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宋-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李成觉得自己真的很没用,若是能在穿越的时候身上带着一点更好的现代装备就好了,那样的话,还担心什么金国,更不用说懦弱的北宋,说不定可以弄个三分天下,或者灭掉元朝蒙古大军也未尝不可。只是现在却只能缩在这里,赤手空拳地看着冷兵器皱眉,哎!

没有武器,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头脑了,虽然金兵骑兵厉害,但是把现代战争的理念融入到这时代的军队中,说不定也可以大收奇效。虽然改变历史不大可能,创造历史就未尝不可能了!

正想着,只听帘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李成忙问道:“谁在外面?”

李全那熟悉的声音,立刻低低地道:“官人,小的准备了热水,服侍官人梳洗。”

李成闻言,起身笑道:“不用服侍了,你去把早饭端来就行。”

李成一向不喜欢依靠别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自从穿越到这遥远的古代,虽然很多不适,但是李成也都一一克服掉了。唯一让他难受的是梳理这时代男子特有的长发,他一个大男人,还真被这小事难住了整整一个月。

这时,虽然身边众多仆役,他却还是不习惯,也不愿意让他们服侍。其实在心底深处,他还是想回到二十一世纪,到时候没人服侍了,那可就更难受了。所以一直拒绝接受。

李全也习惯了李成的这种在别人看来,多少有些奇怪的做法,看了一眼李成,这才笑道:“早饭已经准备好了,小的这就去端来。”

李成一边自己梳头,一边问道:“那八名殿前亲军司的军士,今日恐怕就要回去了,让李安带着我奏章混在里面,一同回去,把奏章一定要亲自交给王爷!”

李全闻言,微微一怔,不解地道:“奏章不是已经交给杨大人送往京中了吗?难道官人……”

李成点头道:“杨大人那边虽然可信,却是不能不防,万一途中有什么意外,有备无患自然更好。”

李全闻言,点头道:“小的明白了,这就前去告诉李安。”

李成换好了衣服,梳洗完毕,这才点头道:“大堂已经准备了?”

李全忙躬身道:“一切都已经备好,何府的下人也都在外面候着看了。”

李成点了点头,正要起身,便听李安在门外道:“大人,知府周大人来见。”

李成有心立刻开始审理此案余下的部分,只是也不好不见周元礼,想了想,点头道:“青州大人在书房见面。”说毕,带着李全向书房走去。

李成作为太原刺史,兼指挥使,便在在刺史衙门办公,官衙地方倒是宽敞,只是李成没有携带家眷,就更显的冷清了。

这刺史官衙许久没有官员到任,四处便显得破败了一些。书房里面虽然书籍不少,却大多是些寻常的书籍,也都显得破旧了许多。

大清早上,空气中还带着一丝难得的清凉,初夏的炎热在这种古老的房舍中也显得望而却步。宽敞的书房内,显得十分凉爽。

李成刚走进院子,便看到知府周元礼只是一副文士打扮,倒是比穿着公服更显儒雅。看到李成进来,周元礼忙拱手道:“大人,匆忙打扰,实在抱歉啊!”

李成笑了笑,拱手笑道:“大人客气了,昨日疲惫,失礼之处,还请大人担待!”

说毕,转身来到书房内,在主位上坐下,这才点头道:“周大人这样清早赶来,恐怕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吧?”

这话问的太过直接,周知府果然有些不大适应,怔了怔,才点头干笑道:“这个……今日来见大人,的确是有事相询,若是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大人担待。”

李成端起手边的茶水,轻呷了一口,这才笑道:“大人难道是为了何桂而来?”

周元礼放下手里的茶杯,笑道:“这个,老夫并非为求情而来。何桂所为简直的人神共愤,天理难容!若是大人秉公办理,老夫原是十分支持的。”

说到这里,他看到李成神色平静,便继续笑道:“是这样的,今年太原开春大旱,迄今已有两个月没有下雨,旱情严重,朝廷的赈济又迟迟难到,眼看数县百姓将要饿死,。电子书老夫心中焦虑,夜不能寐。而夏季将至,牛羊渐长,金人又即将开始南下侵扰,所以太原百姓实在苦不堪言,这次何桂能被大人一聚铲除,总算去掉了百姓头上的一把利刃!老夫任职太原知府已经三年,对那何桂也是久有耳闻,只是自身势单力孤,无能为力。这次大人之举,老夫正该代地方百姓感谢才是!”

说毕,起身来到李成面前,就要行礼。他最低也是平级,李成哪敢受他行礼,急忙上前一把抱住,低声道:“大人无需如此,还是坐下慢慢说吧。”

周元礼这才无奈地坐下,点头道:“为了太原数万人口,老夫也只能拉下这张老脸,有话就直说了!”

李成知道他是再打何桂家产的主意,本来不想理睬,只是听他说起地方百姓的灾情,这才急忙抱拳道:“有什么为难的地方,请大人直说,李成一定竭尽全力!”

听李成这样说,周元礼低叹道:“周某两次上奏朝廷,希望尽早赈济百姓。只是眼看含情越来越严重,朝廷却没有任何音讯。这次何桂为大人一举擒获,他的家产恐怕数目不小,所以希望大人能拿这笔钱赈济一部分灾民。”

李成冷冷地把玩着手里的茶碗,沉默无语,书房的气氛登时凝固,令人窒息的尴尬,让周元礼坐卧不宁。

好半晌,看到李成依旧沉默无语,周元礼小心地干咳一声,拱手道:“大人,百姓生死实在令下官忧心,所以……”

他话音未落,“哐当”一声,李成猛地将手里的茶碗扔在身边的茶几上,在空荡荡的书房里将周元礼吓得猛地一颤,正要向李成拱手行礼。

只听李成冷笑道:“地方受灾自然是要赈济,只是既然太原的旱情严重本官自然忧心,只是这些财物,并非李成私人之物,而是何府之物。眼下财务如何归属还没有审断,所以本官真的不能答应大人这个要求。”

第二十三章 暗指蔡京

周元礼脸色一沉,无奈地叹道:“那次是就当是老夫提前告知大人,大人审决此案,多加考虑一些,太原百姓便感激不尽了!”

李成这才点头道:“这是自然,大人放心,李成自然是要为太原百姓多加考虑的。”

周元礼闻言,这才拱手道:“下官还有要事,不敢再耽搁大人,这就告辞,请大人不要相送了。”说毕,这才告辞离开。

看到周元礼离开,李全上前低声道:“大人,何桂一案可要开审?”

李成叹了一口气,摇头道:“你去仔细审讯,把结果和笔录拿给我看就行,我的回去想想这件事究竟怎么弄。”

李全闻言见李成脸色不好,也不敢多问,急忙带着两名从京城带出来的小厮,又带了几名刺史府的衙役前去狱中审讯。

书房里总算暂时恢复了平静,李成看着上午的阳光从窗棂中泻进房间,洒在地上,满是斑驳的光影,让陈旧阴暗的房间也显得明亮了一些。

李成对于这笔钱,其实还是想用来组建一支两百人左右的特种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如果能用现代理念训练一枝这样的军队,对于宋军在金兵面前的劣势一定会有所改观。

只是装备上还得另想办法,只能尽量满足一些特种兵必备的冷兵器,至于其他就只能勉强了。

而且太原地方的厢军也需要整训,虽然没有骑兵可是步兵作战能力上来一点,也不至于被金兵打得太狼狈。这些事情,都是要不少钱的。虽然厢军有朝廷拨款,可是那点军费实在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这时,又遇到这么多想要分一杯羹的,李成真是心情十分郁闷。

吃完了午饭,前去审讯的李全终于回来了,他拿来了李成早已等了许久的口供。看了口供,李成这才发觉,所有的一切大出自己预料,原来何桂这些事情,家里上下并不知道。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这种事情太没人性,怕被人知道了反对,也怕家人知道了害怕,所以才一直小心掩饰。

看了这些口供,李成思考了半天,才决定重默何桂的家产,只给他少留几亩薄田,也算是给他妻子孩子一个生活保障。

对于何桂本人,李全小心地垂首道:“听到大人会给他留下几亩薄地,让他妻儿有条活路,何桂这次倒是十分后悔,他还说自己作孽太多,所以不得好死,还说……”

李成双眉一挑,低声道:“还说什么了?”

李全小心地道:“他还说有封信要交给大人,说大人看过之后,就明白他是替死鬼罢了。”

李成闻言,心中一动,如果这种人神共愤的行为不是何桂自己的行为,而这后面的人,不用想也猜到一些了。

看到李成眉头深锁,李全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官人,这个案子怎么办?”

李成想了想,长叹一声,摇头道:“就这么办法,何桂处斩,其他人知情不报的全部下狱,除留下几亩薄田之外,其他田产财物,全部充公。你让地方上把田产清单递上来,我看过之后再处置。”

说到这里,想起清徐县令,便点头道:“算了,清水池塘不养鱼,这次就这样吧,你明日传令,让清徐县令前来太原一次,我有事要问他。”

李全小心地道:“难道官人觉得何桂说的是陈县令?”

李成无力地在椅子上坐下,摇头道:“何桂之所以有这样做的胆子,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县令就能让他这样胆大!”

李全立刻明白了李成话中的意思,失声道:“官人是说,这事或者是蔡……”

李成立刻摆手道:“蔡京倒是不大可能,蔡绦的可能倒是很大,此人心肠冷酷,心胸狭窄,目中无人惯了,做起事来仗着皇上信任,一向不记后果。”

李全小心地把信拿出来,双手捧给李成,颤声道:“这东西如何处置,还请官人仔细斟酌。”

李成点了点头,接过书信,也不打开,直接收进怀中这才点头道:“无论何桂背后这个人是谁,目前都不能轻易去查,日后再说吧。”

李全这才松了一口气,点头道:“官人,下面各县,太原府送上来的公文,已经不少,还得处置,只是天色不早了,还是……”

李成随手拿起放在书案上的一摞公文,发了翻,大多是各县陈年积压的案子,粮草上缴的清单,上报京师的重犯构决的名单,还有一些地方庄家收成的清单。另外还有厢军歌姬将领领取饷银的清单,还有一些兵器打造的清单,林林总总,看的眼花缭乱。

将这些东西大概地看完,已经是晚上六点多了,李成看了一眼腕上的太阳能电子表,发觉书案上已经不知何时燃起了灯烛。合上手里的卷宗,李成起身舒展了一下四肢,向进来的李安点头道:“明日你亲自随殿前亲军司的直长回去,将我的东西一定要亲手交给王爷。”

说到这里,忽然向李安道:“今天是四月几日了?”

李成不知道童贯具体的胜利日期,只是依稀记得童贯是四月得胜回朝的,若是在这种时候童贯大胜回来,对于自己无疑是最有里的,这种情况下,蔡京的反击显然不会有多大作用。徽宗再兴头上的时候,自己就能为将来借势反击做好准备。

李安怔了怔,点头道:“今日乃是四月十二,官人莫非是有什么事情?”

李成想了想,摇头道:“四月十二,看来童贯不久就会有消息了,你回京之后,不要急着回来,待童大人的消息到了京师,再回来。”

李安忙抱拳道:“小的明白,官人放心。”

李成点了点头,取出十两银子,交给李安,低声道:“这点钱是路上的费用,你和殿前亲军司的军士一起赶路,总要招待他们几次,这些钱你拿着,回来的时候大娘子想必还会让你带些东西,一来一回着实是辛苦了。”

这时代的奴隶虽然不再像唐代那样,生杀予夺皆在于主人,略微的人身自由虽然有些,可是在人格上却很少受到一点点的善待。李成倒不觉的这话有什么问题,他只是自己的由衷之言,却将李安说的满脸是泪。

看到脸的样子,李成反而吃了一惊,急忙笑道:“怎么你可是不想去?若是不想去,我让李全去吧,你在这里帮我。我身边也就你们两个比较放心,这次的事情很是重要,否则也不会会让你这样辛苦了。哎!”

李安闻言,依旧是满脸是泪,却重重地跪在地上,连连叩头道:“官人放心,李安只要有一口气在,也要让这信送到王爷手中!小的没事,只是官人这样看重,让小的心理难受!”

李成看他渐渐平静,这才放心,点头道:“好好休息,明天还要长途赶路。”李安这才擦掉脸上的眼泪,郑重地行礼离开。

李安出去,不到片刻就看到李全端着朱漆托盘,端了酒菜进来。看到李成,放下酒菜,笑道:“官人,这里的伙头手艺倒是不错,晚间做了几个太原地方的名菜,请官人尝尝。”

李成笑了笑,点头道:“府中的人手看起来有些不够,明日你从厢军中挑选几人,在这院子里干些杂活,也好添点人气。这样下去,太冷清了。”

李全笑道:“正是呢,小的已经挑了十人,明日收拾了东西就来。”

李成这才看了看托盘里的饭菜,发觉多是面食,花样足有五六种,不觉点头道:“果然是山西的面食,花样如此繁多。”

此言一出,却惹来李全的疑惑:“山西?山西是什么地方?莫非官人要去?”

李成这才想起,这时的山西还是河东西路,而不是山西省,自己真是又说漏了!

第二十四章 地方军务

早上,柔和的晨风带着夏日难得的清凉,吹拂在脸上。让人几乎忘记了渐渐浓烈的暑气。李成身穿四品大红公服,头戴双耳平角幞头帽,端坐在大堂的书案后冷冷地看着下面站着的十几名厢军将领。

沉吟了一下,李成看了看站在下面的众人,点头道:“本官刚刚到任,今日升堂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是希望和大家见见面,军务上的事情本官知道的不多,还得依靠各位将军。今日起,希望大家严苛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抵挡金兵,否则国土沦丧,将是一名军人最大的耻辱!”

李成的话,让在场的十几名将领都十分意外,从往常一贯的情况来看,新官到任,尤其是李成这样的文官更是说说场面话,也就散了。这时听到李成这样的话,感觉似乎每一个字都重重地砸在心头,令人难以喘息。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让在场的众人听得心神激荡,大为震撼。

一名六品服饰的武将大步走出来,向李成抱拳道:“太原云骑尉许穆,见过大人!”

随即又有一名七品武将出列,向李成抱拳道:“太原武骑尉张明义,见过大人!”

随即,后面的将领一一上前报名见面,李成这才点头道:“李成虽然是文官,但是和诸位一样,都是一腔热血!太原为南北咽喉,地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我大宋西北唯一的屏障,希望在大家手中,能守住这大宋江山,莫使国土沦丧,成为民族罪人!”

许穆三十岁上下,身形魁梧,黝黑的皮肤,削瘦的脸颊,双目炯炯,微抿着的嘴角带着一丝不容掩饰的冷酷和杀气。

听到李成的话,他双目更见有神,李成话音方落,他就上前一步,朗声道:“大人,金兵屡屡来犯,许某数度血战,却都因上峰之令而退守城中,若是大人能让末将出城斩敌,必定以身报国!”

李成看着满脸杀气的许穆,知道他一定的一员不错的将领,可是却实在想得简单,不觉又向旁边的张明义望去。

看到李成望来,张明义这才轻轻跨出一步,向李成拱手道:“大人,张明义随时听令!”

李成见状不觉有些好奇,不觉仔细打量起张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