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宋-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成骑在马上,一边看着官兵驱赶百姓,一边暗自皱眉,这些野蛮的做法,让他亲不自禁地想起后世的城管,看来这样的事情,自古都有啊。只是不知道今日自己会不会是最后一次看见这汴梁古城的繁华,或者说,家里人的安危就在自己一人身上,这谋反的罪名自己若是不认,,高俅会不会想要动刑?

想起从前资料上看到的一些古代酷刑,还有那些民国时期的国民监狱里的酷刑,李成忍不住暗自苦笑起来,棍棒之类的刑罚自己或许可以坚持,其他的,真是有些心中没底。

不过事到眼前,管他什么酷刑,只要能熬下来,保住性命这才是最重要的。不然自己一人生死倒无所谓,家里那些无辜的人,也要枉送性命。

正胡思乱想,忽然一声刺耳的惊呼传来,李成扭头望去,正好看到一名士兵正扬起皮鞭,向摔倒在地上的两母子当头抽去。

那母亲怀中的婴儿大约只有八九个月,被推搡过来的人群挤到在地,离开母亲不到几步,却正好落在正在前行的队伍前,眼看就要被军马踩到,所以失声惊呼起来,早已忘记了要挣扎着爬起来。在场的不少百姓看到这一幕,也同时惊呼起来

骑在马上的高俅见状,担心有人出来拦截,生恐事情发生变化,也顾不上再去考虑其他,怒道:“谁家的小兔崽子,竟然胆敢拦住去路,大军不许停下!给我走!”

李成本来以为这些官兵会停下,让那母亲把孩子抱回去,再走不迟,却没想到高俅竟然会下这样毫无人性的命令。

被官兵驱赶的百姓,这时都在盼着高俅下令停下队伍,好救那孩子一命。听到高俅的命令所有人同时都呆了呆,才反应过来。待要求情,却看到最前面的战马已经到了不及孩子数尺的地方,眼看再有一步就要伤及人命,喧闹的现场忽然一片死寂,所有人都不敢去看那预料中惨烈的一幕。孩子的母亲见状,顿时昏死了过去。

李成这是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虽被绑着双手,可是从前在军队练下的功夫还在,自从来到这古代世界之后,也早已从新苦练了起来。这是眼看事情危机,已经来不及考虑,大喝一声,猛地从马上一跃而起,用力蹬在马背上,借着反弹的力道,猛地向躺在地上大哭的孩子扑去。

随着他的身形一动,其他死盯着李成的秦军士兵同时惊呼一声随即也猛扑了上来。一直凝神戒备的吴阳,看到李成身形一晃,心中便知不好,立刻不顾一切地猛扑了上去。

李成知道身后呼啸而来的官兵,可是也顾不上了看准孩子。向走在最前面的一匹战马身上还在愣神的骑士,拽住马笼头,用力向后扯,在马儿的长长的嘶鸣中总算将在最后一刻,让战马停下了脚步。

孩子惊恐的哭声,在死寂的街道中响起,回过神来的一众官兵这才同时大喝一声冲了上来,将李成位的密不透风。

李成冷笑一声,也不去理会脸色苍白的高俅,向那哭喊着扑到孩子身边的母亲扬声道:“李成今日尽力而为,大嫂快些回家去吧。”

这时围观的百姓才纷纷回过神来,那母亲的亲属这时也已经冲进了人群,闻言,纷纷跪在地上连连口头。旁边的百姓看李成双手还被绑着居然还能做出这样匪夷所思的行为,都大为感动。

在那母亲家人的带领下,异口同声地道:“大人保重,老天有眼,绝不会让大人蒙冤!”

看到百姓激愤难平,高俅担心再出乱子,加上李成刚才透露出来的高绝身手,都让他暗自惊心,便命吴阳将李成结结实实地捆了起来。

看到李成被重新捆绑,沿途不少百姓都大感不平,纷纷跟着官兵涌向提刑司,准备在外面探听消息。

李成被重新捆绑之后,吴阳虽然惊出了一身冷汗,却还是对李成刚才的行为十分钦佩,这时捆绑李成心中便有些愧疚,只是碍于高俅的命令,不敢违抗。

便借着亲自捆绑的机会,在李成耳边苦笑道:“大人见谅,下关实在是请不得已,只能略松些,大人只要不挣扎,便不会难受。”

李成看到那孩子顺利脱险,心中松了一口气。他自己本身就不大看重生死,这时闻言,便淡淡地点头道:“多谢将军,李成这次乃是重罪,恐怕下马时被人看出来,连累了将军更加不好。所以,就不用客气了!”

吴阳闻言,心中欲加钦佩,看她不愿轻易连累自己,也十分感动,便小心地抱拳道:“大人忍耐一刻,下马时,末将亲自搀扶大人,一定不会叫大人多吃苦头。”

李成闻言,一边艰难地爬上马背,一边苦笑道:“多谢将军好意,李成感激不尽。”

吴阳扶着李成上了马,听他这样说,无奈地道:“吴阳乃是卑微之人,不能施以援手,只能作为微末之事,大人乃是好人,皇上圣明,一定能够辨明是非的。”

李成笑了笑,勉强在马背上坐稳了,不再理会吴阳。高俅看到捆好了李成这才放心地向提刑司赶去。

第二十六章 提刑司堂

所谓提刑司就是提点刑狱司,是宋代管理刑狱的最高机关,最高长官称作提刑官,虽然只是三品,却是位低权重,等闲官员绝不敢丝毫轻视。

在吴阳的帮助下,李成小心地下了马,举目望去,只见一座形制巍峨,气势威严的官衙大门洞开,门前两排衙役手持木棍,气势摄人地雁翅排开。

旁边围观的百姓,虽然人头涌涌,却是鸦雀无声,更将这大宋最高刑狱机关的阴森威严烘托的淋漓尽致。

由于李成的身份乃是四品中书舍人,虽然还不是中书侍郎,却深受徽宗信任,这次骤然卷入谋反大案之中,立刻引起无数关注。提刑司的大门前,众多前来探听消息的人们挤满了官署前不大的空地。

李成下了马,只觉被捆绑着的双臂一阵阵地酸麻,虽然对他来说倒也不算什么,只是来到宋朝这半年多,身体就感觉大不如从前在部队时强健,人也娇气了一些,否则这不过半个小时的捆绑真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看到李成面露苦笑,吴阳小心地抱拳道:“大人保重,进了提刑司,便可以松去绳索,小人就不能再进去了,请大人保重!”

他连说两次保重,心底的滋味却是十分复杂。在接到命令前去抓捕李成的时候,他和平时一样,并没有想得太多。当看到李成面对两百多名士兵那种不卑不亢,罕见的从容平静的样子便有些惊讶。再到李成惊险地从马蹄前救出那个婴儿的事情,都让他大为感动,能够在那种情况下,冒着被官兵误伤的风险只是去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婴儿,让吴阳深为震撼,对于李成的印象便大大改观。

因为大宋的提点刑狱司,在普通官员的印象中,几乎是难逃一死的地方,想从这里全身而退,那几乎是凤毛麟角。这是看到李成依旧一副纵容淡定。只是看到提刑司威严的大门,才微微露初一丝苦笑,心中佩服,便有些情不自禁。

李成看了一眼神色严肃的吴阳,叹了一口气,又扭头看到人群里,不少人正在向自己望来。不觉冷笑一声,大步向提刑司内走去。

这宋朝的提刑司,李成还真不知道它的来历,只是从前看过那个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对于提刑官大概地知道一点,可是对于今天进去,究竟会是什么情况心里却没有一点把握。看到吴阳的反应,心中便暗自担心起来,不知道孙园能不能按照自己的嘱咐去保护好贞娘母女。转念又觉得孙园一向机敏,这件事应该可以顺利完成,那样的话,自己大不了几天牢狱之灾,至少不会有生命危险。

可是如果发生意外,孙园不能按照自己的吩咐拿到贞娘母女的口供顺利交给康王,那就只能期待童贯那边的动作了。其实这件事,李成很有把握康王不会袖手旁观。

能够在忽如其来的变故中,抢前一步,在徽宗的众多皇子中并没有多少势力的赵构能够顺利登上皇位,就不能小看他的本事。这次是个完全可以转手把蔡京一伙重创的绝好机会,赵构理应不会轻易放过。

思绪万千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带到了提刑司的大堂上,正中的书案后坐着一名中年官员,身穿大红色公服,其神色冷厉。旁边陪审的两人却是熟人,正是蔡绦和梁师成。

看到李成进来,梁师成立刻皱眉道:“李大人虽然涉案谋反,可是终究都是四品官员,刑不上大夫,乃是太祖遗训。来人,替李大人把绳索解开!”

在李成前面进来的高俅,这时已经坐在了三人下首的位置上旁听审案。这时闻言,冷笑道:“沿途围观者众多,下官不过是担心李大人出了什么意外,到时候皇上责怪,高某只好委屈李大人了!”

梁师成看着李成,仔细打量了片刻,微微一笑,也不再多说什么。只听那坐在正中主审位置上的中年提刑官,犀利地打量着李成,冷冷地道:“你便是中书舍人李成?”

李成这时正揉着被绑的酸痛的双臂,闻言,点头道:“正是李成!”

提刑官冷笑着点头道:“有人密奏皇上,你竟然妄图谋反,下官奉旨查案,还望大人海涵!若有内情,还请一一说清楚,下官一定尽心查证,早日还大人一个清白!”

李成拱手道:“下官心中坦荡,并没有不可告人的任何内情,请大人明察!”

这时蔡绦冷冷地笑道:“若是李大人当真清白,那么崇宁驸马又该算是什么呢?”

李成毫不畏惧地道:“崇宁驸马乃是宗室,李成从未见过,他又是如何知道李成谋反的呢?还请诸位大人说清楚一些!”

梁师成看着李成,皱眉道:“李大人,若无十分把握,下官等也不会这样开堂问案,还是请李大人尽早说出实情,免得受那皮肉之苦,虽然太祖遗训,刑不上大夫,但是大佬之中诸般滋味,恐怕大人还没有尝过。就恐到时候难免身受其辱。”

李成看着坐在上面的三人,心中却是十分平静,至少他已经略约地知道。这所谓的谋反证据并不十分充足,可是也不是十分匮乏,今天这是首战,自己的底牌决不能太早暴露。宁可多几日牢狱之苦,也要坚持到对方弱点暴露的时候。

李成从前就是军人出身,各种严酷的训练早已养成了他坚韧的性格,这时自然知道,这种罪名,只要自己不认,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下,是不能将自己定罪的。而且,宋代对于文官的保护是武官们无法想象的。

所以苏轼能够逃脱王安石的诬陷,而岳飞却逃不过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虽然这其中皇帝的作用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相比之下,两者却是那样的截然不同。

李成自燃明白对方话里威胁的意味,但是却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淡淡地道:“李成心中坦荡,请诸位大人明察便是。若有证据,便请一一拿出来,李成倒想看看这些所谓的证据,究竟有多荒唐!”

蔡绦冷哼一声,怒道:“李成,你小子不要以为自己的文官就不能给你上刑具了,你并非科举出身,自燃算不得士人。

说毕,转头向正中而坐的提刑官,道:“陈大人,这佞贼分明是倚仗身份,不将我大宋刑律放在眼内。若是这样,不给他些苦头,恐怕不会认罪!”

提刑官看了看李成,皱眉道:“李大人,你还是从实招来,否则下官亦是无可奈何!”

这时,一直没有插言的高俅冷冷地道:“陈大人,此案皇上看重,还是早些审明,你我才好向皇上交代!”

李成看着神色阴沉的高俅,冷笑道:“不知道何谓谋反?为何诸位连证据都不敢拿出来呢?难道是见不得光?”

此言一出,在场的几人和众衙役们都同时一惊,这样大胆的话,还真是不多见。作为主审官的陈提刑立刻怒道:“大胆!犯官口出妄言,估念初犯,暂时不究,若是在如此目无律法,必定重责!”

旁边,蔡绦阴笑道:“李大人,果然没有把朝廷放在眼中。下官真是开眼了!”

第二十七章 皇城司狱

这件案子本来是应该有三司会审,可是旨意颁下之后,蔡绦立刻主动要求协助审理此案。由于徽宗一向信任蔡绦,便答应了蔡绦这个并不合理的要求。而同时,本来有三司长官同时审理的案子,变成了提刑司主审而钦命大臣协办的局面。

看到李成态度坚定,提刑官自然也知道此案难办,沉吟片刻,这才向坐在左边的蔡绦道:“今日并非正式开堂问案,两位大人虽然受命于皇上,但是下官还是要按照提刑司的规矩来。李成虽然乃是犯官,但是终究都是文官,太祖圣训,下官不敢抗旨,所以究竟怎么审,还得向皇上奏明。”

他真挚地看着蔡绦和梁师成,心理却在暗自苦笑:这是什么事情嘛,一句简单的谋反既无关键的人证,也没有足可证明的物证,这样胡乱抓人自己这提刑司简直成了朝臣们互相打压的之所。而且李成又深受皇帝信任,难保他不翻案,若是那样,自己这个提刑官可就成了两边碾压的牺牲品。所以这件真是犯不上陪进自己去。

而且,这两边一边是当今权势正盛的蔡京,一边是隐隐壮大的李成,哪个都不好惹,所以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惹不起躲得起,我告病!剩下两位陪审,爱怎么审那就怎么审,将来无论哪边出了事也就牵扯不到自己身上了。

主意拿定,陈提刑紧张地看着蔡绦和梁师成,正要在说明一下厉害,只听蔡绦淡淡地冷笑道:“既然陈大人是这件案子的主审,那就一切按照陈大人说的去办!不过……”

他说到这里,冷冷地看着站在大堂中的李成,又看了看身边的陈提刑,微微的卢出露出一抹不易觉察的狞笑,点头道:“明日正式开审,今日就免了,不过李成虽然是文官,奉太祖遗训,刑不上大夫。只是李成实乃重犯,暂时收押于皇城司狱中,提刑大人可要严加看管啊。”

这时由于还没有正式开审,只是奉旨捉拿,原本是不需要三审全到,只是蔡绦一力撺掇,这才将梁师成拉了来。

两人在上面都还没有涉及审案,便被提刑官提出这样的建议,也都没犯法反驳,梁师成想了想,点头道:“此案闹事谋反,关系重大,理应请旨之后,正是开审才是合适。”

陈提刑巴不得赶快收工,他好立刻护甲告病,将这案子交给御史台和大理寺去审,自己一个小小的提刑司根本没办法审理这样重要的案子。

闻言立刻点头道:“来呀,将犯官李成关入狱中,严加看守,明日再行开堂审案!”

李成站在大堂上,也没有下跪,他对这个下跪实在难以接受,所以及即便已经来带这个时代已经半年多了,却还是不习惯别人给自己下跪,更不能愿意自己给别人下跪。

三人只顾着自己心中的算计,也没有在意,李成便被昂首阔步地带了下去。让在外面围观和在场的差役都大感吃惊。

进了提刑司后面的皇城监狱,李成被送进一处低矮的院子里,虽然这监狱外面高墙圈禁,但是里面的牢房却都是十分低矮。四名差役押着李成,来到一处戒备森严的院子前,打开牢门,沿着台阶向下走了十几阶,刚在一个略宽些的房间里站定,一名四十岁上下,身穿皂衣,头戴幞巾的大汉立刻迎上来冷冷地打量着李成。

那目光就仿佛在看一件可以带来多少利润的货物,冷酷而犀利。带着李成进来的一名差役忙笑道:“郑牢头,这是钦命重犯,四品中书舍人,李成,李大人!郑牢头有了好处可别忘了哥哥!”

话里充满着不屑和轻蔑,好在李成经历过不少,这时也没把那差役的话放在心上,只是打量着房间尽头,一条黑漆漆的通道,从里面微弱的灯光中可以看到一处处木栅隔开的囚室。

看到李成还在四下打量,郑牢头却冷冷地皱眉道:“你这是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