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宋-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家眷,一路上得到浩浩荡荡向南而去。沿途得到消息的地方官员,和各处驿馆,都知道李成这次升职提调,便有不少官员闻讯前来尝试走动关系。李成在这时代除了妻妾们的亲戚,亲族单薄,便少了不少门路,一部分人便以招待休息为名上前结交。

一时间弄得李成一行人所到之处车马喧喧热闹非凡。李成无奈,看到实在不像样子,便不再接见任何地方官员,一行人只在驿站休息,省去许多麻烦。

由于这次回京,身份不同,所受招待便大大不同。一路回京倒也十分舒适,比起半年前离京的样子真是天壤之别。弄得就连随李成一路的李全和李安两人都大大感慨不已,为这前后的区别大叹世态炎凉,弄的李成也不知是该叹还是该笑。

这天距离汴梁只有三日路程,偏偏下起了大雪,漫天飞雪阻断了南下的路程,李成和秦桧商量之后决定先在前面小镇上的驿馆休息,待雪停之后再继续赶路。

由于大炮沉重,李晨特意安排了八匹战马,分两班轮流拉车,这样才使得速度总算可以保持正常,由于大炮外面裹了厚厚麻布,使得不知情的以为是李成这半年太原刺史搜刮的民脂民膏,也引来不少猜测。李成虽然知道,却没办法去澄清,只能不动声色地任由他人遐想。

一行人在驿馆住下,李成带着李安亲自看了包着麻布的火炮,却正巧遇到到张明义也亲自前来查看,不觉笑道:“天气寒冷,你尚且前来查看,果然令人放心了。”

张明义知道火炮之重干系极大,升官发财都在这火炮上。否则李成也不会那么重视,既然如此看重,加上这东西骇人的威力,让他心里充满了希望。

这时闻言,便恐李成发觉他的心思,不禁笑道:“正是此物实在难得,所以担心士兵们不懂其中关键弄坏了,就误了大人的要事。也枉费了这几个月的辛苦,所以放心不下,前来查看。”

李成点头道:“此物的确重要,你小心看管,将来我自然是要谢你的。”

张明义急忙拱手谢道:“多谢大人提携,小的一定办好此事,决不耽误了大人的要事!”

李成笑了笑,叹道:“夜里风雪太大,恐怕要多派几个人看守,一切就辛苦你了。”

张明义还没有见过官员这样说话,一时大为感动,闻言急忙就要跪下,口中忙不迭地道:“大人何须如此,真是折杀小人了!”

李成看着张明义的反应,这才想起自己又无意中使用了现代词汇,只能无奈地点了点头,带着李安向自己这边的院子而去。

刚走进院子,就看到玉娘带着晚云迎了出来。李成看到玉娘披着貂皮大氅迎出来,忙摆手道:“你们就不要出来了,晚上恐怕还要下雪,你们小心这路滑,摔一跤就更不能赶路了。”

玉娘叹了一口气,扶着李成向正屋走去,口中小心地笑道:“雪下得大了,就恐这路不好走,若是要耽误了行程,皇上会不会怪罪啊?”

李成倒没想到这个,被玉娘这一说,心里猛地一颤,忽然想到,若是耽搁的久了,京里或许的真的要出什么事情。可是这漫天大雪,又不能扔下玉娘一人进京。便是拍李全两人回去探听消息,也是有些来不及了。而且,童贯经营多年,早就等着机会呢,这次绝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大权独揽的机会。

可是徽宗也不是傻子,虽然李成承认这人实在不是什么有出息的人,更不是一个能担当国家大事的皇帝。一个国家放在这种只知听曲画画的人手里算是倒了血霉,老百姓就更是可怜了。

但是面对朝臣你死我活的争斗,徽宗还是十分精通平衡之术,只看六贼在朝中的权势基本都是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不会影响到皇权的威信。

李成发现,在这些人中,自己更是没有一点根基,对于徽宗就必须无限的忠诚,这样才能继续眼前的这点前途。

想到这里,不觉暗自佩服起徽宗在人事上精明,也叹息这位皇帝的才华,可惜都没用在正处。北宋的灭亡其实和南唐李煜的遭遇又何其相似呢?恐怕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灭掉南唐受降李煜时没有想到的吧?两位才子皇帝,遭遇竟然惊人地相似,果然是冥冥之中另有天意啊。

想到这里,不觉苦笑起来。旁边的玉娘看李成脸色不好,更是小心翼翼,看了一眼身边的晚云,这才小心地上前道:“官人,可是我们……这大雪……官人可是有什么事情?”

李成看她神色惊慌,这才想起自己这一阵胡思乱想,脸色不好看,把玉娘吓着了。不觉摇头笑道:“没什么,想起一些不相关的事情。放心吧,不会有事,你安心休息。”

玉娘忙吩咐晚云去端茶来,看着她离开。这才望着李成,低声道:“官人可是担心耽搁日子,京师发生变故?”

李成没想到玉娘竟然如此玲珑剔透,竟然能够看清楚自己的想法,心里猛地一惊,忙摆手笑道:“玉娘不要胡思乱想,我不过是担心雪大路滑,大家又要吃些苦头了。”

玉娘闻言,秀眸一转,皱眉道:“若是这雪万一要是下个三数日,官人就要提前想想办法了。”

李成闻言,虽然心中不安,却还是安慰玉娘道:“放心吧,京师的事情,还有童大人,暂时还弄不到咱们头上,大不了也就是再次贬谪,还能回京小做团聚,也是不错的事情。搭不牢就当没有今日这场升职也就是了。”

看到晚云打来的眼色,又看到李成紧皱的眉头,玉娘微微一怔,急忙笑道:“正是呢,虽然做官不错,可是官人几次都差点被这官身弄得赔上性命,倒是吴若卖点皮蛋,来的实惠。”

李成忍不住苦笑起来,乱世之下,还能容得下那几枚小小的皮蛋?若不早些准备,这个看似温馨平静的家,恐怕也要化为粉碎!

想到就在几年后,繁华无边的汴梁就会迎来一场生死劫难,古城的命运和百姓、历史的命运死死纠缠在一起,每一个亲历其中的普通人,连同那腐朽发臭的统治一样,都无法逃脱灭亡命运。

李成就无法让自己全部陷在那个为了权位而争夺的你死我活的闹剧中去,也无法集中全部精神去面对这种纷乱的局面。或者,自己应该想办法辞去官职,安心把火炮和火铳研究出来,将来在战场上的威力也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或者能够改变历史的轨迹?

思忖之间,李成又忽然想起了京师中刚刚出生的孩子,顿感一条无形纽带化为绳索将自己和这个原本毫不相干的时代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再也挣不脱,摆不掉。

思绪纷纷之际,忽然看到玉娘端着备好的热茶,小心地道:“官人,官人,想什么呢?”

李成这才猛地一震,低声道:“就这样吧,没什么事情。只是大雪阻路,皇上已经留下多余的时间了,足够咱们回京了。你们放心吧,吃了饭早点睡吧,明日看看风雪是否能停,若是前面的路通了,大家都得赶路。”

玉娘答应一声,点头道:“官人还是先把这参茶喝了,暖暖身子,这大雪天的,官人可不能冻出病来。”

李成闻言,叹了一口气,点头道:“希望能够快些回到京中,否则,蔡京和童贯都不是好东西,若是他们两个互相之间的争斗,我还好说。就恐……蔡京再出什么诡计。

第二十六章 金国公主

两天后,漫天的大雪终于停歇,山川笼罩在一白茫茫的天地之间,北风更加凛冽,嘶吼着在天地之间肆虐盘旋。狂风夹杂着被吹起来的雪粒,打在脸上微微地生疼。李成看着茫茫山野,虽然是归心似箭,却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慢慢赶路。

回到汴京,已经是十一月,大雪过后的汴梁依旧一派繁华景象,还没到了十里接官亭就看到汴河中不时可见画舫楼船。更多的却是江南北上的稻米粮船,船桅上巨大的官字旗,在风中摇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参杂在北风中,格外地透着勃勃的生机。

由于一部分河道被冰封冻,李成一行便没有走水路回京,而只是让那一百多人的工匠和他们的家眷有水路南下前去临安的田庄安顿。自己一行人则在后面几天,一路狂赶,总算是赶在预订的时间到了汴梁。做了半个月的马车,李成实在万分怀念现代化的汽车和火车,飞机自然就不去想了。

来到汴梁城外,正是傍晚时分,天边的夕阳正悬挂在天地之间的地平线上,金色的夕阳把天地照得一片金黄。李成看了看天色,向坐在对面,正含笑看着自己的玉娘笑道:“眼看就到家了,素娥她们一定的等的心焦了。”

玉娘笑了笑,点头道:“大娘子在家恐是思念万分,必定早早在家等候官人了。”

李成按捺着越来越不安的心情,笑了笑,正要说话,马车却停了下来。正要询问,只听李全在车外道:“官人,前面有人迎接。”

李成闻言,急忙向城外望去,果然看到一群文武官员的站在前面的接官亭中,看到马车过来,都纷纷迎了上来。再加上旁边看热闹的百姓,黑压压地一大群,场面好不壮观。相比起上次离京时的凄惶,这时真是足够热闹了。

李成见状急忙整理好身上的公服,下了马车向接官亭走去。远远地就看到孙傅带着过去在中书省相熟的几名官员站在前面,他旁边却是宫中的内侍张才。看到张才,李成心里微微一动,这的人的出现多少意味着徽宗的态度,这对于心中的担忧显然是个好消息。站在张才身后的却是张元干和几名陌生的官员。看样子可能是几名正在任职的御史,

看到孙傅,李成急忙大步迎了上去,向张才抱拳笑道:“李成返京,竟让公公前来迎接真是折杀了!”

张才呵呵笑道:“大人大喜,皇上命大人回京之后立刻进宫见驾,皇上在徳庆殿召见。”

李成闻言,惊讶地拱手道:“皇上可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张才嘻嘻笑道:“大人一路辛苦,皇上本来担心大人身体疲惫,只是大人离京后皇上一直挂念,所以还请大人进宫见驾之后再行歇息。”

李成也挂念着自己带进京中的大炮,也想早点见到徽宗,便点头道:“李成也有事向皇上禀奏,所以正好立刻前去见驾。”

张才闻言欣然笑道:“如此甚好啊,大人果然忠心耿耿,令老奴感叹!”

李成忙拱手道:“李成离京半年,京中的事情所知不多,还请公公等下能够指点一些。”

张才嘻嘻笑道:“老奴自然尽心,大人放心便是。”

李成这才转身向孙傅行礼道:“孙兄当日相送仿佛还在眼前,今日又前来相迎实在叫李成难忘,”

孙傅和李成之间感情身后许多,上次李成被贬谪,他虽然担心自己的前途,却还是前去相送,幸好后来平安无事,他这才渐渐放心。却没想到李成离开京城没几天就弄出一个大案,惹得徽宗亲自过问,更将蔡京弄得灰头土脸,直接被童贯取代。

这时,又见李成短短半年又被皇帝调回京师,心中暗自庆幸自己运气好的同时,比起身边的这些前来迎接的官员来说更是得意三分。这时闻言忙呵呵笑道:“大人这次升职回京实在是皇上英明啊,大人这样的忠贞之人,自然应该回京师任职,那些苦寒之地实在不是大人应该去的地方。”

李成知道孙傅一向这样,不觉笑道:“孙大人能够冒着风雪前来迎接实在叫李成感佩,还请改日在府中相聚,好好大醉一场。”

孙傅看李成还是老样子,也十分感叹,不觉笑道:“大人相邀,不敢推辞啊!”

李成笑道:“孙兄不是外人,何用这样客气?无需如此了。”

说毕,又向旁边的张元干拱手笑道:“张大人前来迎接实在让李成担当不起,真是见外了。”

张元干仔细打量着李成,笑道:“大人离京不到一月便传来惊人之讯,令满朝震惊也让张某钦佩,如今又完成这样的关系社稷的大事,果真的少年英才!”

李成笑道:“今日能看到众位好友相迎实在令李成开心,改日一定要前来一嘴,请大家不要推辞。”

说毕,向在场的众人拱手道:“既然皇上召见,李成不敢耽搁,只能容后再叙,李成这便进宫去了,请诸位先回府去吧,改日李成再谢今日相迎之情。”

众人忙告辞还礼,纷纷告辞离开。李成也上了马车,张才骑马而行,向皇宫而去。

离开大半年的汴梁易容往日般繁华,这时夜色渐渐降临,暮色苍茫之际随处可见点点灯火,而路经繁华之地偶然便可看到乔家的皮蛋店那灯笼式的广告招牌,在夜色的街道边份外引人注目,看的李成份外亲切。

看到自家的店铺,李全在车外兴奋地道:“官人,您看,这灯笼很是有趣,如今汴梁城中无人不晓乔家皮蛋店,而天下商贾更是久闻李家皮蛋之名。这些商贾之中十有八九都是要带些皮蛋回去售卖,咱家的家业是越来越大了!”

李成点了点头,轻声道:“先进宫去吧,稍后回家不迟。”

李全在窗外低声道:“小人先回去报信吧,否则大娘子恐怕要等急了。”

李成命马车停下,换乘了一匹马。这才向跟上来的张明义道:“你随我进宫,火炮就先送到家中,亲卫们也都回去休息吧。”

张明义闻言,急忙抱拳道:“卑职明白,进宫之事全凭大人吩咐。”

李成点了点头,这才带着张才和秦桧、张明义骑马向宫中赶去。待李全带着众仆役护着玉娘先行回府,只留下张明义等在宫外候着徽宗传召,这才匆匆赶到徳庆殿。这时候天色已经全黑,殿中却依旧灯火通明,听到内侍传报,徽宗立刻吩咐两人见驾。

进入殿中,李成急忙整理好身上公服,和秦桧一起小心地跪下道:“微臣李成,见过皇上,皇上万岁!”

只听徽宗那温和的声音笑道:“两位爱卿快些起来吧,此事办成,真该好好唱词你们才是。”

李成心中苦笑,口中只能谦逊地道:“此事并非李成一人所为,秦大人才是此事成功的关键,微臣并没有做什么。”

没等秦桧开口,徽宗已经笑道:“金国的四王子已经亲笔书信交给朕,朕已经明白其中缘由。那是李爱卿救了金国的惠敏公主,才使得此事异常顺利。完颜宗弼才能说服金主办成此事。所以,此事的关键乃是爱卿,朕理当奖赏才对。”

李成闻言猛地一呆,情不自禁地向秦桧望去,却看到他也是满脸的惊讶,显然也不知道竟然是李成救了金国的公主才导致这件事如此迅速地办成。李成想了想,这才觉得这件事应该是金国很想立刻答应这个对金国有莫大好处的计划,不过又担心被看破阴谋,不好立刻答应宋国这件事,正好李成救了惠敏这才拿来做借口。

第二十七章 天降美事

想到这里,结合后来历史的发展,李成渐渐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只是,平白得这样一个好处,其中多少有些意外。极有可能也是惠敏为救当日的救命之恩,顺手做的人情,不觉暗自佩服金兀术一举三得的妙计。

不觉拱手道:“这事不过是微臣分内之事,皇上先前在太原颁下的旨意已经封赏过了,微臣实是感激莫名。”

徽宗笑了笑,摇头道:“那是赏你们两人这次出使之功,这成事之功也该奖赏才是。何况你还如此没有怨言,朕亦不再晋升与你,恐怕说不过去。只是再升官职恐怕不大合适,今次只赏你宫中御制文房四宝一套,宫灯一对,宫中御制雕版珍本一套,黄金五百两。待朕看过火炮的威力和作用之后才再行考虑其他封赏吧,希望你今后能尽心于朝政,朕也就放心了。”

李成急忙跪下谢恩道:“皇上大恩,李成本不敢受,只是不能辜负皇上一番心意,微臣谢过皇上,皇上万岁!”

旁边张才亲自上前扶起李成,低笑道:“大人快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