听的对面几个家丁火起,拿起棍子对着李靖远就打了过来。看着他们扑过来,李靖远到有些兴奋了,这几年几乎没和别人动过手,自己这个当年的中南海散打高手早已经有些憋不住了,今天正好舒活舒活筋骨。所以当刘飞和警卫们要上来动手的时候,李靖远一挥手制止了他们,孙禄堂也想看看这个被战士们说得武功高强的节度使大人有什么绝活。只见李靖远向前斜跨一步,左手闪电般抓住最前面一个大汉的手腕,顺势一抖,那个大汉惨叫一声,捂着脱臼的胳膊就倒了下去。李靖远手脚不停,只听连续的惨叫声响起,只半盏茶的功夫,七个大汉或断手或断脚,有两个还给打脱了下巴,全都倒在了地上。李靖远的功夫看的孙禄堂眼前一亮,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迅速的将七八个会武的大汉只伤不死,恐怕自己都有些困难,看来这位大人的招式还真是有些怪异,眼见得好像全身处处破绽,却又好像全无破绽。

同样眼前一亮的还有那两个书生,等那七个大汉互相搀扶着灰溜溜的退走,刚刚爬起来的两个书生赶快过来向李靖远道谢:“多谢这位大爷帮忙。”两个书生一抬头,李靖远看见他们都十分俊俏先是一楞,他的眼神何等犀利,一看这两个人没有喉结,耳朵上好象还有带过耳环的痕迹,当即明白了,原来这两个人是女扮男装的。他也不说破,对两个人说:“两位公子没事就好,谢就不敢当了,以后出门还是小心些的好。”说完也没等她们说什么,转身就走了,几个警卫和孙禄堂也跟了上去。

那个书生看着李靖远越走越远的身影,心中忽然升起一股失落的感觉。书童模样的人看了看李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